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adon of Yue Kiln
1
作者 Zhang Lihong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2年第11期34-36,共3页
正Celadon of Yue Kiln comes from the famous ancient Chinese Yue kiln in Southern China. The earliest porcelain was successfully made in this very kil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so it is also honored as the "mot... 正Celadon of Yue Kiln comes from the famous ancient Chinese Yue kiln in Southern China. The earliest porcelain was successfully made in this very kil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so it is also honored as the "mother porcelain". The kiln stopped producing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adon of yue kiln
下载PDF
Celadon Jar with Figurines from the Yue Kiln
2
作者 Courtesy of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Museum GAO CHAOYUN 《Women of China》 1997年第5期44-44,共1页
Celadon ware from the Yue kiln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the typical style of southern porce lain. Starting production in the late East Han Dynasty (25-220 A. D.), the porcelain industry fully developed during the Weste... Celadon ware from the Yue kiln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the typical style of southern porce lain. Starting production in the late East Han Dynasty (25-220 A. D.), the porcelain industry fully developed during the Western Jin. Celadon became outstanding with its improved art form and production techniques. It had b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adon Jar with Figurines from the yue kiln
原文传递
唐代越瓷“秘色”之名出典新考
3
作者 魏建钢 章杰瑛 张益洁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唐代中后期,越窑生产出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越瓷,被世人称作“秘色瓷”。根据古籍文献记载,结合近现代考古成果,越窑“秘色瓷”成名实际上有个滥觞至成熟的过程。越窑“秘色瓷”名首次出现在中唐后期,但直到北宋才被大众所接受。“秘色瓷... 唐代中后期,越窑生产出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越瓷,被世人称作“秘色瓷”。根据古籍文献记载,结合近现代考古成果,越窑“秘色瓷”成名实际上有个滥觞至成熟的过程。越窑“秘色瓷”名首次出现在中唐后期,但直到北宋才被大众所接受。“秘色瓷”名源自皇宫,通过文人士大夫向社会传播;窑场所在地始终未见“秘色瓷”名的实物遗存。“秘色”的本质是指器面的釉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越窑 “秘色瓷” 出典
下载PDF
形色之美与文化基因:古代越窑青瓷茶具对日影响与当代发展策略
4
作者 万剑 张毅威 +1 位作者 张杰 王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中国瓷器艺术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间传播与融合的典型案例,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越窑青瓷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历来以“形制简约”“色泽青雅”“纹样吉祥”的艺术特征而备受赞誉,... 中国瓷器艺术是世界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间传播与融合的典型案例,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越窑青瓷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历来以“形制简约”“色泽青雅”“纹样吉祥”的艺术特征而备受赞誉,并早在两汉时期即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传统陶瓷文化与美学精神的推广、传播做出巨大贡献。其中,越窑青瓷茶具对日本陶(瓷)制茶具文化的影响尤深。伴随着越窑青瓷的大量传入,日本的制陶(瓷)工艺不仅获得革命性提升,更在器形、釉彩、纹样等方面深受中国传统造物美学的影响与熏陶,推动了日本陶瓷文化的长足发展。这一文化交流、共融的史实案例对当代越窑青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亦具有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 茶器 日本 艺术交流 造物文化
下载PDF
越窑青瓷设计应用场景与传承创新
5
作者 郭遂波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9期57-59,共3页
结合越窑青瓷造型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及艺术传承几个方面,揭示该造型的艺术特点、釉色审美、装饰应用等的艺术特色,探究传承青瓷艺术创新设计的意义及在现代社会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 越窑青瓷艺术 设计应用 传承创新
下载PDF
“秘色瓷”再探秘
6
作者 沈岳明 缪致衎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09,共7页
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掘,为秘色瓷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出土标本与科技检测成果证明,秘色瓷在胎、釉、制作工艺、烧成方式等多个方面,均与普通越器不同。器物外壁无釉素烧碗的出土,也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秘色瓷金银... 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掘,为秘色瓷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出土标本与科技检测成果证明,秘色瓷在胎、釉、制作工艺、烧成方式等多个方面,均与普通越器不同。器物外壁无釉素烧碗的出土,也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秘色瓷金银平脱器物的制作工艺得以明晰。“秘色椀”铭匣钵的发现,更明确了秘色瓷是从制作伊始就按照其特有的烧成要求进行生产的,并不是越窑产品中的精品就成为秘色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瓷 普通越器 金银平脱
下载PDF
越窑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7
