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ies and Their Dynamic Relationship before the April 14, 2010 M_S 7.1 Yushu Earthquake
1
作者 Ma Yuhu Chen Yuhu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1期39-51,共13页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seismic activity, precursory anomalies and abnormal animal behavior before the April 14, 2010 Ms 7.1 Yushu earthquak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omalies were not rich before the Ms 7.1 Yushu earth...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seismic activity, precursory anomalies and abnormal animal behavior before the April 14, 2010 Ms 7.1 Yushu earthquak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omalies were not rich before the Ms 7.1 Yushu earthquake, but prominent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such as the long and mid-term trend anomaly characterized by the seismic quiescence of Ms6. 0, MsS. 0 and Ms4.0 earthquakes, and the anomalies in precursor observation of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in Yushu and Delingha and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 in Ping'an.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behavior anomalies appearing one week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 M4.7 earthquake occurred 130 minutes before the main shock.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preparation using 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n the Bayan Har block boundary since 199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alakunlun M7.1 earthquake in 1996, the Mani M7.5 earthquake and the Yushu Ms7.1 earthquake have the same dynamic process. Long and mid-term trend anomali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ynamics of evolution of different earthquake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strong earthquakes, foreshock identification and precursor observation of the Yushu Ms7. 1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7.1 yushu earthquake Anomaly of seismic activity Precursory anomaly Dynamic process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Foreshock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青海玉树M7.1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玉杰 李玉丽 杨晓霞 《高原地震》 2020年第2期14-18,共5页
利用原始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地下流体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玉树7.1级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结果表明:①选取的8个测项中,有4个测项出现了异常,占50%。异常分布范围较大,震中距最大达480 km,异常都发生在震前8个月之内。②从原始... 利用原始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地下流体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玉树7.1级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结果表明:①选取的8个测项中,有4个测项出现了异常,占50%。异常分布范围较大,震中距最大达480 km,异常都发生在震前8个月之内。②从原始数据看,玉树水温、德令哈水温和玉树水位震前异常明显,其中德令哈水温原始数据在震前12天出现快速上升的短临异常变化。③从小波分析的结果来看,有4个测项在震前出现明显异常。异常过程与发震时间的关系为异常开始—异常峰值—异常结束—恢复正常后发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地下流体 小波分析 异常
下载PDF
新疆乌什7.1级地震人口热力及其应急响应功能分析
3
作者 李环宇 李东平 +2 位作者 尹晶飞 李敏 孙海青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2-1000,共9页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为快速了解震区人口分布情况,判定此次地震极震区范围,分别采集震区内2时及2时30分手机位置数据。利用核密度空间评估方法得到震前及震后人口分布状态与变化情况,并对变化的原...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为快速了解震区人口分布情况,判定此次地震极震区范围,分别采集震区内2时及2时30分手机位置数据。利用核密度空间评估方法得到震前及震后人口分布状态与变化情况,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手机位置信息评估得到的震后人口热力数据在城市中心会出现与以往震例不同的“反常”升高现象;人口热力数据对地震诱发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有很好的响应;部分通信基站退服导致个别村庄人口热力“斑点式”减少,该现象有助于判别基站退服点的地震破坏程度。由于样本数据分布不均且地震发生在凌晨2时9分,人口变化率在刻画地震影响场的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人口热力数据可以在震后应急响应阶段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分布与动态变化情况,为灾情信息的获取及地震初期救援力量的科学分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县7.1级地震 人口热力 “反常”升高 应急响应阶段
下载PDF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鑫喆 徐锡伟 +5 位作者 陈立春 谭锡斌 苏桂武 王继 李智敏 张晓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8-344,共7页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在甘达村西主要表现为张剪切破裂呈雁列状展布,在不连续的岩桥区分布了挤压鼓包,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在古地震坳槽中,通过测量一个错断的围墙得到该点的位错量为1.4m;2)在果庆益荣松多,山前坡积物中展布的破裂带由斜列距约30m的次级破裂右阶斜列组成,而次级破裂则由一系列斜列距3~5m的单条破裂右阶斜列组成,单条破裂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张裂缝相间排列与裂缝带等2种破裂样式,在河谷中则表现为挤压垄脊和陷落塘,实测栅栏位错量为1.3m;3)破裂整体为左旋走滑性质,未见明显垂直错动分量,破裂样式为典型的走滑破裂特征,地表破裂带沿先存断错地貌分布,反映晚第四纪活动的甘孜-玉树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该断裂大震活动具有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7.1地震 地表破裂 甘孜-玉树断裂
下载PDF
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9
5
