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Cor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Selenium in Yutangba Mini-Landscape
1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3 位作者 王忠良 肖化云 毛大均 苏宏灿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Within the range of 0.01 km\+2 mini\|landscape in Yutangba, Enshi, Hubei Province, the content of Se in corn is very high. The average Se contents in root, stem, leaf and seed of corn were estimated to be 4.36±3.... Within the range of 0.01 km\+2 mini\|landscape in Yutangba, Enshi, Hubei Province, the content of Se in corn is very high. The average Se contents in root, stem, leaf and seed of corn were estimated to be 4.36±3.27mg/kg, 3.08±2.24 mg/kg, 9.74±7.62mg/kg, and 8.07±5.02mg/kg,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rn selenium and soil selenium, and thu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e in corn, three subregions can be divided in Yutangba. The content of selenium in corn is controlled by that of soil. A little variation in selenium content in soil will lead to a considerabl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 in corn. So it is deduced that the organs that contain relatively high Se in plants may be used as a sensitive selenium indicator of Se levels i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成分 河北 土壤 谷物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in Western Hubei,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彩霞 刘家军 +1 位作者 胡瑞忠 刘燊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is a rare high-Se deposit in the world and it is well known for its high contents of Se, which reach 8590×10+{-6} . The ore-hosted rocks are dominated by cherts that have been well develop...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is a rare high-Se deposit in the world and it is well known for its high contents of Se, which reach 8590×10+{-6} . The ore-hosted rocks are dominated by cherts that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Enrichment of selenium in Se-rich ores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tratigraphic position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 The closer the rocks are to the Maokou Formation cherts, the more they contain selenium, but in case the stratigraphic horizons are close to one another, the enrichment of selenium would be controlled by lithological character. In the Se ores and abandoned stone coal pile at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there have been found large amounts of independent Se minerals, for instance, achavalite and a variety of forms of native selenium. Native selenium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abandoned stone coal pile are the outcome of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factors and anthropologic activities. For example, lime making will create a closed environment favoring the growth of native selenium, and the reduction of selenium will lead to its secondary enrichment. 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ore-forming fluids. Systematic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fluid inclusions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ore veins in the mining district for their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salinities and densit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luid inclusions contained in ores from the Yutangba Se deposit are large in number and diverse in form, dominated by primary one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wo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173.2}-{247.5℃}, individually up to 300℃ or even higher; the salinities of fluids in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and calcite are {5.9%}-{10.1%} and {3.9%}-{4.5%}, respectively; their densities vary from {0.79}-{0.93} g/cm+3. Extensive discovery of Se minerals due to secondary enrichment of selenium in the stone coal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to the improvements on the metallurgical and recovery technologies for selenium in the black shale series of China, and als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xpanding selenium reserves and relax the situation of lacking selenium resources on a glob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沉积 地球化学 河北西部 矿床分布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of Se-rich soils in Yutangba: Evidence from selenium speciation and native selenium
