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晋研究中的议程诱导与拨乱反正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波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谢晋是公认的电影大师。迄今为止,谢晋研究可分为创作伴随期(1957—2001)、“盖棺定论”期(2001—2011)、拓展更新期(2011年至今)三个时期。关于谢晋的研究已是成果卓著,但其研究过程中存在“作者论范式误区”“朱大可批评的议程诱导”... 谢晋是公认的电影大师。迄今为止,谢晋研究可分为创作伴随期(1957—2001)、“盖棺定论”期(2001—2011)、拓展更新期(2011年至今)三个时期。关于谢晋的研究已是成果卓著,但其研究过程中存在“作者论范式误区”“朱大可批评的议程诱导”和“比较方法的视野缺席”三大问题。目前对谢晋的研究应当主要聚焦于他导演艺术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选题、立意、演员指导、镜头语言、艺术效果等五方面。其中,谢晋的导演风格在题材选择上尤为突出,即偏爱女性题材、现代人物和“偏主流”题材,这也是使其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电影人 作者论 朱大可 导演艺术 电影选题偏好
下载PDF
论缶——与朱大可教授商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鼓缶而歌"无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引人注目的节目。缶阵的演出形式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遭到了一片质疑。文化学者朱大可教授在《"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奥运缶究竟象征了什么?》的访谈中对"缶"... "鼓缶而歌"无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引人注目的节目。缶阵的演出形式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遭到了一片质疑。文化学者朱大可教授在《"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奥运缶究竟象征了什么?》的访谈中对"缶"的乐器功能仅用"贱器"和"丧器"予以区分,并大量征引了相关文献来证明。"贱器"和"丧器"实际上是对"缶"的使用者及其演奏场合的明示和限制。那么,乐器"缶"在历史舞台上呈现的仅仅是"贱器"和"丧器"?朱教授所引用的文献真的可以证明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大可 贱器 丧器
下载PDF
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需要澄清误解——以朱大可《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为例
3
作者 王开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6,共10页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quo...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规范汉字表 文化界 误解 朱大可 汉字革命
下载PDF
朱大可:欲望与人性的神话隐喻
4
作者 方晓枫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朱大可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学者、批评家和作家。他凭借哲学思辨和独特的语言体系赢得了读者们的认可和推崇,随后潜心研究中国神话的起源并出版了学术巨著《华夏上古起源》。凭借丰富的神话研究成果,他开始进行小说创作,朱大可的代表... 朱大可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学者、批评家和作家。他凭借哲学思辨和独特的语言体系赢得了读者们的认可和推崇,随后潜心研究中国神话的起源并出版了学术巨著《华夏上古起源》。凭借丰富的神话研究成果,他开始进行小说创作,朱大可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生弈》《古事记》《六异录》和《大桶》等,这些作品凸显了他对神话“知识考古”、丰富想象力和精妙隐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蕴含着对历史、文明、欲望和人性等主题的深刻阐释、理解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大可 神话 历史 欲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