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Grus japonensi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WU Qing-ming ZOU Hong-fe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1-288,共8页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s of Red-crowned cranes(Grus japonensis)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of 2002-2008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Qiqihar city,northeast China.The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cluded two orders and three choices:the choice of nest-site habitat type within the macro-habitat order,nest zone selection and nest-si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ithin the micro-habitat order.Various habitats(such as Carex swamps and reed fire districts) can be selected as the nest sites for Red-crowned cranes,of which reed swamps(93.15%) are given a preference.Facto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are affected by four main factors:fire,security(concealment /disturbance),incubation(conditions,nest-material),and food.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Red-crowned cranes have certain adaptability to the changes of nesting habitat quality in the Zhalong wetlands.In conclusion,fire,reeds,and wat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nest-site habitat selection of Red-crowned Crane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factor analysis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Red-crowned crane zhalong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Nest site selection of white-naped crane(Grus vipio) at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ilongjiang,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Qing-ming WU Hong-fei ZOU Jian-zhang M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947-952,共6页
White-naped crane (Grus vipio) is a globally threatened spe- ci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its nest site selection in circum- stances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disturbances, and also helpful to accu- mulate v... White-naped crane (Grus vipio) is a globally threatened spe- ci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its nest site selection in circum- stances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disturbances, and also helpful to accu- mulat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threatened species and supply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We studied nest site sele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n nesting habits of white-naped crane at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Qiqihar City, Heilongiiang, China, during March-May of 2002-2008. White-naped crane responded and adapted to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spatial environments of landscape and microhabitat under multiple environ- mental disturbances. Nest site selection included two scales and two choices, namely the choice of nest site habitat type within the macro-habitat scale and nest site micro-habitat selection within the mi- cro-habitat scale. Nest sites were recorded only in reed marshes. The choice of nest site micro-habitat included three basic elements and six factors, namely incubation element (nest parameters factor, incubation temperature factor and incubation humidity factor), safety element (pro- tection factor and concealment factor), and food element (water factor). Water, remnant reed clusters, and fire were major resource management challenges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for the white-naped crane in this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or analysis environmental variable Grus vipio nestsite selection patter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昆虫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宋文军 马玲 +1 位作者 王慧 韩小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81,共2页
于2005年的7—8月份和2006年的7—9月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的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昆虫共104种,分属8目35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蜻蜓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它们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3.97%、16.55%、13.47%、11.... 于2005年的7—8月份和2006年的7—9月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的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昆虫共104种,分属8目35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蜻蜓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它们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3.97%、16.55%、13.47%、11.07%。各月中,昆虫的种数和个体数按大小排序为:7月>8月>9月。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E)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7月>8月>9月,优势集中性指数(D)的变化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昆虫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顶鹤营巢生境适宜性分析——以扎龙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04
4
作者 吴庆明 王磊 +3 位作者 朱瑞萍 杨宇博 金洪阳 邹红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58-3764,共7页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营巢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火烧及湿地注水后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 被引量:46
