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琪教授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梁光宇 兰智慧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琪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在脾、肾两脏,脾肾虚损贯穿疾病始终,也是湿浊产生的基础,瘀血为基本病理表现;病理变...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琪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在脾、肾两脏,脾肾虚损贯穿疾病始终,也是湿浊产生的基础,瘀血为基本病理表现;病理变化呈现出虚实错杂、湿毒内蕴、血络瘀阻等特征。结论:国医大师张琪采用化浊泄热、活血解毒、健脾补肾、温阳泄浊等治法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琪 慢性肾功能衰竭 化浊泻热 活血解毒 健脾补肾 温阳泄浊
下载PDF
张琪教授辨证治疗IgA肾病血尿 被引量:23
2
作者 于卓 李莲花 +1 位作者 于梅 张佩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13,共2页
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血尿发病之初以肾为病变中心,日久入血则出现血的运行失常而形成血瘀,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邪热瘀毒是其标。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施用清热凉血化瘀法、滋阴收敛止血法、益气阴... 张琪教授认为,IgA肾病血尿发病之初以肾为病变中心,日久入血则出现血的运行失常而形成血瘀,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邪热瘀毒是其标。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患者体质差异施用清热凉血化瘀法、滋阴收敛止血法、益气阴清热止血法、补肾阴降火益气法及益气补肾收敛固脱法治疗。血尿日久则形成血瘀,根据证候特点,辨别血尿发作不同阶段,动态观察标本缓急、阴阳虚实变化;根据现代医学IgA肾病血尿致病机理,病理分级、物理化学检查结果而灵活变通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血尿 溺血 中医药治疗 张琪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人机丈棋游戏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富 郑捷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11期48-49,101,共3页
丈棋游戏是一种新发明的二人对弈数字游戏,该游戏对开发人类智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丈棋游戏实际上是一个数字组合问题,它很难设计出博弈搜索算法。最后,我们提出了求解丈棋游戏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并用实验验证了算... 丈棋游戏是一种新发明的二人对弈数字游戏,该游戏对开发人类智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丈棋游戏实际上是一个数字组合问题,它很难设计出博弈搜索算法。最后,我们提出了求解丈棋游戏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并用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棋游戏 组合 动态规划
下载PDF
"桐城-阳湖"文化圈的帖学观念——以包世臣、吴德旋交游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7,42,共5页
嘉庆、道光间,以吴德旋、包世臣交游为中心形成了以"桐城-阳湖"派文学家为主的书法圈。碑学的影响虽然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如后世许多碑学理论家所概括的那样盛行,帖学仍然是书法的主流风格。
关键词 吴德旋 包世臣 钱伯 张琦 帖学 碑学 书法 嘉道
下载PDF
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 被引量:59
5
作者 张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7,共10页
关于瘴气与瘴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瘴气与瘴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瘴气与瘴病,不过是... 关于瘴气与瘴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瘴气与瘴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瘴气与瘴病,不过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对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地域偏见与族群歧视的“形象模塑”,它更多的是文化概念,而非疾病概念。随着近代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中国文化优势意识的减弱,瘴气与瘴病的概念也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歧视 族群 偏见 地域 文化学 解读 历史地理学 西南地区 中原文化 文化概念 文化优势 医学知识 疾病 社会史 地方性 汉文化
原文传递
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子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3,共9页
西汉对南越战事中因“暑湿”导致“士卒大疫”的历史记录,或许应当看作对“瘴气”危害的早期记忆。而《淮南子·地形》所谓“障气”,可能就是“瘴气”。东汉至于晋时对南方的开发,留下了更多有关“瘴气”的文字遗存。当时人对于“... 西汉对南越战事中因“暑湿”导致“士卒大疫”的历史记录,或许应当看作对“瘴气”危害的早期记忆。而《淮南子·地形》所谓“障气”,可能就是“瘴气”。东汉至于晋时对南方的开发,留下了更多有关“瘴气”的文字遗存。当时人对于“瘴气之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季节性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和分析相关文化信息,对于理解汉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然是有益的。一些学者在对“瘴气”的研究中使用了文化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相关历史现象进行病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解释,或许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 湿疫 瘴气 障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