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体与精神之外:孟子论心的三重层次
1
作者
何波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思想形式化倾向的警惕与拒斥。换言之,孟子并非不知思想通过自我隔离而抽象为“精神”的可能性,然而他却自觉回避了这条认识之路,而诉诸对人生而有之的内在本性具体而普遍的“揭示”。通过这一揭示,孟子引导人走出对思想形式的固执,在“行”的层面将代表不言自明的本性的“心”加以发明、扩充。最终,对心的践行扩充所带来的并非是超越现实经验的“世界精神”,而是在抹除限制性的“自我”之后对天地万有的周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
心学
尽心知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郑风·扬之水》诗旨考辨
被引量:
1
2
作者
姜俞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诗旨众说纷纭,主要可归为四说。“闵忽无臣”之说出现最早,拥趸最多,但于史无据,仅是汉儒的附会之言。“淫者相谓”之说反驳《诗序》,提出以男女之情阐释该诗的创见,但却拘泥于“郑诗淫”的成见,与文...
《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诗旨众说纷纭,主要可归为四说。“闵忽无臣”之说出现最早,拥趸最多,但于史无据,仅是汉儒的附会之言。“淫者相谓”之说反驳《诗序》,提出以男女之情阐释该诗的创见,但却拘泥于“郑诗淫”的成见,与文本实际相脱离。“夫妻间语”之说修正前人观点的偏狭之处,以兴词的婚恋意味解诗,但却以偏概全,未能考虑到兴词的多义性与诗文表意的完整性。辨析诸家异说,唯“兄弟相规”之说既能契合诗文,又可兼顾完整的兴词内涵,是诸说中最可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郑风·扬之水》
诗旨
薪
兴词
兄弟相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qu...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
人文
中华文化
心性之学
天人之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与知性之路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君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的思想和“虚一而静”的认识方法为中国古代哲学开出了知性之路,在荀子那 里,天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然而由于荀子哲学的主旨不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 而在于儒家的圣王之道,主张...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的思想和“虚一而静”的认识方法为中国古代哲学开出了知性之路,在荀子那 里,天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然而由于荀子哲学的主旨不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 而在于儒家的圣王之道,主张“学有所止”,将“知性”划定在“道”的藩篱之中,因此由 他开启的认知心在萌芽阶段便夭折于儒家的政治人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知性心
天
人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材的“知止”思想及其定位
5
作者
李璐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面对阳明后学所造成的"玄虚""情识"之弊,心性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核心关切。李材立足于《大学》的"知止"观念,将阳明学内向体证的工夫直接贯彻到"性体"这一向内追究的逻辑终点,同时尝试从人伦...
面对阳明后学所造成的"玄虚""情识"之弊,心性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核心关切。李材立足于《大学》的"知止"观念,将阳明学内向体证的工夫直接贯彻到"性体"这一向内追究的逻辑终点,同时尝试从人伦日用中识认性体,反对将知止工夫局限于单纯自我意识的领域,以便与佛老的心性工夫划清界限。李材对心性之间内在张力的自觉,体现了他对朱子、阳明两种理论分殊和弊端的反思,最终指向对于儒家心性和秩序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材
心性问题
知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人性论新解
6
作者
郝文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7-33,共7页
关于荀子人性论的定位,传统的"性恶论"并不准确,而应代之以"性危心知论"。分析《荀子》一书的文本不难发现,他所谓"性"是强调有导致恶的倾向,但本身并不先在是恶。荀子用"性恶"之名规定"...
