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人论世”阐释方法在清代词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祝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并辐射到词学阐释领域。清代词学阐释系统的建构承袭了古典诗学的阐释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词学批评阐释之中。清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历代词人的传记资料,编写词人年谱,搜集作...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并辐射到词学阐释领域。清代词学阐释系统的建构承袭了古典诗学的阐释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词学批评阐释之中。清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历代词人的传记资料,编写词人年谱,搜集作品本事,辑纂词林纪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词人词作的相关背景知识,起到论其世、知其人的功效,达到帮助读者了解作者本意与作品本义的阐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知人论世 阐释学 年谱 本事
下载PDF
论李光地的“知人论世”观
2
作者 林静茹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4-87,共4页
李光地用仁义礼智的理学思想评价古人,强调文道兼备的性格,即是"知人";他强调格物致知,穷理即为格物,格物即为知本,注重把古人置于当时所处的气运、朝代之大背景,即是"论世";他还将"知人论世"观运用于选... 李光地用仁义礼智的理学思想评价古人,强调文道兼备的性格,即是"知人";他强调格物致知,穷理即为格物,格物即为知本,注重把古人置于当时所处的气运、朝代之大背景,即是"论世";他还将"知人论世"观运用于选文,符合其"知人论世"观的文章后选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地 文学 知人论世 《榕村语录》
下载PDF
闻一多与马修·阿诺德——论闻一多“生活史”治学方法的主要渊源
3
作者 潘吉英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闻一多的"生活史"治学方法主要渊源于马修·阿诺德所信奉"诗是生活的批评"的文学观。闻一多深受其启发与影响而建立"生活的批评"的现代文学观,并规避其"试金石理...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闻一多的"生活史"治学方法主要渊源于马修·阿诺德所信奉"诗是生活的批评"的文学观。闻一多深受其启发与影响而建立"生活的批评"的现代文学观,并规避其"试金石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化用其文学批评的精髓,因而创之为"生活史"的治学方法。尤其是在"知人论世"观的历史源流与民国唐诗学这一纵横向坐标系中,更能突显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炉火纯青地运用此方法的独异性。闻一多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自我反思与诗情体悟的探究与对话中,不仅使《贾岛》的行文论证突显他眼光独特、逻辑严密,也使贾岛的"人生的半面"的读者接受更丰富具体、生动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马修·阿诺德 “生活的批评” “试金石理论” “生活史” “知人论世”
下载PDF
作者、文本与语境:当代汉学对“知人论世”观的方法论省思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西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7,31,共17页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践体现出对此问题的开放性探究:"作者"...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践体现出对此问题的开放性探究:"作者"概念本身具有多重范式指向,需从多元作者及其运作的维度来观察古典作者的观念、功能与效用;作者定位的困难与"文本"生成的复杂密切相关,应注重文本在共时与历时双重维度上的流变;相应地,"语境"不仅是多重与动态的,而且同样具有"文本性",总是处在与文本阐释互为循环的重构中。通过释放"知人论世"观三项要素各自的复杂性,相对单一的传统方法裂解出丰富多维的探讨向度,为重访早期中国古典文献带来了问题意识与方法论上的调整契机;同时,这一省思也映现出中国传统学术话语自身秩序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当代汉学 作者 文本 语境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