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in Arid Areas of Hexi Corridor——A Case Study of Zhangye City, China
1
作者 CHEN Yu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734000,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12期23-27,共5页
Taking Zhangye Cit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restricted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fronted by the agriculture in arid area of Hexi Corridor: the first is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 Taking Zhangye City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restricted factor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fronted by the agriculture in arid area of Hexi Corridor: the first is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s year by year, and there are sharp decreas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shortage and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the second i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critical soil erosion,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 and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rea source pollution; the third is the rural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still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s low. It points out that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Zhangye City. Developing recycle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ing recycle economy can solve the agricultural area source pollution to much extent and protect rur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recycle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adjusting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ing job opportunities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developing recycle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eleva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thesis also ha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in Zhangye City as follows: firstly, fostering the amb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secondly, form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thirdly, broadening the investment channel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fourthly, perfecting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recycle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ye city RESTRI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
下载PDF
The role of social resource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A preliminary case in Zhangye, Northwestern China
2
作者 YuWen Li 1,2, ZhongMin Xu 1, HuaiWen Cheng 1 1.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Ecology,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2.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3期277-285,共9页
Social resources of indigenous people are valuable wealth, including the social norms, the relational network, belief, attitude as well as the social system which is accumula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ose so... Social resources of indigenous people are valuable wealth, including the social norms, the relational network, belief, attitude as well as the social system which is accumula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ose social resourc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can help diffuseness and communion of skills and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conserving and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sites. Social capital is one indicator of social resources, which is accepted widel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cial resources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taking Zhangye City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social capital of indigenous people is quantified by constructing social capital index, composed of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and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is quantified by constructing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index. Based 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pproach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pproach,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index,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 between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index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per capita net income, medical treatment and so 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index was positive, the coefficient was 0.761, with P<0.01. An increase of 1 unit in social capital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of 1.550 units in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With factor, such as faction, per capita net income, medical treatment, increasing 1 unit,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performance index will increase 3.912, 1.039 and 1.005 unit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apital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ecolog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zhangye city
下载PDF
2017—2021年甘肃省张掖市畜间包虫病综合防控效果分析
3
作者 何彦春 李珊 +1 位作者 李旭蓉 陈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为掌握张掖市2017—2021年包虫病流行和防控情况,对张掖市牛羊脏器棘球蚴包嚢、羊棘球蚴感染抗体、犬棘球蚴粪抗原、羊棘球蚴免疫抗体及犬驱虫和宣传培训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羊脏器棘球蚴包囊平均检出率为2.24%(898/40 002)... 为掌握张掖市2017—2021年包虫病流行和防控情况,对张掖市牛羊脏器棘球蚴包嚢、羊棘球蚴感染抗体、犬棘球蚴粪抗原、羊棘球蚴免疫抗体及犬驱虫和宣传培训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羊脏器棘球蚴包囊平均检出率为2.24%(898/40 002),其中牛阳性率为1.63%(77/4 727),羊阳性率为2.33%(821/35 275);羊棘球蚴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39%(172/5 079);犬棘球蚴粪抗原平均阳性率为0.24%(7/2 872);羊棘球蚴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0.42%(2 767/3 060);饲养犬平均登记率为76.33%(356 700/467 300),登记犬平均驱虫率为94.15%(335 823/356 700);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04场,培训基层防疫人员和农牧民10.87万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3.39万份。结果表明:张掖市包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牛羊棘球蚴感染。建议采取“驱虫+免疫”双源头控制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同时定期监测犬粪抗原和羊血清抗体来评价综合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间 包虫病 监测 防控 张掖市
下载PDF