关于荀子人性论的定位,传统的"性恶论"并不准确,而应代之以"性危心知论"。分析《荀子》一书的文本不难发现,他所谓"性"是强调有导致恶的倾向,但本身并不先在是恶。荀子用"性恶"之名规定"性危"之实,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出于方便理解和操作的考虑,但这种说法包含着许多理论漏洞。"心知说"与"性危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荀子人性论的完整义涵。"知"作为"心"所具有的功能,在遏制"性"由"危"沦为"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解蔽"和"学礼",可以保证"心知"功能的正确发挥,从而知道、达道,归于善。"性危心知论"将人性论与认识论相结合,体现出荀子思想内在严整一贯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性危论
心知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与精神之外:孟子论心的三重层次
1
作者
何波宏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文摘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的部分学者受到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道德形上学影响,倾向将《孟子》文本中的“心”解读为能动的思维主体或自律自为的道德精神。这些解读在捕捉《孟子》文本中“心”的表面特征并试图将之概念化时,却忽略了孟子对思想形式化倾向的警惕与拒斥。换言之,孟子并非不知思想通过自我隔离而抽象为“精神”的可能性,然而他却自觉回避了这条认识之路,而诉诸对人生而有之的内在本性具体而普遍的“揭示”。通过这一揭示,孟子引导人走出对思想形式的固执,在“行”的层面将代表不言自明的本性的“心”加以发明、扩充。最终,对心的践行扩充所带来的并非是超越现实经验的“世界精神”,而是在抹除限制性的“自我”之后对天地万有的周全、贯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
心学
尽心知性
Keywords
Mencius
subject
philosophy of the mind
Jin
xin
zhi
xing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郑风·扬之水》诗旨考辨
被引量:
1
2
作者
姜俞冰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文摘
《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诗旨众说纷纭,主要可归为四说。“闵忽无臣”之说出现最早,拥趸最多,但于史无据,仅是汉儒的附会之言。“淫者相谓”之说反驳《诗序》,提出以男女之情阐释该诗的创见,但却拘泥于“郑诗淫”的成见,与文本实际相脱离。“夫妻间语”之说修正前人观点的偏狭之处,以兴词的婚恋意味解诗,但却以偏概全,未能考虑到兴词的多义性与诗文表意的完整性。辨析诸家异说,唯“兄弟相规”之说既能契合诗文,又可兼顾完整的兴词内涵,是诸说中最可信者。
关键词
《诗经·郑风·扬之水》
诗旨
薪
兴词
兄弟相规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Zheng Feng·Yang
zhi
Shui
main idea of the poem
xin
xing
Ci
brother's exhort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
被引量:
6
3
作者
徐小跃
机构
南京图书馆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编号:2010JDXM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关键词
无神
人文
中华文化
心性之学
天人之学
Keywords
Atheism. Humanity. Chinese culture.
xin
-
xing
zhi
Xue (mind-consciousness philosophy). Tian-ren
zhi
Xue (nature-human philosophy).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与知性之路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君梅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文摘
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的思想和“虚一而静”的认识方法为中国古代哲学开出了知性之路,在荀子那 里,天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然而由于荀子哲学的主旨不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 而在于儒家的圣王之道,主张“学有所止”,将“知性”划定在“道”的藩篱之中,因此由 他开启的认知心在萌芽阶段便夭折于儒家的政治人伦中。
关键词
荀子
知性心
天
人
道
Keywords
Xun Zi
zhi xing xin
heaven
man
Dao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材的“知止”思想及其定位
5
作者
李璐楠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晚明心性问题研究”(19CZX025)。
文摘
面对阳明后学所造成的"玄虚""情识"之弊,心性问题成为晚明儒者的核心关切。李材立足于《大学》的"知止"观念,将阳明学内向体证的工夫直接贯彻到"性体"这一向内追究的逻辑终点,同时尝试从人伦日用中识认性体,反对将知止工夫局限于单纯自我意识的领域,以便与佛老的心性工夫划清界限。李材对心性之间内在张力的自觉,体现了他对朱子、阳明两种理论分殊和弊端的反思,最终指向对于儒家心性和秩序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
李材
心性问题
知止
Keywords
Li Cai
issue of
xin
-
xing
zhi
-
zhi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人性论新解
6
作者
郝文丽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7-33,共7页
文摘
关于荀子人性论的定位,传统的"性恶论"并不准确,而应代之以"性危心知论"。分析《荀子》一书的文本不难发现,他所谓"性"是强调有导致恶的倾向,但本身并不先在是恶。荀子用"性恶"之名规定"性危"之实,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出于方便理解和操作的考虑,但这种说法包含着许多理论漏洞。"心知说"与"性危论"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荀子人性论的完整义涵。"知"作为"心"所具有的功能,在遏制"性"由"危"沦为"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解蔽"和"学礼",可以保证"心知"功能的正确发挥,从而知道、达道,归于善。"性危心知论"将人性论与认识论相结合,体现出荀子思想内在严整一贯的体系。
关键词
荀子
人性论
性危论
心知说
Keywords
Xunzi
Theory of Human Nature
xing
Wei
xin
zhi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体与精神之外:孟子论心的三重层次
何波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经·郑风·扬之水》诗旨考辨
姜俞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荀子与知性之路
张君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材的“知止”思想及其定位
李璐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荀子人性论新解
郝文丽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