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音”的数理体系与解乐模式
1
作者 张甲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五音”之序的调整与确定,基于“五音”的“数5-10-12”模式的调试与形成,既使得“五音”的数理体系得以确立,亦是早期中国音乐知识扩容的过程。三分损益法的先益后损、先损后益,分别得出了宫音居中、宫音居首的五音音高之序。将五音... “五音”之序的调整与确定,基于“五音”的“数5-10-12”模式的调试与形成,既使得“五音”的数理体系得以确立,亦是早期中国音乐知识扩容的过程。三分损益法的先益后损、先损后益,分别得出了宫音居中、宫音居首的五音音高之序。将五音设定音数数值,以数值大小排列,皆以宫音为首。以宫为中心,月令系统中形成了“数5-10-12”模式,其模式既在数理上构成了等分结构,也在义理上构成了平衡效果,由此奠定了早期中国“算数事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 五行生胜 “数5-10-12” 《乐记》 乐纬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永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乐记》 音乐发生学 “中和之美” 音乐教化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龙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9,共9页
20世纪许多学者对《乐记》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大家以敏锐的视角论述了《乐记》中一系列的核心概念、范畴和命题,并通过对《乐记》中所体现的哲学、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乐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决一系列音乐美学基... 20世纪许多学者对《乐记》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大家以敏锐的视角论述了《乐记》中一系列的核心概念、范畴和命题,并通过对《乐记》中所体现的哲学、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乐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决一系列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20世纪对《乐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2、《乐记》整个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3、《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乐记》研究 礼乐
下载PDF
《礼记·乐记》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4,共4页
诗乐舞一体是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乐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乐论,系统地阐释了音乐的发生,音乐的作用及美学境界诸问题,其关于音乐的重要观点与儒家诗论一脉相承,孔子的“兴观群怨”思想对《乐记》的影响尤为深刻。
关键词 《乐记》 孔子 兴观群怨
下载PDF
《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晓萍 李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也是兼具理想化色彩和现实意义的一个美学范畴,"和"美的形成与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礼记·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 "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也是兼具理想化色彩和现实意义的一个美学范畴,"和"美的形成与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礼记·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品,阐述了"和"美的自然意义、"和顺"的内在人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和"美音乐的熏陶,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人格,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对这一涉及了从个人修身到社会制度完善以及治国安邦之道美学范畴的研究,对于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继承以及当代社会的审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和” “和”美 礼乐 多样统一
下载PDF
礼乐传统——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 本文对中华礼乐传统追根溯源,对孔子、孟子、《礼记.乐记》、《周礼.考工记》说"礼"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并以大量实例论证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作者沉痛地指出,中华礼乐传统已经异化,表现在苛礼多仪、封建礼教桎梏人性、民族性格弱化、贪污腐败成风等多方面,认为民族前进、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是对中华礼乐传统进行改造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传统文化 礼乐传统 孔子 孟子 《礼记·乐记》 《周礼·考工记》
下载PDF
《乐记》艺术本源论的几个关键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英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乐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艺术学论著,《乐本篇》主要论述音乐的起源问题,通过对心、性、物、情等关键词的剖析,以及"声、音、乐"概念的分析,能够清楚理解《乐记》艺术本源论的"心物感应说"。
关键词 乐记 艺术本源 关键词
下载PDF
史前巫卜文化在《乐记》中的遗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祎 张玉春 《云梦学刊》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史前巫卜文化对后世艺术的孕育、影响至巨。巫卜文化在《礼记·乐记》中的遗存主要表现于天人同构的意识、相而见其征的做法、天人合一精神、实用主义品质、原始思维的实施方式五个方面。这些遗存表征,不仅反映出《乐记》自身的情况... 史前巫卜文化对后世艺术的孕育、影响至巨。巫卜文化在《礼记·乐记》中的遗存主要表现于天人同构的意识、相而见其征的做法、天人合一精神、实用主义品质、原始思维的实施方式五个方面。这些遗存表征,不仅反映出《乐记》自身的情况,也反映了巫卜文化影响整个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卜文化 原始思维 《乐记》 遗存
下载PDF
《乐记》乐器词的义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玲娟 程东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2-66,共5页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类专书。书中记录了"瑟、钟、鼓、管、磬、籥、琴、箫、匏、笙、拊、相、雅、鞉、椌、楬、壎、箎、竽、鼙"等20个乐器词。笔者从乐器词母语义场划分出两个二级子语义场:演奏伴奏语义场和八音语义场...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类专书。书中记录了"瑟、钟、鼓、管、磬、籥、琴、箫、匏、笙、拊、相、雅、鞉、椌、楬、壎、箎、竽、鼙"等20个乐器词。笔者从乐器词母语义场划分出两个二级子语义场:演奏伴奏语义场和八音语义场。其中,演奏语义场下又有三个三级义场,即吹奏语义场、打击语义场和拨弦语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器词 语义场
下载PDF
《淮南子》和《乐记》的“物感说”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永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关键词 物感说 《淮南子》 《乐记》 本源论 生成论
下载PDF
清代前期教坊乐籍制度改革及其戏曲史意义——论花盛雅衰的深层原因(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凡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清代前期先后采取的禁用女乐、解除乐籍、改撤教坊等措施是一场前后相续的系统改革,其对包括戏曲在内的演艺业所产生的影响可谓十分微妙而又十分重大、深远:它不仅造成男性伶人的独占舞台,促进了男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且直接导致伶人... 清代前期先后采取的禁用女乐、解除乐籍、改撤教坊等措施是一场前后相续的系统改革,其对包括戏曲在内的演艺业所产生的影响可谓十分微妙而又十分重大、深远:它不仅造成男性伶人的独占舞台,促进了男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且直接导致伶人戏班的平民化,让戏曲回到一种相对自然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极大地弱化了官方对戏曲的控制,造成部分礼乐传统的衰微与民间戏曲的兴盛。而所有这一切,无不对花部戏曲的生存与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曲 教坊 乐籍 花部
下载PDF
唐代墓葬中的胡人伎乐形象与唐代的乐籍制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瑾 《文博》 2016年第1期44-52,共9页