作者 秦松涛 李智敏 +3 位作者 谭明 胡伟华 侯建盛 夏玉胜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根据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资料,对其震害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阐述了震区环境及其地质构造背景,对断层效应及场地效应等也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震害调查 震害特点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_S7.1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齐文华 苏桂武 +3 位作者 魏本勇 达杰 尕松拉达 才旦卓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3-548,共16页
根据3次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现场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合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从地震致灾成害、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多种角度,总结分析了玉树7.1级地震灾害在正反两个方面的一些整体特点。致使灾情严重和加大... 根据3次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现场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合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从地震致灾成害、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多种角度,总结分析了玉树7.1级地震灾害在正反两个方面的一些整体特点。致使灾情严重和加大救援与重建难度的特点是:地震震中与居民点间的叠加效应和灾害分布的构造控制效应明显,灾害严重,灾区广大,重灾区集中;环境恶劣,高寒缺氧,救灾难度大;建筑物抗震能力低,破坏严重;生命线系统单薄而脆弱,生命线震害的连带影响大;城镇人口建筑密集,缺乏避难场地;民众受教育水平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防震减灾知识匮乏,影响救灾效率。利于减轻灾害影响和利于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的特点主要是:民众自有帐篷多且游牧民族习惯于帐篷生活,便于安置,并能很快适应;宗教氛围浓郁,当地僧侣和寺院在抗震救灾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宗教信仰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将更加持久、深远。初步归纳总结了减轻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灾害的部分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1地震 震害现象 震害特点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前震识别及短临预报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蒲雄 吕晓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震前2小时发生了一次4.7级前震。分析表明,玉树7.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的地震活动异常多有显示,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和平静等,且与7级大震震例比较,这些前兆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震前2小时发生了一次4.7级前震。分析表明,玉树7.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的地震活动异常多有显示,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和平静等,且与7级大震震例比较,这些前兆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跟踪这些图像及其演变有可能识别前震。最后评估了该识别方法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识别 地震活动 短临预报 玉树7.1级地震
下载PDF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及早期趋势判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玉虎 陈玉华 +1 位作者 王培玲 刘文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本文利用青海地震台网获得的观测资料对玉树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Mc选取ML1.1能较好的刻画玉树地震序列的时空特征,其地震序列在时间上呈现三个密集和衰减阶段,在空间上具有分段集中分布的特征,并主要分布在... 本文利用青海地震台网获得的观测资料对玉树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Mc选取ML1.1能较好的刻画玉树地震序列的时空特征,其地震序列在时间上呈现三个密集和衰减阶段,在空间上具有分段集中分布的特征,并主要分布在主震震中的西北端、主震震中附近和主震震中东南端。采用类比、b值和h值等探讨了早期趋势判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时空演化 早期趋势判断 玉树7.1级地震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_S 7.1级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
9
作者 莘海亮 杨卓欣 +4 位作者 张元生 刘巧霞 贾宇鹏 李源 沙成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5-1853,共9页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整体沿北西向玉树-甘孜断裂呈条带状分布,长约120km;以隆宝镇为界,呈现两段不同的分布特征;震区上地壳速度分布存在横向非均匀性;沉积层厚约6~7km,壳内存在厚约为7~8km的低速层;地震多发生于低速层上方即高、低速过渡区域,区内多条断裂走向与高低速过渡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三维速度成像 震源参数 联合反演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发生背景及预测研究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屠泓为 杨晓霞 丁宁霞 《高原地震》 2015年第A12期27-33,共7页
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年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的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对该区域地震的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的积... 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年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的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对该区域地震的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周边大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讨论。分析认为地震中长期预测仍将是地震预报和地震短临预报的突破口,从大的背景判定危险区域,投入监测力度,进而进行小区域研究分析,在震前找到一定的前兆信息或者资料积累等仍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下载PDF
2008—2016年青海地区M_S≥5.0显著地震短临跟踪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玉虎 马震 +3 位作者 王培玲 张晓清 马建新 王元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1期18-25,共8页
对2008—2016年青海地区M_S≥5.0显著地震短临跟踪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对地震活动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客观呈现当时进行地震观测、决策的过程和思想,总结有效的地震活动规律,以期望对未来区域强震的短临预测预报及震情跟踪提供借鉴。
关键词 唐古拉5级震群序列 大柴旦6.3级、6.4级地震 玉树7.1级地震 门源6.4级地震 短临跟踪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_(S)7.1地震前兆异常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维刚 马震 孙玺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37-138,共2页
