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竹坡与明清小说文法理论的新发展
1
作者 张永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 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美,揭示出了《金瓶梅》复合单线乃至初步网状叙事结构,这是其在小说文法论建构上的贡献。张竹坡的文法论建构推动了清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和批评,催生出了《红楼梦》的网状叙事结构这一璀璨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文法论 金瓶梅 网状叙事
下载PDF
张竹坡《金瓶梅》批评的心理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钟锡南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有其深广的心理背景 ,本文从张竹坡的家庭出身、家族氛围解析了他评点《金瓶梅》的社会心理基础 ,从张竹坡的生活经历解析他著书立说的个体心理动机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解析了张竹坡在其寓意说的指导下 ,在欣赏中的...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有其深广的心理背景 ,本文从张竹坡的家庭出身、家族氛围解析了他评点《金瓶梅》的社会心理基础 ,从张竹坡的生活经历解析他著书立说的个体心理动机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解析了张竹坡在其寓意说的指导下 ,在欣赏中的联想想象、移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金瓶梅》 文学批评 心理 主体精神 《幽梦影》 《寓意说》 文学欣赏 移情 联想
下载PDF
“同而不同处有辨”——金圣叹与张竹坡评点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金圣叹与张竹坡小说评点多有相似、传承之处,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故事相似部分对其二人评语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分析二人评语于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 金圣叹与张竹坡小说评点多有相似、传承之处,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故事相似部分对其二人评语进行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分析二人评语于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而张批集中于眉批处;金批文风激情昂扬,而张批则平和中正;金批内容于文章处无所不入,而张批内容则多局限于文章人情物理;金批攀引甚多,经史子集无不入彀,而张批多随文下笔;金批多于文章细处着手,而张批却于文章大段精思处驻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张竹坡 评点 异同
下载PDF
论张竹坡对《金瓶梅》结构形态的解读--一种被遮蔽的传统小说文体结构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庆华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超越"网状结构说",还原张竹坡对《金瓶梅》结构形态的解读:"血脉贯通"的整体结构意识、事系于人的"合传"结构意识、事系于意的"意连"结构意识、事系于时的"编年"和事系于因果的"... 超越"网状结构说",还原张竹坡对《金瓶梅》结构形态的解读:"血脉贯通"的整体结构意识、事系于人的"合传"结构意识、事系于意的"意连"结构意识、事系于时的"编年"和事系于因果的"伏线"结构意识等,揭示出一种被遮蔽的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小说文体结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金瓶梅》 结构形态 解读
下载PDF
《金瓶梅》“独罪财色”新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傅承洲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6,共5页
《金瓶梅》"独罪财色"是张竹坡明确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词话本的写定者和崇祯本的修订者认为财色本身存在罪恶,人是财色的牺牲品,对贪财好色的人缺乏应有的谴责与批判。张竹坡将财色的罪恶最终归结到贪财好... 《金瓶梅》"独罪财色"是张竹坡明确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词话本的写定者和崇祯本的修订者认为财色本身存在罪恶,人是财色的牺牲品,对贪财好色的人缺乏应有的谴责与批判。张竹坡将财色的罪恶最终归结到贪财好色的人身上,他注意到贪财与好色之间的联系,将财色作为整体进行谴责,他认为财比色更厉害,《金瓶梅》罪财重于罪色。《金瓶梅》写定者与修订者"独罪财色"的创作动机,在小说中基本得以实现,但小说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此,《金瓶梅》客观上暴露了人在追逐财色的过程中各种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张竹坡 独罪财色
下载PDF
《金瓶梅》“初刊”辨伪记略——从“大安本”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霖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本文先论证十卷线装的"大安本"是冒充初刊的盗版。从而谈及崇祯本中自称"原本"的内阁文库本、张评本中以形形色色的装作原刊初版的本子均非真正的初刊原本,以此说明越打扮成"初刊""原本"的的本... 本文先论证十卷线装的"大安本"是冒充初刊的盗版。从而谈及崇祯本中自称"原本"的内阁文库本、张评本中以形形色色的装作原刊初版的本子均非真正的初刊原本,以此说明越打扮成"初刊""原本"的的本子,越可能是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本 崇祯本 张竹坡评本
下载PDF
从张竹坡批评看吴月娘形象的“多色调” 被引量:2
7
作者 勾俊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2-75,共4页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 在《金瓶梅》人物谱中,吴月娘的形象让人难以把握,张竹坡在解读吴月娘时,出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说“《金瓶》虽有许多好人,却都是男人,并无一个好女人。屈指不二色的,要算月娘一个”,“月娘,可以向上之人也”;另一方面说“此书中月娘为第一恶人罪人,予生生世世不愿见此等男女也”,“真是千古第一恶妇人”。这些矛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笑笑生对吴月娘形象的矛盾心理,即一方面肯定吴月娘对传统道德纲常的遵从,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吴月娘的作为,也不足以充当挽救社会崩溃的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吴月娘 张竹坡 矛盾
