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学视域下滇中彝语倮倮话连动结构研究
1
作者 王海滨 何菊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连动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构词方式,在汉藏语系的语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要素构成,与其他构词法有较明显的区别,连动结构可采用“V1+之后再V2”格式进行辨别。从滇中南华彝语倮倮话连动结构的形式类... 连动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构词方式,在汉藏语系的语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要素构成,与其他构词法有较明显的区别,连动结构可采用“V1+之后再V2”格式进行辨别。从滇中南华彝语倮倮话连动结构的形式类型、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论元特点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滇中彝语倮倮话的连动结构具有动词间有成分插入时具有多元性,二是其语义类型可分为时序关系和事理逻辑关系两大类,三是多个动词可分主宾语论元共享和不共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南华 彝语倮倮话 连动结构
下载PDF
滇中南华彝语卢辘话存在动词语义指向研究
2
作者 王海滨 何菊香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存在”是一切事物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于某一个时空中,存在句作为表现事物存在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民族语中用法各异。滇中南华五街镇华双村彝语卢辘话存在动词可分为肯定存在动词和否定存在动词两种,其中肯定存在动... “存在”是一切事物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于某一个时空中,存在句作为表现事物存在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民族语中用法各异。滇中南华五街镇华双村彝语卢辘话存在动词可分为肯定存在动词和否定存在动词两种,其中肯定存在动词可分典型存在动词“有”(dʐa33)“在”(dʐa33 la55)和非典型存在动词“处置类”“运动类”“生产类”等六类;否定存在动词则用“ŋ21”来构成。在对存在动词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存在动词的用法和所构成的存在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南华 彝语卢辘话 存在动词 语义指向
下载PDF
泰国北部云南方言特征词研究
3
作者 谢智香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泰国北部的云南方言属于一种跨境语言,但保留了许多从国内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同时也汇集了泰北华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对泰北云南方言特征词进行代际、词类、语音、义类的共时分布及传承词、变异、... 泰国北部的云南方言属于一种跨境语言,但保留了许多从国内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同时也汇集了泰北华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对泰北云南方言特征词进行代际、词类、语音、义类的共时分布及传承词、变异、创新等方面的历时考察,证明当地云南人对祖籍方言的认同态度,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同时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北云南方言 特征词 传承词 词汇比较
下载PDF
清代云南红河契约文书音借字考释
4
作者 龙浡 邓强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由吴晓亮、徐政芸主编的《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五卷中收录了清代红河地区的契约文书共计153件,这些契约文书对研究清代红河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当时契约书写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存在许多音借字,... 由吴晓亮、徐政芸主编的《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五卷中收录了清代红河地区的契约文书共计153件,这些契约文书对研究清代红河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当时契约书写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存在许多音借字,对正确解读契约内容有一定的阻碍。文章以音韵学理论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校释了第五卷清代红河契约文书中出现的26条音借字,指出其正字,并以近代红河方言语音与之印证,为云南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书 音借字 云南方言
下载PDF
泰国北部“云南人”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5
作者 谢智香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泰国北部的“云南人”在长期融入泰国社会过程中形成了多语语言生活。通过调查清莱府皇太后县辉鹏华人村不同语言态度、语言实践,考察泰北云南人对母语云南方言的代际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泰北云南人的云南汉语方言语言态度制约语言使用... 泰国北部的“云南人”在长期融入泰国社会过程中形成了多语语言生活。通过调查清莱府皇太后县辉鹏华人村不同语言态度、语言实践,考察泰北云南人对母语云南方言的代际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泰北云南人的云南汉语方言语言态度制约语言使用,云南方言使用及能力保持良好,但云南方言能力在普通话、泰语竞争下呈代际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北“云南人” 云南方言 语言态度
下载PDF
六代苗族制笙家族传统技艺的田野考察与多重文化身份研究(上)——以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王氏家族的芦笙制作为研究对象
6
作者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4,共13页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民间艺人王杰锋的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家族的芦笙制作,到王杰锋之子王爱华这一辈人,已经传承了六代。王氏独到的簧片改良、牢固的树皮箍、自然衔接不漏气的穿管技术等,使其...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民间艺人王杰锋的苗族传统芦笙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家族的芦笙制作,到王杰锋之子王爱华这一辈人,已经传承了六代。王氏独到的簧片改良、牢固的树皮箍、自然衔接不漏气的穿管技术等,使其制作的芦笙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王氏以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六个声调为标准,以本支系的语言发音为参照而制作的传统六管芦笙,既传承了苗族人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本支系的传统民俗仪式和日常生活需求。芦笙的制作并非易事,它要求制作者必须掌握相关的木匠、铁匠等各种技能,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语言、音律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芦笙制作者。王氏家族制作苗族芦笙的技艺受到苗族民众的尊重,他们制作的苗族芦笙也得到苗族民众的普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王杰锋 王爱华 传统芦笙制作 多重文化身份
