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t inversion of rupture process of the 14 April 2010 Yushu,Qinghai,earthquake 被引量:2
1
作者 Yong Zhang Lisheng Xu Yun-tai Che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Four results of the rupture process of 14 April 2010 Yushu, Qinghai, earthquake,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broadband seismic data of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GSN)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rup... Four results of the rupture process of 14 April 2010 Yushu, Qinghai, earthquake,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broadband seismic data of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GSN)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has sever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1 There exist two principal sub-events which correspond to two slip-concentrated patches being located near the hypocenter and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The rupture of the slip-concentrated patch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broke though the ground surface; 2 The peak slip and peak slip-rate are about 2.1 m and 1.1 m/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n event with large slip-rate on the fault plane; 3 Overall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 unilateral rupture event with the rupture mainly propagating southeastward. The strong focusing of the seismic energ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due to the "seismic Doppler effect" reasonably accounts for the tremendous damage in the Yushu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fast inversion 2010 yushu qinghai earthquak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下载PDF
Rb-Sr and Sm-Nd Isochron Ages of the Dongmozhazhua and Mohailaheng Pb-Zn Ore Deposits in the Yushu area, southern Qinghai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8
2
作者 TIAN Shihong GONG Yingli +9 位作者 YANG Zhusen HOU Zengqian LIU Yingchao SONG Yucai XUE Wanwen LU Haifeng WANG Fuchun ZHANG Yubao ZHU Tian YU Changj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58-569,共12页
Located o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angtang terrane between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 and Bangonghu-Nujiang suture zone,the Dongmozhazhua and Mohailaheng Pb-Zn deposits in the Yushu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are... Located o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angtang terrane between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 and Bangonghu-Nujiang suture zone,the Dongmozhazhua and Mohailaheng Pb-Zn deposits in the Yushu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are representative Pb-Zn deposits of the Pb-Zn-Cu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which are in the front belt of the Yushu thrust nappe system.The formed environments of these two deposi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ediment-hosted base metal deposits elsewhere in the world.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y were formed during the Indian-Asian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fold-thrust belt combined with thrust and strike-slip-related Cenozoic basin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ollisional zone.Studying on the metallogenic epochs of these two deposits is help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ore-forming regularity of the regional Pb-Zn-Cu mineralization belt and also to the search for new deposits in this region.The age of the Dongmozhazhua deposit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Rb-Sr isochron method for sphalerite residues,whereas the age of the Mohailaheng deposit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Rb-Sr isochron method for sphalerite