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南塘论道心人心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40,共10页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就截然一分为二的模式,以及道心人心继而合而为一的模式。在人心之善与道心的关系问题上,南塘不同于李栗谷的两种善的理路,而是善的一本论。南塘还批评道心人心道器说,认为它是一种对人心道心及其关系的错误理解。可以说,韩南塘揭穿了道心人心关系之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塘 道心人心关系 道器说 朱子 李栗谷
下载PDF
“理”能否活动?——李退溪对朱子理气论的诠释
2
作者 李明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8,共8页
李退溪是朝鲜性理学之巨擘,其学以朱子学为宗。他曾撰文严厉批评王阳明。在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辩论中,双方均援引朱子的文献作为论据,且自认为忠于朱子的观点。然究其实,李退溪对孟子“四端”说的诠释预设了一套与朱子性... 李退溪是朝鲜性理学之巨擘,其学以朱子学为宗。他曾撰文严厉批评王阳明。在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辩论中,双方均援引朱子的文献作为论据,且自认为忠于朱子的观点。然究其实,李退溪对孟子“四端”说的诠释预设了一套与朱子性理学系统不同的义理架构,虽然合乎孟子的文本,但却脱离了朱子的基本立场。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理”能否活动?在朱子的性理学中,理是气之所以然,只存有而不活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证明:李退溪在诠释朱予的理气论时有意无意地赋予理一种活动性,而逸出了朱子性理学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 七情 李退溪 李栗谷 奇高峰 成牛溪
下载PDF
栗谷学派的“圣学”构想:金范《圣学十图》初探--与李滉《圣学十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2,72,共12页
学界近期发现的一部关于体现栗谷学派"圣学"构想的著作——托名金范的《圣学十图》。该著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完成年代,但通过内容上的考察,可知其编写年代至少是在栗谷李珥的《击蒙要诀》刊行之后。金范《圣学十图》的... 学界近期发现的一部关于体现栗谷学派"圣学"构想的著作——托名金范的《圣学十图》。该著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完成年代,但通过内容上的考察,可知其编写年代至少是在栗谷李珥的《击蒙要诀》刊行之后。金范《圣学十图》的构架基本上是按"宇宙论→心性论→功夫论→实践论"的顺序设计而成的。该图有50%的内容与李滉的《圣学十图》相同,其余不同的部分则可以看作是对李滉《圣学十图》的补充及修改。由此,金范《圣学十图》应该是一部体现"栗谷学"理念的著作,其成书目的或是为了与李滉的《圣学十图》在内容上进行对抗,或是为了对其进行斠补与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儒学 金范 李混 《圣学十图》 李珥 栗谷学派
下载PDF
栗谷大同社会论哲学思想研究
4
作者 李钟晟 陈晓倩(译) 《国际儒学论丛》 2018年第1期145-159,244,共16页
大同思想来源于儒家,但与道家、墨家也有关系。对大同、小康思想的描述主要在《礼记·礼运》篇中。生活在朝鲜中期的栗谷李珥则提出了除'大同'和'小康'以外的另一种社会发展目标'少康',即'稍微安康的状... 大同思想来源于儒家,但与道家、墨家也有关系。对大同、小康思想的描述主要在《礼记·礼运》篇中。生活在朝鲜中期的栗谷李珥则提出了除'大同'和'小康'以外的另一种社会发展目标'少康',即'稍微安康的状态'。扩展了大同社会论及相关哲学理论的外延。栗谷认为,在实现君王所欲求的'小康'社会之前,实现'少康'是更加切实和必要的。这一思想缘于栗谷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不过,栗谷认为,不管是'少康'还是'小康'都应将最终的目标设定为'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谷 大同 小康 少康
下载PDF
栗谷孝思想的理气论基础研究
5
作者 赵甜甜 崔英辰 《韩国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68-80,共13页
栗谷在《圣学辑要·孝敬章》中主张“人子之身,父母生之,血肉性命,皆亲所遗”,即人之身体是血肉与性命的综合体。他对身体产生这种认识的理气论基础是在重视理的同时,积极强调气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他否定理对气运动的统治,认为阴阳... 栗谷在《圣学辑要·孝敬章》中主张“人子之身,父母生之,血肉性命,皆亲所遗”,即人之身体是血肉与性命的综合体。他对身体产生这种认识的理气论基础是在重视理的同时,积极强调气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他否定理对气运动的统治,认为阴阳动静可以看作自我的原因,这是他对理气概念的一种新的诠释。在对主理的倾向和主气的倾向进行批评、综合的过程中,一些折中的做法使得他自身的理论体系显得有些矛盾,而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自尔”和“所以然”的关系上。从形式伦理学上看,代表着气由于自身原因产生运动的“自尔”,和代表着理对气的主宰性和统治性的“所以然”本来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矛盾关系,而“妙”解决了这种矛盾,这也正是栗谷的自得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谷 理气论 “自尔” “所以然”
下载PDF
人间和自然的相生与融合——21世纪生态界危机和韩国儒学
6
作者 金世贞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11,共7页