下载PDF
清代云南民间诗歌音韵研究——以《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例
7
作者 赵锦华 罗雅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名物生活习俗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代表,其中的语言信息,可一定程度揭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以及云南汉语方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南 民间诗歌 竹枝词 诗歌用韵 云南方言
下载PDF
清代昆明契约文书音借字考释
8
作者 王敏 邓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一卷)所录契约中有不少音借字。此次将对此套丛书第一卷中清代昆明契约文书的11条音借字进行考释,并从中古音韵和现代昆明方言角度进行方音印证,对今后这批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有一定的借鉴...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一卷)所录契约中有不少音借字。此次将对此套丛书第一卷中清代昆明契约文书的11条音借字进行考释,并从中古音韵和现代昆明方言角度进行方音印证,对今后这批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近代昆明方音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契约文书 音借字 云南方言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视域下苗族诗班合唱音准探究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9
作者 杨云惠 叶飞燕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23,共10页
云南基督教的唱诗班,由当地教会里的苗族信众组成,一般是信众中歌唱能力较好的一群人,他们主要是负责教会礼拜日的唱诗及带领其他信众敬拜。唱诗班的唱诗,可以说是整个基督教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演唱的形式,主要为多声部合唱。合... 云南基督教的唱诗班,由当地教会里的苗族信众组成,一般是信众中歌唱能力较好的一群人,他们主要是负责教会礼拜日的唱诗及带领其他信众敬拜。唱诗班的唱诗,可以说是整个基督教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演唱的形式,主要为多声部合唱。合唱既有独立的横向旋律运动,又要构成纵向的整体和声效果。要做到整体的和谐,音准是其核心关键,各个声部间除了唱准自己的音高,还要与其他声部融合,构成和谐的音程关系。云南当地的信众在经过认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很快熟悉并掌握了这种外来的、陌生的多声部歌唱形式。基督教音乐属欧洲十二平均律系列,与云南当地苗族传统民歌的五声音阶截然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信众们对音准的把握。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地区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教会唱诗班的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从心理、文化、习俗及语言等方面,探究唱诗班合唱音准的原因,以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昭通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唱诗班 合唱 和声 音准
下载PDF
陆良话的语音特点及历史源流——保留入声的滇中方言个案研究
10
作者 蔡梦月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0期15-20,共6页
移民历史和地形地貌形成了云南以坝区为中心的汉语方言,其总体特点是同中有异。陆良县位于云南第一大平坝,是滇中小片唯一保留曲折调入声的方言点。陆良话的主要特点是:部分泥来母字存在混读,古开口见系二等字大多有文白异读,端系合口... 移民历史和地形地貌形成了云南以坝区为中心的汉语方言,其总体特点是同中有异。陆良县位于云南第一大平坝,是滇中小片唯一保留曲折调入声的方言点。陆良话的主要特点是:部分泥来母字存在混读,古开口见系二等字大多有文白异读,端系合口字今读洪音时失去介音,无撮口呼韵母,保留独立的入声调。通过历史文献印证及语音特点分析,可以发现,陆良话形成于明初大规模军屯移民时期,基础方言来源于明代南直隶官话,其语音特点与今江淮官话具有一定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陆良话 语音特点 入声调 历史源流
下载PDF
云南方言“K-VP”问句来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崇明 荣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120,共5页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问句,云南周边其他省也没有这种问句,云南方言的"K-VP"问句是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云南也有少数靠近外地的地区存在两种对立问句形式,而两种问句其时间层次应当不同。纳西语有"K-VP"问句,这也许是历史上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P”问句来源 正反问句 云南方言 纳西语 类型学
下载PDF
滇南方言的特点和范围 被引量:7
12
作者 路伟 郭建军 +1 位作者 杨芳 唐娟 《红河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1-64,共4页
讨论划分方言可以采用的各种标准,结合滇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和特征,确立了划分滇南方言采用具有“单一性”、“一致性”、“排他性”特征的“音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滇南方言的范围,同时,也对某些讨论滇南方言的不确切观点提出了... 讨论划分方言可以采用的各种标准,结合滇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和特征,确立了划分滇南方言采用具有“单一性”、“一致性”、“排他性”特征的“音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滇南方言的范围,同时,也对某些讨论滇南方言的不确切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方言 划分标准 方言特点 范围
下载PDF
