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氢氧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华平 张德全 +3 位作者 张汉诚 佘宏全 丰成友 李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6,共5页
最近,在秦岭柞山地区泥盆系中又发现了穆家庄铜矿,矿体明显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主要产在铁白云石-石英脉中,其后生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文章利用的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来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来源.穆家庄铜矿... 最近,在秦岭柞山地区泥盆系中又发现了穆家庄铜矿,矿体明显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主要产在铁白云石-石英脉中,其后生成矿现象非常明显.文章利用的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来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来源.穆家庄铜矿床矿石矿物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322~0.889R/Ra,小于1.0R/Ra.3He/4He比值远远低于地幔流体的比值,与地壳流体的比值在相同的数量级上.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36Ar比值为377~569,平均470,显然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穆家庄铜矿成矿流体的40Ar/4He比值为0.09~0.23,平均值为0.164.很显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的40Ar/4He比值接近地壳.根据以上分析,柞山地区的穆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壳源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穆家庄铜矿的氢氧同位素则落入原生岩浆水范围内,表明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是由壳源岩浆驱动并参与的岩浆流体提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穆家庄铜矿 柞山地区 秦岭
下载PDF
陕西柞山盆地池沟铜钼矿区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48
2
作者 谢桂青 任涛 +5 位作者 李剑斌 王瑞廷 夏长玲 郭延辉 代军治 申志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6,共12页
秦岭造山带柞山盆地多处发育与晚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铜钼矿床(点),最近在池沟深部发现了厚大的斑岩型铜矿体,但对这些小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池沟地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开展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测年的... 秦岭造山带柞山盆地多处发育与晚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铜钼矿床(点),最近在池沟深部发现了厚大的斑岩型铜矿体,但对这些小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池沟地区不同类型的花岗质岩石开展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测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岩体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斑状花岗岩,它们为钾质钙碱性Ⅰ型花岗质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均暗示它们是上地幔和下地壳同熔的深熔岩浆产物。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含矿岩体LA-MC-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45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池沟含矿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柞水盆地存在一期重要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和相应的斑岩-矽卡岩铜钼金矿化,与华北地块南缘晚中生代岩体和相关的钼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斑岩铜矿床 池沟地区 柞山盆地
下载PDF
陕西柞水_山阳矿集区冷水沟铜钼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孟德明 王瑞廷 +3 位作者 王鹏 代军治 刘凯 姜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3-846,共14页
柞水_山阳矿集区内矿产多种多样,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明显,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冷水沟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从冷水沟斑岩体到外围表现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洞子沟和孔雀垭地段)、矽卡... 柞水_山阳矿集区内矿产多种多样,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明显,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冷水沟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从冷水沟斑岩体到外围表现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洞子沟和孔雀垭地段)、矽卡岩型铜矿床(双龙寨和银洞垭地段)、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南沟和徐家湾地段),构成了完整的斑岩成矿体系。岩体蚀变强烈,其中绢英岩化和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4个成矿阶段,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热液早_中期。斑岩体显示高钾钙碱性地球化学特征,属I型或I→A过渡型,形成环境属燕山期陆内碰撞后伸展环境。文章综合研究了矿化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建立了冷水沟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加强对岩体和矿体深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柞山矿集区 冷水沟 斑岩型 铜钼矿床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文化传统的逻辑:新坪村“闸山”仪式的宗教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关楠楠 庄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86-91,共6页
