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aerial alga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Yunnan Stone Forest,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TIAN Youping1,3, ZHANG Jie2, SONG Linhua1 & BAO Haosheng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3.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9期846-864,共19页
Aerial algae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 at the Stone Forest, Shili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heir bioeros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and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in detail. Through the obser... Aerial algae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ate rocks at the Stone Forest, Shili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heir bioeros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and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in detail.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more than one hun- dred algal samples and rock samples with the optical microscopes (stereomicroscope, biological microscope) and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rosional form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tone Forest and algae and/or algal communities and the genetic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erosional forms were analyzed. It is suggested that aerial algae play an active role in bioerosive processes that ma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karst erosional forms. These effects includ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ones. The direct effect is the initiative control (algal shape-controlling role) of algae on the formation of karst forms of various scales, mostly mi- cro-scale (<10-3m) and minor-scale (10-3-10-1m) erosional forms. The algal shape-controlling rol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algal individual shape-controlling role and the algal community shape-controlling role. The former most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micro-scale erosional forms, while the latter mostly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micro-scale and smaller minor-scale erosional forms. The indirect effect refers to the promoting role of algae in the formation of karst forms, which ma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karst forms of all types and scales. The bioerosion of algae accelerates the weathering process of the whole Stone Forest karst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IAL algae bioerosion the stone fore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原文传递
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友萍 张捷 +1 位作者 宋林华 包浩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论述了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类型和特征。这些类型包括墨水带、粉末、壳状、膜状等,而每一种藻类群落又是由更细小的次级藻类群落类型组成,它们包括:小型球状藻体群落、大型球状藻体群落、丝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大... 论述了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类型和特征。这些类型包括墨水带、粉末、壳状、膜状等,而每一种藻类群落又是由更细小的次级藻类群落类型组成,它们包括:小型球状藻体群落、大型球状藻体群落、丝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大型球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丝状藻体群落等。文中对各类群落和次级群落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宏观肉眼下气生藻类群落与微观显微镜下藻类群落物种的直接联系以及藻类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生态关系。该研究对解释石林表面微小形态特征,乃至整个石林景观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气生藻类生态学上也属于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碳酸盐岩 气生藻类群落 石林
下载PDF
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蓝藻(蓝细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友萍 张捷 +1 位作者 宋林华 包浩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93-1802,2020,T001,T002,共13页
云南石林的黑石头及其颜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是由于其碳酸盐岩表面长满黑色气生蓝藻 (蓝细菌 )之故。经鉴定 ,气生蓝藻共 4目 ,1 1科 ,3 1属 ,1 88种。种类十分丰富。其优势种主要为寄生微囊藻、红色星球藻、伯氏伪枝... 云南石林的黑石头及其颜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是由于其碳酸盐岩表面长满黑色气生蓝藻 (蓝细菌 )之故。经鉴定 ,气生蓝藻共 4目 ,1 1科 ,3 1属 ,1 88种。种类十分丰富。其优势种主要为寄生微囊藻、红色星球藻、伯氏伪枝藻和皮壳伪枝藻等 ;寄生微囊藻和红色星球藻呈面状分布 ,相对均衡 ;伯氏伪枝藻和皮壳伪枝藻呈点状分布 ,相对集中。这些气生蓝藻的胶被色泽鲜艳 ,宽厚而坚硬 ,是适宜高山岩石表面生活的典型进化特征。在野外肉眼观察时 ,气生蓝藻还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微群落 ;发现气生蓝藻能溶解石灰石 ,形成钻孔 ,加速岩石的溶蚀与风化。这些现象表明 ,气生蓝藻与云南石林岩石表面的微形态及整个石林景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石林 碳酸盐岩表面 气生蓝藻 蓝细菌 石头颜色 自然景观 表面微形态 岩石溶蚀
