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ed magma gener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ulang giant porphyry Cu-polymetallic deposit in Northwest Yunnan,China
1
作者 Jingwei Guan Tao Ren +3 位作者 Lei Wang Shenjin Guan Lianrong Wu Baosheng Sh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02-813,共12页
The Pulang giant porphyry Cu-Mo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Zhongdian area in the center of the Sanjiang Tethys tectonic domain,which was formed b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Garze-Litang oceanic slab b... The Pulang giant porphyry Cu-Mo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Zhongdian area in the center of the Sanjiang Tethys tectonic domain,which was formed by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Garze-Litang oceanic slab beneath the Zhongza massif.Chalcopyrite-pyrrhotite-pyritemolybdenite occurs as disseminations,veins,veinlets,and stockworks distributed in the K-silicate alteration zone in the monzonite porphyry,which is superimposed by propylitizat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biotite and amphibole analyzed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gma and exsolved fluid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decrease in the oxygen fugacity(fO_(2)).Primary amphibolite and biotite(type I)crystallized at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744-827°C)and low fO_(2)(log fO_(2)=−12.26 to−11.91)during the magmatic stage.Hydrothermal fluids exsolved from the magma have a relatively lower temperature(621-711°C)and fO_(2)(log fO_(2)=−14.36 to−13.32)than the original magma.In addition,the presence of a high abundance of pyrrhotite and an insufficiency of primary magnetite and sulfate in the ore(i.e.,anhydrite and gypsum)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 may be a reduced porphyry deposit.Magma and fluid fO_(2)results,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on magmatic fO_(2)at the Pulang deposit,indicate that the magma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Pulang ore assemblages was initially generated as a highly oxidized magma that was subsequently reduced by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Tumugou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 deposit Oxygen fugacity(fO_(2)) Contamin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Pulang zhongdian arc
下载PDF
中甸弧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Re-Os定年及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李建康 李文昌 +3 位作者 王登红 卢映祥 尹光侯 薛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15-2422,共8页
中甸弧是义敦岛弧的南延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区。在该地区,相对于印支期成矿事件,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均不够。中甸弧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主要为休瓦促钨钼矿床、热林多金属矿点和红山多金属矿床。本... 中甸弧是义敦岛弧的南延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区。在该地区,相对于印支期成矿事件,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均不够。中甸弧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主要为休瓦促钨钼矿床、热林多金属矿点和红山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辉钼矿Re-Os定年技术,精确确定休瓦促矿床形成于83±1Ma,热林矿点形成于81.2±2.3Ma。同时通过刘兴旺等(2006)的辉钼矿Re-Os年龄(77±2Ma),并参考黄铁矿Re-Os测试结果(75±18Ma),可推断红山矿床主要形成发生于燕山晚期。根据上述定年结果,中甸弧成矿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休瓦促→热林→红山,三矿床(点)具有成矿年代相近、空间等距、矿种由高温组合向低温组合变化、矿化类型相似、成矿母岩体就位深度递增等特点。这是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连续演化的结果。依据上述成矿规律,在中甸弧北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成矿年代 成矿规律 燕山晚期 中甸弧
下载PDF
中甸弧碰撞造山作用和岩浆成矿系统 被引量:158
3
作者 杨岳清 侯增谦 +1 位作者 黄典豪 曲晓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4,共8页
中甸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的南端 ,它的演化经历了洋壳俯冲 ( 2 10~ 2 3 5Ma)、陆陆碰撞 ( 80~ 88Ma)和陆内汇聚 ( 2 8Ma)三大造山作用。在俯冲造山作用中产生了浅成 超浅成斑、玢岩 ,并发育了与之有关的斑岩型、夕卡... 中甸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的南端 ,它的演化经历了洋壳俯冲 ( 2 10~ 2 3 5Ma)、陆陆碰撞 ( 80~ 88Ma)和陆内汇聚 ( 2 8Ma)三大造山作用。在俯冲造山作用中产生了浅成 超浅成斑、玢岩 ,并发育了与之有关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在碰撞造山作用中形成了与后造山黑云母花岗岩和与之有关的蚀变花岗岩型、石英脉型钨 钼矿床。在陆内汇聚造山作用中产生了深源正长岩类和与之有关的斑岩型金矿。火成岩类型和成矿作用的多样化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碰撞造山 岩浆热液矿床 中甸
