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抵达童真与悲悯的温情书写——试论张战的诗
1
作者 晏杰雄 张秋瑾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张战的诗歌创作聚焦日常生活,倾向于从独特视角出发体察寻常细节,力图在个人化的遐想中构建理想的“蕞尔小国”,营造自身的诗歌美学。一方面,她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原则,关注儿童生存体验,致力于打造富含童真童趣的诗;另一方面,她在与自... 张战的诗歌创作聚焦日常生活,倾向于从独特视角出发体察寻常细节,力图在个人化的遐想中构建理想的“蕞尔小国”,营造自身的诗歌美学。一方面,她坚持儿童本位的创作原则,关注儿童生存体验,致力于打造富含童真童趣的诗;另一方面,她在与自然、他人和世界的对话中厚植悲悯情怀,着力表现对所有人平等而真诚的爱。在艺术上,擅长用自我独白、复沓、隐喻等手法创设意境,具有温和静美的艺术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战 诗歌创作 童诗 悲悯 静美
下载PDF
20世纪《列子》及张湛注研究述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光照 卞鲁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 东晋玄学家张湛注《列子》以明己意,而《列子》真伪尚存争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列子》真伪争论颇多;至三四十年代以后学者始对《列子》及张湛注进行学理分析。随着魏晋玄学研究的深入,近20年学界对《列子》真伪的探讨涉及方方面面,张湛融通前代玄学及佛教思想的理论亦得到初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张湛 《列子注》 玄学 佛教 东晋
下载PDF
“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论《寻找张展》兼及孙惠芬的创作新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喦 李一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是一部具有异质特征的作品,小说以“我”对张展的寻找为主线,将一个有关救赎的故事放置于“无尽关系”的场域中,在接近终极的旅途中串联起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现代生活的浮世绘。作家跳出小说创作的经验世界,...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是一部具有异质特征的作品,小说以“我”对张展的寻找为主线,将一个有关救赎的故事放置于“无尽关系”的场域中,在接近终极的旅途中串联起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现代生活的浮世绘。作家跳出小说创作的经验世界,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城市青年,在上下求索“寻找张展”的同时,亦在自我寻找的艰苦跋涉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小说在完成理想青年的主体性建构之余,更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独到的创作技巧昭示了自身创作空间的无限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张展》 孙惠芬 创作新变
下载PDF
张湛之“虚”与佛教之“空” 被引量:1
4
作者 卞鲁晓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外扰以保全,忘怀解脱以入"至虚"之域,超越生死以达"水火可蹈"的类于佛教涅槃的境界。佛教通过对"空"的理解,否定现实客观物质世界,得出一切皆是虚幻的结论,目的是消除人们对于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执著,从而解脱众生的烦恼。由此看来,佛教之"空"和张湛之"虚"在其哲学构建中处于相同的理论地位,起到相类似的作用,具有不可忽略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至虚 佛教
下载PDF
张湛与愚公移山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尔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张湛是东晋著名玄学家,其《列子注》是《列子》现存最早版本,也是研究愚公移山精神的源头性文献。张湛注愚公移山故事时,是将其纳入到《汤问》篇,乃至整个《列子》阐释体系中,用道家思想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愚本智末的主旨。其间相关注... 张湛是东晋著名玄学家,其《列子注》是《列子》现存最早版本,也是研究愚公移山精神的源头性文献。张湛注愚公移山故事时,是将其纳入到《汤问》篇,乃至整个《列子》阐释体系中,用道家思想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愚本智末的主旨。其间相关注文体现了道家抱朴守愚、贵柔重弱、慎终如始、功成弗居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列子注》 愚公移山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8,共5页
