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乐记》“人生而静”章不同解释路向的考察与反思 |
成守勇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五音”的数理体系与解乐模式 |
张甲子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 |
薛永武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4
|
二十世纪《乐记》研究综述 |
龙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5
|
《礼记·乐记》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
杨隽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6
|
《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 |
梁晓萍
李阳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9 |
3
|
|
7
|
礼乐传统——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
长北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乐记》艺术本源论的几个关键词 |
王建英
|
《音乐探索》
CSSCI
|
2011 |
2
|
|
9
|
史前巫卜文化在《乐记》中的遗存 |
王祎
张玉春
|
《云梦学刊》
|
2008 |
1
|
|
10
|
《乐记》乐器词的义类分析 |
王玲娟
程东真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1
|
《淮南子》和《乐记》的“物感说”比较 |
洪永稳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2
|
清代前期教坊乐籍制度改革及其戏曲史意义——论花盛雅衰的深层原因(一) |
曾凡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3
|
唐代墓葬中的胡人伎乐形象与唐代的乐籍制度 |
杨瑾
|
《文博》
|
2016 |
2
|
|
14
|
和:先秦文化的包容体——浅析《乐记》中“和”的人文内涵及意义 |
陈志菲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5
|
《乐记》“和而不同”哲学思维的历史与现实 |
秦太明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6
|
戈壁滩上火红的月季——电视剧《戈壁母亲》审美价值探析 |
徐雄庆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7
|
《诗学》与《乐记》美育思想之比较 |
贺桂兰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8
|
论《乐记》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和谐审美观 |
肖丽娅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9
|
北魏乐籍制度考——兼论“乐籍”概念的界定 |
刘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论《乐记》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 |
董波
冯振华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