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义为政:赵匡胤的开国策略
1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3,共9页
赵匡胤在追求长治久安的策略中,尽可能使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贯穿宋初建国、统一、稳定全过程的策略,即历史上少见的义气,是他和风细雨却力挽狂澜的法宝。包括确立优待后周柴氏的政策并将周六庙列入国家祀典,封柴氏后人世袭崇义公,允... 赵匡胤在追求长治久安的策略中,尽可能使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贯穿宋初建国、统一、稳定全过程的策略,即历史上少见的义气,是他和风细雨却力挽狂澜的法宝。包括确立优待后周柴氏的政策并将周六庙列入国家祀典,封柴氏后人世袭崇义公,允许后周遗老遗少对周世宗忠义及表达私人感情;将义用于统一战略,反对滥杀无辜,优待降王;大量采取江湖义气办法统军,不顾国法;宋太祖仍与诸将领保持义兄弟关系,多加关怀纵容,也多保全式防范。以义为政是“马上治天下”的新创举,把江湖之义转化为庙堂之义,使义政治化,用义治天下。宋初历史由动乱走向和平,得益于“义”观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宋初政治文明中有着很大的“义”成分,遂成为宋代开国体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 以义为政 开国策略
下载PDF
帝王书写与想象——赵匡胤文学形象的生成与演变
2
作者 孟令阳 《天中学刊》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赵匡胤文学形象的生成与演变经历了史书记载、笔记叙述、戏曲小说改编等过程。史书是赵匡胤文学形象的历史基础,塑造了神圣的开国帝王,但其形象缺乏个性化;笔记融合了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展现了赵匡胤形象生动的一面,是其从历史人物到... 赵匡胤文学形象的生成与演变经历了史书记载、笔记叙述、戏曲小说改编等过程。史书是赵匡胤文学形象的历史基础,塑造了神圣的开国帝王,但其形象缺乏个性化;笔记融合了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展现了赵匡胤形象生动的一面,是其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的过渡;元杂剧塑造了英明君主与平民英雄的双重形象,使得赵匡胤的文学形象更具个性;明清小说戏曲中赵匡胤形象的神圣性被消解,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赵匡胤文学形象的生成与演变反映了不同群体对帝王的书写与想象,丰富了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 历史人物 文学形象 生成与演变
下载PDF
辨析赵匡胤与京娘、赵恒与刘娥恋爱婚配的真相——兼论中国自由婚第二次高潮的衰落
3
作者 任振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赵匡胤与京娘、赵恒与刘娥的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是中国自由婚第二次高潮被宋明理学扼杀前的回光返照。赵匡胤在千里送京娘途中互有好感,产生爱情。但赵匡胤得知京娘与己同根同祖同姓后,在"同姓不婚"的道德规范下婉言拒讷了京... 赵匡胤与京娘、赵恒与刘娥的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是中国自由婚第二次高潮被宋明理学扼杀前的回光返照。赵匡胤在千里送京娘途中互有好感,产生爱情。但赵匡胤得知京娘与己同根同祖同姓后,在"同姓不婚"的道德规范下婉言拒讷了京娘的爱情,反而遭受京娘家人误会与不明真相者的世俗非议。赵匡胤的侄儿赵恒与太原籍民女刘娥的婚配,实属婚姻自主的自由婚,却被宋明理学以《狸猫换太子》的戏剧形式歪曲事实真相,进行诬陷和丑化,为彻底扼杀自由婚第二次高潮助纣为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 京娘 赵恒 刘娥 自由婚 宋明理学
下载PDF
《风云会》与《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比较研究
4
作者 王欣 曹翠 罗璇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风云会》作为地方戏曲常演绎的曲目,出自苏州派戏剧家李玉的传奇作品,改编自晚明时期冯梦龙短篇小说《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比较《风云会》作为戏曲与小说两种表现形式,小说中的传说故事仅是传奇中的一小部分,两部作品集中在赵匡胤和... 《风云会》作为地方戏曲常演绎的曲目,出自苏州派戏剧家李玉的传奇作品,改编自晚明时期冯梦龙短篇小说《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比较《风云会》作为戏曲与小说两种表现形式,小说中的传说故事仅是传奇中的一小部分,两部作品集中在赵匡胤和京娘两人身上,对人物刻画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会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戏曲 小说 改编
下载PDF
赵匡胤祖籍和祖陵确在保州(清苑)
5
作者 魏隽如 王少堂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9-55,共7页
从2002年以来,史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清苑说和“涿州说两种观点,迄今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大量的史籍记载和目前清苑县东安村出土的石像生等考证,认为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均在保州。
关键词 赵匡胤 保州 河北 文化底蕴 清苑县 祖籍考证 宋朝
下载PDF
赵匡胤之“得天下”与“治天下”
6
作者 毛雨辰 《河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威望,在军事哗变中被推上皇位,代周建宋。建国后,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革新政体,稳定皇权,继而发起"先南后北"的军事攻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结束了自唐以后长期分裂、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推... 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威望,在军事哗变中被推上皇位,代周建宋。建国后,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革新政体,稳定皇权,继而发起"先南后北"的军事攻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结束了自唐以后长期分裂、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推行"以文制武"和"权力制衡"的政体,是对秦以来政治制度的创新,又是对宋以后封建王朝"文人政治"的奠基,其历史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 立国 治国
下载PDF