residues and the Sm-Nd isochron method for fluorite.The age of the Dongmozhazhua deposit is 35.0-±0.0 Ma ((87Sr/86Sr)0=0.708807) for sphalerite residues.The age of the Mohailaheng deposit is 32.2±0.4 Ma ((87Sr/86Sr)o=0.708514) for sphalerite residues and 31.8±0.3 Ma ((143Nd/144Nd)o=0.512362) for fluorite with an average of 32.0 Ma.Together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during mineralization,a possible tectonic model for metallogeny of the Dongmozhazhua and Mohailaheng Pb-Zn deposits has been established.These two ages are close to the ages of the Pb-Zn deposits in the Lanping and Tuotuohe basins,indicat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narrow 1000-kilometer-long belt controlled by a thrust nappe system o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ould be a giant Pb-Zn mineralized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 and Sm-Nd isochron ages thrust nappe system tectonic model Dongmozhazhua and Mohailaheng Pb-Zn deposits in the yushu area qinghai Province
下载PDF
青海鸟类新纪录——钳嘴鹳
3
作者 王建民 李国兴 张凤展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92-93,共2页
2023年7月下旬于青海省玉树州下拉秀镇(96.567560°E,32.584536°N,海拔3857.04 m)记录到1只大型鹳类水鸟,经鉴定,为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系青海省鸟类新记录。
关键词 钳嘴鹳 鸟类新记录 青海 玉树
下载PDF
青藏公路初建路线选定的因由抉择
4
作者 王旭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青藏公路的修建受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维护国家完整统一、支援边疆建设的关键时刻。然而,公路建设初期并非按照既定路线一以贯之修建到底,而是与解放军进军昌都解放西藏、中共中央西北局护送班禅返藏、国家... 青藏公路的修建受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维护国家完整统一、支援边疆建设的关键时刻。然而,公路建设初期并非按照既定路线一以贯之修建到底,而是与解放军进军昌都解放西藏、中共中央西北局护送班禅返藏、国家支援西藏建设发展三项重大任务紧密关联,在历经抢修西宁至黄河沿段公路,勘察西宁经玉树至拉萨段公路,修建格尔木至拉萨段、敦煌至拉萨段公路三次筑路勘测之后,最终改初始西宁经玉树至拉萨路线为西宁向西经格尔木再南折进藏至拉萨路线,修筑并贯通青藏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公路 西藏运输总队 慕生忠 格尔木 玉树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第三纪盆地原型及其演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勇彪 侯增谦 +3 位作者 严兆彬 杜后发 郭福生 刘燕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0-528,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致使断裂下盘压陷形成前陆盆地,沉积一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系,局部伴有岩浆活动;中期控盆地断裂发生西北向的走滑-拉分,形成拉分盆地,沉积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细碎屑岩系,并伴有广泛岩浆活动;晚期走滑挤压作用,沉积一套河流湖泊相粗碎屑岩系。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盆地的构造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盆地原型 前陆盆地 拉分盆地 青海玉树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5,共5页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事件组成,分别对应于震中附近以及震中东南方向上的两块滑动量集中的破裂区域,其中与第2次子事件对应的震中东南方向上滑动集中的区域破裂贯穿至地表;②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分别为2.1m和1.1m/s,断层滑动速率较大;③玉树地震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仪器测定的震源位置)开始,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扩展,由"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在震中东南方向上产生强烈能量聚焦,是玉树城区遭受严重破坏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过程 快速反演 青海玉树地震 地震应急响应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之下角度不整合面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仁夫 朱迎堂 +3 位作者 周庆华 王满仓 李建新 孙南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在2003年1∶25万玉树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上,从而为确定西金乌兰-金沙江洋的封闭时代提供了确切的地层学依据,进一步证明了西金乌兰-金沙江带是华力西造山带。这一发现对... 在2003年1∶25万玉树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上,从而为确定西金乌兰-金沙江洋的封闭时代提供了确切的地层学依据,进一步证明了西金乌兰-金沙江带是华力西造山带。这一发现对认识古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玉树 三叠纪地层 角度不整合 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
下载PDF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S、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24
8
作者 田世洪 杨竹森 +4 位作者 侯增谦 刘英超 宋玉财 王富春 薛万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73-2183,共11页
