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剑华 刘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9,共6页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 都市女性 心理阴影 悲剧意识 女性批判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音乐描写 被引量:7
2
作者 余志平 黎翠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张爱玲曾说她不大喜欢音乐,但她的小说却频频跳跃着不同乐器的音符。张爱玲把音乐融入小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将简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描写,窥见其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探索音乐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艺术生命力,发掘其独特... 张爱玲曾说她不大喜欢音乐,但她的小说却频频跳跃着不同乐器的音符。张爱玲把音乐融入小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将简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描写,窥见其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探索音乐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艺术生命力,发掘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创作 音乐描写
下载PDF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7,共4页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为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为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意象 古典诗词 现代主义 鲁迅 张爱玲
下载PDF
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的现代主义,具有不自觉生成、不完全形态、消减与中断等总体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特殊性。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主义 特征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 被引量:6
5
作者 卢长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在张爱玲小说中,月亮作为一个重要意象被赋予了鲜明的性别色彩。月亮是女性形象、女性原则的象征。月光下是一个真实而又冷酷的世界:充满悲剧的女性命运、交织着欲望的感情故事、苍白虚无的人生形式。借助月亮文本,作者完成了对现实人... 在张爱玲小说中,月亮作为一个重要意象被赋予了鲜明的性别色彩。月亮是女性形象、女性原则的象征。月光下是一个真实而又冷酷的世界:充满悲剧的女性命运、交织着欲望的感情故事、苍白虚无的人生形式。借助月亮文本,作者完成了对现实人生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月亮 意象
下载PDF
博爱"思想的反讽——张爱玲小说创作情态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辉 李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3,共4页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 张爱玲的特殊经历、阅历和人生观,促成她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人生,她通过女性在亲属、亲子、两性三种关系中表现的书写,凸现了女性生活世界的荒寒。因而,她笔下的女性陷于漂泊与孤独的精神状态。这对"五四"以来倡导的博爱的传统是一种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 情态 反讽
下载PDF
评张爱玲散文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屈雅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91,共4页
自标其俗的张爱玲,一方面,她的散文在选材上,与都市世俗生活有明显的贴近性。与此相应,在审美追求上,她也力求通俗。另一方面,她的睿智和对生命的了悟,又使其散文超越了题材上的通俗和凡常,不时显露出其哲理深度,给人以警醒和启示。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世俗 超越 哲理性
下载PDF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姜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3,共3页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她通过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同时,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她通过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同时,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的奴性心理是阻碍女性发展的内因。她希望女性应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成为自由自在的女性优美自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文学创作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性、焦虑、死亡及其表达的形式——张爱玲小说中“鞋”意象的内涵阐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爱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原型,"鞋"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性"的象征。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承载着"性"与"焦虑"、"死亡"的多重意涵,既是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原型,"鞋"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性"的象征。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承载着"性"与"焦虑"、"死亡"的多重意涵,既是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继承,更是对其意旨的拓展,成为解读女性人物丰富复杂内心世界的密码,是女性荒凉一生的见证。她借助对"鞋"意象内涵的拓展,从女性潜意识层面表达女性的身体、情欲和性别诉求,道出父权文化钳制下被淹没的女性之声,填补了五四女作家在书写女性深层自我上的空缺。"鞋"这一能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作品的心理内涵,营造了一个意义丰富的女性世界,进一步阐释匮乏和内囿情境中的女性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焦虑 死亡 鞋意象
下载PDF
论张爱玲的人性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学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2-94,共3页
张爱玲关注人性,且对人性有着独特的认识,因而她以天才的智慧,在作品中写出了平凡尘世中的俗人的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真实地刻画了芸芸众生的人生形态,在凡俗中展示真实的人生与真实的男女本性,重现出人性的弱点,揭示出自己对人性的深... 张爱玲关注人性,且对人性有着独特的认识,因而她以天才的智慧,在作品中写出了平凡尘世中的俗人的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真实地刻画了芸芸众生的人生形态,在凡俗中展示真实的人生与真实的男女本性,重现出人性的弱点,揭示出自己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并在对人性的自私的求生本能反省中隐含了对人性的深深理解和宽悯。张爱玲的作品以人性的弱点为着眼点,在现代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人性观 人性弱点 独特认识与理解