下载PDF
中甸岛弧红山地区两期中酸性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肖潇 许继峰 +1 位作者 陈建林 任江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3-1506,共14页
青藏高原东部中甸岛弧红山地区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16Ma和~76Ma两个时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背景下,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印支期的... 青藏高原东部中甸岛弧红山地区发育有印支期和燕山晚期两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主要集中在~216Ma和~76Ma两个时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于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背景下,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印支期的红山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平均为938×10-6)、低Y(平均为18.6×10-6)、Yb(平均为1.7×10-6)含量,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平均为20.1),同时也有着较高的Mg#(平均为51)、Cr(平均为103×10-6)、Ni(平均为22×10-6)含量,指示印支期红山中酸性岩与普朗-雪鸡坪成矿岩体有着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可能有着相似的物质源区和成岩模式。而形成于燕山晚期的红山花岗斑岩具有低Sr含量(平均为149×10-6)和更低的Y(平均为10.8×10-6)、Yb(平均为0.9×10-6)含量,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a/Yb)N平均为56.0),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弧后区的高贡-措莫隆A型花岗岩,前者很可能是红山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中甸岛弧发育于燕山晚期的斑岩型矿床,我们认为该地区发育于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斑岩型矿床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地球化学 中酸性岩浆活动 红山 中甸岛弧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52
5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2 位作者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床 埃达克岩 雪鸡坪 普朗 中甸弧 云南
下载PDF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 被引量:98
6
作者 曾普胜 王海平 +5 位作者 莫宣学 喻学惠 李文昌 李体刚 李红 杨朝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中甸岛弧带属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 岩浆 成矿带中义敦岛弧的南端 ,其中有 2条蛇绿混杂岩带存在 ,即EW向展布的洛吉蛇绿混杂岩带和近NS向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前者是中甸岛弧带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分界线 ,而后者则将岛弧带内的东、西... 中甸岛弧带属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 岩浆 成矿带中义敦岛弧的南端 ,其中有 2条蛇绿混杂岩带存在 ,即EW向展布的洛吉蛇绿混杂岩带和近NS向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前者是中甸岛弧带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分界线 ,而后者则将岛弧带内的东、西两个火山岛弧带分开。西部岛弧带较早 ,活动时期为 2 5 0~ 2 37Ma ;而东部岛弧带相对较晚 ,活动时期在 2 18~ 2 0 3Ma。从岛弧带活动时段 (2 5 0~ 2 0 3Ma)分析 ,属都蛇绿混杂岩带所对应的洋盆 (属都洋 )的活动时段当在 2 5 0Ma之前后 ,与甘孜理塘洋活动时段相近。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 2条蛇绿混杂岩带内的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均表现为大洋拉斑玄武岩。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极大 ,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 ,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 (多金属 )矿矿产地 ,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带 构造格架 斑岩 铜矿 找矿前景 中甸
下载PDF
“三江”地区中甸弧普朗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6
7
作者 任江波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张世权 梁华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92,共12页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O和Mg#值(>59),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成分特征,这与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相似,表明可能存在一个板片熔体在成岩和成矿过程中的贡献。同时高Th/Y、Ba/La、Rb/Sr和Ba/Sr比值,以及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同位素比值(0.70560~0.70574)和较低的εNd(t)(-2.85~-2.20),指示有一个富集组分参与了成矿斑岩的形成过程,这个富集组分可能是普朗地区的岛弧地壳基底物质,也可能是俯冲沉积物。岛弧地壳物质或俯冲沉积物、或两者与板片熔融的埃达克质熔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成矿斑岩"混合"型地球化学的组成。初步提出,普朗斑岩铜矿床可能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作用在早期形成了具有岛弧成分特征的石英闪长玢岩,其后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增加,并混合了一定数量的上覆地壳物质或沉积物,产生了更酸性的、并具有较高氧逸度的埃达克岩岩浆,上侵到普朗地区的地壳中形成成矿斑岩和相关的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Sr-Nd同位素 印支期 普朗 中甸弧
下载PDF
中甸弧西斑岩带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成因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毅 刘显凡 +4 位作者 邓江红 李春辉 易立文 邹金汐 黄玉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7-899,共13页
