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贤亮:作者与男主人公——我读《感情的历程》 被引量:6
1
作者 夏志清 李凤亮(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3,共8页
张贤亮的创作天赋使其成为20世纪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感情的历程》是他的带有一定自传性色彩的小说集。在该作中,张贤亮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广泛涉略和熟稔、对西方音乐和电影的喜爱以及惊人的记忆力,促成了其创造性写作的能力。... 张贤亮的创作天赋使其成为20世纪最值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感情的历程》是他的带有一定自传性色彩的小说集。在该作中,张贤亮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广泛涉略和熟稔、对西方音乐和电影的喜爱以及惊人的记忆力,促成了其创造性写作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张贤亮小说的一些显著特征,如丰富的想像力、扭曲的幽默感、对女人的矛盾态度、新鲜的地方风情以及从特定事件或描述的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中梳理出多重意义的能力;进而指出,张贤亮超越了政治教化,在揭示其所处时代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真实性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坦率而发人深省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感情的历程》 自传式主人公
下载PDF
作为牺牲者的女性魅力——再论张贤亮的创作 被引量:4
2
作者 石世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5-98,共4页
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超凡脱俗、慈祥仁爱的内质,放在闭塞落后的西部地区,积淀在文化心理结构中,更呈现出古朴的美学意义。在性与婚姻的冲突中展示女性的人格独立和理想追求。
关键词 张贤亮 地域文化 女性形象 精神特征
下载PDF
从戴乃迭译《绿化树》看译者主体性限制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贺龙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张贤亮是我国著名作家,中篇小说《绿化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戴乃迭是著名汉学家,她翻译的《绿化树》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比如读者群、客观环境、译者的双语能力等等。讨论这些限制因素,对于成... 张贤亮是我国著名作家,中篇小说《绿化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戴乃迭是著名汉学家,她翻译的《绿化树》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限制,比如读者群、客观环境、译者的双语能力等等。讨论这些限制因素,对于成功的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戴乃迭 《绿化树》 译者主体性 限制因素
下载PDF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施维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3-367,共5页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坛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人物形象等的描写,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坛争鸣的热点。通过对上述三篇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推动张贤亮小说研究的进一步...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坛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人物形象等的描写,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坛争鸣的热点。通过对上述三篇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推动张贤亮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小说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张贤亮作品中的女性情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涘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1-34,共4页
考察张贤亮的作品,不难发现张贤亮有一个难解的情结,那就是对女性的关注和赞美,这已经成为了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文学现象。张贤亮把大部分篇幅献给了女性,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张贤亮之所以如此,是跟他的遭际命运息息相关的,... 考察张贤亮的作品,不难发现张贤亮有一个难解的情结,那就是对女性的关注和赞美,这已经成为了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文学现象。张贤亮把大部分篇幅献给了女性,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张贤亮之所以如此,是跟他的遭际命运息息相关的,同时他对女性的描述受到了传统文本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女性 情结
下载PDF
荒诞背后的真实社会剖析——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六》的世象解剖和人性雕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9-73,共5页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一亿六》讲的是一群妓女、嫖客和商人、警察,还有那懵懂无知的青年一亿六、二百五的故事。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活生生的人,被扭曲的社会标杆挤压变形。它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其背后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巨大的... 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一亿六》讲的是一群妓女、嫖客和商人、警察,还有那懵懂无知的青年一亿六、二百五的故事。他们都是生活在中国底层的活生生的人,被扭曲的社会标杆挤压变形。它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其背后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巨大的社会历史画面。它对社会无序和腐败的暴露和揭露,可以说是准确而深刻的。以现在的反腐来反观其小说对社会世象的刻画,充分彰显了张贤亮先生对小说艺术的准确预见性、艺术表现性以及深刻的社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一亿六 荒诞 世象解剖
下载PDF
张贤亮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群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3,35,共4页
