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Source of "Zhang and Li Combined Households" in Taomin Region
1
作者 Tingting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11期83-85,91,共4页
Folk activities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orm of regional culture,the humanistic care,homeland affection and festival customs that run through them are all vivid and true embodiments of local life.The folk custom a... Folk activities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orm of regional culture,the humanistic care,homeland affection and festival customs that run through them are all vivid and true embodiments of local life.The folk custom activity of"Zhang and Li combined households"is a living inheritance of the historical fact of Mongolian-Han fusion in Taomin region.It takes Shehuo(festival entertainment)as the carrier,and uses rich forms of performance to recognize relatives and worship ancestors.At the same time,as a kind of entertainment and catharsis,it also carri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folk culture,such as maintaining and connecting the emotions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and neighbors,etc.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deeply describes the folk custom event of"Zhang and Li combined households",shows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grand festival,and discusses the ancestral memory,identifies and ethnic integration process of"Zhang and Li combined households"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integration "zhang and li combined households" living research
下载PDF
“杖藜”事象的形成与书写——宋代杜诗接受的一个侧面
2
作者 胡嗣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杖藜”成为诗歌用语,始于唐代,杜甫是其主要的使用者。经过杜甫诗歌的反复书写,“杖藜”具有了诗歌事象的功能,杜诗也为“杖藜”事象提供了基本的情境内涵。“杖藜”事象的凝定,则要经历宋人接受杜诗的过程才能完成,宋人诗歌中的“杖... “杖藜”成为诗歌用语,始于唐代,杜甫是其主要的使用者。经过杜甫诗歌的反复书写,“杖藜”具有了诗歌事象的功能,杜诗也为“杖藜”事象提供了基本的情境内涵。“杖藜”事象的凝定,则要经历宋人接受杜诗的过程才能完成,宋人诗歌中的“杖藜”事象承自杜诗,但又通过持续的书写沉淀下新的诗歌意蕴,构建出更具宋诗风貌的诗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藜 事象研究 杜诗接受 宋诗
下载PDF
张骏祥佚文《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考释
3
作者 李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他的评价能够鞭辟入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戏剧演出和诗歌朗诵都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马示 张骏祥 李长之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下载PDF
张元干与李纲的交往及其影响
4
作者 李洁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张元干一生交游广泛,与李纲交谊最深。二人因多重缘分相识,仕同进退,生活上相互关心,交往十六年。相识缘分使然,张元干和李刚的诗词创作受陈瓘和江西诗派的影响,后经国难归闽,彼此认同支持,诗词以归隐与忧国为主基调,作品兼具忧郁慷慨... 张元干一生交游广泛,与李纲交谊最深。二人因多重缘分相识,仕同进退,生活上相互关心,交往十六年。相识缘分使然,张元干和李刚的诗词创作受陈瓘和江西诗派的影响,后经国难归闽,彼此认同支持,诗词以归隐与忧国为主基调,作品兼具忧郁慷慨和旷达舒朗的特点。绍兴年间,张元干、李纲与居闽文人志士频繁互动,对闽中文人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联动影响,形成以李刚为中心,以书写中兴渴望、风物闲趣和隐逸情怀为主题的闽中文学群,推动了闽中文学发展的第一波高潮。张元干与李纲的交往是南渡初期文人士大夫关系的缩影,从中可窥见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家国理想、生活思考、人生选择,以及南渡初期文学特点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干 李纲 闽中文人 日常交往 文学影响
下载PDF
楼兰文书研究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赵梦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位探险家来到新疆探险,攫取、带走了大量在楼兰古城遗址发掘的木简、残纸,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后,楼兰文书相关研究仍蓬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历史学两方面。书法方面,学界不仅考察楼兰文书的艺术价值,更将其放置在书法史、汉字史的长时段内进行研究。历史学方面,学界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中的“文书组”,注重研究楼兰文书与其他写本文献以及传世史籍、考古发掘间的关联。楼兰文书所展现的西域长史府的历史细节,汉晋间西域的交通情况等仍会是今后相关研究的热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兰 西域长史府 敦煌 李柏 张超济
