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ionality in Irrationality's Clothing -- Inference of Zen Koans by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
1
作者 Zhang Yi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6-302,共7页
The implied meaning/intention probabl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context.But 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difficult,because the context for a Zen koan is usually implicit,and more confusing is the ... The implied meaning/intention probabl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context.But 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difficult,because the context for a Zen koan is usually implicit,and more confusing is the irrelevant words the Zen Master used in it,which costs us more time and effort to infer.Usually,no logical meaning will be inferred from the seemingly irrational expressions,but we may find the intention behind these koans remains the same no matter how changing the contexts will be.Zen Masters created these koans rationally to break down the learners’rigid indulgence in rational thoughts and expressions,because language is just a tool for learners to see their own nature,get enlightened and attain Buddha-nature.So,Zen koans are still inferable—the rational intention is in the disguise of irrational words.The inference of Zen koans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禅宗 推理 言语行为 服装用 间接 意图 环境
下载PDF
禅宗公案中的符号自我与美学意味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春 《符号与传媒》 2015年第1期177-182,共6页
禅宗公案有一系列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不可言说的自性,在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两难情景中,禅宗以符号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在符号自我消失的瞬间使真实自我得到澄明。禅宗公案既有现象学的意味,又和符号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符号... 禅宗公案有一系列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不可言说的自性,在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两难情景中,禅宗以符号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在符号自我消失的瞬间使真实自我得到澄明。禅宗公案既有现象学的意味,又和符号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符号自我的角度论述禅宗公案的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公案 符号自我 澄明
下载PDF
舍利的失窃、仿制及与禅门公案之因缘
3
作者 夏金华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3期54-66,共13页
舍利,一直是僧俗两界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其中的深层知识,以及其流传的历史演变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讨论仅限于表层的热闹而已,难以深入。关于舍利的失窃、仿制和宗门公案对舍利的借用等常是学界忽视的问题。运用史料... 舍利,一直是僧俗两界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人们对其中的深层知识,以及其流传的历史演变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讨论仅限于表层的热闹而已,难以深入。关于舍利的失窃、仿制和宗门公案对舍利的借用等常是学界忽视的问题。运用史料与考古发现作一较为深入的论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清舍利信仰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 失窃 赝品 公案
下载PDF
中国禅宗的发展过程管窥公案“喫茶去”的般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妮 林治 刘仲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5,共6页
禅师以公案引渡修行者顿悟成佛者不在少数,也不乏因公案“东问西答”和“不可言说”二个特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修行者。如今饮茶已蔚然成风,倾心于“茶禅一味”之点睛公案“喫茶去”的学茶者或参禅者,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大惑不解... 禅师以公案引渡修行者顿悟成佛者不在少数,也不乏因公案“东问西答”和“不可言说”二个特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修行者。如今饮茶已蔚然成风,倾心于“茶禅一味”之点睛公案“喫茶去”的学茶者或参禅者,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大惑不解。通过对佛教和禅宗发展过程的沿流溯源,管窥公案“喫茶去”的般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禅宗 公案 喫茶去 茶禅一味
下载PDF
