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彦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后期士族的诗歌创作风气、五言体的观念,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诗歌的艺术及其影响来讲,支遁都可以说是东晋重要的诗人。但是囿于其僧人的身份,支遁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当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五言体 辞藻 诗史意义
下载PDF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运好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诗学发展上说,支遁融合玄释,将抽象之理引进诗歌创作之中,标志着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转向;圆融玄释、色空、二谛于山林物色的描写之中,追求色境与法境的统一,又标志着"山水佛教"的诞生,影响了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和山水文学的勃兴。在审美范畴上,"理中之谈"与"象外之谈"、"神趣"说,构成了纵向的历史联系,既显现了东晋佛教美学的嬗变趋向,也显现了东晋以降诗学的嬗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理中之谈 即色游玄 玄感不为 诗学意义
下载PDF
《支遁集》六种版本考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子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抄本更接近于明抄本,而非该本收藏者所猜测的源于明刻本。清人所言"支硎山本"更可能为清刻本而非明刻本。通过异文对校,可以得知明刻本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集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晨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玄言诗。士人通过玄言诗这种形式,阐述佛理,其中僧人支遁是杰出的一位。他的佛理玄言诗,不仅宣扬佛理,而且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诸如山水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后来谢灵运山水诗革新诗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列子注》 支遁 逍遥论 佛理玄言诗
下载PDF
支遁诗文援《易》解佛探幽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章燕 《阴山学刊》 2013年第5期42-45,69,共5页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支遁集》 《周易》 格义
下载PDF
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6
作者 张二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有长期论战。支遁清谈的目标是会三归一,促使学理佛教走入士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义 即色义 以佛解庄
下载PDF
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
7
作者 蔡彦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教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他提出"逍遥游"...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教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他提出"逍遥游"新义的思想基础。对其"逍遥游"的分析,在佛教思想之外,还应注意到玄学的影响。从方法上讲,可以说支遁最早运用格义之法以阐释"逍遥游"。我们认为其"逍遥游"新义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新方法的应用,也就是融合玄佛,因此,支遁之义与郭象有重要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有助于准确理解支遁"逍遥游"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逍遥游” 玄学 佛教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支遁清谈
8
作者 张二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学上创即色论,一方面使玄学佛学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般若学的争鸣、佛学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游 即色论 玄佛合流
下载PDF
论支遁与佛教中国化
9
作者 刘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1-96,共6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伊始,就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魏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支遁为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探索与创新:他会通玄佛创立即色宗,开创了玄学化的中国特色佛学体系;他重视佛教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建设,援儒...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伊始,就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魏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支遁为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探索与创新:他会通玄佛创立即色宗,开创了玄学化的中国特色佛学体系;他重视佛教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建设,援儒入佛,对佛教进行入世改造,并出入朱门推广佛教;因为不局限于沙门教义,所以他在融合儒、佛、道三教理念方面颇具优势,奠定了禅宗的发展基础。支遁对佛教的改造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佛教 中国化
下载PDF
庄子“逍遥”新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勇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2,共8页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而庄子本人的逍遥观,则长期遭到...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而庄子本人的逍遥观,则长期遭到误解。庄子对逍遥的最重要的规定是"无待"。庄子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逼近"无待"。这个过程也就是隐居程度不断深入的过程。逍遥与心境相关,然而逍遥绝不只是心境,它还是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只能由隐士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郭象 支遁 隐士 生存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