下载PDF
亲情表达与自我和解:以《你好,李焕英》和《再见老张》为例
6
作者 姜云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亲情类喜剧小品传递着“家”对子女的羁绊情感与治愈力量。《你好,李焕英》和《再见老张》聚焦失去亲人的永恒遗憾,以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塑造了不同的父母形象,将来不及表达的爱意在穿越故事中尽情释放,既给观众带来温情与感动,也为文... 亲情类喜剧小品传递着“家”对子女的羁绊情感与治愈力量。《你好,李焕英》和《再见老张》聚焦失去亲人的永恒遗憾,以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塑造了不同的父母形象,将来不及表达的爱意在穿越故事中尽情释放,既给观众带来温情与感动,也为文艺作品如何讲好亲情故事提供了借鉴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好 李焕英 再见老张 喜剧小品
下载PDF
中医湿、瘴、疠邪源流合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殷鸣 张琦 金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 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疠气说发展的中介。瘴气是岭南地域环境下的湿邪,疠气是突破地域限制的瘴气,吴又可所述瘟疫症状与瘴疟接近,其达原饮是由前人治瘴方常山散化裁而来。疠气因传染性、致病特异性而立名,但与“因发知受”的六淫并不对立,吴又可所面对的瘟疫应属湿疫。湿、瘴、疠邪定义角度不同,其源流相互交叉,汇通三者治法对现今瘟疫治疗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瘴气 疠气 瘟疫 源流
下载PDF
中国1950年代初地质科学发展的历史研究——李四光致章鸿钊书札整理
8
作者 马翠凤 王鑫 +3 位作者 卢小莉 张孟伯 刘国 柴新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3-2014,共12页
章鸿钊、李四光二位大师,都是中国地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人,推动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艰难起步。本文收录了这一时期李四光致章鸿钊的六通书札,略做考释,个别书... 章鸿钊、李四光二位大师,都是中国地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人,推动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艰难起步。本文收录了这一时期李四光致章鸿钊的六通书札,略做考释,个别书札附有章鸿钊回函,其中一则为其回函时所书写的底稿/草稿,更为难得。内容主要涉及建国初期地质机构设置等,可为此一时期研究提供一手珍贵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章鸿钊 书札 研究
下载PDF
从仲景东垣学说探讨建中理论
9
作者 白雪 张玮 +3 位作者 范顺 李华南 张嘉程 王金贵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213-215,共3页
张仲景临证重视顾护脾胃,创建中法原为虚劳所设,常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建中兼调阴阳,大建中汤则主治虚劳土衰而寒象明显者,既可建中又有温阳之力。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建中思想,把握“脾气宜升”“脾喜燥恶湿”特点,创升阳益胃汤、补... 张仲景临证重视顾护脾胃,创建中法原为虚劳所设,常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建中兼调阴阳,大建中汤则主治虚劳土衰而寒象明显者,既可建中又有温阳之力。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建中思想,把握“脾气宜升”“脾喜燥恶湿”特点,创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及升阳除湿汤,善用风药升阳除湿。土健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建中法可应用于临床各科虚损之病,建中理论内涵与运用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中 建中法 建中汤 张仲景 李东垣
下载PDF
李传芬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材 叶灵兰 +1 位作者 郑涵尹 潘卉 《河南中医》 2023年第7期1019-1022,共4页
李传芬教授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畅密切相关。柴胡桂枝汤既作用于肌肤腠理,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又作用于半表半里,和解少阳之枢机,畅达情志,并且气血同调,痰饮兼治,契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体虚受风... 李传芬教授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畅密切相关。柴胡桂枝汤既作用于肌肤腠理,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又作用于半表半里,和解少阳之枢机,畅达情志,并且气血同调,痰饮兼治,契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体虚受风”“枢机不利”病机。气虚者,加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阴血亏虚者,重用芍药,加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等滋阴养血;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补骨脂、蛇床子等;兼风寒者,去黄芩,加麻黄、桂枝、防风,或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菊花、连翘、牛蒡子;兼风湿者,加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风邪入络、瘙痒剧烈者,加全蝎、乌梢蛇熄风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 张仲景 李传芬