论云南方言体标记“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育彬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5-129,共5页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掉” 体标记 语法化
下载PDF
泰北地区云南方言语法变异情况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春红 杨育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45-150,共6页
本文对泰北地区华裔使用汉语定、状、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其语法变异的规律,并通过语言接触理论揭示了其动因。我们认为泰北地区华裔使用的云南方言在语法方面已经受到泰语的深层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 本文对泰北地区华裔使用汉语定、状、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其语法变异的规律,并通过语言接触理论揭示了其动因。我们认为泰北地区华裔使用的云南方言在语法方面已经受到泰语的深层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语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和泰语的趋同;不能正确地使用话题句;在汉语虚词的使用上也因受泰语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误。为了提高云南华裔的汉语水平,必须针对他们语言中变异的地方进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云南方言 语法变异 深层渗透
下载PDF
曼德勒华人的语言生活 被引量:14
15
作者 鲜丽霞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4,共7页
缅甸曼德勒华人占该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语言格局多样,单语缅语、单语云南话都很常见,另外还有普通话、闽粤客话、傣语等。本文通过考察场所与使用者,描述了曼德勒华人的语言现状与竞争,预测了变化趋势,以此观照世界华人的语言生活,对其... 缅甸曼德勒华人占该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语言格局多样,单语缅语、单语云南话都很常见,另外还有普通话、闽粤客话、傣语等。本文通过考察场所与使用者,描述了曼德勒华人的语言现状与竞争,预测了变化趋势,以此观照世界华人的语言生活,对其变更给予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本体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华人 云南话 语言竞争
下载PDF
云南方言词“不有”的来源及语音演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育彬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不有"、"冇得"、"不有得"在云南方言中占了半数以上,其中的"得"字是古代汉语中"得"的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持续的用法在云南方言中的保留,"不有"在古汉语中和在云南方言中也... "不有"、"冇得"、"不有得"在云南方言中占了半数以上,其中的"得"字是古代汉语中"得"的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持续的用法在云南方言中的保留,"不有"在古汉语中和在云南方言中也基本一致。云南历代有移民移入,保留了历代语言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不有 语音演变
下载PDF
云南方言否定副词及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对策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茅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3期28-30,共3页
云南方言中,否定副词“不”、“没有”与程度副词“很”均可组合连用,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所表达的意思与普通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普通话中“没有”不与“很”组合连用;此外,“不有”是云南方言中较为特殊的否定表达方式。... 云南方言中,否定副词“不”、“没有”与程度副词“很”均可组合连用,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所表达的意思与普通话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普通话中“没有”不与“很”组合连用;此外,“不有”是云南方言中较为特殊的否定表达方式。方言中三种不同的否定形式,在与程度副词“很”组合连用后所表示的否定程度的高低、强弱,与普通话有着质的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否定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云南方言、共同语非谓“掉”用法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吉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云南方言非谓“掉”的结构类型有六种:“动词+掉”、“动词+不+掉”、“动词+掉+了”、“动词+死+掉+了”、“形容词+掉”、“形容词+死+掉+了”。前三种与共同语书面语毫无二致,后三种是云南方言特有的。六种类型在共同语口语中均不使... 云南方言非谓“掉”的结构类型有六种:“动词+掉”、“动词+不+掉”、“动词+掉+了”、“动词+死+掉+了”、“形容词+掉”、“形容词+死+掉+了”。前三种与共同语书面语毫无二致,后三种是云南方言特有的。六种类型在共同语口语中均不使用,而使用与非谓“掉”类似的结构“动词+了”和“动词+不+了”代之前三种,后三种没有类似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非谓“掉” 动词 形容词
下载PDF
论云南汉语方言源于明代土著民族汉语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瑞鲲 王渝光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87,共6页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民族汉语 《韵略易通》 云南汉语方言
下载PDF
云南方言“V掉”的用法与普通话的异同 被引量:3
20
作者 茅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在云南方言中,“V掉”的用法普遍存在,从结构形式到意义内容,云南方言“V掉”都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异。“V+补+掉+了”、“形+掉+了”、“形+补+掉+了”等在普通话中从不使用的结构形式在云南方言中成为一种习惯用法;此外,... 在云南方言中,“V掉”的用法普遍存在,从结构形式到意义内容,云南方言“V掉”都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异。“V+补+掉+了”、“形+掉+了”、“形+补+掉+了”等在普通话中从不使用的结构形式在云南方言中成为一种习惯用法;此外,“掉”与单音节动词的组合能力和使用频率在云南方言中远远超过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V掉”所表达的意思与普通话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V+掉” “形+掉” 否定形式 普通话 异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