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i/Zn中间层的6061铝合金/Q355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陈芙蓉 张正 +2 位作者 李汶轩 李建军 樊宇峰 《焊接》 2024年第11期46-53,共8页
【目的】采用预置Ni/Zn中间层的方法进行Q355钢/6061铝合金异种金属的电阻点焊研究。【方法】在不同焊接时间、焊接电流及电极压力下分别对6061铝合金与Q355钢的电阻点焊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并获得最优电阻点焊工艺参数,然后采用在铝合金... 【目的】采用预置Ni/Zn中间层的方法进行Q355钢/6061铝合金异种金属的电阻点焊研究。【方法】在不同焊接时间、焊接电流及电极压力下分别对6061铝合金与Q355钢的电阻点焊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并获得最优电阻点焊工艺参数,然后采用在铝合金板与钢板之间添加Ni/Zn箔片作为中间层的方法来研究Ni/Zn中间层对铝/钢电阻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拉伸试验机等方法对含Ni/Zn中间层的铝/钢电阻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元素占比、第二相的变化及抗拉剪力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铝/钢点焊接头由铝一侧熔核,钢一侧熔核和结合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具有典型的双熔核特征。通过在6061铝合金与Q355钢的中间分别增加Ni与Zn箔片来阻碍脆硬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量。添加Ni中间层的接头界面区生成了韧性较好的Al3Ni,从而阻碍了硬而脆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添加Zn中间层的接头界面区生成了一定量的Fe2Al5Zn0.4,使Al-Fe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减小至2.88μm,最大抗拉剪力达到4.69 kN。【结论】添加Ni/Zn中间层后,铝/钢电阻点焊接头的熔核直径与抗拉剪力均有所提升,同时Ni元素的添加会在铝/钢界面处生成韧性较好的Al3Ni相,从而阻碍了Al-Fe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n中间层 铝/钢异种金属 电阻点焊 Al-Fe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铸造Cu−La−Zn合金的强化及导热行为
2
作者 胡波 韩嘉璇 +6 位作者 李德江 于铭迪 王静雅 王雪杨 李子昕 黄彧 曾小勤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712-2725,共14页
开发一种适合于压铸的高导热Cu−La−Zn合金,该合金的导热系数高达200~300 W/(m·K),约为普通黄铜的两倍。分别定量研究铸态二元Cu−La(2.0%~4.5%La,质量分数)和三元Cu−2La−xZn(0~3.0%Zn,质量分数)合金中Cu6La金属间化合物和Zn固溶原... 开发一种适合于压铸的高导热Cu−La−Zn合金,该合金的导热系数高达200~300 W/(m·K),约为普通黄铜的两倍。分别定量研究铸态二元Cu−La(2.0%~4.5%La,质量分数)和三元Cu−2La−xZn(0~3.0%Zn,质量分数)合金中Cu6La金属间化合物和Zn固溶原子对强化和导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增加1%(质量分数)的La或Zn,合金导热系数下降约34 W/(m·K)。Cu−2La−xZn合金中α-Cu基体的晶格常数随Zn固溶原子的增加由3.6163Å增加到3.6239Å;在Zn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下,α-Cu基体的硬度由1.495 GPa呈抛物线增加至1.597 GPa。根据基于显微组织的Maxwell−Eucken模型计算结果,确定Cu6La的导热系数约为35.37 W/(m·K);而每增加1%Zn(摩尔分数)的固溶原子,α-Cu基体的导热系数下降51.38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a−zn合金 强化 导热系数 金属间化合物 固溶原子
下载PDF
Al-Zn-Mg-Cu系合金熔铸过程含Ti化合物聚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会学 李虎田 +3 位作者 王国军 杨荣东 罗德维 宋炜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3,共5页
本研究针对Al-Zn-Mg-Cu系合金熔铸过程含Ti化合物聚集问题,通过锻件本体探伤缺陷分析、含Ti化合物聚集机理研究,结合PoDFA法离线测渣分析,探明了含Ti化合物聚集产生环节及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含Ti化合物聚集为锻件产生探伤缺陷的主要原... 本研究针对Al-Zn-Mg-Cu系合金熔铸过程含Ti化合物聚集问题,通过锻件本体探伤缺陷分析、含Ti化合物聚集机理研究,结合PoDFA法离线测渣分析,探明了含Ti化合物聚集产生环节及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含Ti化合物聚集为锻件产生探伤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聚集产生的主要环节为在线除气过程,主要有三种聚集产生机制,即含Ti颗粒自发聚集、与氧化膜的伴生及氯化物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含Ti化合物聚集的控制措施,实现了该类化合物聚集的有效控制,进而显著提升了某类锻件的探伤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系合金 熔铸 含Ti化合物 聚集机理
下载PDF
Mg-Al-Zn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对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增强作用
4
作者 李婕 石磊 +7 位作者 李一楠 周韬帅 于子京 张鸿昌 彭子龙 苗树文 高建国 苏昭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15-1028,共14页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超声作用22 s时获得最高剪切强度为85.26 MPa的接头。热力学分析表明,Al_(3)Mg_(2)和AlMg_(4)Zn_(11)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1.94 kJ/mol和-38.65 kJ/mol,这为该转变提供热力学基础。由于空化效应的影响,首次在超声辅助钎焊中发现Mg32(Al,Zn)_(49)准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Cu/zn复合中间层 超声辅助钎焊 金属间化合物 相转变 力学性能 准晶
下载PDF
