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Villages in North China——Case of Qianzhai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7
1
作者 FANG Yangang LIU Jis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08-315,共8页
Agricultural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rural type in China.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its cultural landscap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industrialized village. The paper focuses this theme by a case st... Agricultural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rural type in China.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its cultural landscap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industrialized village. The paper focuses this theme by a case study of Qianzhai Village of Qufu City, Shangdong Province. In the case of Qianzhai Village, the evolution of its settlemen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mechanical expansion, sprawling expansion and hollowing, and recentralization. The land- scape evolution of residents' houses has undergone three phases: traditional quadrangle house, one-storied house and multistoried house. The evolution of its land use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circled stratification, fragment and intensive use, and concentration and extensive use. We can see that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cultural landscape evolu- tion of agricultural village are the changes of rural population,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urban-rural relation,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family planning and land system, and the changes in governmental policies. In the future, the modernization, ecological trend, and individualization for residents' houses of agricultural villages in China will develop step by step. The recentralization of settlement and the scaled, sustainable, intensive land use are likely to be the trends of agricultural villag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village rural 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evol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ianzhai village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Models of Ocean Recreational Fishery in Shandong Province
2
作者 Zhiwen DONG Fengning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Developing recreational fishery is the main way to promote the fisherman transferring their jobs,to enhance their incomes,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shing village.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ocean recreati... Developing recreational fishery is the main way to promote the fisherman transferring their jobs,to enhance their incomes,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shing village.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ocean recreational fishery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and management models,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recreational fisheries can be divided as: individual operation mode,fishermen association mode,the company and fishermen joint venture mode,the government leading mode and enterprises synergetic mode. The new direction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was pointed out at 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RECREATIONAL FISHERY shandong province Fishi
下载PDF
Primary Research of Meteorite Rain in Dongkou Village,Juan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3
作者 Xu Jinfang Shando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handong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1997年第4期1-1,共1页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meteorite rain inDongkou village, Juan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this paper. A meteorite falloccurred around Dongkou village, Juancheng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t 23o’cloc...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meteorite rain inDongkou village, Juan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this paper. A meteorite falloccurred around Dongkou village, Juancheng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t 23o’clock on February 15th, 1997. The m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Research of Meteorite Rain in Dongkou village Juancheng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基于K-modes聚类算法的山东省传统村落空间风貌类型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勇 李玄 肖文杰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传统村落的类型解析及空间区划是开展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发展的基础前提,本文在对山东省传统村落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空间基因理论视角,从地景、聚落、建筑、文化4个层次构建起13个指标的传统村落空间风貌分类指标体系,并采用K-mo... 传统村落的类型解析及空间区划是开展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发展的基础前提,本文在对山东省传统村落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空间基因理论视角,从地景、聚落、建筑、文化4个层次构建起13个指标的传统村落空间风貌分类指标体系,并采用K-modes聚类算法对山东省177个传统村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八大空间风貌类型,进一步结合区域文化、地理特点及行政区划,划分出山东省5个传统村落风貌区,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山东省传统村落空间风貌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地理分布规律,为更加整体全面地认识山东省传统村落特点、开展区域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基因 K-modes聚类算法 空间区划 山东省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与政策法规比对分析
5
作者 安洁 杜健 +2 位作者 汪明 赵星宇 党斌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本文以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DB37/T 2737)为研究对象,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与村容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村务管理与长效管理等角度,分析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与农业农村相关... 本文以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DB37/T 2737)为研究对象,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与村容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村务管理与长效管理等角度,分析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与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协调性与先进性,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改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 山东省 标准
下载PDF
农业生产空间视角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以鲁西南地区为例
6