5
作者 邹红菲 吴庆明 马建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50%的核心区芦苇被火烧掉,2002年3月初再次着火,2002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向湿地注入3亿m3水以解决保护区缺水问题.为了研究火烧与注水对丹顶鹤营巢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的3~5月份,在保护区内用GPS和因...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50%的核心区芦苇被火烧掉,2002年3月初再次着火,2002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向湿地注入3亿m3水以解决保护区缺水问题.为了研究火烧与注水对丹顶鹤营巢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的3~5月份,在保护区内用GPS和因子测定法对12对野生丹顶鹤的巢进行了巢址定位和巢址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1)丹顶鹤对高度(t=3.42975)较大的剩余苇丛(t=29.32015)和明水面(t=4.20508)具有很大的选择性;(2)植被类型是丹顶鹤巢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频率最高的是芦苇沼泽(66 67%);(3)与火烧地的距离(t=2.20846)制约着丹顶鹤巢址的选择,但不排除在火烧地内营巢的情况;(4)巢下水深(t=2.31098)、与人为干扰地的距离(t=1.08284)及植被的密度(t=0.26543)也对丹顶鹤巢址的选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注水 丹顶鹤 巢址选择 GPS定位 火烧 扎龙保护区 生境 繁殖地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 被引量:22
6
作者 白军红 邓伟 +1 位作者 张勇 栾兆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12,共5页
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据统计该区具有高等植物469种,隶属于67科,脊椎动物共有365种,隶属于77科,其中国家3... 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据统计该区具有高等植物469种,隶属于67科,脊椎动物共有365种,隶属于77科,其中国家3级保护植物2种;省濒危植物4种;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省级保护动物21种。但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导致的湿地生境破碎化、湿地污染以及对生物的驱逐效应的不断加剧,使该区生物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本文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维持扎龙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物资源 生境安全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春季丹顶鹤觅食的农田生境利用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庆明 杨宇博 +2 位作者 邹红菲 陶蕊 李全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12-3217,共6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候鸟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该时期鹤类监测及觅食农田而产生的补偿评估奠定基础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2002—2015年的5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样方法、GPS定位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扎龙保...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候鸟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该时期鹤类监测及觅食农田而产生的补偿评估奠定基础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2002—2015年的5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样方法、GPS定位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丹顶鹤觅食偏好选择的农作物为玉米(100%),偏好选择2—5片叶(94.32%)、回避1片叶和超过6片叶(100%)的玉米苗;(2)丹顶鹤觅食利用的农田生境通过有效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进行判定;(3)有效食物因子包括作物高度、作物密度、作物面积、距明水面距离、距芦苇沼泽距离等;其中,选择的作物密度约为8—10株/m^2、作物高度为6—7cm,作物面积4—50hm^2大小不等、距明水面和芦苇沼泽距离相似约为0.4km左右;(4)干扰因子包括季节性弱干扰因子如道路等和强干扰因子如居民区等,针对弱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不排斥的忽视方式,约保持在0.20km以上;针对强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保持在1.20km以上。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扎龙保护区在春季巡护时应对人为活动区和农田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春季 觅食生境 农田 扎龙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HSI模型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3
8
作者 王志强 陈志超 郝成元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在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生境因子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丹顶鹤的繁殖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所建立的... 在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生境因子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丹顶鹤的繁殖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所建立的HSI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繁殖生境面积为385km2,次适宜繁殖生境面积为204km2,微适宜和非适宜繁殖生境面积合计为1510km2。丹顶鹤适宜繁殖生境呈条带状或块状分布,而且主要集中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利用HSI模型进行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生境 适宜度指数模型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旅游原则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鲲 马建章 郑昕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 基于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确定了1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需要满足的评价指标:自然区域的旅游、欣赏和学习动机、旅游的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社区对资源保护的态度、旅游收益投入保护、旅游对社区的经济效益、社区对保护区旅游的参与、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尊重,根据各指标总得分将生态旅游定性划分为3个等级。该方法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属于等级Ⅱ——部分生态旅游,应在为游客提供更多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评价指标 基本原则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芦苇沼泽繁殖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枫 鲁长虎 +1 位作者 杨红军 杨守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72,共5页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林甸保护站周围的芦苇沼泽中选取芦苇沼泽、明水面、自然泡三种小生境。从1996年5月15日至7月15日,对三种小生境内的繁殖鸟类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共记录繁殖鸟类39种。三种小生境中鸟类组成上各自有典型种...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林甸保护站周围的芦苇沼泽中选取芦苇沼泽、明水面、自然泡三种小生境。从1996年5月15日至7月15日,对三种小生境内的繁殖鸟类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共记录繁殖鸟类39种。三种小生境中鸟类组成上各自有典型种类。相似性系数表明,明水面和自然泡的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三种小生境内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自然泡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0617;芦苇沼泽次之为09409;明水面最小为07178。从密度上看,也以自然泡生境最高为224只/hm2;芦苇沼泽次之为909只/hm2,明水面最低为445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 芦苇沼泽 繁殖鸟类 群落生态 多样性