连续热浸镀Zn-Al合金镀层表面龟纹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旭平 刘兆彬 +1 位作者 刘亚 吴长军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连续热浸镀锌常在锌浴中添加Al元素,以获得所需的镀层,满足工业应用。当Al含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镀层表面出现"龟纹"(网格状)现象,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在锌锅Al的质量分数(名义成分)为2.2%、2.4%、3.3%、4.2%、4.8%和5.2%时,... 连续热浸镀锌常在锌浴中添加Al元素,以获得所需的镀层,满足工业应用。当Al含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镀层表面出现"龟纹"(网格状)现象,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在锌锅Al的质量分数(名义成分)为2.2%、2.4%、3.3%、4.2%、4.8%和5.2%时,连续热浸镀层均出现了龟纹。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出现龟纹的Zn-Al合金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截面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枝晶η-Zn相的形核和长大是形成宏观上龟纹结构的主要因素;Al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龟纹的大小,Al含量越低,龟纹越明显,Zn-2.2%Al镀层的龟纹最明显;龟纹区显微组织呈现明显地凹凸不平,其中Zn-4.8%Al龟纹区域相对比较平坦,龟纹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浸镀锌 龟纹 η-zn zn-AL合金 Fe-Al化合物
下载PDF
Interfa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Sn-6.5Zn solder/Cu substrate joints during aging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国际 盛光敏 +1 位作者 吴莉莉 袁新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954-1960,共7页
The influence of isothermal aging at 150 °C o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Sn-6.5Zn solder/Cu joint was studie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termetallic co... The influence of isothermal aging at 150 °C o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Sn-6.5Zn solder/Cu joint was studie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n-6.5Zn/Cu joint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continuous layer consisting of CuZn and Cu5Zn8 IMCs is formed in the interface zone. As the aging time prolongs, the thickness of the IMC layer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continuous and compactable layer is destroyed due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u-Zn IMC layer. A discontinuous layer of Cu6Sn5 IMC is present within the Cu substrate near the decomposed region. The interface becomes rough and evident voids form after aging.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interface increases ow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6.5zn solder interfac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GING evolution
下载PDF
Zn/Fe及Zn/Fe-Si固态扩散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智 苏旭平 +2 位作者 贺跃辉 谭铮 尹付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39-1644,共6页
研究固态Zn/Fe及Zn/Fe-Si扩散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及硅的影响。对扩散偶在385℃下扩散30~300min的研究结果表明:在Zn/Fe扩散偶中,扩散层以δ相为主,ζ相和δ相之间具有平直的界面,随扩散时间的延长,δ相的厚度增加,ζ相逐... 研究固态Zn/Fe及Zn/Fe-Si扩散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及硅的影响。对扩散偶在385℃下扩散30~300min的研究结果表明:在Zn/Fe扩散偶中,扩散层以δ相为主,ζ相和δ相之间具有平直的界面,随扩散时间的延长,δ相的厚度增加,ζ相逐渐被消耗,至退火300min时,dζ/dδ的值为O;但在Zn/Fe-Si扩散偶中,扩散层以ζ相为主,δ相呈小岛状伸入到ζ相层中,铁基体中的硅促进扩散初期ζ相的生长而抑制δ相的生长,并使δ层在扩散后期为完全的线性生长。3个扩散偶中总扩散层的生长均由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金属间化合物 扩散偶 显微组织 生长动力学
下载PDF
Al-Zn-Cu系中的T'化合物与低Cu侧室温相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郝士明 郝新江 +3 位作者 李艳霞 任玉平 李洪晓 赵 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4-698,共5页
按热力学计算得到的Al5Cu4Zn的化学计量比成分,可以获得由室温至400℃均为稳态单相的三元化合物T'相合金.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实验确定了Al-Zn-Cu系在室温下存在稳态Al+Zn+T'三相区,而不存在稳态的Al+Zn+CuZn4三相区.... 按热力学计算得到的Al5Cu4Zn的化学计量比成分,可以获得由室温至400℃均为稳态单相的三元化合物T'相合金.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实验确定了Al-Zn-Cu系在室温下存在稳态Al+Zn+T'三相区,而不存在稳态的Al+Zn+CuZn4三相区.明确了CuZn4是一种亚稳化合物,最终将转变为T'相.确定了Al-Zn-Cu系室温下存在稳态的T'+CuZn4两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Cu系 三元化合物T' 相平衡关系
