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石涛山水画之精神
- 1
-
-
作者
曹洪霞
-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1期85-87,共3页
-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石涛底层体验对其艺术诉求和艺术品格的决定及传统庄禅观念对其艺术精神的影响,进而揭示石涛山水画之精神实质——在艺术审美观照中以逃避、超脱的方式而进行的一次次主体人格的生成努力。
-
关键词
石涛
山水画
底层体验
庄禅观念
-
Keywords
Shi Tao landscape painting life experience zhuang and chan idea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当代审美意识与当代中国书法
- 2
-
-
作者
王仲生
-
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唐都学刊》
2011年第6期85-88,共4页
-
文摘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更有它质的内在规定性,当代审美意识的建构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所在。所谓老庄与禅支撑了当代中国书法精神特质的观点,是一种精神的错位,时代的倒置。
-
关键词
当代审美意识
当代中国书法
老庄
禅
马克思
-
Keywords
moder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modern Chinese calligraphy
chan
Lao zhuang
Marx
-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B835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老庄、禅学审美感悟的思维理路
- 3
-
-
作者
李满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7-63,共7页
-
文摘
老、庄、禅学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第一要预设一种绝对理念;第二,要确立“自然至上”和“道体浑然”的观念;第三,思维必须合乎“自然无为”和“直觉体悟”的原则;第四,还必须遵循“相反相成,圆融流转”的思维逻辑。中国古代艺术的至高意境大多由体道之心或禅悟之心所滋生和创造。体道精神的自由超拔和了无牵挂,在古代艺术意境当中皆有显现,同时也成就了国人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人生。
-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禅学
审美感悟
思维理路
-
Keywords
Lao zi
zhuang zi
chan
philosophy
thought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家园的追寻——《红楼梦》与《飘》的比较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谢静
黄媛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
文摘
《红楼梦》与《飘》都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放逐,“水男儿”贾宝玉退守大观园,审美化地建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林黛玉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这两个“此岸”家园毁灭后,贾宝玉升入“庄禅”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上的解脱。而“女海盗”斯卡利特则冲入亚特兰大,征服般地建构起身体的家园,并用瑞特.巴特勒的知己之爱营造起精神的家园。当“此岸”的双重家园失去后,斯卡利特回到“基督”的“彼岸”家园,以求得向下的救赎。中西民族精神和宗教精神虽有殊途,但对“家园”的追寻终究同归。
-
关键词
《红楼梦》
《飘》
母题
家园
长城精神
海盗精神
庄禅
基督
-
Keywords
Red Chamber Dream
Gone with the Wind
maternal topic
homestead
great wall spirit
pirate spirit
zhuang chan
Christ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断魂”到“返魂”——苏轼初到黄州的心绪探微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江梅玲
-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51012)。
-
文摘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
关键词
苏轼
心理危机
孤独
庄禅
红梅精神
-
Keywords
Su Shi
psychological crisis
lonely
zhuang chan
Red plum spirit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不同美学思想导控下的形、神流变
- 6
-
-
作者
彭善秀
-
机构
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
文摘
“形似与神似”一直是美术作品的参照系。古往今来 ,不同的美学思想都会影响这个参照系的变化。本文便是从我国的美术发展史中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导控下来探索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比重与变化关系。
-
关键词
儒家
老庄
禅宗
美学
形似神似
-
Keywords
confucianist
Lao-zi and zhuang-zi
chan sect of Buddlism in China
aesthetics
'Likeness in form or spirit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