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越百年的三代“子君”——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及其影视改编
1
作者 李宏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作为独立女性符号代表的“子君”,百年来经历了鲁迅《伤逝》的初步塑造,亦舒《我的前半生》和同名影视改编的两次重塑。“子君”行走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香港地区以及21世纪的上海,构建起三代女性在面临婚姻变故时的选择、... 作为独立女性符号代表的“子君”,百年来经历了鲁迅《伤逝》的初步塑造,亦舒《我的前半生》和同名影视改编的两次重塑。“子君”行走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80年代的香港地区以及21世纪的上海,构建起三代女性在面临婚姻变故时的选择、出路与归宿,为我们考察三个不同时期的独立女性生存现状提供了范本。从经济、社会及文化三个维度对“伤逝子君”“亦舒子君”与“影视子君”进行对比研究,挖掘“子君”这一形象背后的独立女性出走之路,能够对当下独立女性出路的探寻提供现实思路,以期将文本的书写转换成对现实问题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君 《伤逝》 《我的前半生》 影视改编
下载PDF
繁漪·子君·曾树生——现代新式女性形象发展及其命运
2
作者 黄依婷 张小萍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本文通过对繁漪、子君、曾树生三位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分析,探讨了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女性从抗争、回归到走进社会的发展轨迹,并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和人物自身出发,揭示这三位女性命运差异之根源,同时为新时代女性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繁漪、子君、曾树生的形象 命运 独立
下载PDF
“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钱虹伃 夏俊 许文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1组(49例)和对照2组(49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3... 目的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1组(49例)和对照2组(49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83.67%、73.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②治疗前后3组各动脉类型(LVA、RVA、BA)组内比较,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各动脉类型分别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脱法"针刺治疗能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扩张椎-基底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局部血管痉挛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通脱法 针刺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三拓榆城”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大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20,共8页
有关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时人概言"三拓",却语焉不详。清人虽能秉持旧说,然不究原委,以致臆测前人之意,殊属含糊。今人不察,复以清人之说为探索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依据,愈发武断而疏离事实。榆林城郭创... 有关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时人概言"三拓",却语焉不详。清人虽能秉持旧说,然不究原委,以致臆测前人之意,殊属含糊。今人不察,复以清人之说为探索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依据,愈发武断而疏离事实。榆林城郭创建于正统二年(1437),成化初余子俊曾对其南北城垣进行翻修。逮至成化二十二年(1486),黄绂扩建城池;弘治九年(1496),熊绣又向南扩建;正德十年(1515),邓璋再向南扩至今榆林古城南墙处止。考诸史实,审度明人意指,上述扩建当即"三拓"。明清史料有关余子俊修筑榆林城的记载产生嬗变的事实,既反映了清人不追本溯源以致误读史料之憾,又提示今人在研究中需对不同史料产生的"历史地理"背景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理 明代城市史 榆林 三拓榆城 余子俊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以昆明市子君古彝村为个案 被引量:3
5
作者 艾丽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在滇池东岸的子君村是彝族支系子君人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迄今仍保留有古老的彝族文化...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居住在滇池东岸的子君村是彝族支系子君人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迄今仍保留有古老的彝族文化,但是在昆明新的"造城"运动中,子君村原有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民族文化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民族地区的"城中村"改造应该更多的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城市产生、存在的根本,有益于地方秩序稳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子君古彝村 传统文化保护
下载PDF
关于《伤逝》中子君形象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琪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4-396,共3页
在《伤逝》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回到历史的现场... 在《伤逝》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回到历史的现场,探寻《伤逝》爱情悲剧的真正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涓生 子君 男权意识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念”──论《伤逝》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伟峰 许静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6-68,共3页
