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彦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后期士族的诗歌创作风气、五言体的观念,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诗歌的艺术及其影响来讲,支遁都可以说是东晋重要的诗人。但是囿于其僧人的身份,支遁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当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五言体
辞藻
诗史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运好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诗学发展上说,支遁融合玄释,将抽象之理引进诗歌创作之中,标志着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转向;圆融玄释、色空、二谛于山林物色的描写之中,追求色境与法境的统一,又标志着"山水佛教"的诞生,影响了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和山水文学的勃兴。在审美范畴上,"理中之谈"与"象外之谈"、"神趣"说,构成了纵向的历史联系,既显现了东晋佛教美学的嬗变趋向,也显现了东晋以降诗学的嬗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理中之谈
即色游玄
玄感不为
诗学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支遁集》六种版本考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子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抄本更接近于明抄本,而非该本收藏者所猜测的源于明刻本。清人所言"支硎山本"更可能为清刻本而非明刻本。通过异文对校,可以得知明刻本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集
版本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晨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玄言诗。士人通过玄言诗这种形式,阐述佛理,其中僧人支遁是杰出的一位。他的佛理玄言诗,不仅宣扬佛理,而且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诸如山水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后来谢灵运山水诗革新诗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列子注》
支遁
逍遥论
佛理玄言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支遁诗文援《易》解佛探幽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章燕
《阴山学刊》
2013年第5期42-45,69,共5页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支遁集》
《周易》
格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6
作者
张二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有长期论战。支遁清谈的目标是会三归一,促使学理佛教走入士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义
即色义
以佛解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
7
作者
蔡彦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教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他提出"逍遥游"...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教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他提出"逍遥游"新义的思想基础。对其"逍遥游"的分析,在佛教思想之外,还应注意到玄学的影响。从方法上讲,可以说支遁最早运用格义之法以阐释"逍遥游"。我们认为其"逍遥游"新义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新方法的应用,也就是融合玄佛,因此,支遁之义与郭象有重要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有助于准确理解支遁"逍遥游"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逍遥游”
玄学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世说新语》看支遁清谈
8
作者
张二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学上创即色论,一方面使玄学佛学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般若学的争鸣、佛学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游
即色论
玄佛合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支遁与佛教中国化
9
作者
刘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1-96,共6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伊始,就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魏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支遁为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探索与创新:他会通玄佛创立即色宗,开创了玄学化的中国特色佛学体系;他重视佛教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建设,援儒...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伊始,就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魏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支遁为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探索与创新:他会通玄佛创立即色宗,开创了玄学化的中国特色佛学体系;他重视佛教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建设,援儒入佛,对佛教进行入世改造,并出入朱门推广佛教;因为不局限于沙门教义,所以他在融合儒、佛、道三教理念方面颇具优势,奠定了禅宗的发展基础。支遁对佛教的改造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佛教
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逍遥”新解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郭勇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2,共8页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而庄子本人的逍遥观,则长期遭到...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而庄子本人的逍遥观,则长期遭到误解。庄子对逍遥的最重要的规定是"无待"。庄子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逼近"无待"。这个过程也就是隐居程度不断深入的过程。逍遥与心境相关,然而逍遥绝不只是心境,它还是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只能由隐士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郭象
支遁
隐士
生存方式
原文传递
题名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彦峰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士僧交往与六朝文学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0CZW022]成果
福建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佛教与六朝文学艺术研究"成果~~
文摘
支遁是东晋重要的高僧,不仅在玄、佛思想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诗歌创作对东晋士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支遁继承魏晋五言诗的艺术传统,重视丰蔚的修辞,在东晋前中期四言体玄言诗占主流,诗歌整体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其诗歌创作对东晋中后期士族的诗歌创作风气、五言体的观念,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诗歌的艺术及其影响来讲,支遁都可以说是东晋重要的诗人。但是囿于其僧人的身份,支遁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当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
支遁
五言体
辞藻
诗史意义
Keywords
zhidun
five-character poems
rhetoric
significance in history of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运好
王友群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32)
文摘
