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Dao Yin: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Therapeutic Exercises in Yin Shu(The Book of Pulling,c.2nd Century BCE)and Zhu Bing Yuan Hou Lun(Treatise on the Origi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Various Diseases,610 CE)
1
作者 Dolly Y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3年第1期76-87,共12页
The manuscript Yin Shu(The Book of Pulling),excavated from Zhangjiashan Han Tomb No.247,is the earliest surviving text on therapeutic exercise known as Dao Yin(lit.guiding and pulling).Discovered in 1983,this Dao Yin ... The manuscript Yin Shu(The Book of Pulling),excavated from Zhangjiashan Han Tomb No.247,is the earliest surviving text on therapeutic exercise known as Dao Yin(lit.guiding and pulling).Discovered in 1983,this Dao Yin text,together with the drawings of 44 figures performing“guiding and pulling”exercises found in the Mawangdui Han Tomb in 1974,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Dao Yin.Prior to these discoveries,researchers into Dao Yin relied mainly on material found in the Dao Zang(the Daoist Canon),compiled in 1145.This led to their conclusion that Dao Yin was essentially Daoist.The development of Dao Yin reached its zenith during the Sui Dynasty(581–618 CE),when it became one of the three medical departments at the imperial med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As part of the medical reform of the second Sui Emperor,Yang Di,Dao Yin beca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and the employ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Dao Yin specialists to the Sui court transformed the state medical service.The compilation of Zhu Bing Yuan Hou Lun(Treatise on the Origi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Various Diseases)under Yang Di’s decree,incorporated an abundance of resources on Dao Yin,enabling physicians to potentially“prescribe”Dao Yin to their patients.Situating both Yin Shu and Zhu Bing Yuan Hou Lun in their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ir editorial treatments,examines their different objectives,styles,and readerships,and compares the various exercises described in the two texts.It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over a period of nearly a thousand years,from the late Warring States(475–221 BCE)to the Sui and Tang periods,Dao Yin was an important medical practice,culminating in its institutionalization by the Sui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 Yin Early and 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eutic exercise Yin Shu zhu Bing yuan Hou Lun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法探析
2
作者 顾元嘉 管翀 +1 位作者 谢芳芳 姚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书中记载大量脾胃病相关症状并提供导引治疗方法。其导引方法涉及调身、调息、调心3个方面,且各有侧重。文章从功法三调角度,总结分析《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治疗规律,发现《诸病源...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书中记载大量脾胃病相关症状并提供导引治疗方法。其导引方法涉及调身、调息、调心3个方面,且各有侧重。文章从功法三调角度,总结分析《诸病源候论》脾胃病导引治疗规律,发现《诸病源候论》导引治疗脾胃病时注重调畅气机,主要包括“以脊为枢”调畅气机出入,“闭气调息”调节气机升降,并注重“以意引气”增强调身及调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脾胃 导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承古拓新:宋元士庶丧礼礼仪因革与复兴
3
作者 陈延斌 王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士族阶层的衰落,以及士大夫复兴宗法制度和匡正世风的需要。司马光、朱熹、吕祖谦均试图在不违背古礼精神的前提下,对先秦丧礼礼制进行简化,以适应社会士庶礼仪文化的需要。相较而言,《朱子家礼》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北宋吕大钧等撰修的《乡仪》和元代郑泳撰修的《郑氏家仪》,则是民间依据古礼撰修家礼文献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礼制下移 丧礼 《朱子家礼》 《郑氏家仪》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七疝考
