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召公与周初政治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旭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周初政局 ,内忧外患。文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 ,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同周公一起 ,平灭三监叛乱 ,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 ;南征江汉 ,经营了周的南国 ;负责营建东都洛邑 ;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 ;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 周初政局 ,内忧外患。文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 ,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同周公一起 ,平灭三监叛乱 ,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 ;南征江汉 ,经营了周的南国 ;负责营建东都洛邑 ;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 ;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一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 ,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 周初 周公 三监之乱 历史作用
下载PDF
确定性的寻求——周公平管蔡之乱的观念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传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3-147,160,共6页
管蔡之乱是西周初的一件大的历史事件,对于此事件起因,诸家各有不同说法。但究其因,此事件背后乃是源于制度混乱。此事件,正是发生在由"民神杂揉"至"绝地天通"观念转折之时,此时观念上寻求一形上确定性成为自觉。... 管蔡之乱是西周初的一件大的历史事件,对于此事件起因,诸家各有不同说法。但究其因,此事件背后乃是源于制度混乱。此事件,正是发生在由"民神杂揉"至"绝地天通"观念转折之时,此时观念上寻求一形上确定性成为自觉。周公平定管蔡之乱也必然的体现了此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管蔡之乱 观念背景
下载PDF
《尚书·金縢》新探
3
作者 阮明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5,共5页
清华简《金縢》提供了研究传世本《金縢》的新文本,清华简《系年》所载周初史事对《金縢》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这些新材料澄清了周初重要史事的基本脉络。周公所言"我之弗辟"指诛杀武庚,而非三监;周公遗《鸱鸮》诗于成王未获... 清华简《金縢》提供了研究传世本《金縢》的新文本,清华简《系年》所载周初史事对《金縢》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这些新材料澄清了周初重要史事的基本脉络。周公所言"我之弗辟"指诛杀武庚,而非三监;周公遗《鸱鸮》诗于成王未获谅解是因为周公对摄政之事只字未提;最终使成王释疑的是周公以身代武王死一事的公布;成王与周公二人最终和解,进而开创出周人的基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系年》 周公 三监
下载PDF
周公摄政合法性证明——兼论商周制度因袭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8-91,共4页
周公摄政而未称王,该事件非个人偶然行为,乃历史必然选择。摄政的合法性来自殷商的传统。商代巫师地位崇高,周公倾心全力仿效商朝的历代先贤,并且其权威性直接承接自文王的传授。周公摄政直接导致了管蔡叛乱的发生,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周... 周公摄政而未称王,该事件非个人偶然行为,乃历史必然选择。摄政的合法性来自殷商的传统。商代巫师地位崇高,周公倾心全力仿效商朝的历代先贤,并且其权威性直接承接自文王的传授。周公摄政直接导致了管蔡叛乱的发生,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周人的固有传统,周公摄政与管蔡叛乱反映了商周传统的冲突。认清这段表象纠结而内涵重构的历史,能够促进理解商周变革与因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摄政 管蔡叛乱 商周 合法性
下载PDF
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几个相关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笪浩波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0,共8页
本文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墓地的布局,认为符合西周时期的族坟墓制;对M65、M28和M111的分析对比,认为M28为曾侯谏墓,M65为其父亲之墓;该墓地存在两位曾侯,即曾侯谏和曾侯犺;M111所铭"南公"并非... 本文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墓地的布局,认为符合西周时期的族坟墓制;对M65、M28和M111的分析对比,认为M28为曾侯谏墓,M65为其父亲之墓;该墓地存在两位曾侯,即曾侯谏和曾侯犺;M111所铭"南公"并非南宫适,而是该墓地中的某一位墓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曾国墓地 (曾)侯谏 南公
原文传递
论“越州窑务”
6
作者 李民举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越州窑务即北宋初年在上虞广教寺附近设立的'官院',缘起于晚唐五代时期吴越国境内生产的秘色瓷器的'贡窑'。管理'越州窑务'的官员,当时统称为'监当官'。越州窑务的组织方式,沿袭了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 越州窑务即北宋初年在上虞广教寺附近设立的'官院',缘起于晚唐五代时期吴越国境内生产的秘色瓷器的'贡窑'。管理'越州窑务'的官员,当时统称为'监当官'。越州窑务的组织方式,沿袭了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时代地方藩帅下属的官手工业,入宋以后,演变为中央政府下属的官手工业。宣徽院负责越州窑务官吏的选派和产品去向。北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为越州窑务的鼎盛期。仁宗朝以后,越州窑务逐渐衰微。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以后越州窑务废止。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以后,随着越窑秘色瓷器在汴京市场的上流通,使得豫西各窑厂仿制秘色瓷器成为可能。北宋中晚期豫西地区的'仿越'技术相当成功,宋徽宗时代宝丰清凉寺窑场在此基础上创烧出'汝官窑瓷器'。进入金朝以后,汝官窑技术传到豫西其他青瓷窑厂,随之出现了'钧窑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州 窑务 贡窑 宣徽院 土贡 监当官 秘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