下载PDF
《全宋文》正误九则
11
作者 刘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89,95,共4页
《全宋文》的出版极大地推进了学界对于宋文的利用广度与深度,但由于篇幅庞大,难以兼顾,致使该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所收苗傅书信所标出处并非最原始者,张守部分中有两篇文章非其所作,苗傅、刘正彦拜节度使的制书也并非全文,唐重、王... 《全宋文》的出版极大地推进了学界对于宋文的利用广度与深度,但由于篇幅庞大,难以兼顾,致使该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所收苗傅书信所标出处并非最原始者,张守部分中有两篇文章非其所作,苗傅、刘正彦拜节度使的制书也并非全文,唐重、王蔺和蔡元定的文章则存在重复收录的现象,《〈庆元党禁〉序》因所据版本并非善本而存在作者名字错误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补正,才能推动该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文》 张守 李邴
下载PDF
一场夹缝于新旧文学之中的文化博弈——黎烈文“腰斩”张资平事因新考
12
作者 廖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黎烈文“腰斩”张资平的《时代与爱的歧路》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黎烈文之所以如此,学界一般认为是顺应读者要求所致。但结合当时的文坛现状来看,黎烈文“腰斩”张资平的小说并非是读者之故,而是新旧文坛明争暗斗下的必然之... 黎烈文“腰斩”张资平的《时代与爱的歧路》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黎烈文之所以如此,学界一般认为是顺应读者要求所致。但结合当时的文坛现状来看,黎烈文“腰斩”张资平的小说并非是读者之故,而是新旧文坛明争暗斗下的必然之举。黎烈文替换周瘦鹃担纲《自由谈》新主编,触及了旧派文人的利益并引发他们的攻讦。而周瘦鹃重新拥有新的发声阵地《春秋》后与《自由谈》展开了争夺读者地盘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黎烈文约请的《时代与爱的歧路》成为了旧派文人的众矢之的。彼时,张资平的小说创作正走下坡路,新文学作家亦对其创作表示不满。于是,身处夹缝之中的黎烈文迫于压力,只得“腰斩”《时代与爱的歧路》以平息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烈文 “腰斩” 张资平 文化博弈 新考
下载PDF
人物评价认知背后的亲缘派系网络小议
13
作者 苏全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1-123,128,共4页
从文本解读来探究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其局限在于文本研究并不能提供完整的语境,因为亲缘派系网络往往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如《忘山庐日记》中孙宝瑄对李鸿章在对日主和、联俄两大问题上的认同,并不能使我们得出孙乃主和人物。当然... 从文本解读来探究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其局限在于文本研究并不能提供完整的语境,因为亲缘派系网络往往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如《忘山庐日记》中孙宝瑄对李鸿章在对日主和、联俄两大问题上的认同,并不能使我们得出孙乃主和人物。当然,历史是复杂的,亲缘派系网络亦并非可以套用解释所有问题,这可以从孙宝瑄与陈璧的矛盾关系等例子中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派系网络 孙宝瑄 李鸿章 忘山庐日记 网络史学
下载PDF
我国汉代苜蓿引入者考 被引量:30
14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2 位作者 那亚 李峰 陶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0-253,共14页
针对我国在汉代苜蓿引入者认识上的分歧,本文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采用文献考证法,在收集查阅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的整理排比、甄别考证和爬梳剔抉,并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不论是史学界、农史界,还是草学界... 针对我国在汉代苜蓿引入者认识上的分歧,本文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采用文献考证法,在收集查阅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文献的整理排比、甄别考证和爬梳剔抉,并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表明,不论是史学界、农史界,还是草学界在对汉代苜蓿引入者认识上,大体上有4种观点,一是苜蓿是由出使西域的汉使带回来的;二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来的;三是由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回来的;四是苜蓿引进者的不确定性。但是,最接近史实的为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虽广为流传,并被众多学者所采纳,但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持;第三种观点目前还未被人们所接受。因此,第二或第三种观点尚需挖掘史料,进行深入的考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引入者 汉使 张骞 李广利
下载PDF
