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ability of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for evaluating mountain slope stability in Erdaojiang District,Tonghua City,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IN Zhonghua HAN Jiangtao +1 位作者 LI Zhuoyang LIU Lijia 《Global Geology》 2020年第4期225-233,共9页
The authors employ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to image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a mountain in Erdaojiang District,Tonghua City,Jilin Province,China,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isk of slope failure on surrou... The authors employ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to image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a mountain in Erdaojiang District,Tonghua City,Jilin Province,China,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isk of slope failure on surrounding residential areas and infrastructure,and identify a shallow fault that extends across the center of the mountain an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ountain slope and accurately locate the spatial position and depth of another fault on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Th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ng mountain slope stability.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detecting mountain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aojiang District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tructure mountain faults
下载PDF
四胞疑云:陆治款《仿王蒙山水图》的鉴定研究
2
作者 景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I0011,共8页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及龙美术馆均藏有一件陆治《仿王蒙山水图》。经鉴定:台北故宫本即《石渠宝笈》著录的《仿王蒙林壑萧闲图》原物,但非真迹;香港艺术馆本未经著录,也非真迹;龙美术馆本曾被认为是《石渠宝笈》著录的陆治...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及龙美术馆均藏有一件陆治《仿王蒙山水图》。经鉴定:台北故宫本即《石渠宝笈》著录的《仿王蒙林壑萧闲图》原物,但非真迹;香港艺术馆本未经著录,也非真迹;龙美术馆本曾被认为是《石渠宝笈》著录的陆治《仿王蒙还丹图》,实际可能是著录的另一件陆治《高士听泉图》原物,但也非陆治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治 《仿王蒙山水图》 书画鉴定 《石渠宝笈》
下载PDF
明代徽州山林经济规模初探——以置产簿为中心
3
作者 康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徽州林木种植技术的改进,明代徽州山林物产形成包括木材、毛竹、桐油、茶叶等在内的多样化经营模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徽州民众、宗族、商人等各阶层都普遍热衷于山林经营。现存置产簿资料显示,徽州山林地产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徽州林木种植技术的改进,明代徽州山林物产形成包括木材、毛竹、桐油、茶叶等在内的多样化经营模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徽州民众、宗族、商人等各阶层都普遍热衷于山林经营。现存置产簿资料显示,徽州山林地产的交易在嘉靖、万历时期最为活跃,山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众多拥有百亩、数百亩乃至千亩以上规模山场的业主。明代中后期山林经济已成为徽州民众生活赖以维系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徽州 置产簿 山林经济 规模
下载PDF
基于《林泉高致》的山地乡村画意景观空间营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金水 颜朝辉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6-73,共8页
分析《林泉高致》,转化出山地乡村景观空间自然化、“四可”化、因地制宜等营造原则;提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主次分明的景观配置和诗意化的景观表达等空间景观营造方式,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认为乡村景观空间营造可从山水绘画... 分析《林泉高致》,转化出山地乡村景观空间自然化、“四可”化、因地制宜等营造原则;提出了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主次分明的景观配置和诗意化的景观表达等空间景观营造方式,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认为乡村景观空间营造可从山水绘画理论中汲取营养,营造如画的乡村景观空间,从而提升乡村景观空间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山地乡村 空间营造 营造原则 营造方式 画意景观
下载PDF
《长安志》所载始平原相关问题考
5
作者 沈传衡 《唐都学刊》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长安志》所载的始平原在历史上名称众多,较为著名的别称有“毕原”“五陵原”“咸阳原”等。由《三秦记》《西京杂记》等古籍的记载来看,北芒岩多与“葬地”关系密切,“北芒”的最初得名应该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与相隔渭水南北对... 《长安志》所载的始平原在历史上名称众多,较为著名的别称有“毕原”“五陵原”“咸阳原”等。由《三秦记》《西京杂记》等古籍的记载来看,北芒岩多与“葬地”关系密切,“北芒”的最初得名应该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与相隔渭水南北对望的“南山芒谷”、发源于南山向北注入渭河的“芒水”是一个大的地理单元。然而“北芒”后又被讹称为“北邙”,这是“芒”“邙”同音,北芒岩本身又多帝王将相陵墓的原因所致。何武和王嘉的墓应该是相互毗邻的,《长安志》中有关何武墓、王嘉冢的位置记载有误,应该是后世版本流传中抄刻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北芒岩 北邙山 《长安志》 始平原