《战国策》所录十余篇苏秦、张仪的纵横说辞,乃后学者的拟作,具有鲜明的创作色彩和文学特征,实为精心构制的“纵横家言”。它们既是纵横说辞的典型样板,也是供后学者研习纵横术的出色范本,还可看做支撑各《策》的主干。细加探究,启示良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苏秦 张仪 纵横说辞 纵横家言
下载PDF
不变之“变”:论《寻找张展》的叙述策略
7
作者 刘霞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5,共8页
孙惠芬的新作《寻找张展》较之前期写作,叙述策略有了新变,但依然延续着作者一以贯之的"求变"理念与表达习惯。场域化设置、成长型叙述和论证式推理在凸显作家深刻的人性探幽、娴熟的技巧运用以及严谨的细节推敲之余,也暗含... 孙惠芬的新作《寻找张展》较之前期写作,叙述策略有了新变,但依然延续着作者一以贯之的"求变"理念与表达习惯。场域化设置、成长型叙述和论证式推理在凸显作家深刻的人性探幽、娴熟的技巧运用以及严谨的细节推敲之余,也暗含其强行介入、理性过重、缺乏文学质感等不足。特点即局限,局限即空间,孙惠芬式叙述隐含着写作的维度与限度,如何克服既有掣肘以寻找新的突破,这是作者需要继续深层思考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张展》 叙述策略 不变之“变” 维度与限度
下载PDF
焦灼的灵魂——论八十年代初谌容、张辛欣女性意识的困惑
8
作者 农莉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中国女性"第二位"身份的处境,中国女作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寻求体现"价值"之路,而当时的"价值"意识主要体现为争取与男性平等做"人"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70年代末,失常的"... 针对中国女性"第二位"身份的处境,中国女作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寻求体现"价值"之路,而当时的"价值"意识主要体现为争取与男性平等做"人"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70年代末,失常的"男女平等"又使女性遭遇"人"与"女人"的双重失落,直至1980年代初,谌容、张辛欣等作家才开始真正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思考与男性不一样的价值问题。从谌容女性意识的隐性表现到张辛欣的显性突现及其困惑原因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女作家表达女性意识、实现女性价值的艰难与困惑,也给我们提出了值得思考的男女双方如何精诚合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谌容 张辛欣 女性意识 困惑
下载PDF
读《世纪之交的道家研究》有感
9
作者 陆建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张京华先生的《世纪之交的道家研究》对于《中国老学史》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其诸多批评片面、武断而缺乏根据。本文对此作出回应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张京华 熊铁基 詹剑峰 《世纪之交的道家研究》 书评 《中国老学史》
下载PDF
湛门与王门之间的“良知良能之辩”
10
作者 程潮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15,共8页
明代中后期的“良知良能之辩”,首先发生在王阳明与黄佐之间,王阳明去世后又在张文海与何廷仁之间继起,而以湛若水与欧阳德之间的论辩收场。辩论的内容涉及良知与良能、知与行、良知良能与知能、良知良能与知行诸关系。湛门主张良知良... 明代中后期的“良知良能之辩”,首先发生在王阳明与黄佐之间,王阳明去世后又在张文海与何廷仁之间继起,而以湛若水与欧阳德之间的论辩收场。辩论的内容涉及良知与良能、知与行、良知良能与知能、良知良能与知行诸关系。湛门主张良知良能并重,批评王门舍良能而言良知;王门主张良知内含良能,为圣不在才能。直至明末清初,仍有学者在指责王学“只言良知,不言良能”的过错。故湛门与王门的“良知良能之辩”,值得学界去探讨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张文海 何廷仁 欧阳德 良知良能之辩
下载PDF
《列子·周穆王》晚出《穆天子传》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伏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7,共9页
今本《列子·周穆王》与《穆天子传》重合部分在《穆天子传》未出土前未见于其他文献。张湛注《列子》时,《穆天子传》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近百年。《穆天子传》中的“田猎钓弋”虽然有一定的游乐性,主要目的是提供祭礼之用和粮... 今本《列子·周穆王》与《穆天子传》重合部分在《穆天子传》未出土前未见于其他文献。张湛注《列子》时,《穆天子传》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近百年。《穆天子传》中的“田猎钓弋”虽然有一定的游乐性,主要目的是提供祭礼之用和粮草补给。而文中“乐”多指外交、军礼等礼乐中的“音乐”,故《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并非淫乐的帝王。《列子·周穆王》中西见王母事件的序次、地点有所改动是伪作者受当时流行观点而窜改的。通过梳理《穆天子传》在两晋的传播情况及张湛同时代人对《穆天子传》的接受情况来看,《列子·周穆王》晚出于《穆天子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穆天子传》 周穆王 礼乐 张湛