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弧广泛发育印支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杂岩及与之有关的斑f玢)岩型矿床:在其西斑岩带内,主要分布有阿热、春都、雪鸡坪和烂泥塘等4个斑(玢)岩体。阿热岩体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似:SiO2〉58.06%,平均5... 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弧广泛发育印支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杂岩及与之有关的斑f玢)岩型矿床:在其西斑岩带内,主要分布有阿热、春都、雪鸡坪和烂泥塘等4个斑(玢)岩体。阿热岩体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似:SiO2〉58.06%,平均58.64%,高Al2O3(14.77%-17.29%)、Sr(490×10^-6-1409×10^-6、Sr/Y(37.4±83.79)和La/Yb(4.62—31.48,平均28.51)值,低Y(13.1×10^-6-16.82×10^-6)和Yb(1.20-1.61)值,δEu为0.90-1.02,REE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呈平滑的右倾形态,富集轻稀土,严重亏损重稀土,具较高的MgO(0.91%-3.77%)及Mg^#(37.84—70.00)值,与其他含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通过对主量和稀土及Sr元素研究对比表明,研究区岩石可能由于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发生断离.先后引发地幔楔及洋壳部分熔融,初始熔浆与地壳发生不同混染叠加并随区域性收缩沿现今格咱断裂东侧短时间内多次脉动侵位形成具岛弧岩石向埃达克质岩石过渡特征的线性串珠状岩体,其源区残留组合有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初始熔浆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叠加可能是导致该带成矿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洋壳俯冲 部分熔融 中甸弧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2
9
作者 庞振山 杜杨松 +1 位作者 王功文 曹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7,共7页
根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特征将普朗复式岩体划分为3个阶段的侵入岩,由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侵入岩形成于221~206Ma之间,形成于印支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高铝、低... 根据接触关系和岩石特征将普朗复式岩体划分为3个阶段的侵入岩,由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侵入岩形成于221~206Ma之间,形成于印支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高铝、低碱且相对富钠,由早至晚岩石向富硅、富碱、高钾、低铝、低钙镁的方向演化。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岩石显示负的Nb异常和高的正Pb异常,表明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且地壳物质参与了岩浆作用过程。结合Nd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不同阶段的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和侵入作用的结果。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洋壳沿甘孜-理塘海沟向西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朗复式岩体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中甸岛弧 印支期 俯冲
下载PDF
中甸岛弧成矿斑岩的锆石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任江波 许继峰 陈建林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91-2599,共9页
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岛弧印支期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本文对该地区代表性的成矿斑岩如西侧的雪鸡坪、东侧的欠虽等岩体开展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雪鸡坪成矿斑岩的年龄为213.4±1.5Ma,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年... 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岛弧印支期浅成-超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本文对该地区代表性的成矿斑岩如西侧的雪鸡坪、东侧的欠虽等岩体开展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雪鸡坪成矿斑岩的年龄为213.4±1.5Ma,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年龄为217.1±1.5Ma。本研究和近几年发表的高精度锆石U-Pb年代学成果发现前人划分的中甸岛弧地区东、西成矿斑岩带的斑岩体形成时代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些斑岩体呈面状分布,其形成时代集中在223~211Ma,应该属于同一构造作用的产物。同时,这些成矿斑岩的锆石REE配分模式图显示一致的成分趋势,具有强烈的Ce正异常和相对较低的Eu负异常,指示出岩浆过程具有高的氧逸度。结合它们埃达克质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中甸岛弧成矿斑岩以及相关的斑岩矿床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板片熔体的参与形成了高氧逸度富金属的岩浆,其对区内成岩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氧逸度 中甸岛弧 印支期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翁水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玲 许继峰 +2 位作者 陈建林 任江波 黄肖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6-1166,共11页
