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融合器 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ACDF中Zero-P与钛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建宇 张佳豪 +2 位作者 涂振兴 张一 李永民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200-207,共8页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或钛板固定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6月就诊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的患者48例,其中行颈椎前路零切迹(Ze...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或钛板固定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0年6月就诊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的患者48例,其中行颈椎前路零切迹(Zero-P组)治疗21例,包括单节段16例,双节段5例;前路钛板(钛板组)治疗27例,包括单节段19例,双节段8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手术节段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结果 4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22个月,平均(18.9±1.7)个月,两组术后JOA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术后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两组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零切迹组手术时间(78.4±11.1)min、钛板组(99.5±16.9)min,术中出血量为(70.3±12.0)mL、钛板组(105.3±24.2)mL,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节段零切迹组手术时间(109.0±4.2)min、钛板组(146.3±14.8)min,术中出血量为(98.0±5.7)mL、钛板组(141.3±30.0)mL,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零切迹组术前的cobb角由(3.7±2.1)°增加为(6.3±2.2)°,钛板组术前的cobb角由(4.9±3.1)°增加为(7.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及钛板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0±1.8)mm、(6.4±1.0)mm分别增加至(8.7±1.5)mm、(8.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吞咽困难症状,Zero-P组术后无吞咽困难病例,钛板组5例(18.52%,5/27),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应用于单、双节段手术中,与钛板固定相比,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融合器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对比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娄茜华 马守战 郭永传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根据椎间融合器数目进行分组,即单侧椎间融合器植...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根据椎间融合器数目进行分组,即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纳入至单侧组(n=46),将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纳入至双侧组(n=40)。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月、6月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比较,P<0.05,两组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后3月、6月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比较,P<0.05,两组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比较,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187.35±11.23)min、住院时间(14.06±1.56)d均短于双侧组,单侧组手术出血量(306.31±114.95)mL均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双侧组仅发生1例脑脊液漏。结论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单侧椎间融合器应用后可显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浩 周显平 +3 位作者 陈国军 夏寅 郭彩群 李祖国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35~74)岁;...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35~74)岁;颈3/4节段2例,颈4/5节段8例,颈5/6节段12例,颈6/7节段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CDF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2-7 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T1倾斜角(T1S)、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观察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的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57(38.1±5.2)个月;手术时间60~76 min;术中出血量30~210 ml。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颈2-7Cobb角、合节段Cobb角优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T1S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P<0.05)。术后2年VAS评分低于术前[(2.2±0.4)分比(7.7±0.4)分,P<0.05]。术后2年JOA评分高于术前[(7.1±1.0)分比(15.2±0.8)分,P<0.05]。术后2年NDI评分低于术前[(11.6±1.2)分比(36.7±1.9)分,P<0.05]。3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困难,2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症状持续至术后3个月消失。2例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较术前加重。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增志 赖茂松 +5 位作者 熊浩 罗鹏刚 林伟文 夏雄超 凌华军 钟思龙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系统后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应力负荷,计算正常下颈椎及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正常下颈椎、单节段(C_(5/6))植入Zero-P融合器后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后对邻近颈椎间盘应力较术前明显增大,以前屈及侧弯时更显著。结论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可增加相邻椎间盘应力,术者需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手术方式的影响,术后相应调整康复计划以减轻邻近节段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小亮 杨晓辉 +1 位作者 黄卫民 胡雅斌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对...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37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9、18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但在相同时间段两组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末期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且未见钛板和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3例重度吞咽困难。结论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隙高度,但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钛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波 贺西京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2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患者的所有临...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2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32个月的随访,平均12.7个月。24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不良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椎间高度外,其余指标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改善明显,但仅JOA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固定融合及恢复椎间高度效果好,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单节段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双插片自稳融合器选择性治疗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 宫峰 严力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目的:讨论单独应用双插片自稳式融合系统(double-plate self-locking interbody fusion device,ROI-C)前路手术治疗无椎节不稳、骨折或脱位的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traumatic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TCDH)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讨论单独应用双插片自稳式融合系统(double-plate self-locking interbody fusion device,ROI-C)前路手术治疗无椎节不稳、骨折或脱位的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traumatic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TCDH)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前路切除受损椎间盘和突出物减压、ROI-C植骨融合固定选择性治疗17例TCDH,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41岁,平均32.9岁;单节段11例,双节段4例,三节段2例.