下载PDF
Sn-9Zn-3Bi/Cu钎焊接头在170℃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段莉蕾 于大全 +1 位作者 赵杰 王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2-847,共6页
采用ST50润湿实验仪完成了钎焊并研究分析了Sn 9Zn 3Bi/Cu接头在170℃下长期时效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n 9Zn 3Bi/Cn接头时效至200h后在界面处形成单一连续的Cu5Zn8化合物层;时效至500h和1000h后,界面处形成了3层化合物层,从铜母... 采用ST50润湿实验仪完成了钎焊并研究分析了Sn 9Zn 3Bi/Cu接头在170℃下长期时效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n 9Zn 3Bi/Cn接头时效至200h后在界面处形成单一连续的Cu5Zn8化合物层;时效至500h和1000h后,界面处形成了3层化合物层,从铜母材侧起,分别为Cu Sn化合物层,Cu Zn化合物层和Sn Cu化合物层;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整个金属化合物层变厚,而Cu Zn化合物层减薄,表明Cu Zn化合物层在时效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zn-Bi 显微结构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Zn/Fe及Zn/Fe-Mn固态扩散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赛 王建华 +3 位作者 彭浩平 徐鹏 童晨 涂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83-86,105,共5页
采用Zn/Fe及Zn/Fe-Mn固固扩散偶方法,研究了锰对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对扩散偶在385℃扩散10~300min的研究结果表明,在Zn/Fe扩散偶中,扩散层以δ相为主,ζ相和δ相之间具有平直的界面,随扩散时间的延长,δ相的厚度增加,ζ相... 采用Zn/Fe及Zn/Fe-Mn固固扩散偶方法,研究了锰对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对扩散偶在385℃扩散10~300min的研究结果表明,在Zn/Fe扩散偶中,扩散层以δ相为主,ζ相和δ相之间具有平直的界面,随扩散时间的延长,δ相的厚度增加,ζ相逐渐被消耗,厚度比dζ/dδ的值逐渐减小;在Zn/Fe-Mn扩散偶中,扩散层也以δ相为主,ζ相和δ相之间的界面更平直,铁基体中的锰在扩散初期促进δ相的生长,但在扩散后期促进ζ相生长。对Zn/Fe-Mn扩散偶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0.4%(质量分数,下同)的锰使扩散层总厚度增加,当锰含量增加到1.2%以上时,扩散层总厚度反而开始下降。Zn/Fe、Zn/Fe-0.4%Mn、Zn/Fe-1.2%Mn及Zn/Fe-2.0%Mn四个扩散偶中总扩散层的生长均由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金属间化合物 扩散偶 显微组织 生长动力学 zn-Fe-Mn
下载PDF
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坤 李荣勋 刘光烨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9,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Ca/Zn复合热稳定剂及辅助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Ca/Zn复合热稳定剂与辅助热稳定剂并用,可以抑制ZnCl2对聚氯乙烯(PVC)的催化降解和"锌烧"现象,延长PVC的热稳定时间;进一步提高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热稳... 综述了国内外Ca/Zn复合热稳定剂及辅助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Ca/Zn复合热稳定剂与辅助热稳定剂并用,可以抑制ZnCl2对聚氯乙烯(PVC)的催化降解和"锌烧"现象,延长PVC的热稳定时间;进一步提高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加大其在硬质PVC中的应用,是今后Ca/Zn复合热稳定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Ca/zn复合热稳定剂 辅助热稳定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Sn-Zn系无铅钎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慧 薛松柏 +1 位作者 韩宗杰 王俭辛 《焊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5,共5页
介绍了Sn-Zn系无铅钎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为改善Sn-Zn无铅系钎料存在的不足之处,添加各种合金元素或微量元素如Bi,Ag,In,Ga,Al,RE等元素后,对Sn-Zn系无铅钎料钎焊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Sn-Zn系无铅钎料界面反应及界面金属间化... 介绍了Sn-Zn系无铅钎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为改善Sn-Zn无铅系钎料存在的不足之处,添加各种合金元素或微量元素如Bi,Ag,In,Ga,Al,RE等元素后,对Sn-Zn系无铅钎料钎焊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Sn-Zn系无铅钎料界面反应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Sn-Zn系无铅钎料专用助焊剂的研究状况,对Sn-Zn系无铅钎料今后的研究、改进及应用方面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zn 合金元素 润湿性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一维链状超分子化合物[Zn(dafo)_2(H_2O)_2](NO_3)_2(dafo=4,5-二氮芴-9-酮)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晨 毛红艳 +4 位作者 张鸿云 刘红磊 吴庆安 侯红卫 朱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A novel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Zn(dafo)2(H2O)2](NO3)2 was synthesized.