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里湾》对农村“集体”的想象及其局限 |
王再兴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6
|
|
2
|
赵树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
温奉桥
李萌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为农民写作”的文学思考——以赵树理创作为中心 |
李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4
|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 |
朱庆华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5
|
试谈《史记·李斯列传》与《赵正书》对李斯形象的塑造 |
曾磊
|
《古代文明》
CSSCI
|
2018 |
5
|
|
6
|
鲁迅、沈从文、赵树理:为什么关注乡村 |
范家进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7
|
赵树理:在正典化与狂欢化之间 |
杨矗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赵树理创作动机与实践的背离 |
朱庆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赵树理小说叙事策略的时代选择 |
魏宏瑞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0
|
关于赵树理悲剧的再思考 |
宋阜森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1
|
女性意识的增长与女性词选的出现——宋、明人选录女性词人的定量分析 |
甘松
丁放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2
|
作为精神抚慰的自然文学——论赵树理的《灵泉洞》 |
石长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3
|
赵树理的当代命运及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问题 |
杨亚林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赵树理:“农民文学”作家——审美误识——从现代文学思潮史看“赵树理现象” |
冯望岳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5
|
暧昧的现代性:空间与个人主体的博弈——从赵树理的《三里湾》说起 |
韩煦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1
|
|
16
|
被遮蔽的现代性:对两种“否赵”观点的驳论 |
王明科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7
|
赵树理文化产业化初探 |
师振亚
|
《晋中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8
|
赵树理小说:民间性与现代性 |
江卫社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
4
|
|
19
|
从历史预设的精神启蒙到现实关涉的“实”利守护——论鲁迅与赵树理关于大众化的同异 |
郭文元
|
《晋中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0
|
同放的异彩——试比较赵树理和张爱玲在1943年的成名过程 |
彭林祥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