张掖市人工林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与覆盖面积空间差异动态模拟分析
4
作者 陈学武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为明确张掖市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恢复效果,对张掖市人工林区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及其空间差异动态进行模拟分析。采集当地水源涵养能力影响因素数据,计算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能力等级。借助ArcGIS软件模拟分析空间差异动态,模... 为明确张掖市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恢复效果,对张掖市人工林区域水源涵养能力计量及其空间差异动态进行模拟分析。采集当地水源涵养能力影响因素数据,计算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能力等级。借助ArcGIS软件模拟分析空间差异动态,模拟得出张掖市2017—2021年的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张掖市东部靠边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非常高,西北角和东部中间区域等级较高,等级一般区域主要分布在水源涵养能力等级较高地区的周边,等级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等地区,等级非常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2018年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非常高区域覆盖面积存在零散扩大分布特征,等级较高区域覆盖面积向西南方向扩大且西北角与东部中间区域连通,其余等级覆盖面积则相应减少。2019—2020年水源涵养能力非常高、较高地区所占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余等级覆盖面积则相应继续减少。2021年,具有非常高、较高水源涵养能力等级面积已覆盖当地人工林大部分区域并已延伸至西南部边缘,其余等级区域所占面积则继续缩小。研究表明,张掖市人工林区域具有提高水源涵养和生态恢复能力,据此提出提高灌木和草地种植量,在含水量较高区域种植经济林和针叶林等种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能力 空间差异动态模拟 覆盖面积 人工林区域 张掖市
下载PDF
张掖市种植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赵静 李薇 谈存峰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种植业低碳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减少种植业碳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2012-2021年数据对张掖市种植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张掖市种植业碳排放影响...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种植业低碳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减少种植业碳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2012-2021年数据对张掖市种植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张掖市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2-2021年张掖市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0.87%;(2)各生产要素均对张掖市种植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按照化肥、农膜、翻耕和农业机械的顺序依次减弱。因此,为了实现张掖市种植业低碳化发展,倡导应用有机肥代替化肥,采用喷灌和滴灌等技术,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减排措施,促进种植业生产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种植业碳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不同样带的干旱区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雷越 张学斌 +4 位作者 罗君 李意霞 王梓洋 姚礼堂 李雪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4-2048,共15页
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对干旱区景观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1987、1995、2000、2006、2011和2016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研究张掖市景观... 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对干旱区景观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1987、1995、2000、2006、2011和2016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研究张掖市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6年张掖市景观类型主要为未利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聚集度最高,草地和耕地次之,草地的斑块个数和密度最大。(2)张掖市景观格局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圈层梯度带上揭示了绿洲-荒漠用地变化,研究期内第1梯度带内破碎度先上升后下降,城市在2006—2016年扩张较快,其余梯度带破碎度逐年升高;空间演变上,居住地在圈层上的变化呈“L”型,未利用地呈“N”型,张掖市从中心城区到外围区域依次为绿洲城市区、绿洲农业区和自然景观区。(3)水平样带揭示了山地-绿洲-荒漠的用地变化,将张掖市分为4类区域,分别为绿洲城市区、绿洲农业区、荒漠区、山地区;西北-东南样带上景观破碎度年变化不规律,在空间上经过居民点波动变化;东北-西南样带研究期内景观水平指数经过居民点波动变化,其余范围内年变化较稳定,中心城区景观异质性较强。(4)人类围绕河流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将河流样带分为上中下三段,样带上段和下段景观指数年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以未利用地为主,上段存在部分林地、草地;中段景观指数在空间上波动变化,景观类型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样带分析 圈层梯度带 张掖市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段不同主体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具文 王金哲 +4 位作者 巴淼 黄小龙 姜建旭 汪嘉逸 刘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90-4800,共11页
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区和农产品主产区3种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 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区和农产品主产区3种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构建了复合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2018—2020年各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18年各区县评价指数介于63.9~79.4,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19年评价指数介于63.2~86.9,临泽县、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20年评价指数介于70.6~88.6,六县区均处于不超载状态,总体张掖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良好,且逐年提升。但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和高台县刚脱离“临界超载”,“不超载”状态优势不存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功能区4个指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重点开发区影响程度较大评价指标为排放强度和水环境质量指数,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水生态指数和水环境质量,农产品主产区为水资源和排放强度指数,在改善提升不同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时应注意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张掖市 主体功能区 水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RSEI的张掖市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山 张旺锋 +2 位作者 高新宇 韦建芳 刘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基于甘州区1991—2020年7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并构建RSEI指数,考虑数字高程数据及人口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等分析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 基于甘州区1991—2020年7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并构建RSEI指数,考虑数字高程数据及人口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等分析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91—2020年甘州区RSEI从0.306 9上升到0.368 0,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空间布局较稳定,但中部绿洲向外扩展的同时内部破碎化程度加剧,南端花寨乡和安阳乡生态环境质量极不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聚类特征明显,高-高聚类区集中分布在中部绿洲,低-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30 a内甘州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面积大于恶化面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从影响因子来看,所有因子的影响均显著,多因子交互作用明显,主导因子为绿度和干度,人口密度的影响力在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EI 生态环境质量 动态评估 地理探测器 张掖市甘州区
下载PDF
张掖市1985—2020年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山 张旺锋 +2 位作者 高新宇 韦建芳 刘影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19-25,共7页