下载PDF
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崔建武 刘文耀 +2 位作者 李玉辉 沈有信 刘伦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7-525,共9页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 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 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 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 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占总属数 的56.2%,温带分布属也占近三分之一,这表明该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即亚热带性质。在其种级区系组成中,中 国特有种有328种,占总种数的40%,其次是东亚分布种和热带亚洲分布种。石林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 从科到种的组成都充分说明了该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及组成上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山地 植物区系 云南石林
下载PDF
云南石林公园植被重大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玉辉 冯正清 +1 位作者 俞筱押 马遵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19,共8页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复原了石林公园原生性植被及与石林的关系;研究了植被变化历史与原因。结果表明,人地关系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石林公园植被变化的动力。乃古石林景区出现的地带性植被萌生林展现了岩溶区石漠化地段植被自然恢...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复原了石林公园原生性植被及与石林的关系;研究了植被变化历史与原因。结果表明,人地关系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石林公园植被变化的动力。乃古石林景区出现的地带性植被萌生林展现了岩溶区石漠化地段植被自然恢复的一种过程,即保护岩溶地质遗迹能使残留的繁殖体(桩和根)得到萌生成熟,增加新繁殖体(有性繁殖体和无性繁殖体),实现乡土植被的恢复。但目前石林公园的现状植被与石林岩溶地质遗迹景观还存在不相适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生态恢复 石林岩溶地质遗迹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石林石炭纪古盘虫类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超 施贵军 +1 位作者 刘家润 吴祥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本文报道云南石林地区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地层的有孔虫动物群古盘虫类 4属 8种。分析数据显示 ,这类具有独特壳壁类型和形态特征的小有孔虫类群分布 ,与碳酸盐岩中的亮晶、团块、海百合茎以及双壳瓣类等成分的相关系数较大。综合分析结... 本文报道云南石林地区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地层的有孔虫动物群古盘虫类 4属 8种。分析数据显示 ,这类具有独特壳壁类型和形态特征的小有孔虫类群分布 ,与碳酸盐岩中的亮晶、团块、海百合茎以及双壳瓣类等成分的相关系数较大。综合分析结果认为 ,该区古盘虫类有孔虫分布与较浅水、具中等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石林 石炭纪 古盘虫类 有孔虫 沉积环境 化石
下载PDF
云南石林岩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玉辉 杨一光 +2 位作者 梁永宁 任坚 耿弘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95,共5页
以地质地貌景观调查、填图为基础 ,应用区域地层、古地磁资料、植物和孢粉化石、岩石与古土壤的化学成分 (含稀土元素 )、古土壤粘粒硅铝比值、钙华、溶蚀率等资料 ,研究了石林岩溶各主要演化阶段的古环境特点。石林地区能保留有早二叠... 以地质地貌景观调查、填图为基础 ,应用区域地层、古地磁资料、植物和孢粉化石、岩石与古土壤的化学成分 (含稀土元素 )、古土壤粘粒硅铝比值、钙华、溶蚀率等资料 ,研究了石林岩溶各主要演化阶段的古环境特点。石林地区能保留有早二叠世晚期至第四纪的石林岩溶是源于该区特殊古地理环境演变所控制的不同古环境下的岩溶过程差异。按照岩溶与环境的关系 ,可将石林岩溶演化的漫长过程分别划分出有利于石林岩溶发育与有利于石林岩溶保存的不同时期。石林地区的石林岩溶经历了古热带湿热海岸边缘、古热带行星风系干旱环境、半干旱山地湖泊环境与热带低海拔湿热气候到高原亚热带干湿季风气候演变。石林地区是研究漫长地质时期的不同环境下石林岩溶发育与保存的较好地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岩溶 古环境 云南石林
下载PDF
云南乃古石林5种藓类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代玉 张朝晖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对云南乃古石林出现频度最高的5种藓类植物做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5种藓类植物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Mitt.)Fleisch.)、灰白青藓(Brachythecium albicans(Hedw.)B.S.G.)、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ubsp.integerrimus... 对云南乃古石林出现频度最高的5种藓类植物做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5种藓类植物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Mitt.)Fleisch.)、灰白青藓(Brachythecium albicans(Hedw.)B.S.G.)、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ubsp.integerrimus(Mitt.)Iwats.)、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C.Muell.)Broth.)和拟扁枝藓(Homaliadelphus targionianus(Mitt.)Dix.et P.Varde)的生物量等测定结果显示:平均生物量为24.31~103.78 g/m2,平均饱和吸水率为818.24%~1462.02%,最高的达到1659.27%,最低的也达到了590.95%;平均饱和吸水量为216.92~791.80 g/m2,最高的达到1790.28 g/m2;平均成土率为47.32%~111.58%,最高的达到194.82%,最低的也达到19.33%;平均成土量为9.01~46.73 g/m2,最高的达到110.17 g/m2。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平均饱和吸水量和平均生物量远远高于其他4种藓类,分别为:791.80 g/m2和103.78 g/m2。