张贤亮是新时期以来争议颇多的作家之一,而描写性爱则是其小说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然而,透过文本的外在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张贤亮的小说创作是与以弗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探讨张贤亮... 张贤亮是新时期以来争议颇多的作家之一,而描写性爱则是其小说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然而,透过文本的外在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张贤亮的小说创作是与以弗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探讨张贤亮的小说不但可以回应争议,同时,也会为这种批评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使用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小说 精神心理分析 创作特色 意识流手法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试析劳伦斯与张贤亮的社会批判思想
8
作者 刘稳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8,共5页
作为文化危机中产生的批判者,劳伦斯与张贤亮出于对人类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以文学为武器,对桎梏人性,颠覆了灵与肉平衡的传统观念及其引发的现代社会问题进行了艺术化的有力批判,并提出了各自的社会改良方案。他们在社会批判思... 作为文化危机中产生的批判者,劳伦斯与张贤亮出于对人类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以文学为武器,对桎梏人性,颠覆了灵与肉平衡的传统观念及其引发的现代社会问题进行了艺术化的有力批判,并提出了各自的社会改良方案。他们在社会批判思想及其艺术表现上的共同之处缘自两位作家相似的成长历程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共鸣,所展现的差异则反映了中西文化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张贤亮 社会批判思想 批判风格
下载PDF
郁达夫与张贤亮小说比较论——以《沉沦》与《绿化树》为中心
9
作者 王俊虎 付玉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89-93,共5页
《沉沦》与《绿化树》分别作为郁达夫和张贤亮的代表作品,存在着共同的创作母题,即透过对特殊社会现实的描绘,呼唤人性的复苏与回归。两位作家以自叙传的叙述模式,通过迥异的典型人物形象书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性的苦闷"和&... 《沉沦》与《绿化树》分别作为郁达夫和张贤亮的代表作品,存在着共同的创作母题,即透过对特殊社会现实的描绘,呼唤人性的复苏与回归。两位作家以自叙传的叙述模式,通过迥异的典型人物形象书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体现出他们对于文学创作中的性欲描写以及典型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不同选择,两部作品在呼吁自然与美好的人性复归方面均作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张贤亮 自叙传 人性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自我重塑之路——张贤亮的《灵与肉》解读
10
作者 赵友龙 刘雪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7-61,共5页
《灵与肉》是张贤亮的早期之作,一经发表就引起了非凡反响。《灵与肉》中塑造的许灵均在身份焦虑、精神孤独中挣扎徘徊,企求通过灵魂救赎突破精神困境,最终完成了知识分子的自我重塑之路。许灵均形象的塑造,在人性展示的复杂与多元、历... 《灵与肉》是张贤亮的早期之作,一经发表就引起了非凡反响。《灵与肉》中塑造的许灵均在身份焦虑、精神孤独中挣扎徘徊,企求通过灵魂救赎突破精神困境,最终完成了知识分子的自我重塑之路。许灵均形象的塑造,在人性展示的复杂与多元、历史介入的冷峻与思考、爱国情结的凸显与升华方面展示出知识分子形象的当代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灵与肉》 知识分子 自我重塑
下载PDF
别样的“才子佳人”——论张贤亮小说中的“落难文人”叙事模式
11
作者 翟星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9-42,共4页
"落难文人"叙事模式是张贤亮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中"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产物。"落难文人"模式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延展,"才子"变为被打成"右派"被流放的知识分子,"佳人"... "落难文人"叙事模式是张贤亮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中"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产物。"落难文人"模式是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延展,"才子"变为被打成"右派"被流放的知识分子,"佳人"变为大西北的底层劳动妇女,其悲剧的结局不同于传统的"大团圆"叙事模式,是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继承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落难文人” “才子佳人”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张贤亮小说恋母情结表现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杨阳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张贤亮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恋母情结",塑造了一批宽容、怜悯、温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散发出浓重的母性,拯救男主人公于苦难之中。张贤亮作品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帮助是其恋母情结最直接的表现... 张贤亮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恋母情结",塑造了一批宽容、怜悯、温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散发出浓重的母性,拯救男主人公于苦难之中。张贤亮作品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帮助是其恋母情结最直接的表现。但深入探究,其作品中父亲形象的缺失,对道德父亲、政治父亲的描写,以及对乡土人情的描绘都是恋母情结的间接表现。张贤亮对恋母情结深刻的体会来源于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童年的生活体验,以及在政治运动中的特殊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小说 恋母情结 表现 成因
下载PDF
论张贤亮小说的抒情特色
13