唐代墓葬中发现的体貌特征明显为胡人的伎乐形象反映了唐代乐籍制度下一个构成复杂、生活形态多样的边缘群体。这一群体凭借高超的乐舞才能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的乐籍管理体系中呈现出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上的多层级关系,他们带来的西域... 唐代墓葬中发现的体貌特征明显为胡人的伎乐形象反映了唐代乐籍制度下一个构成复杂、生活形态多样的边缘群体。这一群体凭借高超的乐舞才能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的乐籍管理体系中呈现出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上的多层级关系,他们带来的西域各国乐舞技艺精华与唐代社会文化风尚相结合,生动诠释了唐代"礼乐治国"理念下胡乐胡舞的传播与融合过程。然而,这一群体在融入唐朝社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文化冲突使他们的生存状态有了些许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壁画 陶俑 胡人伎乐 乐籍制度
下载PDF
和:先秦文化的包容体——浅析《乐记》中“和”的人文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志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音乐美学 文化内涵 秩序
下载PDF
《乐记》“和而不同”哲学思维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太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0-23,共4页
"和"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乐记》音乐美学理论阐述中多次出现的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新的思想高度分析《乐记》中"和"的含义及其哲学... "和"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乐记》音乐美学理论阐述中多次出现的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新的思想高度分析《乐记》中"和"的含义及其哲学价值,指出这一重要美学思想不仅在音乐艺术中产生重要作用,也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和而不同 仇必和而解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戈壁滩上火红的月季——电视剧《戈壁母亲》审美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雄庆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7-79,共3页
电视剧《戈壁母亲》讲述了一位拥有像海洋一样宽广与深邃胸怀的戈壁母亲以及一批为祖国边疆奉献终身的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剧中主人公刘月季的母亲形象感染了无数的观众,意外地创下了近年来少见的高收视率。本文试图从主题表达、人物形... 电视剧《戈壁母亲》讲述了一位拥有像海洋一样宽广与深邃胸怀的戈壁母亲以及一批为祖国边疆奉献终身的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剧中主人公刘月季的母亲形象感染了无数的观众,意外地创下了近年来少见的高收视率。本文试图从主题表达、人物形象、情节建构三个方面来探析《戈壁母亲》独特的审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戈壁母亲 刘月季 兵团人
下载PDF
《诗学》与《乐记》美育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桂兰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与中国《乐记》作为欧洲和中国美学史上经典性的著作,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二者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美育思想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作一比较,对于我们充分运用文化手段调动全体人民投...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与中国《乐记》作为欧洲和中国美学史上经典性的著作,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二者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美育思想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作一比较,对于我们充分运用文化手段调动全体人民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乐记 艺术 美育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论《乐记》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和谐审美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丽娅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5-30,共6页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音乐美学 礼乐 和谐
下载PDF
北魏乐籍制度考——兼论“乐籍”概念的界定
18
作者 刘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9,157,共9页
北魏乐籍制度中乐人是由官方严格控制的贱人群体,且其主体是具有礼乐意义的战俘及驱掠人口。而与法典化同时发生的是该制度由盛转衰,故而北魏官方开始招募乐人,这一途径成为唐中期以后国家乐工的主要来源。"乐籍"一词的含义... 北魏乐籍制度中乐人是由官方严格控制的贱人群体,且其主体是具有礼乐意义的战俘及驱掠人口。而与法典化同时发生的是该制度由盛转衰,故而北魏官方开始招募乐人,这一途径成为唐中期以后国家乐工的主要来源。"乐籍"一词的含义与乐籍制度盛衰息息相关,在该制度渐趋完善鼎盛之魏晋南北朝隋唐之际,"乐籍"乃指这一官贱民身份制度;唐中期以后乐籍制度衰落,并非国家重要制度,此时"乐籍"回归字面本意,乃指乐人之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乐籍 制度 概念
下载PDF
论《乐记》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
19
作者 董波 冯振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6-29,共4页
《乐记》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著作,其系统地阐述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对"音"与"乐"缘起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认为"乐"是由人与自然... 《乐记》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著作,其系统地阐述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对"音"与"乐"缘起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认为"乐"是由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而产生,表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声""音""乐"的逻辑关系上升到人伦的音乐伦理学观点;"礼"与"乐"异同的分析,展现了礼乐文明的音乐政治观。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接受外来音乐陶冶的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体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中华传统音乐 音乐文化 音乐品格分类号:J601
下载PDF
从版本流传和文本重建论《乐记》的成书
20
作者 成祖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6,共9页
《乐记》作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和儒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其成书与作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聚讼的热点问题,但很少有学者从版本流传、文献采辑和文本的思想重建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乐记》在先秦并未成书,而是经河间儒学集成以往... 《乐记》作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和儒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其成书与作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聚讼的热点问题,但很少有学者从版本流传、文献采辑和文本的思想重建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乐记》在先秦并未成书,而是经河间儒学集成以往文献成果,进行创造性的思想重建而完成。作为河间古文经学核心,其与河间诸经一样被长期禁抑,不能被公开授受,以致流传线索或隐或现,存在着中秘本、河间王禹本和礼学博士私授本等多个版本流传,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保存了河间"天礼之学"的儒学重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版本流传 文本重建 成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