青海玉树地区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本文对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 青海玉树地区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本文对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对脉石矿物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为-29‰~6‰,峰值为-8‰^-6‰,反映了总体富轻硫的特征,而重晶石δ34S值为18·3‰^+22·8‰,来自于第三纪陆相盆地。宽的δ34S变化可以解释为流体在盆地内活动期间与不同地层单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继承了不同物质单元的S同位素特点,还原硫应主要来自于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还原,反映硫来自沉积盆地。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387~18·703、15·391~15·768、38·372~38·809,而脉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23~18·612、15·491~15·701、38·497~38·612。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区域上地壳Pb组成范围内,总体类似于MVT矿床,显示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岩石。脉石矿物的(87Sr/86Sr)ⅰ、εSr(t)、(143Nd/144Nd)ⅰ和εNd(t)分别为0·70855~0·70928、58·0~68·4、0·512273~0·512353、-6·2^-4·7。Sr-Nd同位素特征亦显示脉石矿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S同位素 PB同位素 SR-ND同位素 东莫扎抓铅锌矿床 青海玉树
下载PDF
青海玉树莫海拉亨铅锌矿床S、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兼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对比 被引量:20
9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4 位作者 杨竹森 刘英超 宋玉财 王富春 鲁海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09-2720,共12页
青海玉树地区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和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均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2个典型代表。笔者曾通过对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S-Pb-Sr-Nd... 青海玉树地区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和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均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2个典型代表。笔者曾通过对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沉积地层。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亦对莫海拉亨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和重晶石进行了S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矿石矿物、脉石矿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Pb同位素组成分析,对脉石矿物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值为-30.0‰~7.4‰,峰值为-18‰~-2‰,反映了总体富轻硫的特征,而重晶石δ34S值为20.2‰~+24.2‰,来自于第三纪陆相盆地。宽的δ34S变化可以解释为流体在盆地内活动期间与不同地层单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继承了不同物质单元的S同位素特点,还原硫应主要来自于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还原,反映硫来自沉积盆地。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298~18.694、15.298~15.721、38.169~38.894,而脉石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18~18.672、15.418~15.719、38.403~38.845。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介于区域上地壳Pb组成范围内,总体类似于MVT矿床,显示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岩石。脉石矿物的(87Sr/86Sr)i、εSr(t)、(143Nd/144Nd)i和εNd(t)分别为0.70851~0.70906、57.4~65.2、0.512265~0.512361、-6.5~-4.6。Sr-Nd同位素特征亦显示脉石矿物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壳岩石。总体来说,莫海拉亨铅锌矿床的S-Pb-Sr-Nd同位素特征均与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的一样,显示均来自沉积地层。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和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S同位素 PB同位素 SR-ND同位素 莫海拉亨铅锌矿床 青海玉树
下载PDF
军队医院接收青海玉树726例地震伤病员救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麻晓林 金榕兵 +4 位作者 张晓华 崔高宇 任先军 石虹 孙业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军队医院接收青海玉树地震后送伤病员的救治措施与经验。方法将4月15日~24日军队医院收治的地震伤病员726例作一总结分析。结果 726例地震伤病员中,地震伤598例,其中复合伤4例,多发伤43例,多部位伤100例,胸腹联合伤1例,单... 目的总结分析军队医院接收青海玉树地震后送伤病员的救治措施与经验。方法将4月15日~24日军队医院收治的地震伤病员726例作一总结分析。结果 726例地震伤病员中,地震伤598例,其中复合伤4例,多发伤43例,多部位伤100例,胸腹联合伤1例,单部位伤450例。开放伤44例,闭合伤554例。开放伤合并感染10例(22.7%),气性坏疽1例(2.3%)。手术治疗157例,择期手术116例;非手术325例。急性高原病100例,其中急性高原反应67例,急性肺水肿31例,脑水肿2例。其他疾病28例。726例地震伤病员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进一步规范伤病的诊断、创伤评分(AIS-ISS)及临床资料的完整性,强调分级救治、早期专科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救治,能显著提高危重症伤员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伤残率。执行特殊环境下的工作任务,必须要有特殊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伤 高原病 救治 青海玉树