基于1985—2020年张掖市甘州区Landsat影像数据,对张掖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对其扩展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85—2020年,张掖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迅速,可将其扩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5—1995年慢... 基于1985—2020年张掖市甘州区Landsat影像数据,对张掖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时空演变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对其扩展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85—2020年,张掖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迅速,可将其扩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5—1995年慢速扩展;1995—2000年中速扩展;2000—2005年快速扩展;2005年之后高速扩展。(2)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指向性强,扩展的主要方向以2010年为节点先集中在东北方向后转移到城市西部。(3)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形态从较为不规则、不稳定的“条带状”转变为简单、稳定的“团块形”。(4)张掖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展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之间协调性较差,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明显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建设用地扩展 张掖市 时空演变 空间形态 合理性评价
下载PDF
推动张掖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文德 张文斌 +3 位作者 华军 费永祥 魏周秀 孙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36,共5页
食用菌是张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三元双向”循环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加大龙头培育、强化科技驱动,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政策不完善、菌种繁育能力不强、经营主体缺乏内生动力、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 食用菌是张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三元双向”循环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加大龙头培育、强化科技驱动,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政策不完善、菌种繁育能力不强、经营主体缺乏内生动力、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制约产业发展瓶颈依然存在。该研究认为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健全良繁体系、开发特色产品,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人才驱动,培植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推进全链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对推动张掖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食用菌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来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鹏 常莉敏 +8 位作者 潘成珂 李宏宇 范好岳 黄娟 张丽园 马海波 高宏 黄韬 陈立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93-3003,共11页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相关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文章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间采集的张掖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样本(每种粒径100个以上有效样本),对其中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_(4)^(2-)、NO... 张掖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相关研究未见公开报道,文章基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间采集的张掖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样本(每种粒径100个以上有效样本),对其中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_(4)^(2-)、NO_(3)^(-)、Na^(+)、NH_(4)^(+)、K^(+)、Mg^(2+)、Ca^(2+))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PMF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显示,SNA(NH_(4)^(+)、NO_(3)^(-)和SO_(4)^(2-))在PM_(2.5)和PM_(10)的水溶性离子中年均占比分别达到63.96%和57.50%,表明大气中存在较高程度的气态前体物排放及大气光化学反应;其中NH_(4)^(+)冬季离子浓度和占比均为四季中最高,推测张掖市冬季存在较高的因取暖导致的非农业如电力、工业等化石燃料燃烧氨的排放;大气酸碱度分析表明大气中PM_(10)和PM_(2.5)均呈碱性,推测与较高水平的Mg^(2+)、Ca^(2+)、NH_(4)^(+)阳离子浓度相关;SOR和NOR值显示大气中SO_(2)和NO_(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一次排放是影响张掖市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的主控因素;NO_(3)^(-)与SO_(4)^(2-)浓度比值为均小于1,表明固定源相较于移动源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离子贡献更大.张掖市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源解析结果显示,PM_(2.5):二次转化源(47.1%)>扬尘源(23.0%)>燃煤燃烧源(17.7%)>生物质燃烧源(12.2%);PM_(10):二次转化源(42.7%)>扬尘源(28.4%)>燃煤燃烧源(17.6%)>生物质燃烧源(11.3%).建议张掖市应首先加强工业点源前体物排放管控,进而加强各类扬尘源(主要包括建筑、道路、堆场和自然扬尘)、生物质燃烧源、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的管控,同时对PM_(2.5)和O_(3)的共同前体物(NO_(x)和VOCs)进行科学减排以达到PM_(2.5)和O_(3)的协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减排对策建议
下载PDF
甘肃张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配置 被引量:2
12
作者 车宗彩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10-112,共3页
针对甘肃张掖市地理区位、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结合张掖市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中树种的选择原则、树种特性和生境条件等,并根据张掖市不同造林区环境条件、经济特点、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等提出了该地区树... 针对甘肃张掖市地理区位、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结合张掖市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中树种的选择原则、树种特性和生境条件等,并根据张掖市不同造林区环境条件、经济特点、造林目的和立地条件等提出了该地区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造林树种 选择 树种配置
下载PDF
张掖市创建养殖场无疫小区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福堂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畜牧业是张掖市的支柱产业,面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创建无疫小区是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的规模养殖比重达较大,创建无疫小区的基础好,通过认真分析我市养殖现状和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后,针对创建养殖场... 畜牧业是张掖市的支柱产业,面对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创建无疫小区是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的规模养殖比重达较大,创建无疫小区的基础好,通过认真分析我市养殖现状和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后,针对创建养殖场无疫小区提出了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和落实管控措施的思路与对策,为我市创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更好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持畜牧业增收势头更强劲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市 无疫小区 思路 对策
下载PDF
张掖市“十三五”规划时期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14
作者 龙萱 马鹏 +2 位作者 王佳秀 马国亮 秦博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22期79-85,共7页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张掖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4个方面构建16个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系统层及指标层16个指标进行综合赋权,测度2016—2020年张掖市农...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张掖市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4个方面构建16个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系统层及指标层16个指标进行综合赋权,测度2016—2020年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呈“W”形发展趋势,先后经历降—升—降—升4个发展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层中,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权重占比最大,对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影响程度较大;指标层中,对地膜的使用强度权重占比最高,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最为关键的指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思考建议,对提升张掖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熵值法 评价 张掖市
下载PDF
张掖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变化趋势研究
15