下载PDF
吉林东部山区坡度等级上景观格局分异研究--以通化市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运刚 张树文 李琳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5,共5页
本文以通化市为例,应用30m分辨率的DEM,对坡度等级信息进行提取,结合通化地区的景观类型数据,应用Arc/Info软件分析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等级上的分布特征,然后应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通化地区的景观... 本文以通化市为例,应用30m分辨率的DEM,对坡度等级信息进行提取,结合通化地区的景观类型数据,应用Arc/Info软件分析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等级上的分布特征,然后应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通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坡度等级上的分异规律。并重点研究了林地与耕地在坡度等级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林地是通化地区主要的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斜坡区域;其他的景观分布在坡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结果表明:景观格局的分布与坡度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坡度较低的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类型丰富,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而坡度较高的区域,景观类型单一,结构简单,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其中在5°-15°的坡度等级上是各种景观的集中分布区域,景观格局复杂,是人类活动主要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DEM 坡度等级 吉林东部山区 通化市
下载PDF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Ⅱ.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群分析与森林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小波 林英 梁淑群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311-323,共13页
本部分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群与森林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群落具备热带森林群落特征,群落区系组成成分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化;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标大;群落中的种群分布格... 本部分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群与森林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群落具备热带森林群落特征,群落区系组成成分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化;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标大;群落中的种群分布格局、种间关系和频度分布规律等都说明物种独立分布性高,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资源;森林植被的动态特点是,森林群落中的树高(立木级)与个体数的关系为“倒丁”型模式,表现出热带森林具有强大的后备军来维持顶极状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五指山 植物种群 森林结构
下载PDF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Ⅰ.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小波 林英 梁淑群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20-236,共17页
本部分仅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描述。五指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热带低地雨林(海拔700~1000m)、热带山地雨林(海拔1000~1400m)、热带亚高山矮林(海拔1400~1700m)、热带山顶灌... 本部分仅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描述。五指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热带低地雨林(海拔700~1000m)、热带山地雨林(海拔1000~1400m)、热带亚高山矮林(海拔1400~1700m)、热带山顶灌丛(海拔1700~1867m)等4个原生植被类型,共10个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五指山 森林植被 海南
下载PDF
九州、五岳与五服——战国人关于天下秩序的规划与设想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宪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50,共10页
"九州"的划分、五岳四渎的安排、畿服制的设想等等,都是战国中后期在天下一统的形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以网格化技术对王权大一统之天下秩序的想象与规划,其实质是把原来百族万国的、各不相属的异质的"地方"糅合为&q... "九州"的划分、五岳四渎的安排、畿服制的设想等等,都是战国中后期在天下一统的形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以网格化技术对王权大一统之天下秩序的想象与规划,其实质是把原来百族万国的、各不相属的异质的"地方"糅合为"天下"这个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把中国与"非中国"统合在万物一体的空间构架之内,根据对于中央的价值确定地方或边缘存在的意义,从而使"天下"成为神圣先王规划好并遗留给后世的不可分割的遗产,王权秩序的天经地义性因之直观而完美地呈现出来。这是战国儒家理想王制的骨架,是一种自负的、蛮横的大一统主张。尽管从来没有成为现实中的制度,它却把一种关于天朝上国的理念根植在了民族的想象和愿景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九州 五岳四渎 畿服制
下载PDF
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晓 刘珊珊 秦绍楹 《风景园林》 2020年第4期118-125,共8页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与理论 张南垣 造园叠山家 《张处士墓志铭》
下载PDF