作者 张浩 孔亚暐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于村落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以村落空间形态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关联性为研究视角,选取鲁西南地区21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选址布局、平面形态和居住空间三个方面研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对于村落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以村落空间形态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关联性为研究视角,选取鲁西南地区21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选址布局、平面形态和居住空间三个方面研究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并在农业生产空间视角下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得出自然环境、耕作半径、交通道路、院落功能是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原因。为黄河下游农区村落发展与风貌保护提供一定的思路,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及方法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空间 村落 空间形态 鲁西南
下载PDF
空间基因视角下山东省传统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及其分异研究
7
作者 范勇 肖文杰 李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针对传统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以空间基因理论为视角构建“地景-聚落-建筑”三个层级的空间解析体系,并借助量化解析方法,对山东地区沿海海防型和民间防御型两种典型传统村落的防御性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提取其在地理景观格局、聚落形态、... 针对传统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以空间基因理论为视角构建“地景-聚落-建筑”三个层级的空间解析体系,并借助量化解析方法,对山东地区沿海海防型和民间防御型两种典型传统村落的防御性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提取其在地理景观格局、聚落形态、聚落空间结构、形态肌理、街巷体系和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空间特征及其分异特点,探寻空间分异的深层原因,从原型识别的角度挖掘隐性的村落防御空间特征,促进传统村落原真历史空间格局和地域特色风貌的保护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传统村落 防御空间 特征分异 山东省
下载PDF
浅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以山东省沂南县书堂村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
8
作者 刘乃彬 许亚文 +2 位作者 李鑫宇 刘志新 黄国玲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山东省沂南县书堂村地质灾害隐患由花岗岩中发育球状风化成危岩体,其隐患点地质问题复杂,生态环境严重。本文通过对书堂村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沂蒙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绿色生态修复目的,更结... 山东省沂南县书堂村地质灾害隐患由花岗岩中发育球状风化成危岩体,其隐患点地质问题复杂,生态环境严重。本文通过对书堂村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沂蒙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绿色生态修复目的,更结合景区特殊及当地村民习俗要求为目标,采取加固、清除、修建干砌石墙、鱼鳞坑、外购土方、修建梯田、种植爬墙虎、栗子树等综合生态修复治理方法,达到了保持原有景区景观,新增近1 hm 2梯田交付当地使用的效果。项目实施后不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山体绿色,也打造了当地宜居环境,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收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山水林田湖草沙 治理措施 书堂村 山东省临沂市
下载PDF
山东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践
9
作者 周荣星 窦俊伟 刘子莹 《山东水利》 2024年第4期13-15,19,共4页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总结山东省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的建设思路与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文章选取临沂、日照两市相关县(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总结山东省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的建设思路与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文章选取临沂、日照两市相关县(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区域建设成效、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山东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0
作者 惠洪宽 宋伟凤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5,共8页
以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568个景区化村庄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及测度平台,综合探究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为“中聚周散,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集... 以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568个景区化村庄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及测度平台,综合探究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为“中聚周散,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集中分布在鲁中、胶东地区;2.从全省尺度上,景区化村庄的莫兰指数为0.27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冷热点分布不均,热点区面积较小且集中;3.景区化村庄的分布与海拔高程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在海拔小于200 m的分布数量较多,所占比重达到68.3%,且多沿河分布。另外,从乡村旅游发展、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人文要素探索了影响景区化村庄分布的因素,以期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化村庄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阈下渔村振兴创新模式——基于山东省烟台市下寨村乡村振兴工程
11
作者 李雨佳 刘峰 +2 位作者 崔从光 汪怡心 冀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275-281,286,共8页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乡村振兴工程的实地调查,通过对典型渔村下寨村的个案考察,总结以下寨村为代表的渔村协同振兴模式,认为当前渔村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政府政策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不足等困境,...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乡村振兴工程的实地调查,通过对典型渔村下寨村的个案考察,总结以下寨村为代表的渔村协同振兴模式,认为当前渔村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政府政策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不足等困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相关理论和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团队在下寨村的实践经验,探索科教引领、协同创新的渔村振兴路径,激活潜在节点和枢纽,拓展创新包括渔村在内的乡村振兴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渔村振兴 多元主体 协同治理 科技云小院 山东省烟台市下寨村
下载PDF
农村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山东省王景河村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梁流涛 王岩松 刘桂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山东省王景河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分析农村发展中的环境现状,从村级和农户层面探讨农民生活生产行为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和归纳农村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提出农村环境问题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 以山东省王景河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分析农村发展中的环境现状,从村级和农户层面探讨农民生活生产行为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和归纳农村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提出农村环境问题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农村工业污染所形成的复合型污染;(2)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城乡环境管理的二元化、土地产权设置不合理等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同时农民由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也对农村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问题 形成机制 农村发展 山东省 王景河村
下载PDF
山东省乡镇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体育消费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建国 张永军 张树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山东省17个地市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乡镇居民的闲暇价值观影响他们的闲暇生活方式;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乡镇居民闲暇时间缺少、经济滞后以及劳动繁重制约他们的体育消费和闲暇... 对山东省17个地市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乡镇居民的闲暇价值观影响他们的闲暇生活方式;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乡镇居民闲暇时间缺少、经济滞后以及劳动繁重制约他们的体育消费和闲暇生活方式的形成。建议借“农村体育年”之机,提高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生活方式 体育消费 乡镇居民 山东省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对乡村活力的影响: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佰林 张汝佳 +3 位作者 曲衍波 乔荣锋 蔡为民 吴云青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3-1292,共10页