相关性分析表明,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保水成土相关性最显著。它的干重与饱和吸水重、生物量与干重、生物量与饱和吸水量、生物量与成土量、饱和吸水量与成土量都是呈正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乃古石林剑状喀斯特这种缺少土壤、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景区环境,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石林景观多样性、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水土保持 相关性 乃古石林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石林地区钙华的ES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星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利用ESR(电子顺磁共振)法,对云南路南石林地区的钙华测定了其生成年代。结合钙华的地质产状,对该区地质活动、环境演变、石林生长时代与生长过程进行讨论,认为中—晚更新世是云南路南石林发育生长的最主要时期。
关键词 钙华 ESR测年 云南 石林地区 地质年代
下载PDF
滇东石林地区早—中二叠世Globivalvulina有孔虫动物群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贵军 董丽萍 +1 位作者 刘庆国 王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对云南石林地区早—中二叠世地层剖面中的Globivalvulina(球瓣虫属)化石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含16种,茅口组含有13种,两组中物种相似度可达92%。种级分异度变化显示,栖霞组的种以增加趋势为主,茅口组则以减少为趋势。总体上这一时期G... 对云南石林地区早—中二叠世地层剖面中的Globivalvulina(球瓣虫属)化石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含16种,茅口组含有13种,两组中物种相似度可达92%。种级分异度变化显示,栖霞组的种以增加趋势为主,茅口组则以减少为趋势。总体上这一时期Globivalvulina动物群物种上升高峰仅有一次,出现在栖霞组中上部;而下降高潮有两次,第一次出现于栖霞组上部与茅口组底部界线附近,第二次是茅口组顶部。后一次下降幅度远大于前者,可能与中二叠世末期有孔虫动物群演化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Globivalvulina动物群 分异度 栖霞组 茅口组 云南石林
下载PDF
滇中路南石林地区钙华特征与更新世气候变迁 被引量:8
11
作者 薛传东 刘星 杨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8,共8页
钙华层是岩溶记录中古气候环境及地下水演变信息的载体 ,在重建古气候环境和恢复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滇中路南石林地区的钙华沉积层进行大量地质研究 ,用 ESR法测定其生成年代 ,结合钙华层的主要矿物 (方解石 )的... 钙华层是岩溶记录中古气候环境及地下水演变信息的载体 ,在重建古气候环境和恢复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滇中路南石林地区的钙华沉积层进行大量地质研究 ,用 ESR法测定其生成年代 ,结合钙华层的主要矿物 (方解石 )的生长发育特征 ,获得了该区距今 33× 10 4 a~ 4 .4× 10 4 a的地质活动、古气候环境的变迁信息。其年龄可与全球深海岩芯同位素记录和西南岩溶洞穴石笋所揭示的古气候记录对比 ,认为自从中更新世以来 ,路南石林地区经历了 6次较大的气候变化 ,与全球古气候变化波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层 古气候环境 岩溶记录 中更新世 滇中路南石林 古水文地质 ESR法
下载PDF
兴文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王兴贵 刘敏 税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3期15-21,共7页
兴文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都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特殊喀斯特地貌(石林)而闻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四川兴文石林和云南路南石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17个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其旅游竞争力进... 兴文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都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特殊喀斯特地貌(石林)而闻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四川兴文石林和云南路南石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17个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差距较大,云南路南石林得分为90.569分,兴文石林得分为77.517,兴文石林旅游竞争力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兴文石林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 比较 兴文石林 云南路南石林
下载PDF
云南石林有毒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书华 陈子牛 +1 位作者 张光飞 张鹏飞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根据采集的5000余份标本和初步调查,石林县有有毒植物55个科,94个属,105种(变种);研究了它们的生境、有毒部位、主要成分、用途、中毒症状、中毒处理方法及其药用价值;同时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云南石林 有毒植物 药用价值 资源评价
下载PDF
玄武岩盖层下石林的岩溶动力学特征
14
作者 谢运球 何师意 章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0-343,359,共5页
受玄武岩盖层的影响,石林地区的地下水在雨季和旱季对碳酸盐岩都具有侵蚀性,玄武岩盖层空气CO2呈现出低-高-低的双向变化梯度。溶蚀试验表明,地下0~0.6m,水平方向的溶蚀量大于垂直方向的溶蚀量,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方向的溶蚀量大于... 受玄武岩盖层的影响,石林地区的地下水在雨季和旱季对碳酸盐岩都具有侵蚀性,玄武岩盖层空气CO2呈现出低-高-低的双向变化梯度。溶蚀试验表明,地下0~0.6m,水平方向的溶蚀量大于垂直方向的溶蚀量,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方向的溶蚀量大于水平方向。富含CO2的水通过具有最大渗透张量和较小主轴倾角的玄武岩裂隙下渗,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表现为一个脱钙、富铝铁、硅迁移的复杂过程,并在地下0~0.6m形成许多水平凹槽、穿洞等岩溶形态,而地表0.6m以下以垂向溶蚀为主,有利于石柱的形成与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盖层 石林 岩溶 动力学特征 云南 溶蚀 形成理论
下载PDF