儒教内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机体思考方式和生态论式要素。这种要素为克服机械式世界观、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韩国的儒教也不例外。文章试图通过对韩国性理... 儒教内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机体思考方式和生态论式要素。这种要素为克服机械式世界观、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韩国的儒教也不例外。文章试图通过对韩国性理学者栗谷李珥、阳明学者霞谷郑齐斗,还有实学者湛軒洪大容及燕巖朴趾源等学者们思想的分析,找出其中有机体的、生态论的要素,为"韩国生态儒教"的确立提供基础。性理学者栗谷主张天地万物和人是同体,宇宙自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认为人类的生命源于宇宙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合一。在栗谷那里,人类被定义为赋予了以天地之心去照顾和养育自然的义务的存在。人类主体、能动地参与天地的化育中去,达到自然和人类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乐趣(真乐)。阳明学者霞谷则主张人类和万物的同一性和一体性,把人类的心规定为天地之灵,即与万物感应的主体。人类通过生生不息的仁体的发显和展开来参与到宇宙自然万物的创生、养育过程中,来实现生命的本质,忠实履行天地之灵的作用。在性理学和阳明学看来,人类不是征服自然的主体,更不是自然的支配者。也不像在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的那样,被赋予了同自然物等同的价值,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生活的寒酸的存在。人类是在这个世界上最优越的存在,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或天地之灵,同时也被赋予了保护和养育自然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思考既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看作是道具的弊端,也可以避免生态中心主义忽视人类价值的缺陷。实学家湛轩和燕严把自然物视为"活物",在重视人类和自然的有机统一关系方面与栗谷或霞谷持有类似的观点。但与栗谷和霞谷把人类规定为天地之心或天地之灵相比,湛轩和燕严则主张从天的立场上来看人和事物时二者的存在是平等,即人与事物的均等性,并提示了人与自然在平等的条件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依靠、相辅相助、共存共生的原理。人物均思想与生态学的平等主义相通,相生的原理和生态主义者的共生的原理也是一致的。这种认为人和事物平等的思考不仅是对‘自然存在物的尊重’,而且更进一步讲是‘追求人类和自然存在的和谐和共存’,为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契机。而且也可以避免性理学者们一不小心会倾向人类中心主义的顾虑,但有必要过于倾向于人均等而造成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学 环境哲学 生态意识 栗谷 霞谷 燕巖 湛轩
下载PDF
李栗谷对王阳明“心学”思想之融合性传承
7
作者 李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9-63,共5页
李栗谷与李退溪并称朝鲜性理学的“双璧”。作为“栗谷”学派的创始人,李栗谷思想兼容并取,不墨守所谓的正统性理学,细究其理论学说中亦具有极其丰富的王阳明“心学”内涵。以李栗谷思想中的“道本于心”“至善与中”及“知行并进”等... 李栗谷与李退溪并称朝鲜性理学的“双璧”。作为“栗谷”学派的创始人,李栗谷思想兼容并取,不墨守所谓的正统性理学,细究其理论学说中亦具有极其丰富的王阳明“心学”内涵。以李栗谷思想中的“道本于心”“至善与中”及“知行并进”等理论为中心,可验证李栗谷学说中的诸多理论皆与王阳明“心学”思想是相当契合的,亦具有十分明显的融合与传承王阳明“心学”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儒学 李栗谷 王阳明 心学
下载PDF
儒家如何定位道德情感?——以朝鲜前期的“四七论辩”为中心
8
作者 卢兴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3,160,共13页
在先秦儒学中,“四端”代表道德情感,“七情”代表自然情感,孟子强调“四端”的超越性。至宋代理学,朱子以“性(理)/情(气)”的二元模式将“四端”置于形下之域,弱化了孟子关于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划界。朝鲜前期的“四七之辩”在朱子... 在先秦儒学中,“四端”代表道德情感,“七情”代表自然情感,孟子强调“四端”的超越性。至宋代理学,朱子以“性(理)/情(气)”的二元模式将“四端”置于形下之域,弱化了孟子关于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划界。朝鲜前期的“四七之辩”在朱子学的框架之内展开,退溪力图以“理发”凸显“四端”的超越性,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异质异层的两种情感。而栗谷恪守朱子“情即气”的界定,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同层包含的关系,并以至善之“意”作为引导“情”的超越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道德情感的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 七情 道德情感 李退溪 李栗谷
原文传递
精微之境:李栗谷对人心、道心的诠释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晓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34,共9页
栗谷的人心道心说在韩国儒学中居于中心地位。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动机的角度界定了栗谷哲学中人心、道心的概念;接着考察了道心、人心的价值属性,指出道心是纯善的,而人心则发生了由恶到不是恶、再到有善有恶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 栗谷的人心道心说在韩国儒学中居于中心地位。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动机的角度界定了栗谷哲学中人心、道心的概念;接着考察了道心、人心的价值属性,指出道心是纯善的,而人心则发生了由恶到不是恶、再到有善有恶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人心与人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为李栗谷对道心人心之关系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对立论到统一论发展,前者表现为人心道心相为始终说,而后者表现为道心为主人心听命说。两种善问题,是李栗谷人心道心说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该说和朱熹人心道心思想的晚年定论——善的一本说(一种善)——是明显对立的,对困难的解决有赖于回归朱熹的人心通孔说,从而把作为现实化的人心转变为作为潜能的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谷 人心 道心 朱子
原文传递
Existential Dimensions of Korean Neo-Confucianism: The Status of Emotions in the Four-Seven Debate
10