生物衍生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悦婷 项舟 +2 位作者 阳富春 李秀群 杨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体外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 ,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四川猕猴 15只 ,手术造成纤维鞘管内屈指深肌腱 2 .5 cm缺损后 ,分三组。A组 :生物衍生肌腱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移...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体外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 ,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四川猕猴 15只 ,手术造成纤维鞘管内屈指深肌腱 2 .5 cm缺损后 ,分三组。A组 :生物衍生肌腱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移植组 ;B组 :单纯生物衍生肌腱材料移植组 ;C组 :自体肌腱移植组。术后 1、2、3、6和 12周分期观察植入物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Brd U标记表达。 结果  A组植入体内后肌腱细胞能继续增殖 ,细胞形态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趋于正常 ,形成的肌腱呈白色且有光泽、致密 ,组织学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 ,12周肌腱细胞仍成活并分泌胶原 ,Brd U表达为阳性 ;B组植入体内 3周后材料逐渐变细 ,12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出现中断 ;C组植入体内 2周后桥接部有纤维连接 ,排列较为规则 ,肌腱愈合。A组分别于 3、6、12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肌腱细胞排列均匀 ,胶原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 ,主体趋势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 ;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清晰 ,细胞器丰富。随时间的增加 A、C组与 B组的差异明显增大。 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细胞与生物衍生肌腱材料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 ,植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动物体内能够再生出肌腱样组织 ,植入的肌腱细胞具有生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衍生材料 组织工程 体内植入 肌腱缺损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辨治中风病经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敏 江丰 +2 位作者 崔远武 康立源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513-516,共4页
脑中风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张伯礼教授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为认可的疗效,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预防调护等方面总结了张伯礼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关键词 中风 辨治经验 张伯礼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和法治疗眩晕经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立双 康立源 +3 位作者 江丰 刘子龙 杨丰文 王蓓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治疗,还将进一步变生它疾,危害患者健康。笔者有幸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读研师从张伯礼教授,在门诊跟诊期间留心观察,思考张伯礼老师治疗眩晕经验,根...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治疗,还将进一步变生它疾,危害患者健康。笔者有幸在天津中医药大学读研师从张伯礼教授,在门诊跟诊期间留心观察,思考张伯礼老师治疗眩晕经验,根据个人理解试总结了老师临床从调肝肾、调中焦、调阴阳、调气血、调痰瘀5个方面治疗眩晕的经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治疗 张伯礼 经验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临床用对(队)药经验谈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文科 柴山周乃 江丰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449-452,共4页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味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药 队药 临床用药 张伯礼
下载PDF
从痰瘀互结型眩晕案例探讨张伯礼教授治疗经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飞 杜武勋 +3 位作者 马妍 江丰 崔远武 鞠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发作,在祛除痰湿的同时往往兼以活血、清热等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瘀互结 张伯礼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治疗脉痹临证释疑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立双 江丰 +6 位作者 康立源 杨丰文 袁焕新 张春昕 孙飞 李霄 刘子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385-387,共3页
脉痹是临床上的顽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张伯礼教授认为脉痹其病变部位在血脉,痰瘀互结蕴生浊毒是贯穿本病始终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清热解表、泄浊祛瘀,并当分期辨证,随证加减。
关键词 张伯礼 脉痹 临证 治疗 病变部位 病理因素 痰瘀互结 清热解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