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Accumulation of Ryegrass at Different Soil Zn Levels 被引量:23
1
作者 XU Wei-Hong LIU Huai +1 位作者 MA Qi-Fu XIONG Zhi-T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9-396,共8页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root-bag technique to study the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s of two ryegrass cultivars (Lolium perenne L. cvs. Airs an...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root-bag technique to study the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s of two ryegrass cultivars (Lolium perenne L. cvs. Airs and Tede) at different soil Zn levels (0, 2, 4, 8, and 16 mmol kg^-1 soi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growth of the two cultivars was not advérsely affected at soil Zn level ≤ 8 mmol kg^-1. Plants accumulated more Zn as soil Zn levels increased, and Zn concentrations of shoots were about 540 μg g^-1 in Aris and 583.9 μg g^-1 in Tede in response to 16 mmol Zn kg^-1 soil. Zn ratios of shoots to roots across the soil Zn levels were higher in Tede than in Airs, corresponding with higher rhizosphere available Zn fractions (exchangeable, bound to manganese oxides, and bound to organic matter) in Airs than in Tede. Low-molecular-weight (LMW) organic acids (oxalic, tartaric, malic, and succinic acids) and amino acids (proline, threonine, glutamic acid, and aspartic acid, etc.) were detected in root exudat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MW organic acids and amino acids increased with addition of 4 mmol Zn kg^-1 soil compared with zero Zn addition. Higher rhizosphere concentrations of oxalic acid, glutamic acid, alanine, phenylalanine, leucine, and proline in Tede than in Airs likely resulted in increased Zn uptake from the soil by Tede than by Ai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Zn accumulations were mainly because of different root exudates and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zn accumulation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root exudates RYEGRASS soil zn level
下载PDF
18R-LPSO相的体积分数对Mg-Zn-Y合金腐蚀行为与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席国强 牟宇 +4 位作者 麻彦龙 赵旭晗 熊菊 马凯 王敬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54-466,共13页
通过实验设计阐明LPSO相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按照形成18R-LPSO相的最小结构单元,即Zn/Y=3/4(摩尔比),设计4种不同LPSO相体积分数的Mg-Zn-Y合金,对比研究4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主要含有α-Mg和18R-LPSO相,18R-... 通过实验设计阐明LPSO相对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按照形成18R-LPSO相的最小结构单元,即Zn/Y=3/4(摩尔比),设计4种不同LPSO相体积分数的Mg-Zn-Y合金,对比研究4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主要含有α-Mg和18R-LPSO相,18R-LPSO相的体积分数随着Zn和Y含量的增加而增加。4种合金中18R-LPSO相的体积分数依次为16.55%、34.45%、54.24%和70.36%,18R-LPSO相的空间分布也由离散块状变为连续网络状。当LPSO相的体积分数在50%左右时,合金的耐蚀性最好,体积分数大于或小于50%都会导致合金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Y合金 18R-LPSO相 体积分数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Effect of Zn application methods on Zn distrib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heat pearling fractions of two wheat genotypes 被引量:1
3
作者 LI Meng TIAN Xiao-hong +1 位作者 LI Xiu-li WANG Shao-x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17-1623,共7页
Pear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wheat grain. Five pearling fractions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original sample weight) of wheat grain were obtai... Pear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wheat grain. Five pearling fractions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original sample weight) of wheat grain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JNMJ3 rice polisher for two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Zinc (Zn) application; the residual portion (approximately 80%) was ground as fl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olJar or soil+foliar Zn application methods effectively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s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hole