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 TG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P1 s... A novel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Zn(dafo)2(H2O)2](NO3)2 was synthesized.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 TG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The Crystallographic data are: a = 0.702 7(14) nm, b = 0.828 95(17) nm, c = 10.225(2) nm, α = 95.02(3)°, β = 91.45(3)°, γ = 99.85(3)°. The crystal structur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Zn(Ⅱ) ion was coordinated with the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wo dafo and two oxygen atoms of two coordination water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he complex has a one-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hydrogen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链状超分子化合物 [zn(dafo)2(H2O)4(NO3)2 4 5-二氮芴-9-酮 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锌配合物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Sn-Zn-Cu/Cu界面反应及剪切强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来 马海涛 +1 位作者 谢海平 于大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3-667,共5页
为探讨Cu的加入对Sn-Zn钎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n-Zn-xCu与Cu箔钎焊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成分、形貌及剪切强度. 试验结果表明,含0~1%Cu时,Sn-Zn-xCu钎料与Cu母材钎焊界面处IMC主要为层状Cu5Zn8相;在含2%~6%Cu时,为Cu6Sn5相和Cu5Zn... 为探讨Cu的加入对Sn-Zn钎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n-Zn-xCu与Cu箔钎焊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成分、形貌及剪切强度. 试验结果表明,含0~1%Cu时,Sn-Zn-xCu钎料与Cu母材钎焊界面处IMC主要为层状Cu5Zn8相;在含2%~6%Cu时,为Cu6Sn5相和Cu5Zn8相共同组成;在含8%Cu时,为Cu6Sn5相. 这是由于合金基体中生成的Cu-Zn化合物阻碍了Zn向Cu界面处扩散,进而使得界面处IMC由层状Cu5Zn8逐渐向扇贝状Cu6Sn5转变. 另外,随着Sn-Zn钎料中Cu含量的增加,Sn-Zn-xCu/Cu接头剪切强度因界面IMC类型的变化以及钎料合金自身强度的提高而使得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zn—Cu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下载PDF
Mg-Zn-Nd合金中的低Nd三元化合物T_1相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明丽 李洪晓 +3 位作者 杨金艳 任玉平 丁桦 郝士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90,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Mg-Zn-Nd系低Nd三元化合物T_1相的成分、结构及其相平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g-Zn-Nd系低Nd侧存在一个六方结构的三元化合物T_1相,其晶格常数为a=b=1.5 nm、c=0.87 nm;其成分(原...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Mg-Zn-Nd系低Nd三元化合物T_1相的成分、结构及其相平衡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g-Zn-Nd系低Nd侧存在一个六方结构的三元化合物T_1相,其晶格常数为a=b=1.5 nm、c=0.87 nm;其成分(原子分数,%)范围为:Mg 27.0—33.4,Zn 60.2—66.4,Nd 6.1—7.4.该化合物在300—400℃的温度区间与α-Mg存在两相平衡.在300,350和400℃时分别存在T_1+α-Mg+MgZn,T_1+MgZn+L及T_1+Mg_2Zn_3+L三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Nd合金 三元化合物 结构与成分 相平衡
下载PDF
Cd、Zn、Pb单因素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2
16
作者 杨志新 刘树庆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 Cd> Zn> Pb;在所研究的 4种土壤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 Cd、 Zn、 Pb复合污...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 Cd> Zn> Pb;在所研究的 4种土壤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 Cd、 Zn、 Pb复合污染与各单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Cd、Zn、Pb复合污染对4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亦不同。其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过氧化氢表现出一定的屏蔽作用或拮抗作用;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主要因Cd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zn PB 复合污染 土壤酶活性 抑制效应
下载PDF
