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音韵》与中原方音语音特点的比较研究——再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以《中原音韵》与河南省境内中原方音的语音特点为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通过考察发现,《中原音韵》声韵调三方面的语音特征基本上都保存在中原方音中,由此说明,以郑汴片方言为核心的中原方音是《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关键词 中原音韵 中原方音 语音基础
下载PDF
也谈《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分立的依据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洪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6,共7页
《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及其所属的19部系统,当源于元代的发祥地——山西方言。元曲中原之音不能造成“桓欢”独立,曲家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了传承已久的用韵习惯,接受了“桓欢”独立的事实。
关键词 中原音韵 桓欢韵 山西方言
下载PDF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的读音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5,共14页
介绍和评价了各家对《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分合的观点,根据《回回药方》阿汉对音材料,从音理和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中原音韵》章、知、庄三系的合一。
关键词 中原音韵 阿汉对音 章知庄三系
下载PDF
从知系跟精组的层次看胶东方言与《中原音韵》 被引量:3
4
作者 宫钦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关键词 胶东方言 中原音韵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
下载PDF
从《回回药方》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支思”韵的读音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0,共9页
介绍了学术界对《中原音韵》"支思"韵音值构拟的各种说法和论证依据,讨论了诸论据存在的问题,从《中原音韵》本身和阿汉对音的角度论证了《中原音韵》"支思"韵的读音应为。
关键词 中原音韵 支思韵 阿汉对音
下载PDF
从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的入声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共7页
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前贤研究《中原音韵》入声的不同意见,通过对阿汉对音材料中入声的全面考察,补充证明了《中原音韵》无入声的观点。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入声 阿汉对音
下载PDF
《风雅翼》叶音今音韵系及其与《中原音韵》的比较
7
作者 汪业全 张晓勤 叶桂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对《风雅翼》447首古诗495个韵段分析考察,得出刘履叶音今音韵系二十一个韵部。它与《中原音韵》同中有异,显示出不同的语音层次。
关键词 《风雅翼》 叶音 中原音韵
下载PDF
《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玉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5,共15页
《中原音韵》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入声字归去声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这说明《中原音韵》时代的共同语里平声已经分成阴、阳两调、全浊上声已变去声、全浊入声字已... 《中原音韵》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入声字归去声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这说明《中原音韵》时代的共同语里平声已经分成阴、阳两调、全浊上声已变去声、全浊入声字已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已变去声。唯清入声字的归调不为多数官话方言证实,说明清入有其独特的性质,当是一个独立的声调。根据周德清及相关材料,《中原音韵》时代共同语的声调有五个调类,相应的调值是阴平33、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清入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声调 清入
原文传递
《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桑宇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中原音韵》里的分合以及音值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主张三组声母合为一套卷舌声母就必须澄清如下问题:(1)知、照组声母合一与知二庄、知三章对立问题;(2)《中原音韵》"知""支"...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中原音韵》里的分合以及音值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主张三组声母合为一套卷舌声母就必须澄清如下问题:(1)知、照组声母合一与知二庄、知三章对立问题;(2)《中原音韵》"知""支"分韵问题;(3)止开三知庄章组字在近代汉语存在两种对立读音类型;(4)《中原音韵》三组声母合一与现代方言两套声母的关系;(5)一套声母两套变体与两套声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知庄章 二分 合一
原文传递
从元曲异文看清声母入声字的归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和非清入声字所构成的异文进行分析,发现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的归类与《中原音韵》的“清入归上”差距颇大。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不仅可以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分别构成异文,而且有些清入声字还具有一... 本文通过对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和非清入声字所构成的异文进行分析,发现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的归类与《中原音韵》的“清入归上”差距颇大。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不仅可以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分别构成异文,而且有些清入声字还具有一字多调的特性。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周德清简单把清入声字归入上声类是一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异文 清入声字 中原音韵 归类 周德清 汉语 语音
下载PDF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北方话的疑母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冀骋 《汉语学报》 2007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中原音韵》的疑母大多消失了,个别小韵还保留着,《回回药方》阿汉对音材料所放映的语音情况大致相同。是什么原因促使疑母消失,什么条件使疑母得以保留?我们给予了探讨。
关键词 中原音韵 阿汉对音 疑母
下载PDF
《中原音韵》东钟/庚青韵间的方音性又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玉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40,共9页