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高度和颈椎整体曲度变化,并依据Vaccraro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采用Odo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4.3±3.8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3.9±2.5;VAS评分由术前的6.5±2.2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1.0±0.9;NDI由术前的(38.2±11.7)%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8.7±3.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分别由术前的(5.2±1.7)mm、(5.1±7.5)°增至末次随访时的(7.8±0.6)mm和(10.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2例,分别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所有节段均获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ROI-C移位、下沉或断裂.按照Odom标准评判疗效,优1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单独使用ROI-C前路固定融合治疗无椎节不稳、骨折或脱位的TCDH是有效、微创和可靠的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双插片自稳式融合系统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齐芳 周少波 +1 位作者 李民 朱六龙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应用Coflex植入治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其手术方法、术中评估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Coflex手术的手术时间(70.02...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应用Coflex植入治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其手术方法、术中评估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Coflex手术的手术时间(70.02±8.67)min和出血量(181.46±16.59)ml均明显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09、3.01,P均<0.05),而与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4、0.24,P均>0.05)。JOA评分中Coflex组优良率为94.32%,高于单纯摘除髓核组89.55%,略低于PLIF组为9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1、1.26,P均>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结论Coflex固定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腰椎管狭窄症 动态固定装置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螺旋式与环式椎体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比较
11
作者 杨凯 王仁成 +3 位作者 王信胜 燕好军 王俊勤 董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 :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螺旋式与环式椎体融合器的初始稳定性和拔出力量。方法 :将2 4个颈椎运动节段 (C4/5 或C6/7) ,根据BMD和不同节段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螺旋式BAK C和环式Branti ganI/F ,测试完整模型和固定状态下椎体在前屈 ... 目的 :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螺旋式与环式椎体融合器的初始稳定性和拔出力量。方法 :将2 4个颈椎运动节段 (C4/5 或C6/7) ,根据BMD和不同节段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螺旋式BAK C和环式Branti ganI/F ,测试完整模型和固定状态下椎体在前屈 /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 6种运动状态的稳定性 ,最后进行拔出试验。结果 :BAK C和BrantiganI/F均能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 ,但在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BAK C的拔出力量显著大于BrantiganI/F。结论 :两种椎体融合器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差异。螺旋式融合器具有较大的拔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椎体融合器 螺旋式 环式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_3~L_5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明彬 韩春靖 郑坚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L_3~L_5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L_3~L_5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一后路TLIF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损伤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L_3~L_5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L_3~L_5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一后路TLIF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损伤腰椎高度和腰椎前凸角,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切口感染和内固定器械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椎间部分融合的患者2例,完全融合的患者28例。30例患者术前下腰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0.92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0~3分,平均1.64分。30例L_3~L_5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损伤腰椎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t=22.33;P<0.05),且接近正常腰椎高度;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椎前凸角度明显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1,t=19.11;P<0.05),且接近正常腰椎前凸角度。结论:TLIF治疗L_3~L_5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佳,有利于患者损伤腰椎高度的恢复和腰椎前凸的恢复,促进椎间融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 骨折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系统 腰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建城 唐永超 +6 位作者 张顺聪 杨志东 周腾鹏 罗培杰 温广伟 许岳荣 马延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6,共10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0±7.9个月,单节段B组为15.8±8.8个月,双节段A组为14.8±6.4个月,双节段B组为15.8±8.2个月,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节段A、B组间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同节段A、B组间比较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双节段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双节段B组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双节段A组(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率单节段B组(32.14%)与单节段A组(6.82%)比较、双节段B组(40%)与双节段A组(9.52%)比较更高(P<0.05)。根据Pfirrmann分级,双节段B组(30%)比双节段A组(4.76%)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单节段A、B组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中双节段(30%)比单节段(7.14%)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P<0.05),A组中单、双节段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比A组高(P<0.05)。结论:颈前路单/双节段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相比,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Zero-P可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且在双节段比较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钛板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植入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存佳 林志国 +10 位作者 谢晓川 陈鹏 廖天成 尤彬 陈果 敬鹏 张晶 石春柳 刘强富 黄崇新 吕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对比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S合并LSS患者161例,分为单侧椎间融合器... 目的对比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D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S合并LSS患者161例,分为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单侧组)90例和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双侧组)71例。采用手术前及手术后视觉评分量表(VAS)、ODI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SF-3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症状等)发生。