3
作者 Jianming ZHU Haibo QIN +1 位作者 Lei LEI Wenliang H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土壤环境 土壤成分 土壤化学
下载PDF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4 位作者 苏宏灿 李社红 毛大均 雷平 R.B.Finkelman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出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出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硒 渔塘坝 湖北 成因 赋存条件 表生环境 氧化还原作用
下载PDF
恩施硒中毒区土壤高硒的成因:自然硒的证据 被引量:32
5
作者 朱建明 左维 +3 位作者 秦海波 冯志刚 郑宝山 苏宏灿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土壤硒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田地土壤中存在异常高硒样品。其硒含量变化范围是346~2018mg/kg,平均(899±548)mg/kg(n=11),相对于坝内成土基岩和耕作土硒含量0.5mg/kg与3.5mg/kg的水平而言...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土壤硒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田地土壤中存在异常高硒样品。其硒含量变化范围是346~2018mg/kg,平均(899±548)mg/kg(n=11),相对于坝内成土基岩和耕作土硒含量0.5mg/kg与3.5mg/kg的水平而言,表明这些土壤硒受到了外来源硒的严重污染。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这些土壤样品中均有大量晶体状自然硒的出现,其特征类似燃煤型成因的自然硒,证实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恩施当地居民石煤火熏土作肥的耕作方式,并直接导致了田地土壤硒的骤然增加。渔塘坝当地居民在1963年间的硒中毒爆发性流行,乃至恩施地区人畜硒中毒的普遍流行,极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硒 硒中毒 恩施渔塘坝 中国
下载PDF
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赋存形式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林波 高振敏 +3 位作者 杨竹森 龙洪波 叶先贤 王明再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利用电子探针手段分析了渔塘坝独立硒矿床中硒的赋存形式 ,发现硒的赋存形式为 :①独立硒矿物 :硒铜蓝、蓝硒铜矿、方硒铜矿 ,自然硒等 ;②类质同象方式 :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
关键词 电子探针 渔塘坝 硒矿床 赋存形式 自然硒 类质同象方式
下载PDF
渔塘坝微地域中玉米硒的分布及其与土壤硒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3 位作者 王中良 肖化云 毛大均 苏宏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域内,玉米硒含量达到较高水平,其根、茎、叶、籽中的平均硒含量分别是4.36±3.27mg/kg、3.08±2.24mg/kg、9.74±7.62mg/kg和8.07±5.02... 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域内,玉米硒含量达到较高水平,其根、茎、叶、籽中的平均硒含量分别是4.36±3.27mg/kg、3.08±2.24mg/kg、9.74±7.62mg/kg和8.07±5.02mg/kg.渔塘坝中玉米硒分布类似土壤硒分布,也可划分出相对低、中、高硒的分布区.土壤硒含量基本决定了玉米硒含量,但土壤硒含量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玉米硒含量的较大变化.因此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硒 分布 敏感指标 微地域壤 环境硒水平
下载PDF
硒在干酪根中的两种不同赋存状态:TEM证据 被引量:16
8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刘世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主要以超微包体Se的形式吸附在干酪根中。两种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能主要取决于干酪根中硫含量的多少以及成矿时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研究表明,TEM是研究元素在干酪根中赋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赋存状态 硒矿床 高分辨透射电镜 成矿作用
下载PDF
2株具有亚硒酸盐还原能力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明义 梁小兵 +3 位作者 朱建明 郑娅萍 魏中青 赵由之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具有还原亚硒酸盐能力的菌株在硒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乡渔塘坝采集富硒碳质泥岩样品,通过富基、分离和纯化培养,选择具有还原亚硒酸盐能力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转硒效率的检测。结果从富硒... 目的探讨具有还原亚硒酸盐能力的菌株在硒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乡渔塘坝采集富硒碳质泥岩样品,通过富基、分离和纯化培养,选择具有还原亚硒酸盐能力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转硒效率的检测。结果从富硒碳质泥岩中筛选出2株具有还原亚硒酸盐能力的优势细菌,均鉴定为棒状杆菌属,亚硒酸钠转化率分别为3.9%,96.8%。结论棒状菌属在渔塘坝环境单质硒富集和硒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环境微生物学 棒状杆菌 渔塘坝
下载PDF
多形态自然硒的首次发现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3 位作者 刘世荣 李社红 苏宏灿 毛大钧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石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 在湖北省恩施市渔塘坝的富硒碳质硅质岩、碳质页岩及其废弃岩石堆中,作者首次发现了多种形态的自然硒。本文根据自然硒的产出环境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种,一种产于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一种与构造作用有关;另一种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近地表废弃“石煤”堆中的自然硒是与岩层燃烧(或自燃)有关,见有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晶体;与构造作用有关的自然硒多为毛发状、针状;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自然硒颗粒细小,针状晶体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态自然硒 成因 构造作用 表生风化作用
下载PDF
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 被引量:30
11