下载PDF
半散放丹顶鹤越冬日活动行为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秀华 石全华 +1 位作者 吕士成 李金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2005年1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半散放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行为,发现在迁徙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保护区,雌雄成体丹顶鹤多数日间行为(包括觅食、运动和修饰行为)无明显差异,而其行为与亚成体丹顶鹤存在一定差异... 2005年1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半散放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行为,发现在迁徙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保护区,雌雄成体丹顶鹤多数日间行为(包括觅食、运动和修饰行为)无明显差异,而其行为与亚成体丹顶鹤存在一定差异。与盐城自然保护区相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雄性、雌性及亚成体丹顶鹤日间的觅食、运动、修饰、静栖等行为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分别采用了相同或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越冬行为 时间分配 盐城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湿地注水后恢复初期春季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行为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邹红菲 孙岩 马建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2003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散养和杂配三种类型的丹顶鹤求偶期和孵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在求偶期和孵化期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行为(>5%)所占频率为:求偶期野生丹顶鹤觅食50 97%、警戒27 47%...  2003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散养和杂配三种类型的丹顶鹤求偶期和孵化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在求偶期和孵化期的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行为(>5%)所占频率为:求偶期野生丹顶鹤觅食50 97%、警戒27 47%、游走8 57%、筑巢5 61%,散养丹顶鹤觅食47%、警戒23 18%、静栖5 75%、游走14 69%、理羽8 4%;孵化期野生丹顶鹤孵化49 86%、觅食29 50%、警戒16 81%,散养丹顶鹤孵化48 67%、觅食31 53%、警戒13 79%,杂配丹顶鹤孵化46 8%、觅食27 24%、警戒20 61%.求偶期野生丹顶鹤的觅食行为和警戒行为均高于散养鹤,但游走行为较散养鹤低.杂配丹顶鹤的警戒性最强,其次是野生丹顶鹤,散养丹顶鹤的警戒性最差.散养丹顶鹤最早进入孵化期,杂配鹤开始孵化时间和野生鹤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求偶期 孵化期 扎龙保护区 湿地恢复初期
下载PDF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喜文 张树清 +2 位作者 李晓峰 那晓东 潘欣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分布数据,计算巢址分布的质心、巢址的空间离散度,分析了巢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统计了巢址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高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分布数据,计算巢址分布的质心、巢址的空间离散度,分析了巢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统计了巢址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高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遇到严重的干扰,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质心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内,每年的偏移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内部;而在受到火灾干扰的2005年,丹顶鹤巢址的质心几乎迁出了核心区。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在此期间具有聚群的特征,2005年以前,丹顶鹤营巢距离逐年缩小;而2005年以后营巢距离又有所增加。丹顶鹤巢址分布在高程142~148m的占92.03%,而芦苇沼泽分布在高程142—148m的占82.04%;丹顶鹤巢址分布于坡度小于0.25°的占90.93%,芦苇沼泽分布在坡度小于0.25°的占87.31%;芦苇沼泽和丹顶鹤巢址在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相关性较强,说明芦苇沼泽是扎龙湿地丹顶鹤营巢的重要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巢址 空间格局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食性与采食偏好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红菲 伍一宁 +3 位作者 吴庆明 高晓冬 郝萌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2011年3—5月,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9科27种植物,禾本科、莎草科、黑三棱科、蓼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其中玉米(Zea mays)... 2011年3—5月,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9科27种植物,禾本科、莎草科、黑三棱科、蓼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其中玉米(Zea may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糙叶苔草(Carex tristachya)、碱蓬(Suaeda glauc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是主要食物(占取食植物的88.24%);不同植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获取率也显著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丹顶鹤偏好取食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分析 营养组成 丹顶鹤 求偶期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火烧及湿地注水后扎龙丹顶鹤孵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邹红菲 吴庆明 卜令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20 0 2年的 4月~ 5月份 ,于扎龙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火烧后注水的大面积湿地上 ,用扫描取样法对 6对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孵化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 ,结果表明 :在孵化期内 ,丹顶鹤孵化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 (47.84% ) ,其次为觅食 (2 7.... 20 0 2年的 4月~ 5月份 ,于扎龙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火烧后注水的大面积湿地上 ,用扫描取样法对 6对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孵化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 ,结果表明 :在孵化期内 ,丹顶鹤孵化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 (47.84% ) ,其次为觅食 (2 7.77% ) ,再次为警戒 (15.59% ) ,游走和静栖等其它行为所占比例较小 ;野生丹顶鹤的警戒行为 (18.84% )所占比值明显高于半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 (12 .3 4 % ) ,而孵化和觅食行为要低于半散养丹顶鹤 ;营巢于芦苇沼泽中的丹顶鹤 ,花费在孵化 (48.92 % )和觅食 (2 9.16% )行为上的时间要高于在苔草沼泽中营巢的丹顶鹤 (分别为 46.73 %和 2 6.63 % ) ,而花费在警戒 (13 .18% )行为上的时间却明显低于在苔草沼泽 (17.9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现象 湿地注水 扎龙丹顶鹤 孵化期行为 时间分配 扫描取样法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食性与采食偏好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红菲 冯晓东 +3 位作者 吴庆明 伍一宁 郝萌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1,76,共4页