下载PDF
“白描”源流论——从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看“白描”内涵的演变 被引量:6
8
作者 谭光辉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7-10,共4页
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张竹坡首次将其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而大量地运用于对《金瓶梅》的评点实践。然而,张竹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理解的内涵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涵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竹坡评点... 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张竹坡首次将其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而大量地运用于对《金瓶梅》的评点实践。然而,张竹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理解的内涵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涵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竹坡评点的解读来考察这一术语的古今差别,并浅略地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描 古代小说 表现手法 张竹坡 《金瓶梅》
下载PDF
张竹坡小说评点家的角色意识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靖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7-62,共6页
文学主体间性的生成来自于文学交流的审美实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展示了评点家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在《金瓶梅》的评点中,张竹坡与作者达成了"高山流水"式的共通之感;与小说文本实践着丰富的情感交流:设身处地地体会作... 文学主体间性的生成来自于文学交流的审美实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展示了评点家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在《金瓶梅》的评点中,张竹坡与作者达成了"高山流水"式的共通之感;与小说文本实践着丰富的情感交流: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以作品形象观照自身的审美理想;并在交流中达成理性分析与理论建构,揭示了小说"市井文字"的美学风貌和"世情小说"结构的全新追求。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体间性已微露现代性的光芒,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张竹坡 《金瓶梅》评点 角色意识
下载PDF
审美接受视域下的《金瓶梅》三家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善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100,106,共8页
《金瓶梅》问世后,影响较大的评点本有崇祯本、张竹坡"第一奇书"本和文龙评本。在审美接受视域下来看,评点者同时充当了小说第二作者、读者的精神向导和高明的鉴赏者的角色,三家评点者在《金瓶梅》的审美接受方面各作出了较... 《金瓶梅》问世后,影响较大的评点本有崇祯本、张竹坡"第一奇书"本和文龙评本。在审美接受视域下来看,评点者同时充当了小说第二作者、读者的精神向导和高明的鉴赏者的角色,三家评点者在《金瓶梅》的审美接受方面各作出了较为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审美接受 崇祯本 张竹坡本 文龙本
下载PDF
千秋苦心递金针——张竹坡之《金瓶梅》结构章法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爱玲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结构和章法有着深刻认识。就结构言,他指出《金瓶梅》不同于《水浒》《史记》,具备有机整体的艺术结构;就章法言,他在金圣叹之后加深认识,具体总结了《金瓶梅》的章法经验。这些认识对于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都具有...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结构和章法有着深刻认识。就结构言,他指出《金瓶梅》不同于《水浒》《史记》,具备有机整体的艺术结构;就章法言,他在金圣叹之后加深认识,具体总结了《金瓶梅》的章法经验。这些认识对于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金瓶梅》 结构 章法 价值
下载PDF
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与“王世贞著《金瓶梅》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海建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中,"寓意说"贯串了《金瓶梅》评点的始终,与苦孝说、泄愤说等共同构筑起了其批评体系的整体框架,而"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对这一理论框架形成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张竹坡 小说理论 王世贞著《金瓶梅》说 启迪
下载PDF
金圣叹与张竹坡评点比较研究——以《水浒传》《金瓶梅》重叠部分为例
13
作者 邓雷 许勇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17,25,共5页
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重叠部分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与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二者评点在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 文章选取《水浒传》与《金瓶梅》重叠部分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与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二者评点在批评形式、批评风格、批评内容、批评文法以及批评主体情感意识上的异同,并探寻其中原因。可知金批集中于夹批处,而张批集中于眉批处;金批文风激情昂扬,而张批则平和中正;金批内容于文章处无所不入,而张批内容则多局限于文章人情物理;金批攀引甚多,经史子集无不入彀,而张批多随文下笔;金批多于文章细处着手,而张批却于文章大段精思处驻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张竹坡 评点 异同