作者 朱建明 秦海波 +2 位作者 李璐 冯志刚 苏宏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2-777,共6页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典型病区.使用改进的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渔塘坝土壤硒进行了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的提取,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土壤总硒...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典型病区.使用改进的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渔塘坝土壤硒进行了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的提取,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土壤总硒和各结合态硒.结果表明,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结合态分布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或以有机结合态硒为主,或以元素态硒为主,或是有机结合态和元素态硒为主,亦或是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硒为主,可交换态和元素态硒次之.上述硒的结合态分布特征说明,渔塘坝土壤硒来源或以人为引入硒为主,或以富硒碳质岩石的风化来源为主.渔塘坝旱地土壤中元素态硒(多以自然硒晶体形式出现)的普遍分布,揭示了人为来源硒的引入是导致田地土壤高硒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耕种田地的施肥方式是引入硒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结合态 元素态硒 硒来源 高硒土壤 渔塘坝
下载PDF
湖北渔塘坝高硒环境中硒的分布、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建明 凌宏文 +2 位作者 王明仕 李社红 苏宏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5-843,共9页
渔塘坝是中国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对整个渔塘坝土壤硒、植物硒和水硒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含硒较高的土壤和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富硒碳质岩石出露地段、上坝和下坝地段。在对应的土壤和植物间,硒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渔塘坝是中国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对整个渔塘坝土壤硒、植物硒和水硒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含硒较高的土壤和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富硒碳质岩石出露地段、上坝和下坝地段。在对应的土壤和植物间,硒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植物对硒的利用并不完全受土壤总硒的影响。30 多年来,坝内土壤硒含量基本无变化,而植物硒含量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性硒已降低。尽管在流经富硒碳质岩层或废弃的石煤堆旁能够采集到较高的水硒样品,但水硒含量基本无变化的现象说明,在无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富硒地段硒的释放已进入了稳定的平衡阶段。渔塘坝硒的分布除与富硒碳质岩石的出露特征、地形特征有关外,还与硒的迁移途径有关。渔塘坝西北部地区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仅为高硒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导致坝内高硒土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村民的土地耕种方式,如石煤熏土作肥或石煤与石灰的混合来改良土壤等,并进而引起硒在食物链中的富集,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因此,如果当地政府在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不能够保持合理的规划和使用,渔塘坝仍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且恩施所有的高硒区也应当是硒中毒的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分布 硒迁移 硒利用 硒中毒 渔塘坝
下载PDF
鄂西南双河渔塘坝硒矿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彩霞 刘家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双河渔塘坝硒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北部 ,受双河向斜构造控制。本区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 :稀土总量低 ,其平均值为 38.945× 10 -6,富集轻稀土元素 ,呈现负的Ce异常和正的Eu异常 ,表现出一定的热水成因的属性。说... 双河渔塘坝硒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北部 ,受双河向斜构造控制。本区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 :稀土总量低 ,其平均值为 38.945× 10 -6,富集轻稀土元素 ,呈现负的Ce异常和正的Eu异常 ,表现出一定的热水成因的属性。说明本区含硒的硅质岩主要形成于浅海滞留盆地、缺氧的还原环境 ,是属于热水成因的一类硅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硒矿床 稀土元素 热水成因
下载PDF
湖北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建明 梁小兵 +2 位作者 李社红 左维 苏宏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34,i0003,共8页
自然硒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层及其附近的土壤、废弃“石煤”堆中广泛发育。渔塘坝自然硒的空间分布与富硒碳质岩层密切相关,其纵向分布整体与富硒碳质岩层的走向一致,局部地段呈片状或环带状;横向上沿着富硒碳质岩层的倾向方向,从二叠纪... 自然硒在渔塘坝富硒碳质岩层及其附近的土壤、废弃“石煤”堆中广泛发育。渔塘坝自然硒的空间分布与富硒碳质岩层密切相关,其纵向分布整体与富硒碳质岩层的走向一致,局部地段呈片状或环带状;横向上沿着富硒碳质岩层的倾向方向,从二叠纪茅口组的碳质硅质岩层到吴家坪组的碳质页岩层,自然硒的发现由易到难。渔塘坝当前的地质环境有利于自然硒的形成和保存,且一旦在表生环境形成后将会在特殊的地段发生次生富集。但是,自然硒形成的地质环境一旦被人类活动打破,暴露于地表的自然硒也能够发生迅速的氧化而再次迁移,进入河流和当地居民的食物链系统。因此,渔塘坝及恩施地区广泛分布的富硒碳质岩层为硒中毒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当荒地开垦或开挖“石煤”等人类活动为自然硒的氧化和迁移提供充分条件时,硒中毒的发生仍将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渔塘坝 自然硒 环境意义 地质条件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湖北渔塘坝硒矿床中次生自然硒的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家军 冯彩霞 +3 位作者 李志明 王建平 刘世荣 周国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7,共7页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 在湖北渔塘坝硒矿床氧化矿石及地表松散堆积物中存在大量罕见的次生自然硒。自然硒呈柱状、板状和它形粒状。它的形成一方面与硒矿石的风化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当地居民用石煤烧石灰过程中导致硒的蒸发而发生次生富集的结果。矿床中大量次生自然硒的发现,不仅对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解决或改进含碳硒矿石或岩石中硒的冶炼回收工艺流程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硒 次生富集 硒矿床 渔塘坝 湖北
