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xture and Geochemistry of Multi-stage Hydrothermal Scheelite in the Mamupu Cu-Au-Mo(-W)Deposit,Eastern Tibet:Implications for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Yulong Belt
1
作者 ZHANG Xiaoxu TANG Juxing +7 位作者 LIN Bin WANG Qin HE Liang YAN Gang SHAO Rui WU Qiang DU Qiu ZHAXI Pingc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01-716,共16页
Multistag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Mamupu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Tibet.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cathodoluminescence,trace ... Multistag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Mamupu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Tibet.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cathodoluminescence,trace element and Sr isotope analyses of Mamupu scheelite samples,undertaken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ain the mechanism of W mineralization and the sourc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cheelite are identified in the Mamupu deposit:scheelite A(Sch A)mainly occurs in breccias during the prograde stage,scheelite B(Sch B)forms in the chlorite-epidote alteration zone in the retrograde stage,while scheelite C(Sch C)occurs in distal quartz sulfide veins.The extremely high Mo content and negative Eu anomaly in Sch A represent high oxygen fugacity in the prograde stage.Compared with ore-related porphyries,Sch A has a similar REE pattern,but with higher ΣREE,more depleted HREE and slightly lower(^(87)Sr/^(86)Sr)i ratios.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Sch A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ore-related porphyries,but extensive interaction with carbonate surrounding rocks affects the final REE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ch B shows dark(Sch B-I)and light(Sch B-II)domains under CL imaging.From Sch B-I to Sch B-II,LREEs are gradually depleted,with MREEs being gradually enriched.Sch C has the highest LREE/HREE ratio,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nherit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s 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 HREE-rich minerals,such as diopside and garnet,in the early prograde stage.The Mo content in Sch B and Sch C gradually decreased,indicating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of the fluids changed from oxidative in the early stages to reductive in the later,the turbulent Eu anomaly in Sch B and Sch C indicating that the Eu anomaly in the Mamupu scheelite is not solely controlled by oxygen fugacity.The extensive interaction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and carbonat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Ca^(2+)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scheelite in the Mamupu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ELITE GEOCHEMISTRY Mamupu Cu deposit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eastern Tibet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Mamupu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Eastern Tibet:Implications for Eocene Cu Metallogenesis in the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Xiaoxu LIN Bin +9 位作者 TANG Juxing HE Liang LIU Zhibo WANG Qin SHAO Rui DU Qiu SILANG Wangdui CIREN Ouzhu GUSANG Quzhen CIDAN Zhongg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21-1236,共16页
The Mamupu skarn-type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 medium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eastern Tibet.The Cu-Au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s as chalcopyrit... The Mamupu skarn-type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 medium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eastern Tibet.The Cu-Au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s as chalcopyrite in breccia,within the plate-like carbonate interlayer,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chloritization(e.g.,chlorite,magnetite and epidote)and skarnization(e.g.,diopside,tremolite and garnet).The ore-related quartz syenite porphyry(QSP)and granodiorite porphyry(GP)were emplaced at 40.1±0.2 Ma and 39.9±0.3 Ma,respectively.The QSP of Mamupu is an alkaline-rich intrusion,relatively enriched in LREE,LILE,depleted in HFSE,with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Eu and Ce anomalies,slightly high(^(87)Sr/^(86)Sr)i,lowε_(Nd)(t),uniform(^(206)Pb/^(204)Pb)i andε_(Hf)(t)valu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rphyry magma may be caused by both the mixing of metasomatized EM II enriched mantle and thickened juvenile lower crust.The QSP in the Mamupu deposit shares a similar genesis of petrology to other ore-related porphyries within the YPCB.High oxygen fugacity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magmas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and skarn Cu deposits.The QSP has similar high magmatic oxidation states and water content to the Yulong deposi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mupu has a high prospecting potential.Differences i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 of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 Mamupu and other YPCB deposits may be due to the different emplacement depths of ore-related intrusions,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arn Cu deposit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Mamupu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Tibet