4
作者 郑若羲 顾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75-1981,共7页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 本文通过梳理《诸病源候论》对七疝的命名及描述,认为七疝病名的命名有以下情况:其一,病名由两个病名组合而成,同时具有两种疾病的症状,如厥疝、癥疝和胕疝,其中厥疝和癥疝的症状描述具备厥病、癥病的特征;其二,以病因病机命名,如寒疝、气疝;其三,以疾病特征命名,如盘疝;其四,病名可能在传抄中产生了讹误,如胕疝、狼疝。七疝的病名中,有些在后世不再见到相同的病名和症状,其原因或是有了不同的描述方式,或是因为本身描述宽泛或条文缺漏而不具有辨识性,导致其病名及内涵不为医家所熟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七疝 病名
下载PDF
朱熹与颜元道统观的虚实之辨
5
作者 刘丽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道统作为儒者主观建构的观念性存在,其涵义是儒家宗旨性思想、文化或学说及其历时性人物传承谱系。从孔、孟以来,历代大儒已经具备了道统观念,但并未形成明确的作为道统观显性化、学说化的道统说。道统观可分为所传之道、传承谱系、传... 道统作为儒者主观建构的观念性存在,其涵义是儒家宗旨性思想、文化或学说及其历时性人物传承谱系。从孔、孟以来,历代大儒已经具备了道统观念,但并未形成明确的作为道统观显性化、学说化的道统说。道统观可分为所传之道、传承谱系、传道方式以及卫道意识和弘道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理学与反理学两大阵营的代表,朱熹与颜元的道统观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传之道有虚理与实事之别;传承谱系的历史人物选取标准上有思辨与致用之分;传道方式上有以心传道、以文传道与以身传道、以事传道之异。这些道统观上的差异反映出朱熹与颜元在哲学思想上的虚实之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统 朱熹 颜元
下载PDF
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白艳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明初皇室的“异人”慕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的成立与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最为重要,但学界对其内涵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新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蜀献王朱椿《献园睿制集》所收《与全弌老仙书... 明初皇室的“异人”慕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的成立与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最为重要,但学界对其内涵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新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蜀献王朱椿《献园睿制集》所收《与全弌老仙书》五篇、《张丰仙像赞》、《怀仙赋》,可以清楚地证明“张三丰入蜀见蜀王”实属朱椿的建构。朱椿此举是以太祖与周颠仙故事为样板,利用道教异人张三丰塑造自身贤王形象,化解岳父蓝玉谋反引发的政治危机,避免重蹈兄长潭王朱梓身死国除之覆辙。朱椿借此不仅保全了自身,而且成就了“宗室最贤”之名,“后入蜀,见蜀王”情节亦得以成功跻身张三丰传说系统,成为“三丰复生”神话的官方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献王 朱椿 《献园睿制集》 张三丰 蓝玉案
下载PDF
《杂病源流犀烛》论治痿证探析
7
作者 张雅妮 胡华 +2 位作者 刘佳 丁泽惠 符馨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294-1297,共4页
《杂病源流犀烛》是一部中医证治源流探析著作,对于痿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颇有考究。从经脉、脏腑求因,脉法、兼证等论治,配以导引运功、饮食同调,汇集历代诸家观点,求其本源,洞幽烛微,创立经验方、自制方为后世医家提供用药参考,... 《杂病源流犀烛》是一部中医证治源流探析著作,对于痿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颇有考究。从经脉、脏腑求因,脉法、兼证等论治,配以导引运功、饮食同调,汇集历代诸家观点,求其本源,洞幽烛微,创立经验方、自制方为后世医家提供用药参考,书中的理论思想对当今中医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病源流犀烛 痿证 沈金鳌
下载PDF
论朱熹的道德批评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以朱熹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的评价为例
8
作者 邵明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各自的历史地位。朱熹的道德批评既有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其作为道学家的身份相关,也是他“道在文先”的观念在其文学批评中的显性反映。朱熹的道德批评至今仍有影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屈原 扬雄 陶渊明 王维 道德批评
下载PDF
“效”与“觉”:魏源对朱熹“生知”的“接着讲”
9
作者 柴敏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朱熹与魏源都重视“生知”的命题。朱子的“生知”是在处理“致知”与“尽心”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的,认为具有“生知”资质的人“尽心”后方能成为“圣人”。魏源则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论述,将知识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 朱熹与魏源都重视“生知”的命题。朱子的“生知”是在处理“致知”与“尽心”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的,认为具有“生知”资质的人“尽心”后方能成为“圣人”。魏源则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论述,将知识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的知识需要自“觉”,“道问学”的知识需要“效”他,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有自“觉”的资质,此即魏源的“生知”。魏源对“生知”的诠释是对朱子的“接着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知” 朱熹 魏源 “尊德性” “道问学”