2011年3—5月份,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8科19种植物,禾本科、蓼科、莎草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89.13%),其中玉米、碱蓬、马... 2011年3—5月份,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8科19种植物,禾本科、蓼科、莎草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89.13%),其中玉米、碱蓬、马来眼子菜、芦苇和糙叶苔草、扁秆藨草是主要食物(75.68%);食物组成比例(RD)与植物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与粗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粗纤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植物的营养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粗蛋白与粗脂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枕鹤偏好取食粗蛋白质量分数高、粗纤维质量分数低的植物;人工投食影响白枕鹤该时期的食物组成。建议投食时慎重选择投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分析 营养组成 白枕鹤 求偶期 扎龙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觅食生境选择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邹红菲 吴庆明 焦为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6-59,共4页
2002—2005年3—5月份,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散养与野生丹顶鹤觅食生境类型一致,均选择芦苇沼泽;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微生... 2002—2005年3—5月份,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定法等对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化期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孵化期散养与野生丹顶鹤觅食生境类型一致,均选择芦苇沼泽;因子分析表明:觅食微生境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影响散养丹顶鹤取食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警戒因子和食物保障因子为主,而野生丹顶鹤的前3个因子分别是食物因子、食物保障因子和警戒因子为主。得出结论:孵化期,在扎龙保护区繁殖的散养丹顶鹤繁殖对的觅食生境选择策略与野生丹顶鹤繁殖对还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丹顶鹤 野生丹顶鹤 孵化期 觅食生境选择 扎龙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GIS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艳红 何春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
从隐蔽物、水源、人为干扰等多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生境,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不断萎缩,破碎化现象严重,对于丹顶... 从隐蔽物、水源、人为干扰等多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适宜生境,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顶鹤适宜生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不断萎缩,破碎化现象严重,对于丹顶鹤的生存极为不利。适宜生境退化是由于天然降水的波动,但最主要还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虽然保护区内适宜生境呈现明显的退化,调查表明丹顶鹤的数量却逐年增加,一方面是丹顶鹤的数量还远远未达到保护区湿地的承载量,另一方面可能是丹顶鹤对于退化的生境具有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生境 生境动态 丹顶鹤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 被引量:23
19
作者 邹红菲 吴庆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0-1718,共9页
为了探讨丹顶鹤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2002~2006年的4~5月份,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无样地取样法、GPS定位等研究方法和分布距离指数、最近邻体法等衡量指标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进... 为了探讨丹顶鹤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2002~2006年的4~5月份,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无样地取样法、GPS定位等研究方法和分布距离指数、最近邻体法等衡量指标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的内分布型,I2002=2.140〉2,I2003=2.048〉2,I2004=2.093〉2,I2006=3.263〉2,均为聚集分布;(2)在假设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域面积等于领域面积、巢域形状为圆形且所有个体面积大小相等的前提下,丹顶鹤的巢域为(0.510±0.019)km2,年度间有所差异,分别为2002年(0.542±0.257)km2、2003年(0.569±0.067)km2、2004年(0.557±0.054)km2、2006年(0.344±0.119)km2。分析表明,丹顶鹤对于栖息生境的整体分布和繁殖微生境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适应和应答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验证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对丹顶鹤进行保护,还有待于长期监测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内分布型 巢域 分布距离指数 最近邻体法 扎龙保护区
下载PDF
近54a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 厉悦 +2 位作者 杨晓杰 郭彦萃 王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和LandsatTM图像,分析了1950—2004年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a间,保护区各景观类型以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区域呈现出以沼泽地景观为基质...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根据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和LandsatTM图像,分析了1950—2004年保护区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4a间,保护区各景观类型以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区域呈现出以沼泽地景观为基质,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散布于其中。沼泽地面积表现为波动性增加,草地面积下降显著,未利用地、住宅用地和耕地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显著,林地所占比例最小,但呈上升趋势。面积加权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住宅用地和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沼泽地、草地、耕地,其他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均小于1。斑块面积标准差最大的是沼泽地,并呈逐年增大趋势,水域、林地、住宅用地等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差异程度较小。斑块面积变异系数最大的是1978年的住宅用地,林地、未利用地的斑块面积变异系数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斑块总面积 最大斑块指数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