云南石林石柱表面水平凹槽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才库 陈余萍 +2 位作者 徐贵生 鞠大伟 李艳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以云南石林5 m以上石柱侧面的水平凹槽遗迹为研究对象,测量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海拔上的石柱高度、宽度,石柱地面高程、经纬度,石柱上土蚀凹槽层数、各层凹槽距地面的高度。统计表明:石柱上的水平凹槽遗迹有土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两种,水... 以云南石林5 m以上石柱侧面的水平凹槽遗迹为研究对象,测量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海拔上的石柱高度、宽度,石柱地面高程、经纬度,石柱上土蚀凹槽层数、各层凹槽距地面的高度。统计表明:石柱上的水平凹槽遗迹有土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两种,水蚀凹槽长度平均1.77 m,长于土蚀凹槽(1.33 m);水蚀凹槽深度平均0.45 m,比土蚀凹槽(0.40 m)深;水蚀凹槽宽度平均0.25 m,小于土蚀凹槽(1.13 m)。调查点不同地形部位(溶蚀洼地底部、洼地斜坡、溶丘顶部)的石柱高度分别是14.00 m、12.3 m和11.30 m,平均高度12.53 m;不同地形部位石柱上的土蚀凹槽层数分别是5.0层、4.9层和4.7层,平均4.95层;石柱上第一至第三层土蚀凹槽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2.00 m、4.09 m和6.20 m。经检验:土蚀凹槽的长、宽、深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水蚀凹槽特征(长、宽、深)与海拔高度无相关性,两凹槽宽度有显著差异;不同地形部位石柱高度、凹槽层数及层高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石林发育演化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褶皱运动和差异性掀斜性升降活动,整体处于相对一致的构造环境中,岩溶作用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蚀凹槽 水蚀凹槽 地形部位 海拔高度 云南石林
下载PDF
云南石林风景区利益相关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
作者 郑仕华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借助利益相关者管理理念,着重分析云南石林风景区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权益与义务不对等、参与面和受益面严重失衡等问题,从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正确角色定位,明确权益与义务及提高社区参与等方面寻求协调对策。
关键词 云南石林风号区 利益相关者 协调对策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景区的雷击风险分析——以云南石林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平英 杨荣建 +2 位作者 李兆华 尹丽云 刘雪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旅游景区的雷电防护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但国内旅游景区的防雷状况不容乐观,景区雷击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科学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旅游景区进行防雷保护已显得刻不容缓。以云南石林为例,在对具有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石林风景区进行实地考... 旅游景区的雷电防护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但国内旅游景区的防雷状况不容乐观,景区雷击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科学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对旅游景区进行防雷保护已显得刻不容缓。以云南石林为例,在对具有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石林风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查阅、数据采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讨论地形地质因素对雷暴活动的影响及景区存在的雷击风险,同时结合闪电数据,将雷击引起的生命损失分量及公共损失分量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石林 喀斯特地貌 雷击风险 雷电灾害防御
下载PDF
云南石林大叠水风景区景观植被恢复规划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松顷 苏晓毅 樊国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7-60,共4页
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根据,对大叠水风景区面山部分、瀑布前、清水河、瀑布上游河道4个功能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恢复性规划研究,以达到尽快恢复景区生态系统的目的.在树种规划中着重强调乔灌草的搭配和乡土树种的使用,在景观... 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根据,对大叠水风景区面山部分、瀑布前、清水河、瀑布上游河道4个功能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恢复性规划研究,以达到尽快恢复景区生态系统的目的.在树种规划中着重强调乔灌草的搭配和乡土树种的使用,在景观构成上重点强调了季相变化和景观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植被 植被恢复 大叠水风景区 云南 石林
下载PDF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深层次保护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忠 《云南地质》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石林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目录后,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协调保护开发,成为新阶段目标。
关键词 系统管理 协调发展 全面保护 合理开发 石林公园云南
下载PDF
创建云南石林喀斯特植物园的思考
20
作者 尹一帆 唐岱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6期81-83,129,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加剧,创建喀斯特植物园不仅能进行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资源的研究,而且对城市生态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有着实际意义.文中对喀斯特植物园建设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加剧,创建喀斯特植物园不仅能进行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资源的研究,而且对城市生态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有着实际意义.文中对喀斯特植物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创建云南石林喀斯特植物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喀斯特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提出注重综合功能、突出主题特色、打造科艺结合的植物园景观等构思,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植物园 石漠化综合治理 植物多样性保护 规划措施 云南石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