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红日》中反面人物形象的书写
1
作者 任祎男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红日》的叙述动机在于通过讲述一个"起源神话"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从理论上说,这种宏大叙事应当在历史理性的支配下,将处于历史对立面的一方在文本的叙述中视为"他者",并在先验目的的参与下抽空反面... 《红日》的叙述动机在于通过讲述一个"起源神话"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从理论上说,这种宏大叙事应当在历史理性的支配下,将处于历史对立面的一方在文本的叙述中视为"他者",并在先验目的的参与下抽空反面人物的内质。《红日》确实试图从历史素材选取、文本结构安排、语言修辞分配等方面出发,通过历史叙述的修辞建构,将反面人物形象建构为与"自我"割裂的"他者",以达到纯化"自我"、确证"自我"的目的。然而,作为所述历史的亲历者,《红日》的作者吴强又试图将个人的情感体验渗透于历史的叙述之中,使私人叙事在宏大叙事之下获得合法表达。在塑造"张灵甫"这一形象时,他就试图追求能够体现反面人物复杂内质的艺术效果。但是,作家的经验本身就受到特定历史语境下先验话语的规约。因此,"张灵甫"形象虽然有着同时代其他反面人物形象未有的复杂性,但并不能摆脱先验意识的制约,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并非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日》 反面人物形象 “十七年文学” 张灵甫
下载PDF
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原因再分析
2
作者 吕迅 《军事历史研究》 2020年第5期84-99,共16页
以往有关孟良崮战役的研究虽然都分析了指挥、协作和武器问题,但仍留有不少可以细化拓展的余地。从军事角度看,国民党军失败的首要因素在于己方情报泄露,从而陷入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完败境地。国民党军队还高估了其空军的战斗能力。... 以往有关孟良崮战役的研究虽然都分析了指挥、协作和武器问题,但仍留有不少可以细化拓展的余地。从军事角度看,国民党军失败的首要因素在于己方情报泄露,从而陷入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完败境地。国民党军队还高估了其空军的战斗能力。由于当时美国政府的军事禁运,国民党空军本已捉襟见肘,再加上诸多因素的牵制,山东战场的空军作战能力极其有限,甚至还产生了负面影响。整编第74师并非全美械装备,战场兵力和武器都不及对手;华东野战军还装备了大量迫击炮,从而形成了近距离山地争夺战中的火力优势。整74师师长张灵甫战前的轻敌倾向还是由于情报不足所致,但登高据守的决策总体来说却并非兵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良崮战役 华东野战军 张灵甫 国共内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