嶓冢山与汉水古源——对一桩史地疑案的梳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祝中熹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 时代较早的文献对汉水源流的记载,同后世水系实况严重不符。魏晋以来,许多学者力求解释这一现象,但众说纷纭,歧见丛出,久无定论,遂成史地学上一大疑案。直到近世,方弄清汉水中断、河道变易的真相。这一疑案的获解,对于古地志学和古代史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做一番全面、系统的梳理工作,以为涉及此域的学人们提供些资料信息的查阅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嶓冢山 汉源 《汉志》 嘉陵 天水
下载PDF
明清福州玉尺山房的文采风流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可文 《闽江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10,17,共6页
福州光禄吟台,北宋郡守程师孟建。明末以后在此建玉尺山房,今存吟台石刻及残址。明清两朝,玉尺山房屡易其主,而文采风流相传不绝。孙昌裔孙学稼父子、许豸许友父子、齐鲲、林枫、叶敬昌、林纾、李宗言李宗祎兄弟、李宣龚、郭柏苍及其后... 福州光禄吟台,北宋郡守程师孟建。明末以后在此建玉尺山房,今存吟台石刻及残址。明清两朝,玉尺山房屡易其主,而文采风流相传不绝。孙昌裔孙学稼父子、许豸许友父子、齐鲲、林枫、叶敬昌、林纾、李宗言李宗祎兄弟、李宣龚、郭柏苍及其后人、黄濬等文人均在此居住过。其主人多为当时闽中著名文学家,且近代福州重要诗社——支社便以此为主要活动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光禄吟台 玉尺山房 支社
下载PDF
李治和封龙山书院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平分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李治幼年在元氏县学读书,经历了金末元初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年隐居元氏封龙山,聚徒讲学,重建了封龙山书院,继承和保护了中原文化。
关键词 李治 封龙山 封龙山书院 中原文化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北麓汉语人群语言状况及推普方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莉琴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新疆东天山北麓汉语人群的语言是以兰银官话为基础的老新疆话,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 形成于清朝乾隆中期,由于封闭至今仍以这种语言作为交际语言。推普方略应以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努力宣传国家 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主。
关键词 汉语 官话 交际语言 语言文字政策 语音 词汇 语法 扩大开放 新疆 法系
下载PDF
北朝时期的泰山羊氏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蕊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泰山羊氏在北朝时期的家族地位和影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至北齐时已经有相当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在兖州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还影响着宣武帝朝的政局。泰山羊氏在北魏、东魏北齐的发展、政治境遇及影响,反映了南北对立时期... 泰山羊氏在北朝时期的家族地位和影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至北齐时已经有相当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在兖州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还影响着宣武帝朝的政局。泰山羊氏在北魏、东魏北齐的发展、政治境遇及影响,反映了南北对立时期接近南部边境地域的豪族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谋求发展并反复于南北政权之间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社会地位 政治 势力
下载PDF
《尚书·尧典》“陟方乃死”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起釪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为作者关于《尚书》“陟方乃死”及《史记》舜崩苍梧葬九疑记载的考辨。文中夹注“见下”、“参看”诸语及缺字为原稿所有。
关键词 陟方乃死 尚书 尧典 苍梧 九疑 《尚书·尧典》 文学解释
下载PDF
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
17
作者 范子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5,共8页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拟古》其九 曹植 春蚕 鱼山 互文性
下载PDF
近代名流与鸡公山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青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6-68,73,共4页
近代鸡公山名流荟萃,张之洞、靳云鹗、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夫妇等或为避暑,或出于政治军事等原因结缘鸡公山。这些人的活动丰富了鸡公山的人文内涵,提高了鸡公山的知名度。
关键词 鸡公山 张之洞 靳云鹗 吴佩孚 张学良 蒋介石
下载PDF
脂批“獄神庙”非“嶽神庙”辨
19
作者 邹宗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回朱笔眉批中的"獄神庙",并非庚辰本抄写者对底本中"嶽神庙"的误认、误写或简写,不能把脂批"獄神庙"误认作"嶽神庙",也不能将其等同于"天齐庙"、"东嶽庙... 《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回朱笔眉批中的"獄神庙",并非庚辰本抄写者对底本中"嶽神庙"的误认、误写或简写,不能把脂批"獄神庙"误认作"嶽神庙",也不能将其等同于"天齐庙"、"东嶽庙"。獄神庙是遍布于全国各级各类监狱中的人间庙宇,与天齐庙里的冥府职司"地狱七十二司"同样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批 獄神庙 嶽神庙 考辨
下载PDF
山居生活与冯至的《十四行集》
20
作者 刘纪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49-52,共4页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歌。《十四行集》创作于昆明东郊的杨家山,冯至居住在山上林场的茅屋中。杨家山的自然风物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山居生活使诗人超然世外,从无名的山水中寻...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歌。《十四行集》创作于昆明东郊的杨家山,冯至居住在山上林场的茅屋中。杨家山的自然风物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山居生活使诗人超然世外,从无名的山水中寻求精神超越,追问永恒和本质。可以说,如果没有冯至在杨家山上的山居生活,就不会有《十四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冯至 《十四行集》 山居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