支遁首次以"理中之谈"作为辨析名理的审美标准,并贯穿于文学创作中,对东晋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理中之谈"既产生于"即色游玄"的缘色证空的审美过程,又以"玄感不为"的审美心理为存在条件。从诗学发展上说,支遁融合玄释,将抽象之理引进诗歌创作之中,标志着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转向;圆融玄释、色空、二谛于山林物色的描写之中,追求色境与法境的统一,又标志着"山水佛教"的诞生,影响了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和山水文学的勃兴。在审美范畴上,"理中之谈"与"象外之谈"、"神趣"说,构成了纵向的历史联系,既显现了东晋佛教美学的嬗变趋向,也显现了东晋以降诗学的嬗变趋向。
关键词
支遁
理中之谈
即色游玄
玄感不为
诗学意义
Keywords
zhidun
talk of philosophic theory
false truth
intuitive aesthetic feeling
poet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遁集》六种版本考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子微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文摘
东晋高僧支遁的《支遁集》于宋代已亡佚,现存版本均为后人所辑佚。经过对明抄本、明刻本、清刻本、清宛本、清抄本、邵武刻本六个版本分析比较,可知明刻本与其他五个版本所依据的底本不是同一个系统,清刻本和邵武刻本以明抄本为底本,清抄本更接近于明抄本,而非该本收藏者所猜测的源于明刻本。清人所言"支硎山本"更可能为清刻本而非明刻本。通过异文对校,可以得知明刻本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版本。
关键词
支遁集
版本
比较
Keywords
zhidun
collection
edition
comparis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郭晨光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摘
永嘉南渡之后,玄学在东晋时期产生了新的变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主要是玄释合流带给玄学原有概念的变化,以及对逍遥论的新解等方面,由此也揭示了东晋时期,玄学开始让位于佛学的趋势;反映在文学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佛理玄言诗。士人通过玄言诗这种形式,阐述佛理,其中僧人支遁是杰出的一位。他的佛理玄言诗,不仅宣扬佛理,而且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诸如山水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后来谢灵运山水诗革新诗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玄学
《列子注》
支遁
逍遥论
佛理玄言诗
Keywords
the metaphysics
The Annotation of Liezi
zhidun
the standpoint of freedom
XuanYan Poem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支遁诗文援《易》解佛探幽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章燕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13年第5期42-45,69,共5页
文摘
东晋高僧支遁留存下来的《支遁集》存在大量援引《周易》词汇的现象。从支遁诗文援引《周易》义例中可以看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阶段中国僧人是通过"格义"方式解读领会佛教理论的。一定程度上,《周易》与佛教的思想相通是支遁对《周易》思想熟稔运用的基础,支遁个人对《周易》的学习与接受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键词
支遁
《支遁集》
《周易》
格义
Keywords
zhidun
zhidun
Ji
Zhouyi
Geyi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6
作者
张二平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摘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有长期论战。支遁清谈的目标是会三归一,促使学理佛教走入士族社会。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义
即色义
以佛解庄
Keywords
zhidun
debate
Spiritual free soaring
Jise theory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zi with Buddhism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
7
作者
蔡彦峰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士僧交往与六朝文学艺术研究(10CZW022)
文摘
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教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他提出"逍遥游"新义的思想基础。对其"逍遥游"的分析,在佛教思想之外,还应注意到玄学的影响。从方法上讲,可以说支遁最早运用格义之法以阐释"逍遥游"。我们认为其"逍遥游"新义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新方法的应用,也就是融合玄佛,因此,支遁之义与郭象有重要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有助于准确理解支遁"逍遥游"的内涵。
关键词
支遁
“逍遥游”
玄学
佛教
Keywords
zhidun
Peripatetic Journey
Metaphysics
Buddhism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世说新语》看支遁清谈
8
作者
张二平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摘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学上创即色论,一方面使玄学佛学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般若学的争鸣、佛学的中国化。
关键词
支遁
清谈
逍遥游
即色论
玄佛合流
Keywords
zhidun
Qingtan talks
Spiritual free soaring
Jise theory
Metaphysics and Buddhist fuses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支遁与佛教中国化
9
作者
刘祎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1-96,共6页
文摘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伊始,就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在魏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支遁为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做出了许多重要探索与创新:他会通玄佛创立即色宗,开创了玄学化的中国特色佛学体系;他重视佛教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建设,援儒入佛,对佛教进行入世改造,并出入朱门推广佛教;因为不局限于沙门教义,所以他在融合儒、佛、道三教理念方面颇具优势,奠定了禅宗的发展基础。支遁对佛教的改造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支遁
佛教
中国化
Keywords
zhidun
Buddhism
sinicization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逍遥”新解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郭勇健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2,共8页
文摘
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而庄子本人的逍遥观,则长期遭到误解。庄子对逍遥的最重要的规定是"无待"。庄子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逼近"无待"。这个过程也就是隐居程度不断深入的过程。逍遥与心境相关,然而逍遥绝不只是心境,它还是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只能由隐士来体现。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郭象
支遁
隐士
生存方式
Keywords
Chuang - tzu
"Free and Unfettered View"
Guo Xiang
zhidun
Hermit
The Way of Life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蔡彦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刘运好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支遁集》六种版本考述
袁子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东晋的玄学新义及其对玄言诗的影响
郭晨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支遁诗文援《易》解佛探幽
吴章燕
《阴山学刊》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张二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
蔡彦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世说新语》看支遁清谈
张二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支遁与佛教中国化
刘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庄子“逍遥”新解
郭勇健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