《中原音韵》的东钟/庚青两韵之间有29个字(唇音声母12个,喉牙音声母17个)存在又读,学术界关于这组又读的语音性质的认识差别很大。根据《中原音韵》的音系布局和现代方言的读音实际,[pu?]与[pu?]、[ku?]与[ku?]这两种类型的音节很难共... 《中原音韵》的东钟/庚青两韵之间有29个字(唇音声母12个,喉牙音声母17个)存在又读,学术界关于这组又读的语音性质的认识差别很大。根据《中原音韵》的音系布局和现代方言的读音实际,[pu?]与[pu?]、[ku?]与[ku?]这两种类型的音节很难共存于一个音系中。因此,这组又读字的重出安排,是周德清审音的结果,是对共同语基础方言不同读法的一种处理方式,既不是共同语的历史音变,也不是文白异读,更不是新旧读音,而是作者人为安排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共同语 现代方言 又读 审音
原文传递
《回回药方》阿汉对音与元代汉语北方话“影、云、以”三母的读音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冀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利用《回回药方》的阿汉对音材料,构勒了元代汉语北方话影、云、以三母的语音情况,讨论了它的演变机制。
关键词 中原音韵 阿汉对音 元代汉语 影、云、以母
下载PDF
从入声字的归派看《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临惠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文章从入声调的归派以及入声韵的文白异读和齐微韵在元杂剧中的押韵情况入手,讨论《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问题,认为《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而是一个杂糅的系统。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入声字 基础方言
原文传递
《单刀会》双调[新水令]字调腔格初探——基于语言音乐学视角的元杂剧旋律风格考辨之一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宏锋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55-74,共20页
元杂剧是近古中国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其音乐既承续两宋遗音,又融入时代新声,在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融中流变发展,成为继唐宋诗词音乐之后我国音乐史上的又一高峰。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上,以关汉卿《单刀会》双调[新水令]为例,重点关... 元杂剧是近古中国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其音乐既承续两宋遗音,又融入时代新声,在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融中流变发展,成为继唐宋诗词音乐之后我国音乐史上的又一高峰。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上,以关汉卿《单刀会》双调[新水令]为例,重点关照曲牌的音韵字调组合与仄声词组腔格,力求从唱腔旋律形态方面,对元杂剧“以曲牌原型框架为音调生成基础,以特定宫调音列为音高组织规范,以仄声词组腔格为基本衍展手段,以腔词音韵谐协为总体创作追求”的旋律结构和音乐风格有更为具体的认知。本文也希望以此个案研究为契机,引发学界对“语言音乐学”历史属性的进一步关注,并由此扩大至以《九宫大成》为代表的更多南北曲音乐分析,从新材料和新方法视角不断丰富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新水令 音韵字调 仄声词组腔格 中原音韵 语言音乐学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下载PDF
现代汉语普通话zhuang,chuang,shuang的来源、形成过程及其相关问题
16
作者 张渭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6-39,共4页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ang chuang shuang 《广韵》 中原音韵 《等韵图经》 现代汉语普通话 折合
下载PDF
麻遮分韵时代考——兼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治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共7页
根据对以《礼部韵略》进行增修的两部韵书、以《礼部韵略》为基础加以编排的两部辞书和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礼部韵略》的版本——日本真福寺藏本的麻韵各小韵的排列次第的考察,可以看出:平声麻遮分韵始自《礼部韵略》(1037年)、上声马写... 根据对以《礼部韵略》进行增修的两部韵书、以《礼部韵略》为基础加以编排的两部辞书和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礼部韵略》的版本——日本真福寺藏本的麻韵各小韵的排列次第的考察,可以看出:平声麻遮分韵始自《礼部韵略》(1037年)、上声马写、去声祃藉分韵始自毛晃增注、毛居正重增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1162-1223年)。又根据麻遮分韵的发生地点,我们认为近代音初期的"中原"可能是以"汴京(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韵略》 麻遮分韵 中原音韵
原文传递
试论曲韵“入声独立”与“入派三声”之异同——以《曲韵骊珠》质直韵与《中原音韵》齐微韵之比较为例
18
作者 张竹梅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68,共8页
《曲韵骊珠》质直韵字基本上皆为《中原音韵》齐微韵字。质直韵阴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为齐微韵上声韵字,阴声类的入声韵字及其反切下字为齐微韵的入作上声韵字。质直韵阳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则一般为齐微韵去声、平声(阳)韵字,阳... 《曲韵骊珠》质直韵字基本上皆为《中原音韵》齐微韵字。质直韵阴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为齐微韵上声韵字,阴声类的入声韵字及其反切下字为齐微韵的入作上声韵字。质直韵阳声类入声韵字的北叶音字则一般为齐微韵去声、平声(阳)韵字,阳声类入声韵字及其反切下字则一般也相应地为齐微韵"入作去声"或"入作平声"韵字。《曲韵骊珠》质直韵字与《中原音韵》齐微韵字之对应明晰一致,一如《曲韵骊珠》屋读韵、恤律韵与《中原音韵》鱼模韵之对应。相较而言,《曲韵骊珠》入声独立设韵,较《中原音韵》"次本韵后""入派三声"之设置,则更便于南曲演唱制韵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韵骊珠 中原音韵 质直 齐微 入声 北叶音字
原文传递
北京音系十三辙: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
19
作者 宋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22,40,共11页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三辙基础上制定新诗韵,可以将十三辙中的“梭坡”和“乜斜”二辙合并(形成新的“梭乜”辙),并将“er儿”系字从“一七”辙中分离出来,并入新的“梭乜”辙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韵 北京音系十三辙 中原音韵
下载PDF
《音韵清浊鉴》的成书意图、编纂法及相关韵学价值
20
作者 宋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1,共9页
《音韵清浊鉴》是清康熙年间大兴(今北京)人氏王祚祯所编纂的一部正音性字书。既往的评议,多拘囿于此书编纂上的复杂表象,而对于其成书意图和具体编纂法缺少探究,所以误解处较多,致使其应有的韵学价值得不到体现。为学术辨识计,在明确... 《音韵清浊鉴》是清康熙年间大兴(今北京)人氏王祚祯所编纂的一部正音性字书。既往的评议,多拘囿于此书编纂上的复杂表象,而对于其成书意图和具体编纂法缺少探究,所以误解处较多,致使其应有的韵学价值得不到体现。为学术辨识计,在明确其成书意图的同时,文章采用“透视分离”的研究思路,着重分析该书对其他韵学文献的套用及改编情形,并于文末抽绎了该书所彰显的重要韵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清浊鉴》 正音 透视分离 音韵日月灯》 中原音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