"三江"构造带中甸弧北部的印支期岩浆活动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本文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地区存在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在211.1±1.5Ma喷发,与该地区的印支... "三江"构造带中甸弧北部的印支期岩浆活动目前尚无正式的研究报道。本文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的研究表明,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地区存在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在211.1±1.5Ma喷发,与该地区的印支期火山岩与斑岩矿床的成矿斑岩的形成时代一致。翁水安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以中性的安山岩为主,具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典型岛弧岩浆成分特征。与同一构造单元内中甸弧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进行主、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均具有正常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组成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初步认为中甸弧北部的翁水和南部的烂泥塘-浪都安山岩以及该区域的成矿斑岩很可能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都是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作用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岛弧岩浆岩 翁水 中甸弧 云南
下载PDF
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中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任涛 钟宏 +1 位作者 张兴春 朱维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文中对浪都矿床夕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成分变化于Ad_(87)Gr_(13)-Ad_(92)Gr_8之间,以钙铁榴石为主。与世界上很多夕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REE配分模式截然... 文中对浪都矿床夕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了主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成分变化于Ad_(87)Gr_(13)-Ad_(92)Gr_8之间,以钙铁榴石为主。与世界上很多夕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REE配分模式截然不同,研究区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且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研究显示,浪都矿床钙铁榴石是在水/岩比值较高的环境下快速形成,其与流体之间并没有完全达到REE平衡。岩浆热液中REE的配分模式、表面吸附可能为制约石榴子石REE含量及配分模式的主要因素。Eu^(2+)(r=1.25 A)与其他REE^(3+)相比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更容易被吸附在石榴子石晶体表面,可能是形成浪都矿床中石榴子石Eu正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铜矿床 石榴子石 稀土元素 Eu正异常 浪都 中甸岛弧
下载PDF
滇西北斑岩铜矿带中黑云母矿物化学及其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彦宁 董国臣 +1 位作者 李雪峰 王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4-207,共14页
中甸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的南端,受甘孜理塘洋俯冲的影响,印支期岩浆活动与带内斑岩型、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中甸岛弧带内普朗、浪都及松诺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形成年龄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较多,在已有研究... 中甸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的南端,受甘孜理塘洋俯冲的影响,印支期岩浆活动与带内斑岩型、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中甸岛弧带内普朗、浪都及松诺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形成年龄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较多,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系统测定普朗、浪都及松诺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矿物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主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普朗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黑云母较浪都及松诺富MgO、TiO_2贫FeO、Al_2O_3,但三者在SiO_2、Na_2O、K_2O及CaO值上差别不明显;与三者全岩相比,黑云母中的∑REE不到全岩∑REE的5%(质量分数),同时富集Rb、Ba、K、Ti、Nb、Ta而贫Th、U、Pb、Sr、Zr、Hf、Y等微量元素。此外,成大矿的普朗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的∑REE及Rb、Hf、Cr的值较浪都及松诺高。在成岩方面,普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较浪都及松诺斑岩型铜矿床(点)形成于相对高温高氧逸度的介质环境中,且其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略高。同时,在成矿方面,中甸岛弧地区普朗及浪都斑岩型铜矿成矿体中的黑云母Cu含量高于松诺贫矿体中黑云母Cu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岛弧 斑岩铜矿 黑云母 矿物化学 成岩成矿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中甸岛弧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殿华 王安建 +1 位作者 管烨 陈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文章选择中甸岛弧地区中比例尺地表填图所圈定的侵入岩及火山岩、航磁解译构造格架及汇水盆地沉积物多元素异常作为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定位预测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在GIS平台上基于模糊逻辑模型进... 文章选择中甸岛弧地区中比例尺地表填图所圈定的侵入岩及火山岩、航磁解译构造格架及汇水盆地沉积物多元素异常作为斑岩型铜矿定位预测的主要方法,总结提出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定位预测准则,并根据该准则在GIS平台上基于模糊逻辑模型进行了模糊成员权重赋值和模糊推理网络构建。通过模糊推理计算得到该区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航磁解译构造的交汇部位以及不同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可以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模糊概率分布图。该区主要矿床如普朗、红山和雪鸡坪等均处于高模糊概率分布区,经野外检查验证发现普上和地苏嘎两处斑岩铜矿矿化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模糊逻辑 航磁解译构造格架 GIS 斑岩铜矿 定位预测 中甸岛弧
下载PDF