下载PDF
陆世仪的思想定位——基于清初朱子学实践路径的考察
10
作者 韩书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清初儒者对于朱子学有“尊朱”、“辟朱”、“述朱”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以陆陇其、颜元和陆世仪为代表。由于学术观念和价值立场的差异,陆陇其和颜元对陆世仪的评价存在着“褒中有贬”或“先扬后抑”的矛盾现象。从“以陆释陆”的内在视... 清初儒者对于朱子学有“尊朱”、“辟朱”、“述朱”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以陆陇其、颜元和陆世仪为代表。由于学术观念和价值立场的差异,陆陇其和颜元对陆世仪的评价存在着“褒中有贬”或“先扬后抑”的矛盾现象。从“以陆释陆”的内在视角出发,不难发现陆世仪具有学术态度之包容性、思想宗旨之圆融性、道德践履之笃实性的典型特征,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清初朱子学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世仪 陆陇其 颜元 朱子学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对当代肿瘤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晨龙 葛倩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的专著,最早将癥瘕单独作为一类疾病设专候论述,系统全面论述了癥瘕的临床特征,并对癥与瘕进行了辨析。指出外邪侵袭、脏腑虚弱、饮食不节、经期产后调摄不慎为癥瘕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的专著,最早将癥瘕单独作为一类疾病设专候论述,系统全面论述了癥瘕的临床特征,并对癥与瘕进行了辨析。指出外邪侵袭、脏腑虚弱、饮食不节、经期产后调摄不慎为癥瘕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倡导导引调摄之法以增强人体正气。癥瘕相当于现代胸腹部(如胃、肠、子宫)的良恶性肿瘤,巣元方重视脾胃的枢机功能,注意顾护正气,为现代肿瘤的中医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癥瘕 肿瘤
下载PDF
朱宗元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巧芳 杨荔勇 +1 位作者 董秋梅 杨喜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57-2058,共2页
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地区名老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独特疗效。本文从朱老对颈椎病的理解、主方用药加减以及验案举例3个方面对其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介绍,促进名医经验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颈椎病 朱宗元 经验
下载PDF
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洪武朝宫廷政治史之一面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晓东 年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洪武朝早期,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含义并不等同。选秀民间最初所选女子虽也有后妃储备之意,但更主要是作为女官存在。其后女官与后妃职能分离,选秀民间便单纯是后妃预备而施行。不过,因洪武初确立的联姻勋旧政策的存在,选秀民间在洪武时... 洪武朝早期,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含义并不等同。选秀民间最初所选女子虽也有后妃储备之意,但更主要是作为女官存在。其后女官与后妃职能分离,选秀民间便单纯是后妃预备而施行。不过,因洪武初确立的联姻勋旧政策的存在,选秀民间在洪武时期并不会被轻易施行,其每一次实施都与内外廷政治发展密切相连。从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二者含义的融合过程,可窥视出洪武朝宫廷政治史发展的整体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洪武 选秀民间 联姻畎亩 宫廷政治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时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筠 王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03-1204,127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特征及时代价值。《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意、气、神、形兼修,对人的身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今社会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理想方...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特征及时代价值。《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法"意、气、神、形兼修,对人的身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疾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当今社会一种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理想方法,故对书中"导引法"的疗效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具体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保健体育 诸病源候论 导引法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诸病源候论》治疗观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志峰 姚浩敏 严世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71-2373,共3页