grain and pearling fractions, but soil Zn application was ineffective in fiel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Fe, Mn and Cu within wheat grain showed a diminishing trend from the outer layer to the inner portions of the wheat grain as the pearling level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cleady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in wheat grain, especially 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grain (bra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precise mill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foliar Zn ap- pli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Zn and F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consumed flour and mitigate human Zn and Fe defici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zn zn bioavailability wheat grain pearling fraction
下载PDF
金昌市郊农田土壤Cu,Zn,Ni形态分布特征与生物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晋王强 南忠仁 +4 位作者 刘晓文 王胜利 李媛 黄璜 赵翠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Cu,Zn和Ni的形态特征,并以麦粒中重金属含量为重点进行了Cu,Zn和Ni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u和Ni污染严重;Cu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Zn的主要存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Cu,Zn和Ni的形态特征,并以麦粒中重金属含量为重点进行了Cu,Zn和Ni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u和Ni污染严重;Cu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而Ni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潜在可利用态;三种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大小顺序为Ni>Zn>Cu.对麦粒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反映出麦粒中Ni含量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大,而Cu和Zn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u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对麦粒中Cu含量贡献最大,而对麦粒吸收Zn和Ni贡献最大的形态分别为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Ni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土壤重金属Cu,Zn和Ni各形态分配系数较总量和各形态含量更适合表征本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 市郊农田 Cu zn NI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晓铧 黄益宗 +4 位作者 伍文 钟敏 徐峰 刘崇敏 于方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5,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修复方法研究海泡石、骨炭、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添加这4种改良剂均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pH.添加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处理可显著地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培养2个月后,土壤...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修复方法研究海泡石、骨炭、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对土壤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添加这4种改良剂均显著性地提高土壤的pH.添加油菜秸秆和生石灰处理可显著地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培养2个月后,土壤酸可提取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4%和34.6%.4种改良剂中,除了海泡石外,油菜秸秆、骨炭和生石灰处理均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Pb含量.添加油菜秸秆、骨炭和生石灰可使土壤可交换态Pb比对照分别降低87.1%、82.6%和25.6%(培养1个月),93.7%、73.3%和39.0%(培养2个月).油菜秸秆和骨炭是具有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B zn 改良剂 化学形态
下载PDF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中Cu Zn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殷宪强 张增强 +2 位作者 孙慧敏 王国栋 高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8-451,共4页
采用小区试验区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Cu,Zn的形态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各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土壤中的累积。结果表明:①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的Cu,Zn有效态含量和其他各形态含量均有所增加,且其增加程度随污泥堆肥... 采用小区试验区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Cu,Zn的形态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各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土壤中的累积。结果表明:①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中的Cu,Zn有效态含量和其他各形态含量均有所增加,且其增加程度随污泥堆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各处理土壤中Cu的各种形态的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可交换态Cu对生物有效态Cu的贡献是主要的;土壤中的Cu大部分以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残渣态形式存在;在Zn的各形态中残渣态占绝大部分,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次之;③不同蔬菜地土壤中Cu,Zn的累积有很大差异。生菜地土壤中Cu的累积高于油菜地土壤,油菜地土壤中Zn的累积高于生菜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土壤 CU zn 形态 油菜 生菜