下载PDF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与逆冲推覆构造关系的确定——来自粗晶方解石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证据 被引量:22
11
作者 田世洪 杨竹森 +13 位作者 侯增谦 杨天南 张洪瑞 刘燕学 宋玉财 刘英超 王银喜 于玉帅 王富春 薛万文 鲁海峰 张玉宝 朱田 俞长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489,共15页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处于玉树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锋带位置,但矿床与逆冲推覆构造之间的...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夹持的羌塘地体东北缘,是"三江"北段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处于玉树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前锋带位置,但矿床与逆冲推覆构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野外研究表明,方解石为乳白色,结晶粗,呈不规则状、囊状,被后期矿化所穿切,形成于挤压(逆冲推覆阶段)到拉伸(成矿阶段)的过渡阶段,是联系逆冲推覆构造与铅锌矿床之间的"纽带"。本文对该阶段方解石开展了Rb-Sr和Sm-Nd等时线方法定年,测定东莫扎抓铅锌矿床过渡阶段的年龄为35.2~35.5 Ma,平均为35.4 Ma,与其成矿时代35 Ma非常接近;测定莫海拉亨铅锌矿床过渡阶段的年龄为34.0~34.6 Ma,平均为34.3 Ma,与其成矿时代33 Ma也非常接近。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建立了玉树地区铅锌矿床从逆冲推覆阶段到成矿阶段的构造控矿模式:伴随着印度-亚洲大陆持续碰撞,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构造岩片向盆地中央推覆叠置,形成逆冲推覆构造(37~40 Ma),之后处于由挤压到拉伸的松弛状态,早期造山带流体、盆地流体混合形成巨晶方解石脉(34~35 Ma),最后,流体从造山带沿拆离滑脱带长距离向前陆盆地方向运移,运移过程中淋滤围岩的金属物质,并与先期造山带流体混合,形成富铅、锌的成矿流体,通过主逆冲断裂垂向沟通,进入浅部的反冲断层形成铅锌矿床(33~3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 Sm-Nd等时线 粗晶方解石 逆冲推覆构造 构造控矿模式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铅锌矿床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首次发现中泥盆世植物化石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其发 王建雄 +3 位作者 何龙清 张仁杰 甘金木 曾波夫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青海玉树西部地区原下石炭统杂多群发现保存完好的Psilophytondapsile等植物化石 ,据此 ,含化石地层厘定为中泥盆统。
关键词 中泥盆世 裸蕨植物 玉树 青海
下载PDF
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7
13
作者 孙鑫喆 徐锡伟 +6 位作者 陈立春 谭锡斌 于贵华 李智敏 苏桂武 王继 张晓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70,共16页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上,在玉树县结古镇至隆宝镇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及其不连续岩桥区出现的鼓包或陷落坑(拉分盆地)、高寒地区特有...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上,在玉树县结古镇至隆宝镇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及其不连续岩桥区出现的鼓包或陷落坑(拉分盆地)、高寒地区特有的冰裂缝等地表破裂单元,它们斜列组合成整体走向约300°、长约65km、最大同震左旋位移2.4m的地表破裂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整体上可划分为长约15km的结隆次级地表破裂带和长约31km的结古次级地表破裂带,两者呈左阶羽列,其间无地表破裂段长约17km,对应于MW6.4和MW6.9两个次级地震事件.地表破裂类型、基本组合特征等显示出甘孜—玉树断裂两盘块体的运动方式以纯剪切的左旋走滑为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存在着向东的逃逸和挤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甘孜-玉树断裂 逃逸构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蝶类及其区系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振宁 刘长海 +1 位作者 曾阳 张明庆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本文报道了玉树地区的蝶类 7科 30属 47种 ,其中凤蝶科 1种 ,绢蝶科 8种 ,粉蝶科 10种 ,眼蝶科 10种 ,蛱蝶科 12种 ,灰蝶科 5种 ,弄蝶科 1种 ,青海省新记录 5种 ,以古北区为优势成分。
关键词 蝶类 玉树地区 种类丰富度 地理区系
下载PDF
青海玉树隆宝高寒湿地近地面能量收支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甫 周秉荣 +3 位作者 祁栋林 周万福 肖宏斌 校瑞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6-923,共8页
基于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9月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组合法计算其近地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进而分析近地面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隆宝湿地太阳辐射资源充足,达6 770.8 M J·m^(-2),受积雪影响,冬季日反射率最高可达0.9... 基于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9月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组合法计算其近地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进而分析近地面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隆宝湿地太阳辐射资源充足,达6 770.8 M J·m^(-2),受积雪影响,冬季日反射率最高可达0.93;11月和12月地面吸收的90%以上短波能量以辐射形式传给大气,而6月份则不到30%.地面全年以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吸收能量,其中,77%以潜热形式支出,23%以感热形式支出,但各月能量收支特征与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能量平衡 组合法 土壤热通量 青海玉树隆宝
下载PDF
