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朝佛典文献字词使用探析
- 1
-
-
作者
王显勇
-
机构
龙岩学院
-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
基金
龙岩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213/0000290242)
龙岩学院横向项目“中古汉语词汇与文化研究”(9040/002023HM52)。
-
文摘
北朝佛教典籍所使用的汉语文字词语时代特色明显,其字词使用情况对于研究汉语史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贤愚经》和《杂宝藏经》作为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汉译佛典文献,其中的字词能够较好反映汉语字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义及汉字因字形接近导致的混用情况。因此,选取例词例字从词语释义和文字形体两方面进行研究。
-
关键词
北朝
《贤愚经》
《杂宝藏经》
字词
-
Keywords
Northern Dynasty
xian Yu Jing
Zabao zang Jing
word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唐时期的西行取经与佛典汉译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黄剑华
-
机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9-29,80,共22页
-
文摘
汉唐以来佛教东传,佛经的传入和翻译在东汉晚期就开始了。在早期的佛教传播活动中,由天竺、西域来华的胡僧曾致力于佛经的翻译,促使了译场的形成。华夏本土的历代高僧也为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西行取经的高僧法显与唐僧玄奘,就是两位杰出的代表。法显与玄奘毕生致力于取经和译经,不辞辛劳、艰苦卓绝,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堪称千古典范。来华胡僧和中国历代高僧翻译的佛经很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佛教理论。佛教在中国得以盛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汉唐以来佛典汉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汉唐盛世
来华胡僧
高僧法显
唐僧玄奘
西行取经
佛典汉译
-
Keywords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Hu Zen
Fa xian
Xuan zang
Pilgrimage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ranslate Buddhist scriptures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臧贤与明武宗时期伶官干政局面的形成
- 3
-
-
作者
郭福祥
-
机构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
出处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49-54,共6页
-
文摘
明武宗不羁的性格和放荡的生活为诸多佞幸小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臧贤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位。明武宗时期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伶官干政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武宗对臧贤的宠信造成的。
-
关键词
臧贤
明武宗
伶官干政
-
Keywords
zang xian Wu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sycophantic official intervening politics
-
分类号
K248.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8
- 4
-
-
作者
林夜
汪驰
-
机构
池州学院商学院
-
出处
《江苏商论》
2020年第5期57-60,共4页
-
基金
池州学院人文社科科研项目(CZ2018RW05)。
-
文摘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跨界乡村旅游业由于所处行政区不同,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文章选取位于安徽省宁国市与泾县境内的“皖南川藏线”为例,基于网络问卷与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对跨界乡村旅游业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由于行政区与旅游区不统一,“皖南川藏线”无法进行统一规划;旅游品牌无法树立;宣传渠道过于狭窄;景区基础设施不足,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问题。据此提出各地政府之间要进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树立统一品牌,实现跨界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跨界乡村旅游业
皖南川藏线
-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ross-boundary rural tourism
wan nan chuan zang xian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南海观音:海上丝路与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同印记
被引量:1
- 5
-
-
作者
-
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马来西亚道理书院
-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4-117,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全球客家通史”(17ZDA194)阶段性成果
国家侨联项目“闽南文化与马来西亚闽南人群体内外两‘乡’认同变迁研究”(19BZQK244)系列成果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侨乡文化与东南亚闽南人群体身份塑造研究”(FJ2018JD2051)。
-
文摘
15世纪以前,中华、天竺与南海诸邦长期共享的“南海观音”信俗,足以印证海丝沿线各族生存共同体,自古以来经历着长期的文明交流互鉴。古代南海诸邦盛行观音化身不空罥索菩萨的造型,更是以南海守护者的信俗,构成分别显迹在南印度“补旦洛迦山”和浙江“普陀山”的多元一体文化意象,覆盖了丝路海域的东西两端,表述着海丝沿线民众的精神相通。菩萨的造型身材矫健而多臂、手持不空罥索等各种法器,义理上象征了贤者能结合诸种方法,给予众生援手,也能反映由中华而南海诸邦,海陆商旅乃至君臣百姓,咸祈离苦得乐,风调雨顺。如此“南海观音”化象,既符合法华经系说的俗世救难,也符合弥陀经系度亡需要,并且相应密教经典强调现世求愿。因此,观音文化数世纪一直盛行南海诸国,并曾被末罗瑜等国奉为护国本尊,而中国也因应着不同宗派或思想角度,陆续出现各种观音经典和译本。自唐宋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更演变至将印度“南海”的补旦洛迦山翻译为“普陀山”,以至构成中华内地丰富的“南海观音”信俗,何尝不在说明中华民族与南海诸邦共同的愿景,是祈求海域各境天下太平,相守相成,水陆平安。
-
关键词
南海观音
《法华经》
不空罥索菩萨
观自在
法显与玄奘
密教
末罗瑜
南海诸邦
-
Keywords
the Goddess of Merc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Lotus Sutra
Bukong Suo Bodhisattva
freedom in one’s mind
Fa xian and Xuan zang
Tantric Buddhism
Melayu
stat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K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明代权贵与戏曲发展关系之检讨——以臧贤和郭勋为例
- 6
-
-
作者
丁淑梅
韦强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9,共10页
-
文摘
明代权贵之于戏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臧贤和郭勋分别是正德、嘉靖时期的权贵,他们分别编集了《盛世新声》、《雍熙乐府》两部价值很高的戏曲选集。虽然他们编集选集的动机,或是声色娱乐的需要,或是政治目的的需要,而且往往为戏曲注入浓烈的正统观念和颂圣思想,但是他们同时掌握着丰富的文献和人才,有利于编辑水平较高的戏曲选集;它们又拥有话语权以及改变风气的号召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宣扬戏曲和"风雅"、"乐府"并列,也有助于戏曲摆脱俚俗小道的偏见。
-
关键词
权贵
臧贤
郭勋
戏曲选集
-
Keywords
prestige class
zang xian
Guo Xun
anthologies of Xiqu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