下载PDF
赤泥对污染土壤Pb、Zn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郝晓伟 黄益宗 +2 位作者 崔岩山 胡莹 刘云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1435,共5页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对污染土壤中Pb、Zn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赤泥用量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HOAc提取态Pb、Zn含量。当赤泥用量为5%时,培养1、2和3个月后,HOAc提取态Pb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2.5%、65.3%... 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赤泥对污染土壤中Pb、Zn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赤泥用量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HOAc提取态Pb、Zn含量。当赤泥用量为5%时,培养1、2和3个月后,HOAc提取态Pb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2.5%、65.3%和73.5%;HOAc提取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56.7%、65.8%和67.4%。培养3个月后,只有1%赤泥用量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生物可给性Pb含量,而不同用量赤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生物可给性Zn含量。研究表明赤泥是一种钝化污染土壤中Pb、Zn的潜力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B zn 赤泥 化学形态 生物可给性
下载PDF
有机质对冻融黑土重金属Zn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高文文 刘景双 王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冻融作用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重金属Zn赋存形态转化产生显著影响,以24h为1个冻融周期,对150mg(Zn)·kg-1的黑土冻融8次,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未经冻融土壤的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结合态Zn含量... 冻融作用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重金属Zn赋存形态转化产生显著影响,以24h为1个冻融周期,对150mg(Zn)·kg-1的黑土冻融8次,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未经冻融土壤的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结合态Zn含量逐渐增加,残渣态Zn含量变化不显著。冻融作用可促进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降低,促进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Zn含量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冻融作用使重金属Zn生物有效态含量降低。通过有机质含量与各形态Zn含量拟合,在未冻融和冻融条件下,各形态Z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二次多项式的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在0.664和0.99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zn 形态转化 冻融交替 有机质 黑土
下载PDF
Zn、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根分泌物及根际Zn、Cd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6
9
作者 徐卫红 王宏信 +2 位作者 刘怀 熊治庭 Balwant Singh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9-2095,共7页
采用根袋土培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生长、锌镉积累、根分泌物及根际Zn、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共存下(8 mmol/kg Zn+2 mmol/kg Cd),黑麦草对锌、镉的吸收为协同效应;仅镉污染时(2 mmol/kg Cd),... 采用根袋土培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生长、锌镉积累、根分泌物及根际Zn、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共存下(8 mmol/kg Zn+2 mmol/kg Cd),黑麦草对锌、镉的吸收为协同效应;仅镉污染时(2 mmol/kg Cd),镉对植株吸收锌为抑制效应.黑麦草吸收的锌、镉主要集中在地上部,以锌、镉复合污染时植株地上部对锌、镉的富集量最大,分别达到3 108.72、73.97 mg/kg,具有作为土壤重金属锌、镉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潜力.根际的松结合态锌、镉(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含量大于其非根际的松结合态锌、镉含量.Cd污染和Zn、Cd复合污染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镉形态均以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Zn污染及Zn、Cd复合污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各锌形态以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而Cd污染的根际和非根际的锌形态则以残渣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Zn、Cd污染促进了黑麦草根系氨基酸的分泌,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以Zn、Cd复合污染根际土壤氨基酸总量最大,分别为对照、Zn和Cd污染的1.95、1.54和1.40倍,根际土壤的pH值最低(5.18).根际氨基酸含量在重金属胁迫下明显增加,可能与黑麦草适应重金属胁迫有关.根际pH值高于非根际是根际Zn、Cd有效性大于非根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 锌、镉蓄积 根分泌物 锌、镉形态 黑麦草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Zn同位素分馏的若干重要过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津 朱祥坤 唐索寒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71,共7页
