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太炎论董仲舒
1
作者 邓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19,33,共8页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 章太炎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董仲舒的文章,但是在一些著作中对董仲舒进行了评判。章太炎在政治方面批判董仲舒为专制大一统帝国提供思想武器和主张“独尊儒术”等,其批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学术层面对董仲舒的评判有褒有贬,对“春秋决狱”的批判则有些偏颇;在论述董仲舒与儒教乃至宗教的关系时,成功地运用了哲学和宗教关系的近代哲学原理,并有所发展和突破,值得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董仲舒 春秋决狱 儒教
下载PDF
张岱年对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评析
2
作者 迟成勇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经典理念,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天人相类”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对先秦时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时代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张岱年在研究中...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经典理念,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天人相类”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对先秦时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时代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张岱年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过程中,对董仲舒“天人相类”思想的评价总是用“粗陋形式”“非常粗浅”“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等概念来表达;他认为,董仲舒思想总体上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也不可忽视其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合理因素。与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性评价不同,张岱年对董仲舒“天人相类”思想作出了中肯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董仲舒 天人合一 天人相类
下载PDF
张闻东刺血疗法联合董氏奇穴治疗偏头痛经验
3
作者 石梦 张闻东 +1 位作者 沈思 杨梦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2135-2138,共4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及人体健康。张闻东教授认为偏头痛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风最为密切,肝风上扰,血瘀痰阻,脉络不通,拘挛作痛是其基本病机,以祛风平肝,祛瘀化痰,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擅长使用刺血疗法联合...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及人体健康。张闻东教授认为偏头痛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风最为密切,肝风上扰,血瘀痰阻,脉络不通,拘挛作痛是其基本病机,以祛风平肝,祛瘀化痰,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擅长使用刺血疗法联合董氏奇穴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刺血疗法 董氏奇穴 经验 张闻东
下载PDF
张载“六有”的历史传响与诠释理路
4
作者 梁军莉 石俏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7-25,共9页
张载的“六有”是与其“四为”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的经典名句。两宋至明清时期,中国、朝鲜理学学人或取“六有”以名斋,或将“六有”题之于壁,给“六有”以高度的评价,将“六有”作为修身的座右铭。在传述的诠释过程中,“六有”的内涵... 张载的“六有”是与其“四为”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的经典名句。两宋至明清时期,中国、朝鲜理学学人或取“六有”以名斋,或将“六有”题之于壁,给“六有”以高度的评价,将“六有”作为修身的座右铭。在传述的诠释过程中,“六有”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深化,形成了以朱熹、吕柟、李颙、李德馨、李惟泰等人为代表的总说式,以叶采、韩邦奇、林象德等人为代表的分疏式,以王植、李玄逸、金谨行等人为代表的结构式三种诠释模式;并与“四为”“二铭”等文本相互贯通,构成了张载思想体系中实修工夫的经典文本和修身规范。考察“六有”在历史上的传述影响、诠释理路和丰富内涵,能为进一步发掘其思想内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六有” “四为” 东铭 西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董仲舒研究——以张岱年、侯外庐、冯契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杜运辉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8-34,58,共8页
张岱年、侯外庐、冯契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考察了董仲舒宇宙论、天人关系论、人生论、政治论、认识论等领域,分析其概念、命题、体系之理论与实践意义,展现了董仲舒思想研究的多样性主题。针对儒学独尊的政治和思想后果,张岱年等学者探讨... 张岱年、侯外庐、冯契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考察了董仲舒宇宙论、天人关系论、人生论、政治论、认识论等领域,分析其概念、命题、体系之理论与实践意义,展现了董仲舒思想研究的多样性主题。针对儒学独尊的政治和思想后果,张岱年等学者探讨了政治上大一统与学术上百家争鸣相容相成、相得益彰的建构路径。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中国正在进行西周初年“制礼作乐”、汉初“独尊儒术”以来第三次意识形态建构。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践辩证法指导下总结董仲舒构建封建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的历史经验,是深化儒学和董仲舒思想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张岱年 侯外庐 冯契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张之洞聘任洋员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姗萍 黎仁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6,共7页
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 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总结前人引进人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聘用与监督机制,较好地消除了洋员揽权的现象。因此,其幕府中的洋员大多都能恪尽职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张之洞的功业,也使其经营的事业显现出更多的先进性和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洋员 幕府
下载PDF