青海玉树结古地区玉树断裂带的地热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杨 尚小刚 +3 位作者 李胜涛 朱继良 石维栋 王仲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玉树县结古镇位于玉树断裂带上的扎喜科地热异常区。成热条件受具多期活动性的玉树断裂带控制,是断裂导水通道和地热梯度高值带。其上盘为地下热水的主上涌通道和地下热水富水块段,地热异常具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在水文地质条件上,富... 玉树县结古镇位于玉树断裂带上的扎喜科地热异常区。成热条件受具多期活动性的玉树断裂带控制,是断裂导水通道和地热梯度高值带。其上盘为地下热水的主上涌通道和地下热水富水块段,地热异常具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在水文地质条件上,富水性相对较好,地下水在北东部山区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后,汇集于断裂破碎带中,加热后沿着构造裂隙、溶隙等各种上升通道循环径流,最终于河谷区、山间盆地地表形成温泉或水温异常的上升泉。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结古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玉树断裂 温泉 地热异常 地热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探讨玉树Ms7.1地震前后温度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解杨春 龚平 熊宗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25-27,共3页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用MODIS L1B反演玉树地震短临时期的温度变化。与往年的平均温度相比,在3月20日—4月18日出现比较高的温度,表明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存在温度异常。从反演的热红外图像中发现,在临震前2~5天,震中处...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用MODIS L1B反演玉树地震短临时期的温度变化。与往年的平均温度相比,在3月20日—4月18日出现比较高的温度,表明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存在温度异常。从反演的热红外图像中发现,在临震前2~5天,震中处的温度比周围低,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在玉树-甘孜长约50 km的断裂带上,由于刮风下雪,导致雨雪融化流入断层内,形成断层内的温度反而低、周围温度相对偏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地震 地面温度 青海玉树 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下载PDF
玉树村镇房屋震害调查与设计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宁山 刘连新 +1 位作者 张克雪 张伟勤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玉树地震中各种建筑物承受了里氏7.1级地震考验,尤其村镇房屋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通过对玉树地区常见房屋的震害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类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执行国家标准和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房屋节... 玉树地震中各种建筑物承受了里氏7.1级地震考验,尤其村镇房屋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通过对玉树地区常见房屋的震害进行分析,探讨了该类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执行国家标准和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房屋节能、抗震设计的具体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玉树地震 村镇房屋 生土木结构 空心砌块木结构 震害分析
下载PDF
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琦 任航 罗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9,共7页
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对中国扶贫开发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一,发展方式转变,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即产业动力、增长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发生了新转变。其二,发... 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对中国扶贫开发也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其一,发展方式转变,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即产业动力、增长动力和内生动力等发生了新转变。其二,发展方式转变,使减贫路径和方式发生新变化,即引致了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扶贫重点以及就业方式发生新变化。可以说,发展方式转变的快慢影响和决定着减贫效率的提升程度。快速跟进的后续产业以及尽力避免贫困人口失业是扶贫的关键。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障贫困人口收入是决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迅速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测度了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转变 减贫 青海玉树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志春 郭福生 +1 位作者 刘林清 姜勇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是当今综合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青海玉树地区的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波段比值的主成分分析复合法、无损线性拉伸、掩膜、密度分割等方法,解决了第四系和植被对遥感蚀变异常提取... 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是当今综合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青海玉树地区的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波段比值的主成分分析复合法、无损线性拉伸、掩膜、密度分割等方法,解决了第四系和植被对遥感蚀变异常提取的干扰的问题。在该工作区内共圈出了6个Ⅰ级找矿远景区,3个Ⅱ级找矿远景区,7个Ⅲ级找矿远景区;遥感蚀变异常区与全部矿床、矿(化)点吻合率高达88.1%,与含铜、含铅、含锌、含铁的金属矿床、矿(化)点吻合率分别为93.22%,75.76%,78.2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找矿 蚀变异常 成矿预测 玉树地区 青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