云南中甸岛弧带典型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对比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永果 吴静 +2 位作者 李峰 崔银亮 张亚辉 《矿产勘查》 2011年第5期468-474,共7页
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区内的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文章对分别位于中甸岛弧东、西部成矿带的春都和普朗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岩铜矿床... 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区内的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文章对分别位于中甸岛弧东、西部成矿带的春都和普朗斑岩铜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蚀变分带模式基本相同,研究还得出中甸岛弧带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以及绢英岩化带的蚀变强度及其规模共同决定斑岩铜矿床的规模。中甸岛弧带斑岩铜矿床中,青磐岩化玢岩为找矿的间接标志,绢英岩化或钾硅化斑岩(玢岩)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斑岩铜矿 中甸岛弧带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中甸县浪灯地区玄武岩特征
16
作者 李凌杰 邓江红 吕佳 《云南地质》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浪灯地区玄武岩以构造岩片状态夹于中甸岛弧带南端的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中,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断片。据岩相学和岩石学特征,该玄武岩属细碧岩化低钛玄武岩,其稀土配分型式显示出分群特点。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元素Rb和K强烈亏损,岩石微... 浪灯地区玄武岩以构造岩片状态夹于中甸岛弧带南端的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中,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断片。据岩相学和岩石学特征,该玄武岩属细碧岩化低钛玄武岩,其稀土配分型式显示出分群特点。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元素Rb和K强烈亏损,岩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并出现Pb的正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中甸岛弧带 云南中甸浪灯
下载PDF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尹光侯 刘星 +1 位作者 邓志祥 肖玲 《云南地质》 2005年第1期58-66,共9页
五村 移山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并在中咱地块边缘至甘孜 理塘结合带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中甸、格咱和弥里淌三条平行控制性断裂将盆地由西向东依次横向分割成中咱微大陆五村台地边缘三角洲、哈工弧后断陷盆地、属都... 五村 移山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并在中咱地块边缘至甘孜 理塘结合带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中甸、格咱和弥里淌三条平行控制性断裂将盆地由西向东依次横向分割成中咱微大陆五村台地边缘三角洲、哈工弧后断陷盆地、属都火山复理石盆地和尼汝弧前斜坡(盆地)。在上述4种构造 相区中沉积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物,具有不同基本层序结构、不同生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显示盆地经历下降 抬升 下降 抬升两个周期性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地边缘潮坪相 弧后及弧间盆地 弧前斜坡-盆地 晚三叠世 五村-移山区
下载PDF
三江地区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对成矿物质源区差异的指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谈荣钰 陈建林 +4 位作者 许继峰 黄肖潇 任江波 唐婉丽 黄文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2-355,共14页
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在中-新生代时期的大洋俯冲增生和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成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晚三叠世中甸弧斑岩成矿区和与陆内汇聚作用相关的新生代玉龙-马厂箐斑岩成... 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在中-新生代时期的大洋俯冲增生和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成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晚三叠世中甸弧斑岩成矿区和与陆内汇聚作用相关的新生代玉龙-马厂箐斑岩成矿带。虽然上述含矿斑岩均为具有高Sr/Y比值的埃达克质岩组成特征;但两者在其他地球化学组成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相比,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有着相对较高的TiO2含量、MgO含量、Mg#值以及高的CaO/Na2O比值、低的Al2O3/TiO2和La/Yb比值。上述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结合研究区晚三叠世和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指示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的母岩浆很可能为俯冲的大洋板片熔体与其上覆的地幔楔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这些含矿熔体在随后的上升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广泛的MASH(即熔融作用、同化作用、存储和均一化)过程;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含矿斑岩母岩浆很可能是含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的加厚下地壳与少量的源于富集地幔的钾质熔体相互作用并在地壳深部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斑岩 中甸弧 岩石地球化学 源区组成 玉龙-马厂箐 三江地区
下载PDF
跨越中甸弧到扬子地块西缘的~80Ma中酸性火成岩成因及其对碰撞后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谈荣钰 陈建林 +2 位作者 许继峰 黄文龙 唐婉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3-1426,共14页