与单侧组比较,双侧组手术时间更长,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两组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及SF-16评分均较手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联合单侧和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DS合并LSS,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术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确切疗效,但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椎间融合器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前路ACCF术精准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义生 唐福兴 +2 位作者 黄燕 卢波 梁博伟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18-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精准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3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精准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3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具体的病理特性分两组,A组20例行ACCF联合Zero-p固定术,B组16例行两椎体ACCF术治疗。采用JOA评价评价临床效果,根据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价矫形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A组平均随访(18.6±7.3)个月,B组(20.1±8.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两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联合Zero-p固定术与两椎体ACC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前者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具体的病理特性,精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器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义生 唐福兴 +1 位作者 卢波 梁博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1例M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4例)和B组(17例)。A组行多间隙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31例M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4例)和B组(17例)。A组行多间隙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B组行颈前路混合式减压融合术(ACH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脊髓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平均(15.7±5.8)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前柱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的JOA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前柱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治疗MCSM的早期效果相似,但多间隙ACDF+Zero-P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颈前路混合式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俊凯 刘竞龙 黄剑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25-4033,共9页
背景:ADDplus-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具有人工椎体和前路固定板一体化、人工椎体高度可调的特点,以及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信赖。目的:观察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置入固... 背景:ADDplus-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具有人工椎体和前路固定板一体化、人工椎体高度可调的特点,以及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信赖。目的:观察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置入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采用ADDplus-带翼可调节置换器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治疗3,6,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此后,每年检查1次。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18个月过程中,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调节器体内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纠正,术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得到较大幅度提升。1例出现低钠血症,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因此可以认为,采用带翼可调节置换器行颈椎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操作安全、简单、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内固定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带翼可调节置换器 脊髓损伤内固定术 植骨融合 前路减压 假关节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Coflex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祖耀 王长涛 吴吉悦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4期581-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在我院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在我院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法)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较PLIF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有效减小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并且获得较好的术后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颈椎融椎器的生物力学研究(英文)
19
作者 杨凯 王仁成 +3 位作者 王信胜 燕好军 王俊勤 董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714-715,共2页
目的 :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两种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量。方法 :根据BMD和不同节段将 2 3个颈椎运动节段 (C4/5或C6/7)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固定(SynCage CCurved和SynCage C... 目的 :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两种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的初始稳定性及拔出力量。方法 :根据BMD和不同节段将 2 3个颈椎运动节段 (C4/5或C6/7)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具有不同表面构造的颈椎融椎器固定(SynCage CCurved和SynCage CWedged) ,测试完整模型和固定状态下椎体在前曲 /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 6种运动状态的稳定性 ,最后进行拔出试验。结果 :SynCage CCurved和SynCage CWedged均能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 ,但在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SynCage CCurved的拔出力量显著大于SynCage CWedged。结论 :SynCage CCurved和SynCage CWedged增加颈椎的初始稳定性的性能与其表面结构无直接的关系。与椎体终板吻合较好的表面结构可产生较大的拔出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颈椎融椎器
下载PDF
應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治療頸椎病的臨床初步報告
20
作者 符丹 陳子傑 +5 位作者 李衛平 劉通方 曾媛芳 劉力 張宇 劉定安 《镜湖医学》 2013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討Zero-p内固定系統在頸椎前路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本科採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行ACDF術治療頸椎病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齡42歲~72歲,平均年齡56歲,本組中有1例行雙節段Zero-p内固定術。結果... 目的探討Zero-p内固定系統在頸椎前路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本科採用Zero-p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行ACDF術治療頸椎病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齡42歲~72歲,平均年齡56歲,本組中有1例行雙節段Zero-p内固定術。結果單節段手術時間為(80±20)min,1例雙節段手術時間為130min,術中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ml),6例均無吞咽困難。隨訪時間為12~18個月,平均15個月,術後5例獲得滿意的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改善,1例不滿意,6例均無吞咽困難。結論Zero-p内固定系統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後吞咽困難發生率較低,早期臨床療效滿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 頸椎前路椎間融合器 頸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