下载PDF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3期80-88,98,共10页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诸种台湾文学史或书写,或缩写,或不写张爱玲,都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作为"文学/文化"的"张爱玲符号",已经成为一种亟待思考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张爱...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半个世纪以来,诸种台湾文学史或书写,或缩写,或不写张爱玲,都有其内在的深层原因。作为"文学/文化"的"张爱玲符号",已经成为一种亟待思考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文本在东亚的后殖民和冷战秩序构筑当中被台湾接受的一些脉络,以及在台湾本土意识高扬的背景下台湾新文学史要怎样处理张爱玲的考察,阐述文学制度介入到国族想象后,对作家阐释也出现了较大的位移。而且,也要阐释台湾"独派"人士在处理文化上的身份认同和政治上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台湾文学史书写 身份认同 理论困境
下载PDF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涛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出发,探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其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导致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一是人性弱点,二是人性欲望的扩张。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 悲剧命运 文学作品 家庭背景 生活经历 现代文学研究 小说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春亮 李会勤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7-82,共6页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悲剧意蕴
下载PDF
从“消失”到“重新发现”——评半个世纪的“张爱玲热”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0-123,共4页
2 0世纪 4 0年代在上海走红的张爱玲 ,因与新文学主流相去甚远的“另类”特色而在 5 0年代以后“消失”,又因其创作的通俗、现代性与独特艺术风格在 2 0世纪末海峡两岸三地形成阅读、研究和出版的“热潮”。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 ,文... 2 0世纪 4 0年代在上海走红的张爱玲 ,因与新文学主流相去甚远的“另类”特色而在 5 0年代以后“消失”,又因其创作的通俗、现代性与独特艺术风格在 2 0世纪末海峡两岸三地形成阅读、研究和出版的“热潮”。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化 ,文化的错位 ,读者的选择 ,促成“张爱玲”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 ,读者、作者、出版、媒体合写出张爱玲的“神话”,留给人们许多有意味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消失 重新发现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审”父情结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志平 黎翠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审父 父子关系
下载PDF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仕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1-46,共6页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着力刻划了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曹七巧。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七巧的可怜可恨。本文力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还原七巧心理变态的深层原因:情感的缺失、婚姻的不幸、欲望的压...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着力刻划了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曹七巧。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七巧的可怜可恨。本文力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还原七巧心理变态的深层原因:情感的缺失、婚姻的不幸、欲望的压抑、生存的恐惧等。人都是需要宣泄的,七巧只能以另类的方式排遣自己的愤懑,实际就不是常态,让人不得不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怒其不仁。人格的缺陷、环境的逼迫、爱情的破灭最终导致人性的裂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苍凉与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曹七巧 变态 原因 精神分析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红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生活为题材,婚恋视角是其创作的基本视角。借助这一视角张爱玲表达了她对婚恋、亲情、人性等诸多问题极具个性的思考,其小说的主要思想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思考之中。基于对张爱玲小说思想价值的关注,本文从...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生活为题材,婚恋视角是其创作的基本视角。借助这一视角张爱玲表达了她对婚恋、亲情、人性等诸多问题极具个性的思考,其小说的主要思想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思考之中。基于对张爱玲小说思想价值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对婚恋的制约,心理因素与婚恋的关系,以及偶然事件亦即未可知的命运对婚恋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中体现出的婚恋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心理因素 偶然事件 视角 价值 思想 经济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现代性探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向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0,共5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作家。她的小说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其现代性特质,从对小人物"不飞扬"命运的传奇书写到对情节意象性的表达,从对"不彻底"的平民精神的解读到对国人心理特征的刻画等,貌似规避宏大社会主题,实际上表达了对平凡人性的恢弘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西方 现代性 人性
下载PDF
旁观者心态与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中国文学史对张爱玲一直有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张爱玲的“冷眼旁观”。她这种貌似清高的创作姿态,给很多读者留下了冷漠薄情的印象。事实上,张爱玲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也正是她的旁观者心态的本质。了解她的旁观者心态的表现与动... 中国文学史对张爱玲一直有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张爱玲的“冷眼旁观”。她这种貌似清高的创作姿态,给很多读者留下了冷漠薄情的印象。事实上,张爱玲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也正是她的旁观者心态的本质。了解她的旁观者心态的表现与动因对于她的叙事策略研究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创作在人性、历史、哲学等方面达到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旁观者心态 外冷内热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瑞青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5,共6页
张爱玲华美且不幸的童年决定了她题材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确立,显赫一时的家族历史、父母的破碎婚姻,尤其是母亲对儿女情感需求的漠视,造成了张爱玲最大的精神创伤,从而形成了张爱玲的"悲凉"的情感意蕴。可以... 张爱玲华美且不幸的童年决定了她题材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确立,显赫一时的家族历史、父母的破碎婚姻,尤其是母亲对儿女情感需求的漠视,造成了张爱玲最大的精神创伤,从而形成了张爱玲的"悲凉"的情感意蕴。可以说,童年经验构成了张爱玲艺术经验世界的全部,从而也导致了她文学生涯的短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童年经验 艺术经验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