下载PDF
对张湛“至虚”论的一种解读
12
作者 姚军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36,39,共6页
张湛的"至虚"论是一种探求宇宙本体的理论。"至虚"本体也可称作"至无"或"太易"本体。在张湛玄学中,"无"已经不再是宇宙生成论意义上的实存了,它只是发挥着"运通之功"的功... 张湛的"至虚"论是一种探求宇宙本体的理论。"至虚"本体也可称作"至无"或"太易"本体。在张湛玄学中,"无"已经不再是宇宙生成论意义上的实存了,它只是发挥着"运通之功"的功能性之"无";"自生"也不再是自本自根意义上有的"独化",它需要"恃无以生"。"至虚"论试图对王弼的"无"本论和郭象的"独化"论进行综合,这一方面说明张湛的理论思维水平并未超越前期玄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生死解脱问题已经成为东晋玄学的重要内容。张湛试图通过与"至虚"本体相始终的方式,回应与解答"超生死,得解脱"的东晋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至虚”论 自生 王弼 郭象
下载PDF
寻常地失去、无力地寻找与坚韧地救赎——评孙惠芬《寻找张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波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37-42,共6页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可以切分为"失去""寻找""抵抗与救赎"三个故事。青年张展肩负叛逆的身份标识,在"无物之阵"的情感暴力和社会惯性之中深陷于一个又一个"失去"的漩涡。而"我... 孙惠芬的《寻找张展》可以切分为"失去""寻找""抵抗与救赎"三个故事。青年张展肩负叛逆的身份标识,在"无物之阵"的情感暴力和社会惯性之中深陷于一个又一个"失去"的漩涡。而"我"在与其交换妈妈、大学辅导员、特教学校教师等织就的"寻找"的故事中,经"众声喧哗"的多声部叙述建构出张展的人物影像,并从中透析出世界的窒息、压迫与焦虑品质,也点染出普遍性的心灵病灶与精神迷失的现代困境。张展的自我申说凸显出其对于社会紧张关系的坚韧抵抗,"大槐树"的文化隐喻则表征出张展精神的返乡与生命意义的延展。作者把张展生命救赎与精神腾飞的动力放在了一贯书写的乡村,说明作家转型中的价值定势,这亦表明写作转向是可能的,但是要与过去作决绝的分离亦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张展》 日常叙事 失去与寻找 抵抗与救赎
下载PDF
张湛重编《列子》考
14
作者 李俊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张湛重编《列子》之说是可信的,论据有二:一是论证魏晋时期《列子》并非王氏仅有,还有其他流传,说明张湛重编此书的前提成立;二是分析比较《列子叙录》和今本《列子》及张湛注,可见出此书由张湛重新编辑而非伪造的特征比较明显。
关键词 《列子》 张湛 重编
下载PDF
在寻找中觉醒和救赎--读孙惠芬的《寻找张展》
15
作者 许玉洁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3-68,共6页
《寻找张展》以寻找为线索,从一位作家兼母亲的视角,探索90后张展的精神毁灭与重建之旅。全书分为父母一代的寻找和张展的寻找两部分。在父母寻找的过程中,目睹了几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失败、大学教育界的冷漠和政界的腐败等当今时代的社... 《寻找张展》以寻找为线索,从一位作家兼母亲的视角,探索90后张展的精神毁灭与重建之旅。全书分为父母一代的寻找和张展的寻找两部分。在父母寻找的过程中,目睹了几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失败、大学教育界的冷漠和政界的腐败等当今时代的社会现状,也在此寻找过程中,父母一代开始了对自己教育方式、育儿观念的反思,获得觉醒。在张展寻找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亲情、温暖、文化之根的多重失去,但最终在善良人们和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精神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惠芬 寻找张展 代际冲突 寻找 觉醒与救赎
下载PDF
从文献角度看张湛《列子注》之价值
16
作者 刘佩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张湛《列子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列子》注本。这部著作不仅在思想方面开拓了魏晋玄学的新趋势,张湛在注中引用的佚失文献,更是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反映出时人对《列子》一书的认识程度。
关键词 张湛 《列子》 注释
下载PDF
《展子虔游春图》的元代流传小考
17