下载PDF
基于ASTER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以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
3
作者 张远飞 王艳军 +3 位作者 王大钊 李凯旋 梁丰 冷成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1614,共14页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东部的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是全球瞩目的铜成矿远景区。尽管矿区的自然条件严峻,给传统的地表勘探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其植被稀疏的特点却为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便利。为此,本文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主...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东部的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是全球瞩目的铜成矿远景区。尽管矿区的自然条件严峻,给传统的地表勘探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其植被稀疏的特点却为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便利。为此,本文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成像光谱法提取玉龙斑岩铜矿带的蚀变矿化信息。其中,主成分分析法选用ASTER 1~4波段提取铁染蚀变异常信息,1、3、4、5波段提取碳酸盐化蚀变异常信息,1、3、4、8波段提取Mg羟基蚀变异常信息,1、3、6、7波段提取Al羟基蚀变异常信息;而成像光谱法则主要通过最小噪声分离(MNF)、纯净像元指数(PPI)、n维可视化(n-D Visualizer)和混合像元分解法(MTMF),绘制了玉龙斑岩铜矿带的蚀变矿物信息分布图。通过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结合地层、构造等地质要素,构建了遥感找矿模型,并预测了4个成矿远景区。最后,通过与已知矿点的对比验证,确认了我们提取的矿化蚀变区域与实际矿点高度吻合,从而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不仅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大规模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未来靶区的精确圈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主成分分析法 成像光谱法 蚀变信息 玉龙斑岩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 被引量:46
4
作者 芮宗瑶 陆彦 +2 位作者 李光明 王龙生 王义天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大洋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的造山历史,构造—花岗质岩浆十分发育,其中深源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分布广泛,对于形成斑岩铜矿和其他相关矿床十分有利,为找矿评价斑岩铜(金)矿很有前景的地区。笔者借鉴世界和中国评价斑岩铜矿的经验,同时收集了西藏近年来找寻评价斑岩铜矿有关的地质资料,对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西藏 玉龙铜带 冈底斯铜带 班公错铜带
下载PDF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玉泉 谢应雯 +3 位作者 梁华英 邱华宁 李献华 钟孙霖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6-243,共8页
西藏东部新生代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均为同期不同阶段侵人的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Na2O+K2... 西藏东部新生代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均为同期不同阶段侵人的地质体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Na2O+K2O>8%)、高钾和K2O/Na2O比值远大于1等,属于碱性钾质系列,即钾玄岩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系列 含矿斑岩 铜矿带 铜矿床
下载PDF
西藏玉龙成矿带斑岩Cu-Mo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玉龙和多霞松多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伟中 夏斌 +2 位作者 张玉泉 董冰华 夏中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54,共15页
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三江构造带的中部,是研究碰撞后喜山期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响应的最佳地区。本文选择玉龙和多霞松多两个矿床,分析了两地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Sr-Nd-Pb、S-H-... 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三江构造带的中部,是研究碰撞后喜山期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响应的最佳地区。本文选择玉龙和多霞松多两个矿床,分析了两地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Sr-Nd-Pb、S-H-O同位素进一步探讨了与冈底斯含矿斑岩岩浆源区组成、构造控矿模式及深部动力学机制上的差异。赋矿岩体均具有富碱、高K、高Al等钾质碱性岩系列特征,玉龙早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多霞松多早期为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碱长花岗斑岩,两者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Yb,无明显Eu、Ce负异常。略高于原始地幔现代值的^(87)Sr/^(86)Sr值、较低的ε_(Nd)(t)、相对均一的^(206)Pb/^(204)Pb值,指示斑岩岩浆可能源自接近于EMⅡ型富集地幔交代成因的石榴石角闪岩和/或角闪榴辉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低程度结晶分异,在上升侵位途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形成于古近纪中始新世喜马拉雅期的37~41 Ma左右,可能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系统,尤其是妥坝-芒康断裂(TBF)左行走滑产生的局部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机制 玉龙铜矿带 藏东
下载PDF
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玉泉 谢应雯 +2 位作者 邱华宁 李献华 钟孙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7-561,共5页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8%),高钾和w(K2O)/w(Na2O)比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含矿斑岩 铜矿带 铜矿床 钾玄岩
下载PDF
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ASTER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与优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别小娟 孙传敏 +3 位作者 张廷斌 易桂花 郭娜 吴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4,共6页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常用的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存在多解性,而采用波谱特征拟合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具有综合性,结合矿床围岩、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分布的环带特征,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和筛选,认为位于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地层、花岗斑岩岩体上,或位于环形构造周围,环带特征明显的围岩蚀变信息,指示矿产存在或成矿有利部位的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 斑岩型铜矿 ASTER 遥感蚀变 波谱特征拟合(SFF)
下载PDF