Zn-2Ni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的细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纲 卢锦堂 许乔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7-662,共6页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Ti、Al及Al—RE合金作为细化剂对Zn-2Ni合金中Zn—Ni金属间化合物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在Zn-2Ni合金中加入微量(≤0.20%)的Ti、Al及Al-RE均可对合金凝固组织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产生细化...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Ti、Al及Al—RE合金作为细化剂对Zn-2Ni合金中Zn—Ni金属间化合物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在Zn-2Ni合金中加入微量(≤0.20%)的Ti、Al及Al-RE均可对合金凝固组织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产生细化作用;以Ti为细化剂时,组织中会出现较大的Zn—Ni-Ti三元板条状粒子;以纯Al为细化剂时,出现δ-NiZns相依附γ-NizZns相生长的大粒子和以枝晶状NiAl相为核心较细小的δ-NiZn8相粒子共存于凝固组织中;以Al—RE为细化剂时,将获得分布均匀且细化的γ-Ni2Zn5相粒子,且Al—RE合金细化效果明显优于Ti和Al,其最佳的加入浓度为0.05%~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 细化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Mg-Zn-Nd系富Mg角300℃局部相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明丽 杨金艳 +3 位作者 李洪晓 任玉平 丁桦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6-129,142,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电子探针定量成分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对Mg-Zn-Nd系富Mg角300℃的局部相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g-Zn-Nd系富Mg角存在一个成分(摩尔分数)范围为Mg:58.3%-63.9%,Zn:28.2%-33.6%,Nd:7.9%-8.3%的三... 利用扫描电镜组织观察、电子探针定量成分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对Mg-Zn-Nd系富Mg角300℃的局部相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g-Zn-Nd系富Mg角存在一个成分(摩尔分数)范围为Mg:58.3%-63.9%,Zn:28.2%-33.6%,Nd:7.9%-8.3%的三元化合物T2相,和成分范围为Mg:25.9%-30.3%,Zn:44.6%-48.5%,Nd:25.1%-25.6%的三元化合物T3相.300℃时αMg相与T2相之间存在稳定的两相平衡,而且αMg相还与T2和T3相之间存在稳定的三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Nd系 三元化合物 相平衡.
下载PDF
二维层状聚合物{[Zn(C_4H_4O_6)(H_2O)]_2·3H_2O}_n的合成与表征1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宏艳 胡海良 +1 位作者 陈宝宽 李锦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3-806,共4页
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酒石酸的Zn2+配位聚合物{[Zn(C4H4O6)(H2O)]2.3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中Zn2+是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酒石酸采取两种不同的配位模... 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酒石酸的Zn2+配位聚合物{[Zn(C4H4O6)(H2O)]2.3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中Zn2+是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酒石酸采取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交替连接Zn2+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并对聚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 zn2+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光谱表征
下载PDF
Zn对Sn-Pb-Ag合金中Ag富集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平平 刘大春 +3 位作者 蒋文龙 李一夫 徐光耀 胡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0,共8页
以Sn-36.6%Pb-1%Ag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能谱仪(EDS)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Sn-Pb-Ag中加入Zn后Ag与Sn,Zn反应的热力学、浮渣含银量及Ag-Zn化合物的组成、形貌及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g更易与Zn生成Ag-Zn金... 以Sn-36.6%Pb-1%Ag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能谱仪(EDS)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Sn-Pb-Ag中加入Zn后Ag与Sn,Zn反应的热力学、浮渣含银量及Ag-Zn化合物的组成、形貌及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g更易与Zn生成Ag-Zn金属间化合物;浮渣含银低于1%(质量分数);体系上部、中部和底部均存在3种金相:富锡相(Sn-12.21%Pb-0.52%Ag-2.42%Zn)、富铅相(Pb-31.34%Sn-1.89%Zn)和Ag-Zn化合物相(Zn-27.30%Ag-10.87%Sn-3.70%Pb),Ag-Zn化合物相不发生偏析,且体系中不存在分层区域。原因可能是Sn-36.6%Pb-1%Ag的密度仅比Ag-Zn化合物密度大0.35 g/cm^3;Sn-36.6%Pb-1%Ag为富锡基体系,富锡基中不存在双液相分层区。但是在Sn-Pb-Ag体系中加入Pb,不仅能增大体系的密度,当铅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液相将存在双液相分层区,使得加锌富集Sn-Pb-Ag中的银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b-Ag Ag-zn化合物 密度 液相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