下载PDF
渔塘坝微景观中硒的高硒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建明 尹祚莹 +2 位作者 凌宏文 李社红 苏宏灿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渔塘坝北部山区地势较高的富硒碳质岩层,相对封闭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以及二者之间的两条山沟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高硒微域地球化学景观。其北部茅口组富硒碳质岩石的平均硒含量为1251.1±1218.8μg.g-1,是渔塘坝出露地层... 渔塘坝北部山区地势较高的富硒碳质岩层,相对封闭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以及二者之间的两条山沟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高硒微域地球化学景观。其北部茅口组富硒碳质岩石的平均硒含量为1251.1±1218.8μg.g-1,是渔塘坝出露地层中最为富硒的。这些富硒岩石为渔塘坝中的土壤和植物提供了硒的间接来源,而导致渔塘坝高硒景观的形成,除了地形、气候因素之外,主要是当地居民活动直接干预的结果,特别是田地以火土(石煤熏土)施肥改良土壤。因此,如果说渔塘坝北部富硒碳质岩层的存在是高硒区形成的必然条件,那么人为的开挖"石煤"和不当的耕种方式则为硒的迁移和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无论是自然或后生形成的高硒区,当硒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并突然释放时,硒中毒仍然可以发生。所以,恩施的高硒地区依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硒区成因 富硒碳质岩 硒中毒 恩施渔塘坝
下载PDF
堇叶碎米荠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丁莉 彭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研究了堇叶碎米荠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主要对堇叶碎米荠的含水率及主要的有机物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维生素C、纤维素以及硒,其质量分数分别为89.927%、9.467mg/g、0.3... 研究了堇叶碎米荠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主要对堇叶碎米荠的含水率及主要的有机物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维生素C、纤维素以及硒,其质量分数分别为89.927%、9.467mg/g、0.353%、60.827mg/100g、49.327mg/100g、10.037%、26.408μg/g.且维生素C、纤维素、硒的含量明显高于同类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塘坝 堇叶碎米荠 营养成分 分析 评价
下载PDF
渔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建明 郑宝山 +1 位作者 毛大均 苏宏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施市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在表生中—强风化环境中,硒是一个相当活泼的元素。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硒、玉米硒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微...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施市双河乡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表明,在表生中—强风化环境中,硒是一个相当活泼的元素。在渔塘坝0.01km2的微地域内,土壤硒、玉米硒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均一性。微地形、淋失条件是影响二者硒含量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硒含量基本决定了玉米硒含量。渔塘坝中硒在玉米中的基本分布规律是雄花、雌蕊>叶>籽>根>茎,上部叶片>下部叶片、上部茎节>下部茎节、果穗外表皮硒>果穗内表皮硒。上述规律不仅间接证明硒有可能是植物生长中的必需元素,而且还表明,高硒背景、无蓄硒指示植物条件下,植物中相对累积硒的器官可以作为环境硒水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玉米硒 硒分布 景观地球化学
下载PDF
蓝硒铜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汉东 赵振华 +4 位作者 郑翔 林承毅 曾家湖 吴雪枚 陈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06-1710,共5页
本文对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硒矿鱼塘坝矿段氧化带中的极其少见的富铜亚硒酸盐矿物蓝硒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蓝硒铜矿呈蓝色或天蓝色,透明,玻璃光泽,柱状晶体,一般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大多在20~100μm,个别可〉200μm... 本文对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双河硒矿鱼塘坝矿段氧化带中的极其少见的富铜亚硒酸盐矿物蓝硒铜矿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蓝硒铜矿呈蓝色或天蓝色,透明,玻璃光泽,柱状晶体,一般颗粒非常细小,粒径大多在20~100μm,个别可〉200μm。分散状,偶见穿插状、放射状聚晶体分布在碳质硅质页岩或粘土化火山碎屑岩的岩石裂缝中或岩层表面。与蓝硒铜矿共生矿物主要为星染状黄铁矿、微晶石英、伊利石、白云石和硒铜蓝等。利用电子探针(EMPA)和背散射电子衍射仪(EBSD)分析的蓝硒铜矿的化学组分表明,仅含Cu,Se和O元素,成分单一,其中SeO2 44.355%~49.778%(平均值47.684%),CuO 37.419%~41.354%(平均值39.479%)。计算的化学分子式为:Cu5.34~6.5[SeO2]5·6.2~9.95H2O,属于富铜的蓝硒铜矿.实际晶体化学式为:Cu[SeO3]·2H2O。蓝硒铜矿在显微镜下呈菱形横切面,平行消光,显示出正交晶系的光学特征。本文首次对蓝硒铜矿单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获得了清晰的拉曼谱线,其主要位移谱线为3506cm^-1、3182cm^-1、2917cm^-1、1600cm^-1、1328cm^-1、814cm^-1、727cm^-1、555cm^-1、378cm^-1、288cm^-1。蓝硒铜矿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则与Sathianandan等(1964)合成的化合物相类似。根据蓝硒铜矿的产出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和成矿环境条件.笔者认为蓝硒铜矿的形成是由于风化和淋滤富集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硒铜矿 亚硒酸盐矿物 “原位”拉曼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 硒矿床 鱼塘坝 恩施市 湖北
下载PDF
恩施渔塘坝硒矿床中硒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芳 鲁力 +3 位作者 康健 魏均启 朱丹 周亮亮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2期244-247,共4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查明恩施渔塘坝硒矿床矿石特征及硒的赋存状态,主要查明硒的两种赋存状态:一种为硒的独立矿物,即自然硒、方硒铜矿;另一种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即含硒黄铁矿、含硒铜蓝和含硒黄铜矿。
关键词 硒矿 电子探针 赋存状态 恩施渔塘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