玉龙铜矿带成矿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功文 杜杨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对玉龙铜矿带斑岩的含矿性、矿带地球化学特征和其他成矿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优化和筛选了矿带含矿标志变量 ,建立了矿带找矿数学模型。在找矿数学模型达到推广模型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矿带各预测区具有的成矿标志变量及其... 对玉龙铜矿带斑岩的含矿性、矿带地球化学特征和其他成矿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优化和筛选了矿带含矿标志变量 ,建立了矿带找矿数学模型。在找矿数学模型达到推广模型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矿带各预测区具有的成矿标志变量及其对应的标志变量权系数 ,计算了矿带已知含矿斑岩体与预测区的关联度值 ,并据已知含矿斑岩体成矿临界值的置信区间值优选了测钦拉、遵西和那马卓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铜矿带 优选靶区 多元信息 统计分析 找矿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夏日多矿区始新世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来自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涛 樊炳良 +2 位作者 肖霞 张成江 冯德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8-327,共20页
在夏日多矿区识别出始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确定其结晶年龄分别为41.6±0.3~41.7±0.3Ma和41.1±0.2~41.2±0.2Ma。首次在夏日多矿区厘定出始新世岩浆活动事件,并认为该矿区铜-钼成矿作用与该期构造... 在夏日多矿区识别出始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确定其结晶年龄分别为41.6±0.3~41.7±0.3Ma和41.1±0.2~41.2±0.2Ma。首次在夏日多矿区厘定出始新世岩浆活动事件,并认为该矿区铜-钼成矿作用与该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较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具有略高的SiO_2、富K_2O和Na_2O、较高的K_2O/Na_2O值及较低的TFeO含量,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相对亏损K、Ba、Nb、P、Ti,富集Th、U、Sr、Hf,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具高的Zr/Hf、Rb/Sr值和较低的Ti/Eu值。夏日多斑岩的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的陆-陆碰撞诱发大规模走滑系统引起下地壳拆沉,使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富集地幔岩浆上升底侵,并发生壳幔物质混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斑岩铜矿带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夏日多 藏东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日曲花岗闪长斑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 王保弟 +3 位作者 于远山 何海 肖鹏 王富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9-394,共16页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岩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成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金树 多吉 +1 位作者 何政伟 唐菊兴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9-203,共5页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钼)矿带是我国铜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区带之一。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位于三江印支褶皱系中部的字嘎断裂以西的燕山隆起区。成矿带内玉龙矿床的西北部地区,从玉龙(矿床)到恒星措(矿点)、再到...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玉龙斑岩铜(钼)矿带是我国铜资源量最为丰富的区带之一。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位于三江印支褶皱系中部的字嘎断裂以西的燕山隆起区。成矿带内玉龙矿床的西北部地区,从玉龙(矿床)到恒星措(矿点)、再到夏日多(矿点),具有良好的铜(钼)矿找矿前景,两个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区分布在玉龙铜矿床和成矿带北段恒星措地区,两异常相连的方向线为NNE向,与区域构造线的方向一致,在三叠系中也有部分显示,反映出玉龙矿区外围和成矿带上进一步开展金矿地质找矿工作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玉龙成矿带 斑岩铜矿 成矿规律
下载PDF
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喜连 黄文婷 +3 位作者 邹银桥 梁华英 张健 张玉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2-2534,共13页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2O/Na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f)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下载PDF
藏东玉龙斑岩型铜矿带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14
作者 王子月 陈建平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3期282-290,共9页
对藏东玉龙斑岩型铜矿带进行二维综合信息找矿预测与分析,提取与深入分析多源找矿信息,揭露研究区的隐伏矿体,为该区日后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有利证据。通过对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信息及蚀变等要素与成矿之间的... 对藏东玉龙斑岩型铜矿带进行二维综合信息找矿预测与分析,提取与深入分析多源找矿信息,揭露研究区的隐伏矿体,为该区日后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有利证据。通过对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信息及蚀变等要素与成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建立该区的证据权找矿模型。利用证据权重法进行找矿预测,圈定了8处成矿有利地段,其中A类靶区4处、B类靶区2处、C类靶区2处。A类靶区可作为重点勘查区,B类靶区为研进一步找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预测 证据权法 斑岩型铜矿带 藏东玉龙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矿带包买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15
15
作者 林彬 王立强 +7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周新 刘治博 高一鸣 唐晓倩 徐瑞阁 陈早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4-1471,共18页
包买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藏玉龙铜矿带北段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钼资源量均已达中型矿床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以矿区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精... 包买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藏玉龙铜矿带北段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钼资源量均已达中型矿床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以矿区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运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精确获得包买矿区与成矿有关的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时代分别为:41.3±0.2Ma和40.8±0.2Ma,与玉龙、扎那尕等矿床一致,是始新世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综合区域已有年代学证据,玉龙铜矿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主要集中侵位于37~42Ma,可能不存在明显的早(51Ma)、中(41Ma)、晚(33Ma)三期,且从北西向南东,成岩成矿时代也没有明显降低变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斑岩铜钼矿床 玉龙铜矿带 矿床 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