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朱载堉的“舞学”理论 被引量:7
1
作者 蔡丽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1-217,238,共8页
中国明代的科学与艺术巨匠朱载堉,在华夏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一个功垂青史的杰出先行者。他在舞蹈学科建设最为根本的三个领域:对象本体特质把握、专业教育理论建设和教材体系创编上,都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本文对朱载堉这三个领域... 中国明代的科学与艺术巨匠朱载堉,在华夏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一个功垂青史的杰出先行者。他在舞蹈学科建设最为根本的三个领域:对象本体特质把握、专业教育理论建设和教材体系创编上,都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本文对朱载堉这三个领域的主要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朱氏舞学理论的重要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舞学”理论 学科建设 历史意义
下载PDF
论朱载堉的乐学与易学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5,共10页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精研律历之学,苦心孤诣,创造了"新法密律",乃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辉煌成就之一。在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朱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盲从空疏荒诞之论,力寻确凿精切之征。然而,朱氏也曾依傍《周易... 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朱载堉,精研律历之学,苦心孤诣,创造了"新法密律",乃中国古代音乐史上辉煌成就之一。在代表性著作《律吕精义》中,朱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盲从空疏荒诞之论,力寻确凿精切之征。然而,朱氏也曾依傍《周易》经典,在《易》学哲理、象数模式等方面,援经立论,或阐发义理,或论证律例,涉及到《易》理与乐理、《易》理与乐谱、《易》理与乐器等内容。本文以《律吕精义》为主要资料,论述朱载堉的律学思想与易学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乐律 乐谱 乐器 易学思想
下载PDF
川南僰人岩画中的舞蹈图像判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 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伴出的岩壁画是僰人独特文化的符号重现,其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僰人舞蹈文化的重要依据。选取现存僰人岩画临摹画的最佳版本,结合朱载堉的舞学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准,对僰人岩画中舞蹈图像的数量和所处位置进行了初步确认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岩画 舞蹈图像 朱载堉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数学与“十二平均率”的产生 被引量:4
4
作者 段耀勇 刘鹏 周瑞琪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2-24,共3页
“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问题曾困扰中国的律学家长达两千余年,朱载熟悉中国传统数学并痴迷于律学研究,1584年在其《律学新书》中,他用122为等比给出了“十二平均律”所有各“律”的计算公式,略早于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提出相同理论的... “十二律内自由旋宫转调”问题曾困扰中国的律学家长达两千余年,朱载熟悉中国传统数学并痴迷于律学研究,1584年在其《律学新书》中,他用122为等比给出了“十二平均律”所有各“律”的计算公式,略早于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提出相同理论的比利时数学家斯蒂文.朱载没有对“平均律”作出更深入的数学或理论解说,这与中国的数学传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学 朱载堉 十二平均律 数学传统
下载PDF
从与宰予谈话中看孔子的语言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秀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第6期97-99,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口才方面显示了不同的功力,孔子的口才主要体现在与弟子的谈话当中,其思维之敏捷,回答之精妙,令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论文撷取了"孔子与宰予"的几段对话,对孔子的语言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孔子 宰予 语言策略
下载PDF
宰予与孔子之关系论
6
作者 郭德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宰予既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又是很让孔于头疼的另类学生。宰予和孔子的关系很微妙,很特殊,从宰予和孔子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宰予身上所体现的某类知识分子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的活生生的思想性格。
关键词 宰予 孔子 另类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且更独特,更显棋高一着
7
作者 习小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34期291-294,共4页
以往学术界都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奉为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推翻了这一陈见,认为中国明朝的科学家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比美国人马斯洛还要早约三百六十多年,且朱载堉对需求层次的认知,要比马斯洛更独特... 以往学术界都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奉为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推翻了这一陈见,认为中国明朝的科学家朱载堉才是需求层次理论的鼻祖,比美国人马斯洛还要早约三百六十多年,且朱载堉对需求层次的认知,要比马斯洛更独特,更显棋高一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与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鼻祖
下载PDF
《周易》中“在+L”、“于+L”、“自+L”结构功能考察
8
作者 陈灿 顾丹霞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13,共4页
周易》中“在+L”、“于+L”、“自+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 周易》中“在+L”、“于+L”、“自+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离处所词而存在,是名词性非宾语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在+L 于+L 自+L
下载PDF