《伤逝》具有反讽语义结柏,涓生“忏悔”姿态有可颠覆性和可谴责性,“吉兆胡同”含有隐喻意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鲁迅 小说 隐喻 渭生形象 子君形象 反讽 忏悔 《伤逝》
下载PDF
无事的悲剧——《伤逝》主题及人物形象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璇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0期55-56,共2页
文章以对《伤逝》的主题及主要人物涓生和子君的形象分析为主,探讨了小说通过无事的悲剧所阐发出的深刻意蕴,并试图对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做出新的解读。
关键词 伤逝 涓生 子君 悲剧
下载PDF
子君形象的塑造与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兼与五四女性文学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稚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通过对《伤逝》中子君悲剧命运的揭示,探索了妇女解放的道路,表现了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和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难,从中可见鲁迅小说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并与当时五四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子君形象 鲁迅小说 妇女命运 五四女性文学
下载PDF
《伤逝》与鲁迅的婚恋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永常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
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但爱情不是空泛的,它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即“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但现实的生活都是黑暗的,容不得真爱的,所以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和婚姻必然是不幸的。鲁迅通过《伤逝》提出了他冷峻、深刻而独特... 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但爱情不是空泛的,它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即“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但现实的生活都是黑暗的,容不得真爱的,所以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和婚姻必然是不幸的。鲁迅通过《伤逝》提出了他冷峻、深刻而独特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鲁迅 婚恋观 小说 爱情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伤逝》:鲁迅的爱情与伤痛
11
作者 陆建华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7期51-66,共16页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名为'伤逝',写的却是'伤痛'。原因在于,鲁迅在不自觉中将《伤逝》写成了自己的爱情'预言',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想象为他与许广平的未来的爱情经历、爱的结果。由于自己的已婚...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名为'伤逝',写的却是'伤痛'。原因在于,鲁迅在不自觉中将《伤逝》写成了自己的爱情'预言',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想象为他与许广平的未来的爱情经历、爱的结果。由于自己的已婚者的身份,使得鲁迅背负压力,对他与许广平的爱情缺乏自信,于是,涓生与子君的爱情便被'设计'为以悲剧收场。这是鲁迅对他与许广平的爱情走向所做最坏的想象。从鲁迅对于涓生与子君的描写来看,涓生与子君可以说有鲁迅与许广平的'影子',甚或就是鲁迅与许广平的'化身'。涓生的畏缩、无情乃至虚伪折射了鲁迅的'彷徨'、忧思,子君的单纯、勇敢折射了许广平的天真、无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伤痛 涓生 子君 鲁迅 许广平
下载PDF
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的音乐语汇及演唱处理
12
作者 匡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咏叹调对于歌剧和歌剧人物角色都具有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语汇与演唱处理是咏叹调的两个核心要素。要想真正掌握一首咏叹调,就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去深入地剖析、解构。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品,女主角子君是当... 咏叹调对于歌剧和歌剧人物角色都具有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语汇与演唱处理是咏叹调的两个核心要素。要想真正掌握一首咏叹调,就必须从这两个角度去深入地剖析、解构。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品,女主角子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是整部歌剧进行的核心和主线。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完整地展现出女主角的艺术形象与艺术魅力。对这三首咏叹调的分析与处理不仅会使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子君这一歌剧人物角色,同时,也会使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入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整部歌剧。只有不断研究、探索和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方式,才能使声乐实践工作取得不断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子君 咏叹调 音乐语汇 演唱处理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成化七年的尴尬——余子俊延迟筑边原因辨析
13
作者 杜林渊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此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子俊 明长城 成化年
下载PDF
明朝成化中期余子俊督修延绥镇“二边”进程考
14