作者 Halla Ki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7年第4期591-611,共21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istential reading of the famous Four-Seven Debate (Siqi Lunzheng 四七论争). In particular, it approaches the Debate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ways in which it isolated and problematiz...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istential reading of the famous Four-Seven Debate (Siqi Lunzheng 四七论争). In particular, it approaches the Debate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ways in which it isolated and problematized the human individual situation in communal life. I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that were brought into the Debate, an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was a sophisticated system, with many variations and movements, that informed Korean understandings of how to manage emotions as within the context of sage learning (shengxue 圣学). This study also seeks to uncover the underlying therapeutic measures for treating wayward emotions that were an underlying component at play in all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made throughout the many twists and turns within the Deb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Seven Debate Toegye yulgok EXISTENTIALISM emotions
原文传递
李玄逸的四端七情论
11
作者 李明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共9页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是所谓的"主理学者",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继承退溪的观点。他撰有《栗谷李氏论四端七情辨》。李玄逸的辩驳文字,当中显现三重混淆:首先,他并未意识到,朱子以其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性理学架构来诠释孟子的"四端"说,其实偏离了孟子的基本观点。其次,他未意识到,在理气论及"四端七情"方面,李退溪的观点已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反倒是李栗谷更忠于朱子的观点。最后,他也未意识到,当李退溪的观点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时,李退溪反而比李栗谷更接近孟子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玄逸 李退溪 李栗谷 四端七情之辩
原文传递
韩儒金昌协的四端七情论与“性情经纬说”
12
作者 李明辉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1期1-17,共17页
在学问传承上,金昌协系出李栗谷的畿湖学派。但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他折中于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对此问题,金昌协撰有《四端七情说》。一方面,他赞同李退溪的“四端主理,七情主气”之说,而质疑李栗谷的“四端专言理,七情兼言气”... 在学问传承上,金昌协系出李栗谷的畿湖学派。但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他折中于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对此问题,金昌协撰有《四端七情说》。一方面,他赞同李退溪的“四端主理,七情主气”之说,而质疑李栗谷的“四端专言理,七情兼言气”之说。但在另一方面,金昌协质疑李退溪的“理发气随,气发理乘”之说,而赞同李栗谷的“气发理乘一途”之说。再者,李栗谷主张“四端不能兼七情,七情则能兼四端”,金昌协则主张“四端不能兼七情,七情亦不能兼四端”。在这个思想背景之下,金昌协提出“性情经纬说”,以说明四德、四端、四时、四行与七情的关系。此说上承张显光的“理气经纬说”,下启韩元震的“四端七情经纬说”,有其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协 李退溪 李栗谷 四端 七情 性情经纬说
原文传递
浅谈栗谷的四端七情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源姬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83,128,共10页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然他们都受到朱熹哲学的影响 ,不过在朱熹哲学的基础之上两位学者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栗谷的“四端七情说”在理气之妙、理通气局、气发理乘等理气论的基础上发挥了朱子学 ,他反对退溪理气互发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朱熹 李栗谷 李退溪
原文传递
栗谷对人心道心分判的阐释特征研究
14
作者 赵甜甜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4,160,共10页
栗谷对人心道心的阐释与朱子有本质的不同,认为人心道心二心的根源都是理,是“一源论”;朱子的“或生或原说”是阐释学层面的主观表述,而非存在论层面的事实论述,因此不是“推本之论”。栗谷根据所由来者是“性命在心”还是“血气成形”... 栗谷对人心道心的阐释与朱子有本质的不同,认为人心道心二心的根源都是理,是“一源论”;朱子的“或生或原说”是阐释学层面的主观表述,而非存在论层面的事实论述,因此不是“推本之论”。栗谷根据所由来者是“性命在心”还是“血气成形”,所指向的对象是道义还是口体,所乘之气是本然之气还是所变之气,判断源于理的心是流向人心还是道心。栗谷这种创造性的阐释方法,加速了儒学在韩国的本土化,对朝鲜朝中后期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 道心 栗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