从《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看陈与义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泽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8-43,共6页
南宋学者胡穉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 南宋学者胡穉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发展———陈与义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收"夺胎换骨"、开拓诗境之效,最终自成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陈与义 诗法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杜甫 韩愈 苏轼 黄庭坚
下载PDF
《天雨花》和《再生缘》比较研究
10
作者 童李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明清弹词小说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再生缘》在经过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师的推许之后,其在弹词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几成定论。可是,将它与《天雨花》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它在对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以及人... 《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明清弹词小说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再生缘》在经过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师的推许之后,其在弹词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几成定论。可是,将它与《天雨花》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它在对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以及人物反抗性格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天雨花》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古人的"南花北梦"之说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雨花》 《再生缘》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晚清学界宗师俞樾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11
作者 杨绪敏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被誉为晚清"一代硕师"的俞樾以重振乾嘉考据之风为己任,毕生致力于经学、诸子的研究,勇于探新,敢于驳谬,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他是一个思想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学者。我们评论他,既要指出并批判其思想上的保守性、政治上的... 被誉为晚清"一代硕师"的俞樾以重振乾嘉考据之风为己任,毕生致力于经学、诸子的研究,勇于探新,敢于驳谬,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他是一个思想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学者。我们评论他,既要指出并批判其思想上的保守性、政治上的反动性,同时又要充分肯定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博大精深 《春在堂全书》
下载PDF
俞樾“废医论”新解——从《春在堂杂文》一篇佚文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士第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第8期90-93,共4页
俞樾废医在民国时期便受到许多捍卫中医者批评,目前学术界将俞樾称为废除中医的先驱,这怕是对俞樾废医目的的误解。文章对新发现的俞樾《一得集序》一文及多篇医家序文进行解读可知俞樾"废医论"是在特殊背景下提出,其目的是... 俞樾废医在民国时期便受到许多捍卫中医者批评,目前学术界将俞樾称为废除中医的先驱,这怕是对俞樾废医目的的误解。文章对新发现的俞樾《一得集序》一文及多篇医家序文进行解读可知俞樾"废医论"是在特殊背景下提出,其目的是迁怒庸医、呼唤良医,要求进行医事改革,是期待中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完善,废除中医并不是其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在堂杂文》 俞樾 废医论
下载PDF
介词“于、在”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在”替代“于”的句法语义动因
13
作者 王秀云 《中文论坛》 2021年第1期260-273,共14页
汉代以后,介词"于"逐渐衰落,介词"在"成为"于"的主要替代者。这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探释介词"在"替代"于"的主要句法语义动因具有语言学价值。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汉代以后,介词"于"逐渐衰落,介词"在"成为"于"的主要替代者。这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探释介词"在"替代"于"的主要句法语义动因具有语言学价值。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描写了介词"于、在"的主要句法语义特点,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在"替代"于"的句法语义动因,认为这种替代主要是句法语义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替代 句法语义
下载PDF
鱼朝恩事件研究——以唐代宗大历年间神策军外镇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何先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广德元年(763),鱼朝恩率神策军扈从代宗回驾长安。其后,神策军成为天子禁军,并逐渐跃居六军及其他军队之上。但鱼朝恩掌握的神策军因显示了较强战斗力而得到代宗宠幸后,便恃恩骄横。于是元载通过布局边防的方式,分化削弱了京师神策军的... 广德元年(763),鱼朝恩率神策军扈从代宗回驾长安。其后,神策军成为天子禁军,并逐渐跃居六军及其他军队之上。但鱼朝恩掌握的神策军因显示了较强战斗力而得到代宗宠幸后,便恃恩骄横。于是元载通过布局边防的方式,分化削弱了京师神策军的实力,包围钳制了出镇京西北的神策军,从而帮助唐代宗实现了除掉鱼朝恩、"自将"神策军的目的。鱼朝恩死后,神策镇军并非防御吐蕃的主力部队,其主要作用是拱卫京师,使其他藩镇不敢随意干预中央政权或者反叛暴掠长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唐代宗 北衙禁军 神策军 鱼朝恩 元载 大历 外镇
下载PDF
论宰予的怀疑精神与叛逆思维及行为
15
作者 刘秀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2-74,共3页
宰予,孔门弟子之一,通过《论语》中"宰予问五帝之德""宰予问三年之丧""宰予问仁""宰予答哀公问""宰予昼寝"这五个对话,表现了他另类的叛逆思维与怀疑精神。宰予并不是孔子所说的&qu... 宰予,孔门弟子之一,通过《论语》中"宰予问五帝之德""宰予问三年之丧""宰予问仁""宰予答哀公问""宰予昼寝"这五个对话,表现了他另类的叛逆思维与怀疑精神。宰予并不是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而是一个利口雄辩、富有智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予 孔子 利口辩辞 叛逆 怀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