土地混合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激发地区活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与乡村活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辛普森多样化指数、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关性检验等探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对乡村... 土地混合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激发地区活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与乡村活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辛普森多样化指数、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关性检验等探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对乡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8年山东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指数增速高、中、低区(县)的乡村活力指数增速分别为84.70%、60.74%、50.33%,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增速越快,乡村活力发展越快;2010年山东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低、中、高区(县)的乡村活力指数分别为0.13、0.23、0.29,2018年分别为0.19、0.24、0.38,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越高,乡村活力水平越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与乡村活力显著相关,且对乡村活力具有激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激发乡村活力的有效途径,这为编制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土地混合利用 乡村活力 村庄规划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涛 徐福英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通过对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处理好乡村旅游发...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通过对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推动与社区参与和量的增长、精品工程建设三个方面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的形态类型及利用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华 刘静如 张玺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04-209,237,共7页
文章通过对鲁中山区不同种类的泉水村落的现状调查及空间特色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地理环境之中的泉水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形态类型;分析了泉水利用方式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影响;阐述了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环境特色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 文章通过对鲁中山区不同种类的泉水村落的现状调查及空间特色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地理环境之中的泉水村落的空间特征及形态类型;分析了泉水利用方式对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影响;阐述了鲁中山区泉水村落环境特色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出了应加强村落泉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泉水村落 形态类型 空间特征 利用策略
下载PDF
基于树冠覆盖视角的乡村人居生态林现状评价与用地潜力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宝全 马明娟 宋宜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63-1472,共10页
林木树冠覆盖是欧美国家城乡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的最常用评价指标,与我国的林木绿化率、绿地率等指标相比,其具有不分用地权属、导向性明显、更注重绿地质量等突出优点,在我国目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利用该指标对农村人居林生... 林木树冠覆盖是欧美国家城乡森林生态系统评价的最常用评价指标,与我国的林木绿化率、绿地率等指标相比,其具有不分用地权属、导向性明显、更注重绿地质量等突出优点,在我国目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利用该指标对农村人居林生态现状与生态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对于指导今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该指标为核心,选择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2009年7—8月25 cm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数据,对其乡村人居生态林的结构特征、林木树冠覆盖现状以及潜在树冠覆盖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实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为1 088.15 hm2,全镇的树冠覆盖率为17.12%,99%以上为乔木冠层覆盖面积。从林木树冠覆盖的斑块粒级结构来看,树冠覆盖斑块在面积上以巨型斑块为主,但在数量上则以中小型斑块为主。不同行政村的树冠覆盖率评价结果显示,全镇66个行政村中仅有24个行政村树冠覆盖率高于镇域平均水平17.12%。全镇林木树冠覆盖以中等覆盖度等级为主,隶属此等级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36%;其次为极低和低等覆盖度等级,行政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1.21%、18.18%;高等树冠覆盖度等级所占比例最少,仅为7.58%。不同树种树冠覆盖面积的比例差异较大,占有比例较高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泡桐、刺槐、苹果、柿树等,其中,杨树的树冠覆盖比例最高,达11.97%,小檗最少,不足0.01%。从未来可绿化的树冠覆盖潜力看,研究区理论潜在树冠覆盖面积共计190.51 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2.91%,包括滩涂地、裸土地、荒草地及其他未利用地等4类用地类型;理论上全镇未来能达到的最大林木树冠覆盖率为20.12%;扣除保障景观多样性的"10%急需律"后的实际潜力结果表明,实际可利用的林木潜在树冠覆盖率仅2.7%,其中以滩涂地覆盖斑块可增加的面积最多,为59.46 hm2。总体而言,研究区的林木树冠覆盖具有数量偏低、斑块破碎化程度高、类型单一等特点,今后的生态建设应该保护与建设并举,重点加强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树冠覆盖 乡村人居林 斑块粒级 树种 行政村 现实与潜在覆盖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
下载PDF
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志文 吴风宁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7,共6页
发展休闲渔业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对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总结,根据山东省各地休闲渔业发展方式及经营主体不同,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可划分为:个体经营模式、&... 发展休闲渔业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对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总结,根据山东省各地休闲渔业发展方式及经营主体不同,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可划分为:个体经营模式、"渔户+渔户"模式、"公司+渔户"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村企合一模式,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休闲渔业 山东省 渔村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小康社会中的村落体育——山东三村的调查 被引量:39
19
作者 郭修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95,共15页
通过对山东省肖庄村、沈泉庄村和后古镇村3个小康示范村的调查表明,村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村落体育软硬环境差别明显;文化传统不同,村民健身项目各有侧重;村民文化素质不同,体育认知各有差异;村领导重视程度不同,村落体育发展速度各... 通过对山东省肖庄村、沈泉庄村和后古镇村3个小康示范村的调查表明,村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村落体育软硬环境差别明显;文化传统不同,村民健身项目各有侧重;村民文化素质不同,体育认知各有差异;村领导重视程度不同,村落体育发展速度各异;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同,村落体育发展难以均衡。村落小康社会建设与村落体育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村落小康社会建设为村落体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良好氛围,使村民体育生活化成为可能;而村落体育也在提升村民人力资本,促进生活方式转变、凝聚村落共同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乡二元体制使村落体育积弱积贫,政府机构改革使基层体育职能边缘化,农民外出务工使村落体育主体力量削弱,村落文化成为现代体育推行的"竞争性抑制",现代体育的村落推行是一个漫长的"文化选择"过程。建议: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应逐步从乡镇转移到村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调农民主体地位,遵循村落体育适应与变迁的规律,开展村民充满文化自信的体育活动,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与优秀民间体育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以促进村落体育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村落 体育 文化 城乡二元体制 山东省
下载PDF
小康社会视角中的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永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镇与乡居住地居民体育价值观存在差异,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镇与乡居住地居民体育价值观存在差异,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提高乡镇居民的文化程度有利于居民积极体育行为的发生;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资本、延长生命、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捷径。建议:政府在提升人力资本体育因子的重要作用方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乡镇居民 体育行为 健康存量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