作者 潘子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展子虔游春图》是研究内府书画流传的重要资料。钤有"台州市易务抵当库印"的"游春图"在宋末抄没贾似道家时归入南宋内府。虽然南宋投降时世祖做出了充分的承接典籍的工作,但仍有部分书画散佚,"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是研究内府书画流传的重要资料。钤有"台州市易务抵当库印"的"游春图"在宋末抄没贾似道家时归入南宋内府。虽然南宋投降时世祖做出了充分的承接典籍的工作,但仍有部分书画散佚,"游春图"便在其中。后张九思自江南征集到该画。仁宗英宗时,"游春图"流入祥哥剌吉府,并为其品鉴,有冯子振、赵岩、张珪三人作跋。祥哥剌吉薨后,该画下落不明,可能重回元皇室内府。元朝败退后,"游春图"归入明内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春图 张九思 祥哥剌吉 元内府
下载PDF
记忆、统治与“造宋”文学——以谢瞻《张子房诗》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6,共10页
谢瞻的《张子房诗》冠绝当时,却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化记忆、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考察这首长诗,其独特意义则得以彰显。本文以该诗为中心展开讨论,勾连傅亮、郑鲜之、范泰、谢灵运等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以期展示这一时... 谢瞻的《张子房诗》冠绝当时,却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化记忆、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考察这首长诗,其独特意义则得以彰显。本文以该诗为中心展开讨论,勾连傅亮、郑鲜之、范泰、谢灵运等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文人复杂而微妙的心态,同时揭示刘裕运用对张良、刘邦、刘交等历史人物的文化记忆来表达其渴求贤才、追求正统、合法化自身统治的想法。另外,本文将《张子房诗》与其他“造宋”文学作品一起考察,可以凸显武将与士族在晋宋之际势力的盛衰变化,也可揭示出这些“歌功颂德”作品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统治 “造宋” 谢瞻 刘裕 张良
原文传递
“食不欲杂”出处文献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泽 舒秀明 +3 位作者 林殷 张玉苹 张煜 张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5-237,共3页
"食不欲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传统观点,同时也被论述"食物相反"的古代文献引以为理论依据。与"食不欲杂"相关的文献年代久远,存在论述出处不明确及传抄过程中讹误丛生等问题,本文考证《博物志》中&qu... "食不欲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传统观点,同时也被论述"食物相反"的古代文献引以为理论依据。与"食不欲杂"相关的文献年代久远,存在论述出处不明确及传抄过程中讹误丛生等问题,本文考证《博物志》中"虽食者,百病妖邪钟焉"之"虽食"当为"杂食";《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及《太平御览》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的论述出自西晋名医王叔和,而《太平御览》所载《养生论》的作者高湛当为东晋的张湛,《养生论》实为《养生要集》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不欲杂 食物相反 王叔和 张湛
原文传递
张湛生平与养生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佳蔚 王振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9-1611,共3页
张湛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出身于名士家族,自幼受家庭熏陶形成了放达的性格。他发扬魏晋玄学,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对《列子》的注解在玄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他深研“经方”医学,尤其是其养生思想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 张湛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出身于名士家族,自幼受家庭熏陶形成了放达的性格。他发扬魏晋玄学,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对《列子》的注解在玄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他深研“经方”医学,尤其是其养生思想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养生要集》和《列子注》是集中体现张湛养生思想的两部著作,反映了时代思潮对张湛产生的影响,其中既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也有对生死观的阐发,以道家思想为主,又有佛教思想的渗透,对当代养生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湛 生平 养生思想 养生要集 列子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