锌同位素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详细了解锌同位素分馏过程与机理是运用其解决科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前人研究的吸附、沉淀、扩散、还原、生物过程中的锌同位素分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沉淀过程中,沉淀富集轻同位素;随着扩... 锌同位素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详细了解锌同位素分馏过程与机理是运用其解决科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前人研究的吸附、沉淀、扩散、还原、生物过程中的锌同位素分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沉淀过程中,沉淀富集轻同位素;随着扩散距离增加,溶液Zn同位素组成变轻;还原生成的金属Zn富集轻同位素;在生物参与的Zn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硅藻表面吸附重同位素,但生物本身优先利用轻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同位素 质量分馏 吸附 生物作用
下载PDF
石灰对土壤中Cd和Zn形态及对水稻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海霞 赵明柳 +4 位作者 唐守寅 李荭荭 陈炎辉 谢团辉 王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为了明确石灰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探讨Cd、Zn各形态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BCR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Cd、Zn。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减少了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 为了明确石灰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探讨Cd、Zn各形态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BCR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Cd、Zn。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减少了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增加了土壤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d、Zn含量。土壤p H值与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与残渣态Cd、Zn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表明石灰通过提高土壤p H值促使Cd、Zn从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从而降低土壤中Cd、Zn的有效性。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施用石灰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可减少土壤中Cd、Zn在糙米中的累积。石灰的施用也降低了根表铁膜中Cd、Zn的含量,但铁膜中Cd、Zn含量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根系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表明了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Cd、Zn影响的复杂性。石灰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抑制程度大于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形态 石灰 CD zn PH值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矿床学和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达 Mathur Ryan +2 位作者 吴洪杰 任欢 倪金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4-1704,共21页
金属稳定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金属来源及其成矿过程是金属矿床研究以及找矿勘查中重点关注的基本核心问题。金属稳定同位素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壳中金属来源、迁移和富集的认识。这项新技术的优点... 金属稳定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金属来源及其成矿过程是金属矿床研究以及找矿勘查中重点关注的基本核心问题。金属稳定同位素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壳中金属来源、迁移和富集的认识。这项新技术的优点是我们可以直接从矿石矿物本身获取信息。在本文中,我们重点关注矿石、水、岩石、土壤、植物等测量出的Fe-Cu-Zn同位素分馏,聚焦于Fe-Cu-Zn同位素从最深部岩浆系统开始一直向上延伸到浅部表生系统的过程中Fe-Cu-Zn同位素如何应用于矿床学研究以及找矿勘查,试图展示这些相对较新的技术可以提供的潜在应用范围。经过系统研究和总结,我们认为金属稳定同位素数据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利用。首先,地表的植物、水、风化的岩石以及土壤中产生的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可以作为地下矿产勘查的指示标志;第二,矿区范围内金属稳定同位素往往具有系统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指示成矿热液空间演化模式和矿体延伸方向;第三,金属元素作为成矿元素,其同位素可以直接有效地约束矿石的形成过程、成因以及源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稳定同位素 Fe-Cu-zn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矿床学 找矿勘查
下载PDF
FCC汽油馏分在水热处理Zn/HZSM-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国静 魏民 +5 位作者 赵亮 白英芝 朱静 苗兴东 王海彦 马骏 《工业催化》 CAS 2005年第11期22-25,共4页
制备了300 ℃、350 ℃、400 ℃和500 ℃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的Zn/HZSM-5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馏分的芳构化反应.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相关联,研究了水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影响... 制备了300 ℃、350 ℃、400 ℃和500 ℃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的Zn/HZSM-5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馏分的芳构化反应.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相关联,研究了水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Zn/HZSM-5的芳构化活性稳定性得以改善, 与未经水热处理的催化剂相比,400 ℃水热处理的Zn(2%)/HZSM-5催化剂芳构化反应36 h时,芳烃质量分数仍高达74.25%.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B酸酸中心数在300~400 ℃变化不大,500 ℃显著减少,L酸酸中心数升高,400 ℃达到最大值后呈降低趋势,烯烃转化率、烷烃转化率和产品芳烃含量升高,水热处理400 ℃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62%、95.44%和92.23%,表明此时B酸中心和L酸中心比例协调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处理 zn/HZSM-5催化剂 FCC汽油馏分 芳构化