作者 饶晓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8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张掖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变化趋势,以期为当地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统计2020年1月—2022年12月张掖市中心血站30158例无偿献血者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变化... 目的 探讨张掖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变化趋势,以期为当地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统计2020年1月—2022年12月张掖市中心血站30158例无偿献血者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20—2022年,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整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变化不大(P>0.05),ALT阳性率有明显降低(P<0.05);男性HBsAg、抗-HCV及ALT阳性率高于女性,抗-TP阳性率低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抗-TP、AL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抗-TP阳性率高于18~29岁、30~39岁,30~39岁ALT阳性率高于18~29岁、40~49岁(P<0.05);不同职业HBsAg、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农民HBsAg、抗-TP阳性率均处于高水平。结论 张掖市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同特征人群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阳性率存在差异,应制定科学、合理无偿献血招募方案用以保障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 张掖市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张掖平山湖蒙古族乡为例
16
作者 罗壹馨 李镒珺 《市场周刊》 2023年第2期48-51,共4页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认识和关注,可持续旅游应运而生。可持续旅游尤其重视旅游和社会的利益以及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特别是民族社区。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旅游概念为视角,在社区实地考察...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认识和关注,可持续旅游应运而生。可持续旅游尤其重视旅游和社会的利益以及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特别是民族社区。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旅游概念为视角,在社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张掖市平山湖蒙古族乡区域内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策略,同时建立各利益主体间互惠双赢的利益协调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区 可持续旅游 张掖平山湖蒙古族乡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彩霞 赵雪雁 +2 位作者 张亮 张方圆 路慧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1-837,共7页
信贷作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掖市农户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民族农户的社... 信贷作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掖市农户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民族农户的社会资本,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最低为0.91,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为1.20,张掖社会资本总得分最高为1.26;(2)从社会资本的每个维度来看,信任、网络和规范与信贷行为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也有促进作用,但自然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有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贷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张掖市 农户
下载PDF
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基于张掖市2010年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彩霞 赵雪雁 +2 位作者 文岩 张亮 张方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13-2019,共7页
农户是农村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其生活消费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然而农户的生活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对环境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为了缓解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的压力,需要研究其消费对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基于张掖市2010年调查数据和... 农户是农村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其生活消费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然而农户的生活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对环境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为了缓解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的压力,需要研究其消费对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基于张掖市2010年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研究了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影响空间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张掖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056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05hm2/人,人均生态盈余0.649hm2/人;(2)从生态足迹的构成看,当地的生活消费主要是以生物资源和化石能源消耗为主,占总生态足迹的81%,而建筑用地和水域消耗最少,占总生态足迹的1.2%。;(3)张掖市五县(区)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总体差异较小,Gini系数为0.309。但是区域间的差异远远大于区域内的差异,区域间的差异为0.442,占总差异的71.1%,区域内的差异为0.18,占总差异的28.9%。其中,甘州区农户生活消费对环境影响差异最大,Theil指数为0.078;(4)农户消费模式、家庭规模和人均年收入增多,将加剧农户对环境的压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存量和非农化程度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农户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 生态足迹 农户 张掖市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英 孔喆 +4 位作者 路正 王东 邱晓娜 闵文婧 杨润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4-270,共7页
以张掖市为研究区域,在借鉴国内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PSR模型,结合2001—2012年土地利用的相关数据,建立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张掖市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预警指... 以张掖市为研究区域,在借鉴国内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PSR模型,结合2001—2012年土地利用的相关数据,建立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张掖市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1—2017年的安全警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张掖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系统的警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警度呈下降趋势,2013—2017年的压力系统将逐步由"中警"转变为"重警",状态系统将基本维持在"中警"水平,响应系统将处于"无警"状态;2001—2017年,张掖市土地生态安全警度呈略有下降态势,2013—2017年的预警指数将处于0.46左右,警度将处于"中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预警 RBF神经网络 PSR模型 张掖市
下载PDF
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锦 安永会 韩双宝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6,共4页
在研究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质测试资料,探讨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从山前冲积平原至细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逐渐增高;而深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细... 在研究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质测试资料,探讨张掖市甘州区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从山前冲积平原至细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逐渐增高;而深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细土平原区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垂直分带规律。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背景是导致甘州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原因。取用深层地下水是解决高氟区水质性缺水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地下水 张掖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