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强烈,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迅速抬升,地形变化、地质构造和地下结构均异常复杂,区内分布不少大型深断裂带,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想实验室(周民都等,2000;袁道阳,2003;沈旭章,2013)。2010年4月14日青... 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强烈,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迅速抬升,地形变化、地质构造和地下结构均异常复杂,区内分布不少大型深断裂带,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想实验室(周民都等,2000;袁道阳,2003;沈旭章,201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区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与羌塘2个次级块体边界附近,通过对震中周边地球物理场观测震前异常资料的回顾性梳理与分析,总结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为后续前兆异常的综合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1地震 前兆异常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青海省地震系统应急工作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葆庆 《高原地震》 2015年第A12期17-21,共5页
从灾情收集、地震现场、震情监测、趋势研判、区域联动、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灾害评估等方面对青海省地震系统在玉树地震中的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应急 青海省
下载PDF
地震受损房屋结构自振特性测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东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一步就是确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抗震设计规范为此提供了自振周期计算和相应的折减方法。对于新建结构,规范经验公式是合理的,但对于地震受损结构,当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计算时,针对完好建筑...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一步就是确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抗震设计规范为此提供了自振周期计算和相应的折减方法。对于新建结构,规范经验公式是合理的,但对于地震受损结构,当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计算时,针对完好建筑结构给出的规范经验公式就不再适用。由于缺乏实测资料,无论是抗震鉴定标准还是加固技术规程,都没有给出可以参考的方法。作者在玉树地震后,利用环境脉动测试方法,对在玉树地震中受到破坏的20余栋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得了这些受损房屋结构的实测基本自振特性,给出了对结构震害程度与结构自振周期变化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为震损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提供了可参考数据,同时,实测结果也可为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和结果的验证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受损建筑 自振周期 现场测试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中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鑫 万永革 何金 《高原地震》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建立求解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目标函数以及Levenberg-Marquardt迭代等数学方法求出了多个震源机制解的中心解,并结合前人资料,推断节面I(走向119.90°,倾角84.07°,滑动角-9.9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建立求解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目标函数以及Levenberg-Marquardt迭代等数学方法求出了多个震源机制解的中心解,并结合前人资料,推断节面I(走向119.90°,倾角84.07°,滑动角-9.95°)为本次地震的主断层面。其次,从前人文献和Global GMT中共收集了50个该震源区震源机制资料,通过全局网格搜索法反演出该区的应力场,并基于反演得到的应力张量分析了玉树地区的震源机制表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压轴(σ_(1))近北东向,张轴(σ^(3))近北西向,两轴近水平,与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均表现为走滑型应力状态。(2)受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及印度块体向北挤压,导致该区域发育多条北西—南东走向且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裂带,有利于此次玉树地震的发生。(3)此次地震未在反演出的应力场的最优节面(相对正应力和剪应力最大节面)上发生,推测该地震破裂不是将应力场作用于完整的岩石块体上导致的破裂,而是发生在已存在的薄弱面上的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中心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玉树MS7.1级地震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娟 马建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2期15-20,共6页
中强地震孕育过程中,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小震活动会因次级破裂的非均匀性,而在各震级档的比例分配失调,会导致采用古登堡公式拟合时的拟合优度下降。利用该规律,对玉树地震前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运用地震拟合优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 中强地震孕育过程中,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小震活动会因次级破裂的非均匀性,而在各震级档的比例分配失调,会导致采用古登堡公式拟合时的拟合优度下降。利用该规律,对玉树地震前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运用地震拟合优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一段时间,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和青海省及邻区地震拟合优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异常。该方法可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地区的中期地震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弥补地震前兆台网分布稀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震拟合优度 地震预报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对海东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生兰 《高原地震》 2015年第A12期87-88,46,共3页
新形势下,地方地震局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论述玉树7.1级地震后,海东市地震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防震减灾 对策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浅析
19
作者 谢宗英 《高原地震》 2011年第3期60-62,共3页
玉树7.1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岩体松动,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监测获取了崩滑体变形信息,掌握了崩滑体演变过程和泥石流危险信息,为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工程治理等提供可靠... 玉树7.1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岩体松动,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监测获取了崩滑体变形信息,掌握了崩滑体演变过程和泥石流危险信息,为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工程治理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玉树7.1级地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