下载PDF
硫酸锌和EDTA-Zn不同施用方法对第二季小麦籽粒锌和土壤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舟 陈艳龙 +5 位作者 赵爱青 刘娟花 李萌 王少霞 刘珂 田霄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5-1602,共8页
【目的】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特别是种植小麦并以此为主粮的地区,缺锌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以满足人体锌需求,对于改善人体锌营养不良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ZnSO_4和Zn-EDTA为锌源,布置了2个为期两... 【目的】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特别是种植小麦并以此为主粮的地区,缺锌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以满足人体锌需求,对于改善人体锌营养不良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ZnSO_4和Zn-EDTA为锌源,布置了2个为期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均采用裂区设计,即主因子为喷施锌肥,设喷施与不喷2个主处理;副因子为土施方法,设不施锌、均施、条施3个副处理。在第1季试验基础上,第2季不再土施锌肥,调查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土壤有效锌含量及锌组分含量,分析了第1季锌肥的后效。【结果】第2季单独喷施ZnSO_4小麦籽粒Zn含量提高了11.13 mg/kg,提高幅度为33%,而喷Zn-EDTA无明显效果。不喷Zn时,第1季均施和条施的ZnSO_4在第2季均表现出一定后效,小麦籽粒锌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05、3.51 mg/kg,提高幅度为20%和11%;喷Zn时,第2季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了28.59和21.59 mg/kg,增幅100%和76%,表现出显著富锌作用,但增加幅度比单独喷施要小很多。第1季土施的两种锌肥在第2季小麦收获后DTPA-Zn仍维持在1 mg/kg以上,即不喷Zn时,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99和1.65 mg/kg,均施和条施Zn-EDTA的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23和1.01 mg/kg;喷Zn时,均施和条施ZnSO_4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44和2.22 mg/kg,均施和条施ZnEDTA处理的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16和1.10 mg/kg。土壤各锌组分含量均表现为: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氧化锰结合态Zn>紧结有机态Zn>交换态Zn。具体而言,第1季均施和条施ZnSO_4,第2季结束后交换态Zn(Ex-Zn)、松结有机态Zn(Wbo-Zn)、碳酸盐结合态Zn(Car-Zn)含量均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分别为184%和116%;75%和85%;53%和43%。而均施和条施Zn-EDTA仅Ex-Zn、Wbo-Zn含量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分别为232%和132%;18%和10%。均施Zn-EDTA处理的锌肥利用率为0.27%,条施为0.70%,后者约为前者的3倍;而条施与均施ZnSO_4无差异。【结论】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单独喷施ZnSO_4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锌含量,而喷施Zn-EDTA效果不显著;土施ZnSO_4和Zn-EDTA,不论条施或均施,虽然会使有效锌(DTPA-Zn)及较高活性锌形态(Ex-Zn、Wbo-Zn)长时间维持较高含量,但对第2季小麦籽粒富锌的后效有限;土施基础上配合喷施ZnSO_4对小麦籽粒锌的含量效果最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锌肥 土施 喷施 后效 土壤锌组分
下载PDF
锌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国春慧 赵爱青 +3 位作者 陈艳龙 田霄鸿 李宏云 李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91,200,共8页
【目的】研究Zn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有效Zn(DTPA-Zn)和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为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合理土施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Zn肥为对照,研究水溶态锌肥ZnSO4、螯合态锌肥ZnEDTA条施和... 【目的】研究Zn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有效Zn(DTPA-Zn)和不同形态Zn含量的影响,为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合理土施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Zn肥为对照,研究水溶态锌肥ZnSO4、螯合态锌肥ZnEDTA条施和均施后,小麦不同生育期株间土壤有效锌和不同形态Zn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形态Zn含量与有效锌(DTPA-Zn)含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施用2种锌肥总体上均增加了株间土壤中DTPA-Zn及各形态Zn含量,施用Zn肥后,土壤各形态Zn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松结有机态Zn>碳酸盐结合态Zn>紧结有机态Zn>氧化锰结合态Zn>交换态Zn。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条施ZnSO4和ZnEDTA处理土壤DTPA-Zn均显著高于均施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均施ZnSO4的条件下,土壤交换态Zn与DTPA-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施ZnEDTA的条件下,土壤氧化锰结合态Zn与DTPA-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ZnEDTA施入土壤后,与不施锌肥相比,在小麦整个生育时期交换态Zn含量明显增大,而紧结有机态Zn含量则相对减少。条施锌肥处理提高了土壤DTPA-Zn及各形态Zn含量(紧结有机态Zn除外),而且效果明显优于均施锌肥处理。【结论】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将螯合态锌肥条施能明显增加土壤中潜在有效的锌组分,而且螯合态锌肥施入土壤后较高的DTPA-Zn含量可以维持至小麦收获后,保证了土壤有较长时间的供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锌肥 施锌方法 土壤锌形态 土壤有效锌