作者 杨洋 胡怀利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美育依然是高校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还有差距。越窑青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充分发挥越窑青瓷...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美育依然是高校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还有差距。越窑青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智慧结晶。充分发挥越窑青瓷文化的美育价值,有助于扩展高校美育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情感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实现高校美育教育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可从师资队伍、教学课程、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发力,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相适应,提升大学生的美学素养,推动大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文化 高校美育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的影响因素探究
8
作者 范宝珠 《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外部因素,分析了社会发展状况、时代审美风尚、中外文化交流对纹饰的经济基础、审美倾向、文化汇融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因素,分析了地域环境、技术进步、尚青观念对纹... 唐宋越窑瓷盒纹饰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外部因素,分析了社会发展状况、时代审美风尚、中外文化交流对纹饰的经济基础、审美倾向、文化汇融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因素,分析了地域环境、技术进步、尚青观念对纹饰的题材、工艺、釉色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笔者以器型完整且纹饰清晰的越窑瓷盒为研究对象,分析越窑瓷盒纹饰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越窑 瓷盒 纹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试析秘色瓷的几个基本问题
9
作者 李建中 《陶瓷》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秘色瓷一直存在釉料配方保密之说。然上林湖出土的秘色瓷,胎釉成分及显微结构与一般青瓷一致,无法区分。其余假说有:匣钵密闭说、秘为香草说、秘色瓷即五代越窑器等,莫衷一是。一般选取折中观点:秘色瓷指越窑青瓷中专供皇室的精品。笔... 秘色瓷一直存在釉料配方保密之说。然上林湖出土的秘色瓷,胎釉成分及显微结构与一般青瓷一致,无法区分。其余假说有:匣钵密闭说、秘为香草说、秘色瓷即五代越窑器等,莫衷一是。一般选取折中观点:秘色瓷指越窑青瓷中专供皇室的精品。笔者深掘文献中秘色瓷出现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秘、色、椀等字的词形、词义、词韵,推论秘色瓷的烧造时间上限为公元775年,“秘色”是因汉以来葬棺文化而得,密闭烧造造成产量极低是被淘汰的重要原因等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 越窑 匣钵 悼词
下载PDF
越州越窑青瓷
10
作者 缪鑫桐 《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72-73,138,共3页
在华夏文明古国有一种卓越且古老的工艺美术品类——陶瓷。石器时代,我国就有原始陶器。而唐宋时代陶瓷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辉。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诉说着此期的文化传承关系,社会不同阶层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浙江越州... 在华夏文明古国有一种卓越且古老的工艺美术品类——陶瓷。石器时代,我国就有原始陶器。而唐宋时代陶瓷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辉。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诉说着此期的文化传承关系,社会不同阶层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浙江越州越窑烧造了大量丰富,雅致的陶瓷精品。集实用性,审美性,商业性于一身。直至今天,越窑的传统艺术。推动着国际文明交流,影响着审美意识形态,工艺等领域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 装饰 造型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越窑秘色瓷匣钵装烧工艺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11
作者 山日钦 袁琦 +1 位作者 吴军明 桑月侠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6,共9页
上林湖越窑在晚唐、五代时期烧制出了釉色青灰、色泽莹润的秘色瓷,迎来了越窑瓷业的巅峰。以上林湖后司岙越窑遗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青瓷科技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当地沉积黏土、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开展了秘色瓷的工艺模拟实验研... 上林湖越窑在晚唐、五代时期烧制出了釉色青灰、色泽莹润的秘色瓷,迎来了越窑瓷业的巅峰。以上林湖后司岙越窑遗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青瓷科技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当地沉积黏土、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开展了秘色瓷的工艺模拟实验研究,重点对比了不同类型匣钵和装烧方式对模拟烧制青瓷釉的影响。此外,通过色度分析仪及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模拟烧制青瓷釉色度和着色物质铁的价态进行测试,探讨了瓷质匣钵口沿封釉装烧秘色青瓷的作用和机理。越窑青瓷实验考古中,对七件青瓷样品进行了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瓷质匣钵口沿封釉装烧青瓷釉的Fe^(2+)/Fe^(3+)比值为2.8,远大于普通匣钵内青瓷釉的0.57。结合考古实地调查研究,可以推断这是越窑秘色瓷呈色不同于普通青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瓷 模拟实验 价态
下载PDF
寺龙口青瓷的SRXRF研究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东宇 冯松林 +7 位作者 冯向前 雷勇 徐清 张颖 黄宇营 何伟 权奎山 沈岳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本文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对浙江寺龙口越窑的 80块古瓷样品进行了分析 ,样品中V、Ni、Zn和Mn具有一定的年代变化规律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越窑古瓷中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年代和产地特征 。
关键词 寺龙口青瓷 SRXRF 越窑青瓷 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 考古 陶瓷
下载PDF
慈溪越窑和洪州窑瓷片的X荧光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宝鎏 王建平 +1 位作者 权奎山 陈铁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8-14,共7页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汉到晚唐的马鞍形变化,可能反映洪州窑在晚唐的衰落和低铁原料的不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洪州窑 古青瓷 X荧光分析
下载PDF
