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马东钦 王晓伟 +5 位作者 朱有朋 许兰杰 马彩艳 孙文鑫 郭春燕 詹克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除对穗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除对穗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的显著程度非常高。在不同的播种期下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较大,但产量构成因素差异较小。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下,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很小。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应该在10月8—25日,早播情况下选择120万株/hm2基本苗比较合适,中晚播情况下选择24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农202 播种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因素
下载PDF
追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文鑫 马彩艳 +3 位作者 朱有朋 郭春燕 詹克慧 刘华威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追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对豫农202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对穗数和穗... 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追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对豫农202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小,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的肥力条件下,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较大,产量构成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追肥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适当推迟追肥期和180万~240万·hm-2的基本苗有利于发挥豫农202的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豫农202 追肥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因素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杂株类型的鉴定
3
作者 朱有朋 郭春燕 +3 位作者 马彩艳 孙文鑫 李志勇 詹克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9-503,共5页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个杂株为材料,对其后代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探讨杂株产生的原因....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个杂株为材料,对其后代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探讨杂株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杂株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基础上,利用形态标记可以将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份杂株材料分成剩余变异类、天然异交类和异品种(系)类3大类.形态标记基本上可以区分小麦杂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豫农202 杂株类型 农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