下载PDF
高浓度含Zn^(2+)制药废水治理实践
16
作者 罗国根 王文初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2,共2页
成功地分级预处理除Zn2 +,采用A O工艺处理制药生产废水 ,具有运行稳定、适应性能、污泥量少。
关键词 制药废水 A/O工艺 接触氧化 废水处理 分级除锌 锌离子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石灰性土壤Zn扩散迁移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艳龙 贾舟 +3 位作者 师江澜 刘珂 王少霞 田霄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1-733,共13页
有机碳(特别是活性组分)通过络合、螯合等作用对土壤锌(Zn)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目前,作物秸秆还田已经代替传统有机肥,成为中国提高粮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质量的最主要措施。基于此,采用半扩散池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了秸秆还田... 有机碳(特别是活性组分)通过络合、螯合等作用对土壤锌(Zn)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目前,作物秸秆还田已经代替传统有机肥,成为中国提高粮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质量的最主要措施。基于此,采用半扩散池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了秸秆还田对石灰性土壤有效Zn(二乙三胺五乙酸浸提态Zn,即DTPA-Zn)扩散迁移及Zn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石灰性土壤Zn有效性及移动性,进而改善作物对Zn的吸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独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如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富里酸(FA))含量,但对土壤DTPA-Zn的扩散迁移及Zn形态转化影响甚微。单施Zn肥通过提高松结有机态Zn(Lom-Zn)含量及其在全Zn中的分布,显著改善了土壤DTPA-Zn含量及扩散迁移能力;但是,其扩散的DTPA-Zn却主要被限制在非施肥区15 mm以内(45 d),这可能与外源Zn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无效化有关。当秸秆还田与Zn配施时,土壤DTPA-Zn和各形态Zn含量与单施Zn肥相似,但DTPA-Zn的最远扩散距离可达非施肥区20 mm(45 d)处,且累积扩散量和扩散比率均高于单独施Zn。秸秆还田配施Zn肥施肥区土壤活性碳组分(DOC和FA)含量的提升,有效地抑制了外源Zn向无效态组分(残渣态)转化,进而提高了土壤DTPA-Zn的含量及扩散迁移能力。可见,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施Zn是一种有效提升石灰性土壤有效Zn含量同时兼顾Zn扩散迁移能力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DTPA-zn 扩散池 zn分组 腐殖质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Zn质量分数的分析
18
作者 孙云 郭雅玲 林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福建乌龙茶 Zn 的质量分数为 6.04~70.47 μg·g- 1,均值为 29.98 μg·g- 1.闽北产区 Zn 的质量分数高于闽南产区;春茶 Zn 的质量分数最高,夏茶其次,秋茶最低; Zn 的质量分数较高品种... 福建乌龙茶 Zn 的质量分数为 6.04~70.47 μg·g- 1,均值为 29.98 μg·g- 1.闽北产区 Zn 的质量分数高于闽南产区;春茶 Zn 的质量分数最高,夏茶其次,秋茶最低; Zn 的质量分数较高品种有永春佛手、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武夷奇种、闽北水仙和闽南水仙,而闽北乌龙、黄木炎、色种的质量分数较低,铁观音的质量分数最低;乌龙茶等级与 Zn 质量分数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铁观音、闽北乌龙和闽北水仙等级与 Zn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武夷水仙等级与 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zn的质量分数 产区 季节 品种 级型茶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19
作者 周海燕 吴津锦 +5 位作者 何小玲 康益超 邵越峰 裴高颖 余昀肖 姚俊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7-32,共6页
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的浓度及形态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埋的进行,渗滤液中Zn的浓度从17.1mg/L下降至5.2mg/L,但依然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限定值。此外,渗滤液中的Zn以自由离子态形... 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的浓度及形态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埋的进行,渗滤液中Zn的浓度从17.1mg/L下降至5.2mg/L,但依然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限定值。此外,渗滤液中的Zn以自由离子态形式存在的比例随填埋进行逐渐下降,以胶体态形式存在的Zn的比例逐步上升,表明随着填埋的进行,渗滤液中Zn的生物可利用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渗滤液 zn 浓度 形态分布
下载PDF
高强度自然和人为作用影响区土壤Zn的再分配机制:Zn稳定同位素证据
20
作者 夏亚飞 齐猛 +2 位作者 高庭 刘宇晖 刘承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5-955,1032,共12页
高强度自然及人为作用会显著影响土壤中Zn的迁移转化。Zn稳定同位素为指示土壤中Zn的再分配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受高强度自然及人为作用影响的水稻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矿物... 高强度自然及人为作用会显著影响土壤中Zn的迁移转化。Zn稳定同位素为指示土壤中Zn的再分配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受高强度自然及人为作用影响的水稻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矿物表征、Zn/Pb同位素等手段探讨了土壤垂向演变过程中Zn的丢失、再分配及Zn同位素分馏机制。结果表明,强烈的自然风化作用导致玄武岩中大量的Zn丢失(τZn/Nb=-0.51~-0.24),土壤相对母岩保留了轻Zn同位素(Δ66Zn_(土壤-玄武岩)=-0.14‰~-0.03‰)。在自然营力及人为作用驱动下,土壤演化过程中Zn含量及Zn同位素组成受控于溶解作用、次生含Al-Fe氧化物共沉淀、土壤有机质络合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同位素分馏 迁移转化 极端风化 水稻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