《诸病源候论》虽详于论病因证候,但其论治也形成完备体系。通过对该书涉及治疗原文的探析,发现书中所采用的方药、针灸、外治、导引、养生等措施丰富,而且论治精炼,侧重确立治则,治法灵活多样,并形成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随证而治... 《诸病源候论》虽详于论病因证候,但其论治也形成完备体系。通过对该书涉及治疗原文的探析,发现书中所采用的方药、针灸、外治、导引、养生等措施丰富,而且论治精炼,侧重确立治则,治法灵活多样,并形成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随证而治的治疗观。其治疗观既是隋以前治疗经验的总结,又对后世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渚病源候论 治疗
下载PDF
朱元璋与明代天文历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6,共8页
文章梳理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天文历法工作,分析了朱元璋对天文和星占的需求和态度,尤其通过对“日中黑子”现象的担忧和应对,以及引入回回历法,预推月五星凌犯来服务星占等事件,讨论了朱元璋在明代天象观测以及确定“双轨制”历法格... 文章梳理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天文历法工作,分析了朱元璋对天文和星占的需求和态度,尤其通过对“日中黑子”现象的担忧和应对,以及引入回回历法,预推月五星凌犯来服务星占等事件,讨论了朱元璋在明代天象观测以及确定“双轨制”历法格局上的贡献,为进一步认识明代初期天文历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另外,文章还讨论了朱元璋如何借助天象教育和训导后世子孙,并且将天文渗透到帝国政治运作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天文历法 星占 太阳黑子 凌犯
下载PDF
论明初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60,共7页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是深远;三是加强海防建设,包括建设水军、设置沿海卫所、建立海防工事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明太祖励精图治,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部署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卫所为中心、水陆配合的海防体系。但是,透析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已呈现出日趋消极保守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洪武时期 明太祖 山东海防 倭寇
下载PDF
关于朱元璋出生前后的“圣瑞”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维中 吴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明代官方编撰朱元璋出生前后"圣瑞"的年代,大致是在永乐初期;"圣瑞"编撰的依据,主要是采用了北方民族"感光诞子"的传说以及宋元时期汉人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在永乐初期以前,即在朱元璋在世之时,根本就不... 明代官方编撰朱元璋出生前后"圣瑞"的年代,大致是在永乐初期;"圣瑞"编撰的依据,主要是采用了北方民族"感光诞子"的传说以及宋元时期汉人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在永乐初期以前,即在朱元璋在世之时,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圣瑞"之说,而与此相关的人物、地点以及遗迹等等,更是无从谈起。但在永乐以后,这一传说却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内容上的扩充和地点上的变化,最终出现了引起争议的新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圣瑞 感光诞子
下载PDF
科举成“永制”:朱元璋试行荐举后的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5,共8页
在征伐期间或甫国初定之时,朱元璋将荐举作为选材的主要手段。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停用荐举,以科举作为基本选士制度。但科举中式者多为没有实际行政能力的年轻书生,因此他认为科举不如荐举,下诏停罢科举、使用荐举。随着荐举制度的推行... 在征伐期间或甫国初定之时,朱元璋将荐举作为选材的主要手段。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停用荐举,以科举作为基本选士制度。但科举中式者多为没有实际行政能力的年轻书生,因此他认为科举不如荐举,下诏停罢科举、使用荐举。随着荐举制度的推行,朱元璋逐渐认识到:荐举无法实现选拔真才的目的,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客观评价的标准;而科举却在牢笼英才、笼络士子之心、稳固统治秩序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再次恢复科举,科举被确立为"永制",成为明代选士的基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荐举 朱元璋
下载PDF
朱元璋“以德怀之”的民族关系思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4,共5页
以"以德怀之"来处理民族关系是朱元璋民族关系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这一思想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民族关系的重视态度。"以德怀之"的思想,是对以往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元璋把... 以"以德怀之"来处理民族关系是朱元璋民族关系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这一思想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民族关系的重视态度。"以德怀之"的思想,是对以往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元璋把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德怀之"思想在明代民族政策中的实践,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以德怀之 民族关系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