谶纬与陈桥兵变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后周显德六年,"点检做"谶纬的出现,使张永德被解除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改由赵匡胤接任。由于张永德与李重进均是周世宗姻亲,且并没有在这次职位改变中获得实际好处,因此最有可能制造这一谶纬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取得殿前都点... 后周显德六年,"点检做"谶纬的出现,使张永德被解除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改由赵匡胤接任。由于张永德与李重进均是周世宗姻亲,且并没有在这次职位改变中获得实际好处,因此最有可能制造这一谶纬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取得殿前都点检的禁军要职以后,又借助谶纬、天象、策书等蛊惑军心,发动了陈桥兵变。"点检做"这一谶纬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匡胤借散布谶纬达到其政治目的行为或许受到了刘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天象策书 点检做 赵匡胤
下载PDF
宋太祖赵匡胤的统战智慧初探
8
作者 郑锋 黄芳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我国古代一位统战高手,从建立政权的方式,到选人用人、治理国家的理念等多方面,无不彰显出其高超的统一战线智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以期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统一战线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赵匡胤 统战智慧 研究
下载PDF
《飞龙全传》成书过程研究
9
作者 付善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全传》 赵匡胤 吴蝽 成书
下载PDF
史实、传闻与虚构中的“赵匡胤妹妹”——试论不同文本对历史人物的叙述、改编和创造
10
作者 何艳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正史对“赵匡胤妹妹”的记载相对真实可靠,却又简单制式,隐藏了个性化、私人化和情感化的信息,使这一人物显得较为空洞模糊。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则使之呈现出另一个可能的侧面,与正史的相关记载有区别,而与戏曲小说等俗文学艺术作品中的... 正史对“赵匡胤妹妹”的记载相对真实可靠,却又简单制式,隐藏了个性化、私人化和情感化的信息,使这一人物显得较为空洞模糊。文人笔记中的记载则使之呈现出另一个可能的侧面,与正史的相关记载有区别,而与戏曲小说等俗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更为接近。在戏曲小说等作品中,“赵匡胤妹妹”逐渐演变为世人熟知的皇(王)姑赵美容,其中年形象为忠勇的女英雄、女将,青年形象则为刁蛮任性的公主,相比历史真实性,更注重艺术真实性。在版画插图和建筑装饰纹饰中,赵美容主要以女英雄、女将的形象出现。广东祠庙建筑中的“赵美容打飞熊”灰塑和木雕即以此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赋予这一人物独特的艺术价值、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匡胤妹妹 赵美容 广东祠庙装饰 历史人物虚构 艺术真实性
下载PDF
宋太祖迁都洛阳之议新探
11
作者 李大旗 《史志学刊》 2018年第2期16-23,共8页
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所载宋太祖欲迁都洛阳之事,学界已有不少讨论。本文以宋太祖迁都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认为宋太祖借郊祀之名迁都洛阳是一种有计划的安排。《长编》中所载晋王劝谏迁都的史料是值得信赖的。... 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所载宋太祖欲迁都洛阳之事,学界已有不少讨论。本文以宋太祖迁都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分析,认为宋太祖借郊祀之名迁都洛阳是一种有计划的安排。《长编》中所载晋王劝谏迁都的史料是值得信赖的。宋太祖欲迁都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与晋王权力斗争,而是为了应对北宋立国环境的焦虑。迁都未果对北宋国运的发展,特别是党争的出现及四京制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迁都 洛阳 党争
下载PDF
隐喻的纪实——《关羽擒将图》的主题与功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彦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8,159,共20页
本文将明代宫廷绘画名作《关羽擒将图》置于宣德初年的政治背景下,认为其题材以隐喻的方式反映了明宣宗平定叔父朱高煦叛乱的事件,很可能作于平叛之后至朱高煦死于囚所这段时间(宣德元年至四年间)。作品采用隐喻手法而非直接纪实,是为... 本文将明代宫廷绘画名作《关羽擒将图》置于宣德初年的政治背景下,认为其题材以隐喻的方式反映了明宣宗平定叔父朱高煦叛乱的事件,很可能作于平叛之后至朱高煦死于囚所这段时间(宣德元年至四年间)。作品采用隐喻手法而非直接纪实,是为了避免唤起"靖难之役"的联想,但其作用是警示赵王朱高燧等其余藩王。图像突出了关羽对庞德的绝对控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明代宫廷绘画中出现较晚的《雪夜访普图》与《关羽擒将图》具有同样的隐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擒将图》 宣德 高煦之叛 《三国演义》 削藩 《雪夜访普图》 规谏画
原文传递
宋初淮南之战地理新解
13
作者 邢东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淮南之战是宋初赵匡胤与后周藩镇李重进之间展开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平定了后周藩镇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对于稳固赵宋政权、重建江淮军事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战役,学界关注不太充分,既有研究多侧重于军事史学,且颇... 淮南之战是宋初赵匡胤与后周藩镇李重进之间展开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平定了后周藩镇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对于稳固赵宋政权、重建江淮军事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战役,学界关注不太充分,既有研究多侧重于军事史学,且颇有舛误疏漏。为此,本文采用历史军事地理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战役,以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丰富学界的某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淮南之战 赵匡胤 李重进 历史军事地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