《卧虎藏龙》里的生态玄机:从禅宗公案看电影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嘉如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由禅宗修行经验出发,强调无我、非二元性、无常性以及开放性的"禅宗生态"观,可以运用在电影文本分析上。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作为个案讨论,《卧》里潜藏的公案结构挑战了传统以剧情为主的观看电影的模式。片中公案式的电影... 由禅宗修行经验出发,强调无我、非二元性、无常性以及开放性的"禅宗生态"观,可以运用在电影文本分析上。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作为个案讨论,《卧》里潜藏的公案结构挑战了传统以剧情为主的观看电影的模式。片中公案式的电影呈现与观看方式将观众从虚构的叙述时间里最终带回到充满生态性的当下时刻去。因此,《卧》可以被视为"禅宗生态电影"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生态 《卧虎藏龙》 当下
下载PDF
试论茶禅文化三大源头及传承 被引量:1
6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均与茶文化关系紧密。寺院特有的茶禅文化,以其富含的寓意、哲理为海内外茶人、僧人、文史爱好者耳熟能详,成为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茶禅文化自唐代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大源头首推百丈怀海、咸启、从谂三位...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均与茶文化关系紧密。寺院特有的茶禅文化,以其富含的寓意、哲理为海内外茶人、僧人、文史爱好者耳熟能详,成为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茶禅文化自唐代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大源头首推百丈怀海、咸启、从谂三位禅师。怀海住持洪州百丈山(今属江西奉新县),其制订的《百丈清规》,集佛门茶事之大成,可视为茶禅文化之肇始,推动和促进了饮茶普及和茶文化的发展;晚唐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天童寺咸启禅师流传有“且坐吃茶”之机锋禅语,成为禅门公案的重要传承;晚唐赵州(治今河北赵县)高僧从谂,其口头禅“喫茶去”名闻中外,是茶禅文化在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流行传播的生动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禅门茶事 茶禅 禅宗公案
下载PDF
禅宗公案中的空符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刚 《符号与传媒》 2021年第2期56-66,共11页
"言意之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其焦点不在于语言能否表达意义,而在于语言能否穷尽意义。循此思路,我们不禁思考:既然语言能够表达意义,那么无言能否表达意义?从符号学角度看,无言也是"携带意义的感知"。... "言意之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其焦点不在于语言能否表达意义,而在于语言能否穷尽意义。循此思路,我们不禁思考:既然语言能够表达意义,那么无言能否表达意义?从符号学角度看,无言也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沉默不语是一种空符号,但空符号的表现形态不仅仅是不言不语,它具有临时生成的多种可能性。禅宗公案是生产空符号的重要"工厂","无对""无语""良久""圆相"等都是极为典型的空符号,在特定语境中表示特定意义。空符号表意不仅涉及符号学问题,而且是阐释学理应讨论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公案 空符号 沉默 圆相
下载PDF
“试听只手之声”——塞林格作品中的公案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威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公案是禅宗特有的一种激发禅意识、加速禅悟的教示方法。自宋代起,研习公案便成为僧徒参禅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这种以“话头”、“机缘”和“问答”为特色的言行范例既可以参悟各宗经典,又可以试探禅僧禅旨的深浅,因此备受参禅者的推崇,... 公案是禅宗特有的一种激发禅意识、加速禅悟的教示方法。自宋代起,研习公案便成为僧徒参禅活动中的重要部分,这种以“话头”、“机缘”和“问答”为特色的言行范例既可以参悟各宗经典,又可以试探禅僧禅旨的深浅,因此备受参禅者的推崇,参究公案已蔚然成风。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塞林格对“公案之学”十分痴迷,他不仅在作品中直接引入公案,还将公案特有的反逻辑、生疑情、重导师等特点融入创作中,形成了鲜明的公案书写。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专门分析和研究却明显不足。拈提公案既是塞林格习禅的主要手段,也是他创作思想的重要来源。从公案书写这一全新角度重释塞林格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其中的禅宗痕迹,还可以重估塞林格文学中救赎意义的东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公案 禅宗
原文传递
论禅宗语言交际的终极合作
9
作者 陈伟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禅宗典籍中最有魅力的是公案,公案语录属于对话交际的一种,禅师通过公案接引后学,学人凭借公案验证佛理。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公案语言充满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背离,却处处体现着禅师的良苦用心。这些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言语实际... 禅宗典籍中最有魅力的是公案,公案语录属于对话交际的一种,禅师通过公案接引后学,学人凭借公案验证佛理。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公案语言充满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背离,却处处体现着禅师的良苦用心。这些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言语实际上却是以表面不合作达到终极合作,其宗旨是实现心灵主体的超越,达到回归本心的境界。要保证公案交际的成功,交际内容、主体和语境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禅师用原发自创的个性化方式,在日常性的禅修中应机接物,交流禅体验,才是合作原则的终极体现。执着于表面文字,无法摆脱言语羁绊,或是学到皮毛后程式化地仿效祖师言句,都是背道而驰,离悟道之门愈行愈远,灭失了禅宗的独立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交际 公案 顿悟 合作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