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来源的EDXRF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融武 王建保 +3 位作者 程琳 李国霞 杨大伟 张茂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为了解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测试了10个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化学组成,并和浙江南宋时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数据一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 为了解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测试了10个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化学组成,并和浙江南宋时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数据一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龙泉大窑区,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区.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胎、釉料来源和南宋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 南宋龙泉大窑青瓷 南宋寺龙口越窑仿官瓷 来源 EDXRF
下载PDF
油脂氢化三元金属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Ⅱ)——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玉军 谷克仁 +1 位作者 艾宏韬 阎向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60,共4页
在金属元素和组成固定的条件下 ,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 ,并建立了大豆油氢化时亚麻酸与亚油酸的选择性指数SⅡ 和SⅠ 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油脂氢化 催化剂 制备条件 活性 选择性 大豆油
下载PDF
上林湖越窑瓷器前剂量测定年代中的热激活特性(TAC)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君定 吴婧玮 +1 位作者 熊樱菲 龚玉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4期10-17,共8页
利用热释光前剂量技术方法测定瓷器年代,须对瓷器样品进行热激活特性测试,以得到一个最高的测量灵敏度,来提高测定年代的精确度。为此,对慈溪上林湖及周邻地区的狗颈山、低岭头、开刀山、瓦片涯、大路口和寺龙口六处唐、五代与北宋古瓷... 利用热释光前剂量技术方法测定瓷器年代,须对瓷器样品进行热激活特性测试,以得到一个最高的测量灵敏度,来提高测定年代的精确度。为此,对慈溪上林湖及周邻地区的狗颈山、低岭头、开刀山、瓦片涯、大路口和寺龙口六处唐、五代与北宋古瓷窑遗址的60件瓷器样品进行热释光年代测量前,进行了热激活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上林湖地区的越窑瓷器样品具有非常高的热释光灵敏度,以及比较一致的热激活特性及温度。其中样品的最高热激活温度为700℃,最低热激活温度为640℃,平均激活温度为658℃。在应用前剂量技术测定慈溪上林湖及周邻地区的越窑瓷器样品年代时,采用正确的热激活温度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准确、可靠的年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瓷器 热激活特性 激活温度
下载PDF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苏贵 杨大伟 李融武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4,共4页
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RF)检测了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8种化学组成,和南宋时期的浙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等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选择能够表征这些青瓷来源的特征指纹化学组分进行了散布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张... 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RF)检测了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8种化学组成,和南宋时期的浙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等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选择能够表征这些青瓷来源的特征指纹化学组分进行了散布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时期的浙江龙泉大窑,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口.分析结果可以为深入研究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以及陶瓷航运的历史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 龙泉大窑青瓷和寺龙口越窑仿官瓷 EDXRF 散布分析
下载PDF
青瓷工艺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思敏 丁新更 叶宏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对青瓷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简要论述了青瓷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工艺特征,意欲为读者描绘出中国青瓷历史发展的全貌。
关键词 原始瓷 青瓷 越窑 汝窑 官窑 龙泉窑
下载PDF
“越窑”地位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婧景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国内外诸多陶瓷学者都把越窑放在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学者,比如日本学者就将浙江青瓷称作"大越窑"。长期以来,越窑被认为"诸窑之冠"地位神圣不可动摇,越窑一叶障目的现象不可... 在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国内外诸多陶瓷学者都把越窑放在十分重要的突出地位,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学者,比如日本学者就将浙江青瓷称作"大越窑"。长期以来,越窑被认为"诸窑之冠"地位神圣不可动摇,越窑一叶障目的现象不可忽视。笔者试图选择从横向维度"关于越窑是‘青瓷之源’的观点及其质疑"和纵向维度"越窑只是代表浙江青瓷其一个时代其产品的特色与文化,浙江青瓷文化是多元文化"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从而重新审视并端正"越窑"在浙江青瓷中的地位,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青瓷 地位 龙窑
下载PDF
早期海上贸易中的越窑青瓷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大树 任林梅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2期96-111,共16页
越窑是中国古代早期海上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类输出品,并且随着时间的不同,其在输出品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参考古代文献,并依据考古资料,探讨了越窑在9—10世纪海上贸易中的输出范围和规模。近年来在爪哇海发掘的井... 越窑是中国古代早期海上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类输出品,并且随着时间的不同,其在输出品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参考古代文献,并依据考古资料,探讨了越窑在9—10世纪海上贸易中的输出范围和规模。近年来在爪哇海发掘的井里汶沉船中出水了30万件以上的越窑瓷器,器类、造型和装饰十分丰富。沉船和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越窑外销的高峰在10世纪后半叶;而外销的高峰时期也恰好是越窑瓷器生产的极盛时期,而非以往从文献得出的生产高峰时期在晚唐五代时期的观点;由于在井里汶沉船中出水的部分瓷器与皇家遗址中出土的越窑瓷器相同,说明当时官方对越窑生产的监管同时肩负贡御和外销瓷器生产的任务,10世纪后半叶越窑的外销具有官方掌控的某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 外销 早期海上贸易 贸易地位的变化 井里汶沉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