作者 舒时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为明代"九边"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子俊督修延绥镇"二边"时,主要分为"利用延绥镇戍卒"小规模修筑和"动用运粮民夫"大规模修筑两种情形。余子俊...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为明代"九边"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子俊督修延绥镇"二边"时,主要分为"利用延绥镇戍卒"小规模修筑和"动用运粮民夫"大规模修筑两种情形。余子俊动议大规模修筑"二边"始于成化七年七月,被拒绝后,仍由戍卒小规模修筑。成化八年九月议定大规模修边。成化九年三、四月修筑东、西二路,次年三、四月修筑中路。成化十年闰六月上奏修边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子俊 延绥镇 “二边”长城 沙漠化
下载PDF
《老子》之“自均”释疑
15
作者 张华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老子》第32章之“民莫之令而自均”之“自均”一词,历代注家多讲着“自然平均”,检阅载籍,“均”通“钧”,即陶钧,它以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圆运不已之态势和制器生物之功而被喻之以“天”,而老子之“天”所强调的也正是运化造物之自然而... 《老子》第32章之“民莫之令而自均”之“自均”一词,历代注家多讲着“自然平均”,检阅载籍,“均”通“钧”,即陶钧,它以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圆运不已之态势和制器生物之功而被喻之以“天”,而老子之“天”所强调的也正是运化造物之自然而然这一层意思。故“均”即“钧”,也即“天”,此“天”即自然,也即《老子》中所谓的“自宾”、“自化”、“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均 自钧 自然运化
下载PDF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从萧军、萧红的经历看《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悲剧根源
16
作者 郑妍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8-90,共3页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源,但是从萧军和萧红的人生经历看,生活的困窘并不是爱情死亡的根本原因。"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与子君的悲剧恰恰...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源,但是从萧军和萧红的人生经历看,生活的困窘并不是爱情死亡的根本原因。"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与子君的悲剧恰恰在于有相爱的机遇,却没有共同更新、成长的基础和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涓生 子君 萧军 萧红
下载PDF
无聊与“子君之死”的关系
17
作者 蒋邦芹 周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4-57,65,共5页
本文从子君自身的角度,通过揭示对存在与无聊的关系,分析子君的死因。由于对涓生盲目的偶像崇拜导致子君话语权的丧失,无聊油然而生;而且,子君甘愿沉沦于无聊之中。在吃饭成了问题的情况下,子君之死就成了必然。同时,本文认为,"子... 本文从子君自身的角度,通过揭示对存在与无聊的关系,分析子君的死因。由于对涓生盲目的偶像崇拜导致子君话语权的丧失,无聊油然而生;而且,子君甘愿沉沦于无聊之中。在吃饭成了问题的情况下,子君之死就成了必然。同时,本文认为,"子君之死"在当下仍然有警示意义,我们应当通过生活世界的大游戏和自我救赎的方式排遣无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聊 子君之死 游戏
下载PDF
《伤逝》中子君形象的女性话语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95-96,F0003,共3页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中有些东西被遮蔽了。在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中有些东西被遮蔽了。在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对这一爱情悲剧做以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涓生 子君 女性话语
下载PDF
论子君兼及鲁迅的女性解放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5,共2页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有追求婚姻自由解放自我的思想和大胆的行动,但是又不自觉地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面对涓生要求她独立的呼声没有回应,最终酿出一场自由恋爱的悲剧。对此,在倡导个性解放的背景下对涓生不应苛责。鲁迅洞察到女...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有追求婚姻自由解放自我的思想和大胆的行动,但是又不自觉地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面对涓生要求她独立的呼声没有回应,最终酿出一场自由恋爱的悲剧。对此,在倡导个性解放的背景下对涓生不应苛责。鲁迅洞察到女性解放的道路还很漫长,对子君们投身爱情提出了质疑,对女性解放的现状表现出悲观情绪,凸显了对女性的关爱和直面真实的文艺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子君 女性 解放
下载PDF
《医理信述补遗·痘疹秘录》诊治特色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梦霞 李顺东 +1 位作者 李伟林 陈筱琪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医理信述补遗》是清代民间医家夏子俊之著作,其中,《痘疹秘录》也是为数不多的记载关于痘疹方面的篇章。整理分析发现,《痘疹秘录》篇章简洁而理法周全,论述了麻疹与痘疹的辨治及预防。麻疹分为三候,概而述之,每候各系以治方治法,共... 《医理信述补遗》是清代民间医家夏子俊之著作,其中,《痘疹秘录》也是为数不多的记载关于痘疹方面的篇章。整理分析发现,《痘疹秘录》篇章简洁而理法周全,论述了麻疹与痘疹的辨治及预防。麻疹分为三候,概而述之,每候各系以治方治法,共录七方;痘疹分为六候,从发热、见点、起脓、贯脓、收靥、落痂六个阶段详细叙述顺险逆症及其预后,并将证候治法归纳为歌括,方便记忆,更有不同时期出痘者的饮食、看护方法等。在麻疹的诊治上,认为肺部的症状尤为明显,治疗当清肺宣表为主,同时强调治疗过程中要调胃和中,勿伤脾胃。在痘疹的诊治上,认识到气血虚实对痘疹治疗预后的影响,强调从气血论治痘疹,故多采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理气健脾之类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以治其本。判断预后则认为当痘出至化脓收靥时,自上而下者顺为吉,从脚循腰上逆者为凶。总而观之,《医理信述补遗·痘疹秘录》的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麻疹、痘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理信述补遗·痘疹秘录》 痘疹 诊治特色 夏子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