曾国藩与张之洞幕府之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黎仁凯 王向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曾国藩幕府与张之洞幕府作为晚清两大重要幕府,在对传统幕府的改革、网罗人才、主幕关系、幕府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和继承关系。例如,奏调、札委制由曾国藩开始,张之洞继之普遍实行;两人都保举大批幕僚为官;主宾间经济... 曾国藩幕府与张之洞幕府作为晚清两大重要幕府,在对传统幕府的改革、网罗人才、主幕关系、幕府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和继承关系。例如,奏调、札委制由曾国藩开始,张之洞继之普遍实行;两人都保举大批幕僚为官;主宾间经济关系分离;幕中多为文人学者等。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品性等方面的差异,曾、张幕府又各有特色,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曾幕重地缘关系,张幕重学缘关系;曾幕多道学先生,张幕多奇才怪杰;曾幕忌用洋人,而张幕中则吸纳了大批洋人;张之洞对幕府制度的改革比曾国藩更全面,影响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张之洞 幕府
下载PDF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  被引量:15
8
作者 袁为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1期67-73,共7页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冬,张之洞调任鄂督,其原在粤所订炼铁机炉也随之移鄂兴办。铁厂移鄂,标志着湖北工业化的起始。但此举并非张氏之初衷,亦非出于继任粤督李瀚章之不喜洋务,遇事推诿。实际上,这是清廷中枢为了抑制李鸿...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冬,张之洞调任鄂督,其原在粤所订炼铁机炉也随之移鄂兴办。铁厂移鄂,标志着湖北工业化的起始。但此举并非张氏之初衷,亦非出于继任粤督李瀚章之不喜洋务,遇事推诿。实际上,这是清廷中枢为了抑制李鸿章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有意“扬张抑李”,扶植张之洞,并考虑到湖北省自然资源、位置、交通有利条件,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湖北钢铁工业之建立,乃是晚清特定的政治局势与湖北省资源、位置等人文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 工业史 工业化 盛宣怀 通观铁厂
下载PDF
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剑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85-193,共9页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的 1 8年 (1 889- 1 90 7)中 ,为着兴修铁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组训新式军队、创办新式学堂 ,曾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其引进国外人才的指导思想是权操自我 ,为我所用 ,并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空前规模的外才引进是...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的 1 8年 (1 889- 1 90 7)中 ,为着兴修铁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组训新式军队、创办新式学堂 ,曾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其引进国外人才的指导思想是权操自我 ,为我所用 ,并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空前规模的外才引进是张之洞湖广任内成就举世瞩目的近代化事业的重要支撑 ,其客观效果是好的 ,应当充分肯定 ,其缺憾是在大量引进国外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 ,未能相应地引进管理人才 ,借以学习和逐步建立起与大机器生产相适应的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这是张之洞所办工业企业大都效益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湖广总督任内 人才引进 国外人才
下载PDF
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国青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探讨了张之洞在清末法制改革中所扮演的倡导、示范改革 ,又阻止改革深入的复杂角色 。
关键词 清朝末年 法制改革 司法独立 礼教 张之洞
下载PDF
张之洞与芦汉铁路的建设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从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张之洞认为芦汉铁路的建设是振兴国力、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战略举措 ,该路的修建对巩固国防、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风气转变等都有重要作用。张之洞对芦汉铁路的筹建政策、筹款方式、线路走向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芦汉铁路的筹... 张之洞认为芦汉铁路的建设是振兴国力、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战略举措 ,该路的修建对巩固国防、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风气转变等都有重要作用。张之洞对芦汉铁路的筹建政策、筹款方式、线路走向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芦汉铁路的筹建实践中 ,张之洞负责统领全局 ,并且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芦汉铁路 认识 方案 实践
下载PDF
《辛丑条约》议定过程中的一个关节问题——从“惩董”交涉看清政府内部多种力量的互动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海斌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5-18,共14页
从《辛丑条约》议定过程而言,传统认识理解为帝国主义的"争赃"竞赛,谈判过程全为西人主导,清朝一方对议题几乎没有介入。这一种印象或结论的产生,主要是依赖外国一侧史料建筑史实的后果。议和过程中,清朝一方虽然对议题缺少... 从《辛丑条约》议定过程而言,传统认识理解为帝国主义的"争赃"竞赛,谈判过程全为西人主导,清朝一方对议题几乎没有介入。这一种印象或结论的产生,主要是依赖外国一侧史料建筑史实的后果。议和过程中,清朝一方虽然对议题缺少发言权,却并非全无努力,其内部西安政府(那拉氏、军机处)、北京全权(奕、李)、东南督抚(刘、张、盛、袁)等多种力量互动频繁,唯因相互制约造成内耗,本来的多方合作反而滑向多方角力的态势,未能形成有效的对外合力。这一现象也成为近代外交转型的重要背景之一。本文拟从"惩董(福祥)"问题切入,通过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从一侧面观察当时清政府外交及内部政治关系的实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丑条约 董福祥 惩祸 张之洞 李鸿章 荣禄
下载PDF
清末民初湖北官钱局向日本订印钞票述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英 许龙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6,共10页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之后,设立湖北官钱局并发行官票,以推动货币改革。但由于国内印刷技术落后,伪造官票情况严重,张之洞遂向日本印刷局请求印刷钞票,首次订印成功后又多次续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辛亥之后湖北地方财政拮据,官钱局大... 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之后,设立湖北官钱局并发行官票,以推动货币改革。但由于国内印刷技术落后,伪造官票情况严重,张之洞遂向日本印刷局请求印刷钞票,首次订印成功后又多次续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辛亥之后湖北地方财政拮据,官钱局大量发行官票导致通货膨胀。吴佩孚主政湖北时再次向日商订印钞票,但其计划曝光之后,遭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民众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为了缓和中日关系,限制吴佩孚发展,也要求中止印刷契约,最后湖北政府不得不取消钞票印刷契约。钞票印刷事件的日趋政治化,反映出了不同历史环境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民众,中国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湖北官钱局 钞票印刷 日本