作者 孙静波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本身是位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把小说语言当作诗歌来写,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抒情特色。张贤亮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他的作品运用了直泻式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 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本身是位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把小说语言当作诗歌来写,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抒情特色。张贤亮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他的作品运用了直泻式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歌颂了人民美好的人性、人情和美德,“草根情结”鲜明;作品中闪耀着深刻的理性色彩,具有崇高的审美体验。二是他运用了情景交融式抒情,使作品呈现出空灵、幽美、大气的诗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小说创作 抒情特色 直泻式 情景交融
下载PDF
略论张贤亮的“饥饿”意象——以《绿化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炜峰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更让人感觉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绿化树》 物质 “饥饿”意象 精神救赎
下载PDF
废墟中的眺望——《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寓言批评
15
作者 郑腾川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它更关注个人命运与日常感受,以个人的“体验”取代了整体性的历史“经验”,力图发掘出文学作品中碎片式、废墟式的历史景观,从而具备了穿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的批判力。以“寓言”理论观照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转型期的重要文本———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次危险的解构之旅,它将为我们重新认识张贤亮及“反思文学”中的异质提供一个崭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文学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本雅明 寓言
下载PDF
时空维度里的“断裂化书写”——论张贤亮文学创作的“分期”意蕴
16
作者 王亚琦 翟永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张贤亮是五十年代作家群中最具个性的作家,自身苦难的经历经过他的文笔变成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除却作家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谓是天赋与头脑的最佳组合体。但是九十年代的文坛上突然消失了他的身影,文学史中也很少再提... 张贤亮是五十年代作家群中最具个性的作家,自身苦难的经历经过他的文笔变成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除却作家身份之外,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可谓是天赋与头脑的最佳组合体。但是九十年代的文坛上突然消失了他的身影,文学史中也很少再提及,那么他文学创作断裂的根源从何而起,复出后又带来怎样的文学震动?将对其创作的分期特征及创作的意蕴主题做出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文学史 创作分期 苦难 意蕴
下载PDF
试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7
作者 李登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4-96,共3页
母性的爱和依恋是张贤亮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最突出特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超凡脱俗、慈祥仁爱的内质,放在闭塞落后的西部地区,积淀在文化心理结构中,更呈现出古朴的美学意义。在性与婚姻的冲突中展示女性的人格独立和理想追求。
关键词 张贤亮 女性 精神
下载PDF
张贤亮小说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18
作者 张婧婧 《嘉应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69-77,共9页
张贤亮以描述知识分子生存及精神探索的《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作品,从个人苦难经历的命运出发,追踪了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破灭、个体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及民族苦难的来龙去脉,归纳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由身体而精神的"食-色-灵"... 张贤亮以描述知识分子生存及精神探索的《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作品,从个人苦难经历的命运出发,追踪了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破灭、个体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及民族苦难的来龙去脉,归纳出了当代知识分子由身体而精神的"食-色-灵"的改造过程。张贤亮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过程存在着明晰的发展轨迹,他们在灵与肉的冲突中走向精神救赎,最终实现了对苦难和自我的超越。张贤亮小说塑造了一个个饱受心灵煎熬的人物形象,阐析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的苦难遭际和精神异化之源。张贤亮的小说彰显了其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精神,并对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具有明晰的警示效用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小说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成人仪式”与“英雄历险”——论张贤亮小说的情节原型
19
作者 田思琦 刘郁琪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张贤亮1980年代极负盛名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小说,往往重复着相同的情节结构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原型”特征:“成人仪式”与“英雄历险”。借助这两种“原型”,张贤亮小说缔造了一个男性知识分子英雄成长的神话,契合了特定时代的无意... 张贤亮1980年代极负盛名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小说,往往重复着相同的情节结构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原型”特征:“成人仪式”与“英雄历险”。借助这两种“原型”,张贤亮小说缔造了一个男性知识分子英雄成长的神话,契合了特定时代的无意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小说 知识分子 “成人仪式” “英雄历险” 原型
下载PDF
卫慧一代和张贤亮一代对历史的书写心态
20
作者 王光华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9,共4页
张贤亮的小说《青春期》对过去历史的眷顾和恋恋不舍,而卫慧等“新人类”女作家作品对历史过去却表现的是异常的冷漠和厌倦。显然前者对自己是不断肯定,而后者相反,在否定乃至漠视过去中前行。
关键词 张贤良一代 卫慧一代 怀旧 嫌弃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