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象《庄子注》易学思想蠡测
1
作者 李延仓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4,共6页
郭象的两则佚文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其《庄子注》中也有不少用语与《周易》相关。不仅如此,郭象《庄子注》的"性命"、"变化"、"动静"观亦取资于《周易》。今后的易学研究亟需关注那些与郭象一样把易理融... 郭象的两则佚文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其《庄子注》中也有不少用语与《周易》相关。不仅如此,郭象《庄子注》的"性命"、"变化"、"动静"观亦取资于《周易》。今后的易学研究亟需关注那些与郭象一样把易理融入生命并深深隐入其作品中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庄子注》 易学
下载PDF
析《庄子·养生主》中的生死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20,23,共3页
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齐物论》是实现逍遥游的方法的话,那么《养生主》就是生命个体在现实中如何达到齐万物和齐生死的途径。在《庄子·养生主》中,作者对于生的把握主要在于虚心以游世,对死的态度则是顺应自然,坦然面对... 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齐物论》是实现逍遥游的方法的话,那么《养生主》就是生命个体在现实中如何达到齐万物和齐生死的途径。在《庄子·养生主》中,作者对于生的把握主要在于虚心以游世,对死的态度则是顺应自然,坦然面对,正所谓生是时机死是顺化,全真保性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主》 生死观 全真保性 顺应自然
下载PDF
一身与天下:论早期道家“治身”与“治天下”关系的演变
3
作者 任蜜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3-68,共6页
对于早期道家的政治思想,学界目前大多集中在黄老一系。对于老庄一系的政治思想则关注较少。其实,从现有资料来看,老庄一系的道家对于政治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就"治身"与"治天下"的关系来看,老庄一系道家的代... 对于早期道家的政治思想,学界目前大多集中在黄老一系。对于老庄一系的政治思想则关注较少。其实,从现有资料来看,老庄一系的道家对于政治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就"治身"与"治天下"的关系来看,老庄一系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杨朱、庄子有着明显的不同。老子强调"治天下"要建立在"贵身"的基础之上,只有知道"贵身"的人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反之那些不懂得"贵身"的人则是没有资格治理天下的。杨朱把老子的"贵身"思想发挥到极致,使得道家思想呈现出注重生命的一面,而这也反映了杨朱的政治思想。在杨朱看来,每个人都把自己管理好了,那么天下也就治理了。庄子则对"治天下"有所轻视,认为"治天下"是"治身"的附属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实在不值得有意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杨朱 庄子 治身 治天下
下载PDF
郭象《庄子注》与成玄英《庄子疏》关系谫论
4
作者 杜文君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成玄英《庄子疏·序》中所谓"依子玄所注三十(三)篇,辄为疏解",一直被视为成玄英为郭象《庄子注》作疏的依据,似乎仅郭象《庄子注》是成玄英所遵循的"疏不破注"之"注",而郭象无注,成玄英却作疏的文... 成玄英《庄子疏·序》中所谓"依子玄所注三十(三)篇,辄为疏解",一直被视为成玄英为郭象《庄子注》作疏的依据,似乎仅郭象《庄子注》是成玄英所遵循的"疏不破注"之"注",而郭象无注,成玄英却作疏的文本则被视为"无注之疏"或认为成玄英"只解经不解注".其实不然,成玄英《庄子疏》是以郭象三十三篇本《庄子》版本为参考,在内容上则汇集了唐及魏晋时期诸家《庄子注》于一身.他在众家《庄子注》的基础上,作了更为详尽而具体的阐发,可视为一部"集释"之书.郭象《庄子注》仅是众多《庄子注》中的一个,当无郭象注而成玄英为之作疏时,这并非是"无注之疏",极有可能存在其他人的《庄子注》.总之,成玄英赞同郭象所删减、编排的《庄子》版本,这对于当时普遍流行的五十二篇本《庄子》来说,已经是一个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庄子疏》 "疏不破注"
下载PDF
道家在先秦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9,共8页
先秦道家发展轨迹大体上可以作这样的追溯:老子以虚静为入路,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守柔谦下为归趋,奠定了后世道家发展的基调。杨朱的"贵己"是道家在养生论上的直接体现。庄子扭转了老子主要着眼于宇宙根本法则的致思方向,重... 先秦道家发展轨迹大体上可以作这样的追溯:老子以虚静为入路,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守柔谦下为归趋,奠定了后世道家发展的基调。杨朱的"贵己"是道家在养生论上的直接体现。庄子扭转了老子主要着眼于宇宙根本法则的致思方向,重点对人的存在状况进行哲学描述,内七篇可以视为这一主题的逻辑展开;其描摹方式和语言运用是他的思想的适切表达。黄老的"道生法"和对刑名的重视,是道家在治术方面的合理推演。作为儒家入世的、刚健的文化类型的对应,道家始终以其隐世的、阴柔的特质,与儒家相辅而行,互补共存。这是中国文化品格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杨朱 庄子 黄老 道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