下载PDF
论张批《金瓶梅》对八股文法的借鉴与运用
14
作者 顾宇 钱成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72-73,共2页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金瓶梅》 八股文法 借鉴与运用
下载PDF
由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性描写的实质(二)
15
作者 宋运娜 王明政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11期1-4,共4页
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对李瓶儿、庞春梅、吴月娘、孟玉楼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晚明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 金瓶梅 张竹坡 性描写 李瓶儿
下载PDF
英语世界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翻译与研究
16
作者 张义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78,共8页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部分英语翻译向英语世界展示出张竹坡评点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张竹坡评点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英语研究虽然受制于国内张竹坡评点研究整体水平的影响,但是在张竹坡评点...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部分英语翻译向英语世界展示出张竹坡评点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张竹坡评点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英语研究虽然受制于国内张竹坡评点研究整体水平的影响,但是在张竹坡评点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上不乏独到之处,涉及张竹坡生平与身世的考察、评点中蕴含的小说理论、评点的来源与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作为英语世界《金瓶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多角度审视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价值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参照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张竹坡评点 英语翻译与研究
下载PDF
张竹坡小说接受论的主体间性
17
作者 蔡靖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依据文学交流的主体间性理论,文学被视为主体间的存在方式。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是在其读者视野与作者视野的交流对话中融合而成的。研讨张竹坡小说接受论的主体间性,可以从读者接受的本质、读者接受的条件及读者接受的过程三方面分... 依据文学交流的主体间性理论,文学被视为主体间的存在方式。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是在其读者视野与作者视野的交流对话中融合而成的。研讨张竹坡小说接受论的主体间性,可以从读者接受的本质、读者接受的条件及读者接受的过程三方面分析,以凸现其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当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张竹坡 《金瓶梅》评点 接受论
下载PDF
论张竹坡小说评点的八股思维及其得失
18
作者 陈才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 八股文是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要理论资源,他认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借鉴了八股文"股法"中的对称原则;他还以八股之"起承转合""钓钩渡挽""草蛇灰线法"来分析小说情节的衔接与照应;他借用八股文代言理论提出了"情理说",用以分析人物形象;并以八股"主脑"的统摄功能来分析小说主旨的创设。张竹坡完全摒弃了以往重道轻文的小说批评倾向,注重探讨小说的艺术形式技巧,使小说评点向文学批评靠近,但其评点文字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小说评点 八股思维 得失
下载PDF
《金瓶梅》经典化历程中的两大坐标轴
19
作者 李建武 《天中学刊》 2016年第3期87-91,共5页
《金瓶梅》自诞生以来有两次经典化历程:第一次是从明末到民国期间;第二次是自1949年以来。其经典化历程中形成了两大坐标轴:一是张竹坡与鲁迅共同建构的第一个坐标轴;二是袁行霈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其第二版。
关键词 《金瓶梅》 经典化 坐标轴 张竹坡 鲁迅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
20
作者 蔡靖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0-94,共5页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 主体间性理论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文学的性质,即文学是主体间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鲜活的审美体验的话语方式,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表现出了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围绕《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张竹坡揭示了作家在艺术虚构、生活体验、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等阶段的主体间性,即作家必须与生活现象、文本做主体间的交流。张竹坡指出:《金瓶梅》作者"入世最深",依"情理"、"借海扬波"、"依山点石",以不同的"笔法"、"犯而不犯"、"白描"等艺术表达技法塑造人物形象,借小说以"泄愤"。张竹坡小说创作论的主体间性极具现代意义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张竹坡 《金瓶梅》评点 创作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