下载PDF
袁世凯、张之洞与北洋、湖北新军异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同书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2-598,共7页
清末新军以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实力最为雄厚。但后者中的革命士兵倒戈打响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前者成为袁世凯威逼清室、胁迫革命的私人工具。从袁世凯、张之洞的个人因素来看,袁、张不同的练兵动机导致了迥异的治军之道,进而形成两军相... 清末新军以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实力最为雄厚。但后者中的革命士兵倒戈打响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前者成为袁世凯威逼清室、胁迫革命的私人工具。从袁世凯、张之洞的个人因素来看,袁、张不同的练兵动机导致了迥异的治军之道,进而形成两军相去甚远的内在素质,最终决定了两军不同的政治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张之洞 北洋新军 湖北新军
下载PDF
张之洞、康有为的初识与上海强学会、《强学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51,共10页
光绪二十一年秋,张之洞与康有为最初交往于南京,张因甲午战争而署理两江总督,反对李鸿章等人的议和,康因发动"公车上书"及上书光绪帝而名声初震,此中的牵线人是张之洞的幕僚梁鼎芬。黄绍箕也参与了此后的活动。两人相会后,张... 光绪二十一年秋,张之洞与康有为最初交往于南京,张因甲午战争而署理两江总督,反对李鸿章等人的议和,康因发动"公车上书"及上书光绪帝而名声初震,此中的牵线人是张之洞的幕僚梁鼎芬。黄绍箕也参与了此后的活动。两人相会后,张之洞支持康有为办理上海强学会,并开办《强学报》。康有为的学术主张与政治见解与张之洞有很大的差别,而康在办理《强学报》时,坚守其见,与张之洞一派决裂。此是张、康关系的转折点,也说明了两人因学术分歧导致政治反目的起因。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张之洞档案",有一批新的史料可以细化此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康有为 《强学报》 梁鼎芬 黄遵宪 黄绍箕
下载PDF
晚清文化保守思想家与近代儒学的新陈代谢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大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1,共6页
自晚清开始,儒学经历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文化保守思想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捍卫者,他们改造儒学,期望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儒家经学的衰落。从中虽见历史... 自晚清开始,儒学经历了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此,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等文化保守思想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捍卫者,他们改造儒学,期望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儒家经学的衰落。从中虽见历史的大势所趋,然而对其个人来说,难免是个悲剧。同时,他们为儒学的转变和新生作出了贡献,如对现代新儒学有所启发。尽管这一转变尚未结束,对其努力还不能定论,但由此体现出的思想解放意义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当时的学术、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文化保守 儒学 张之洞 章太炎
下载PDF
从书院教育的角度看《书目答问》的编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1,共5页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 《书目答问》初刻于四川省城尊经书院,其编撰意图并非纯粹出于学术的目的,而是与张之洞的学政身份密切相关。在书院草创、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绝非易事,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为蓝本,是《书目答问》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目答问》 尊经书院 张之洞
下载PDF
张之洞与文学研究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学文 戴晓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文学”课取代,从中可以看出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法 张之洞 姚永朴
下载PDF
张之洞与苏州租界的开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大春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中日甲午战争后 ,日本和清政府从苏州开始新设租界的谈判 ,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是中方的主要领导。他在中国已败的大局下 ,坚持取益防损的原则 ,组织谈判班子 ,就苏州租界界址、运行方式、章程签订等问题同日方据理力争 ,力挽国权 。
关键词 张之洞 日本 苏州 租界
下载PDF
圆锥角膜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东芳 张小兰 +3 位作者 邱乐梅 王顺清 孙成淑 邓应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炎性角膜扩张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中央和旁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和呈圆锥形突起。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并未完全统一。现今用于诊断圆锥角膜的仪器主要有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仪、共焦显微镜...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炎性角膜扩张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中央和旁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和呈圆锥形突起。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并未完全统一。现今用于诊断圆锥角膜的仪器主要有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仪、共焦显微镜、眼反应分析仪等,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角膜移植术、基质环植入术、交联疗法等。本文综述近年来用于圆锥角膜诊断的常用仪器的优缺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宜的检测仪器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共焦显微镜 眼反应分析仪 角膜移植术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 角膜交联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