热林钼铜矿床和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弧南部的中甸弧。热林含矿二长花岗岩和铜厂沟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9.0±1.4Ma和81.3±1.1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热林岩体和铜厂沟岩体具有高的Si... 热林钼铜矿床和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弧南部的中甸弧。热林含矿二长花岗岩和铜厂沟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9.0±1.4Ma和81.3±1.1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热林岩体和铜厂沟岩体具有高的SiO_2(>65%)、Al_2O_3(13.74%~14.91%)和低的MgO(0.86%~1.49%)含量和Mg~#值(36.3~47.3),同时也具有高的Sr(326×10^(-6)~1174×10^(-6))、低的Yb(1.00×10^(-6)~1.51×10^(-6))和Y(10.2×10^(-6)~15.6×10^(-6))含量以及较高的Sr/Y(22~86)、La/Yb(30~70)比值,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表明热林和铜厂沟岩体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很可能是以石榴石为稳定相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位于扬子西缘的大理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6.4±2.3Ma,首次在扬子西缘证实有晚白垩世岩浆活动,表明晚白垩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已经跨越了中甸弧进入了扬子地块西缘。对比中甸弧及保山地块发育于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初步认为在燕山晚期,扬子西缘很可能处于与中甸弧类似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弧 扬子地块西缘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晚白垩世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the Langdu High-K Calc-Alkaline Intrusions in Yunnan Province: Constraints from Geochemistry and Sr-Nd Isotopes 被引量:3
20
作者 REN Tao ZHANG Xingchun +1 位作者 HAN Runsheng MA Meij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54-466,共13页
The Langdu high-K calc-alkaline intru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Zhongdian area, which i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idun island arc. These intrusiv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monzonite porphyry, granodiorite, and diorite p... The Langdu high-K calc-alkaline intru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Zhongdian area, which i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idun island arc. These intrusiv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monzonite porphyry, granodiorite, and diorite porphyry. The K20 content of majority of these rocks is greater than 3%, and, in the K20-SiO2 diagram, all the samples fall into the high-K calc-alkaline to shoshonitic fields. They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 and depleted in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s; LaN/YbN = 14.3-21.2), and show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6Eu = 0.77-1.00). These rocks have high K, Rb, Sr, and Ba contents; moderate to high enrichment of compatible elements (Cr = 36.7-79.9 ppm, Co = 9.6-16.4 ppm, and MgO = 2.2%-3.4%); low Nb, Ta, and Ti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 of low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 versus incompatible elements ratios (Nb/Th = 0.75, Nb/La = 0.34)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ratios (Nb/U = 3.0 and Ce/Pb = 5.1, Ba/Rb = 12.0). These rocks exhibit restricted Sr and 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87Sr/S6Sr)i values ranging from 0.7044 to 0.7069 and ENd(t) values from -2.8 to -2.2. The Sr-Nd isotope systematic and specific trace element ratios suggest that Langdu high-K calc-alkaline intrusive rocks derived from a metasomatized mantle source. The unique geochemical feature of intrusive rocks can be modeled successfully using different members of a slightly enriched mantle, a slab-derived fluid, and terrigenous sediment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and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components are temporal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Zhongdian island arc. Formation of these rock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various degrees of melting within an ascending region of the slightly enriched mantle, trigger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Garz^--Litang ocean, a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lab-derived fluid and the terrigenous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K calc-alkaline intrusions GEOCHEMISTRY isotope zhongdian island ar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