文章在对甘肃宕昌县大河坝沟新坪村举行的"闸山"仪式进行深描的基础上,借助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以及场域、惯习等概念,分析"闸山"仪式中新坪人的文化传统与实践逻辑之间的关系。认为苯教文化传统既是新坪人惯习中... 文章在对甘肃宕昌县大河坝沟新坪村举行的"闸山"仪式进行深描的基础上,借助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以及场域、惯习等概念,分析"闸山"仪式中新坪人的文化传统与实践逻辑之间的关系。认为苯教文化传统既是新坪人惯习中最重要的因子,沁浸在惯习之中;又以文化符号为形式充斥于场域之中,集中地发挥文化传统在实践中的作用,影响新坪人的惯习及其在场域中的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别具特色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闸山”仪式 苯教 宗教人类学
下载PDF
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特征及其区域找矿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西社 代军治 +4 位作者 王瑞廷 王鹏 郭延辉 霍天云 王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7-1742,共16页
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南部,位于小茅岭—陡岭元古宙岛链状隆起带中段,中、南秦岭接合部。该带东西长35.7 km,南北宽7.6 km,已在其中发现多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钼铜矿床... 陕西柞—山地区冷(水沟)—池(沟)—色(河铺)金钼铜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南部,位于小茅岭—陡岭元古宙岛链状隆起带中段,中、南秦岭接合部。该带东西长35.7 km,南北宽7.6 km,已在其中发现多处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金钼铜矿床。对带内的冷水沟金铜矿床、池沟金钼铜矿床、色河铺铜矿等主要矿床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矿化受主斑岩体控制,总体上,往往从斑岩体向围岩,出现内钼、外铜、远金的多金属矿化空间分带性,构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金钼铜成矿系列。冷-池-色金钼铜矿带的发现,为中、南秦岭寻找斑岩型钼铜矿床提供了直接证据,拓宽了柞(水)—山(阳)地区的找矿思路和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钼铜 成矿系列 斑岩 秦岭 陕西柞水-山阳
下载PDF
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包崇高 黄长青 +1 位作者 高元龙 徐宗南 《矿产勘查》 1997年第3期23-27,共5页
通过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总结,划分出5个成矿带,2个成矿系列,11种矿床(化)类型。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筛选出两种有成矿前景的矿床(化)类型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寻找大中型以上规模铜矿床的有利... 通过柞山地区铜银金镍钴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总结,划分出5个成矿带,2个成矿系列,11种矿床(化)类型。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筛选出两种有成矿前景的矿床(化)类型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寻找大中型以上规模铜矿床的有利地段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银金镍钴矿 成矿条件 找矿前景 柞山地区
下载PDF
武汉方言奓山话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7
作者 王思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0-72,共3页
奓山话是武汉方言的一种地域变体,其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常用程度副词有自己的特色,有"几、帅、太、死、闷(mn^(35))、越是、蛮、这、那、好、稍微、稍许、有点、咪咪"等,这些副词有强弱等级之分,用于不同的情感... 奓山话是武汉方言的一种地域变体,其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常用程度副词有自己的特色,有"几、帅、太、死、闷(mn^(35))、越是、蛮、这、那、好、稍微、稍许、有点、咪咪"等,这些副词有强弱等级之分,用于不同的情感表达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方言 奓山话 程度副词
下载PDF
陕西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的成因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西顺 《矿产勘查》 1998年第6期37-43,共7页
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是流体隐爆角砾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钠长碳酸角砾岩不同于沉积碳酸盐岩,而与岩浆碳酸岩基本一致。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钠长碳酸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既有深源岩浆,也有基底地层。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钠长碳酸角砾... 柞山地区钠长碳酸角砾岩是流体隐爆角砾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钠长碳酸角砾岩不同于沉积碳酸盐岩,而与岩浆碳酸岩基本一致。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钠长碳酸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既有深源岩浆,也有基底地层。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钠长碳酸角砾岩与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钠长碳酸角砾岩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碳酸角砾岩 隐爆角砾岩 陕西柞山地区
下载PDF
秦至西汉前期海盐县城址新探
9
作者 王斌 陈吉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01-110,156,共11页
关于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址,目前学界有大金山北麓说、戚家墩说与甸山说三种观点,各有千秋,也各自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查山古文化遗址1973年、2008年、2017年(N地块)和2018年(L地块)的4次考古发掘,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线索... 关于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址,目前学界有大金山北麓说、戚家墩说与甸山说三种观点,各有千秋,也各自存在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查山古文化遗址1973年、2008年、2017年(N地块)和2018年(L地块)的4次考古发掘,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线索与思路,即秦至西汉前期的海盐县城存在位于查山东侧的可能性。以流传于金山卫地区的拱北门石碑故事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该地区地表采集的遗物遗存、现有考古工作报告,以及历史文献学、气象地质学等多学科数据资料与研究成果,对查山东侧新说加以论证,希冀能够裨益未来城址的实地勘探和精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至西汉前期 海盐县 城址 查山东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