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3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C_(3)H_(6)O在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表面的共/竞吸附机理研究
1
作者 汪辉春 花昌豪 +4 位作者 陈萍 顾明言 龚成 邹帅 汪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H_(6)O单组分方面计算了其在CN5@MOx表面吸附量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333 K、100 kPa时CN5@Na2O表面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量分别为3.65、15.34 mmol/g,吸附能分别为-145.86、-132.47 kJ/mol,均高于CO_(2)/C_(3)H_(6)O单组分在CN5@CaO及CN5@ZnO表面吸附。得出Na2O掺杂吡咯氮生物炭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效果最优。进一步研究了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共/竞吸附及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_(2)&C_(3)H_(6)O在CN5@Na2O、CN5@CaO、CN5@ZnO表面吸附存在临界温度(分别为333、353、393 K),超过临界温度以后CO_(2)&C_(3)H_(6)O共存体系在CN5@MOx表面吸附量较CO_(2)/C_(3)H_(6)O单组分有所提高。CO_(2)&C_(3)H_(6)O在CN5@Na2O、 CN5@CaO、 CN5@ZnO表面吸附能分别比CO_(2)或C_(3)H_(6)O单组分吸附时至少高141.59、112.77、31.75 kJ/mol,CN5@MOx表面对CO_(2)和C_(3)H_(6)O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且CN5@Na2O对CO_(2)&C_(3)H_(6)O共同吸附效果最佳。采用电荷差分密度和态密度分析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协同吸附作用机理,得出CO_(2)的吸附作用力是通过C_(3)H_(6)O与CO_(2)的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Na2O中Na与C_(3)H_(6)O电子云重叠,发生电荷转移,增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力,CN5@Na2O表面C_(3)H_(6)O与CN5在p轨道主要共振峰结合能较CN5@ZnO低了3.43 eV,使得C_(3)H_(6)O在CN5@Na2O表面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氮生物炭 金属氧化物 Co_(2) C_(3)h_(6)o
下载PDF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魏凯威 赵霜 董海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85-0188,共4页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 评价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对铅染毒小鼠的海马学习记忆功能产生的影响,以指导铅染毒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0-30g 健康雌性 KM 小鼠,健康清洁级,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6H10S2O 组、Nano-CaCO3组、联合治疗组,其中后四组均为铅染毒模型。五组的饲养条件相同,方法 /剂量建立铅染毒模型,提供对应治疗方法,通过评估体质量与血液中铅元素含量、NO含量和ACHE活力、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测量的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铅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6H10S2O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铅含量仅在联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三组的体质量和血铅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显著增加(P<0.05);与Nano-CaCO3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跨越隐匿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游泳路程也显著增加(P<0.05)。五组在NO含量和ACHE活力、认知指数方面的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6H10S2O联合Nano-CaCO3可以减少铅含量,提高体质量,对空间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但对认知能力、学习记忆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染毒小鼠 C6h10S2o NANo-CACo3 海马学习记忆功能
下载PDF
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3
作者 叶茂森 王耀 +3 位作者 许冰 王康康 张胜楠 冯建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9,I0005-I0008,共13页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复合材料的最佳组成为25%ABOBM(Ag_(2)O/Bi_(2)O_(3)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1:4)。在可见光照射下25%ABOBM对四环素(TC)的降解效率可达85.6%,明显高于Ag_(2)O/Bi_(2)O_(3)和Bi_(2)MoO_(6),而且三次循环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5%ABOBM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Ag_(2)O、Bi_(2)O_(3)以及Bi_(2)MoO_(6)之间异质结的构建和特殊形貌的形成。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结果表明,h+和·O2-在TC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OH和1O2发挥着次要作用。实验还探索了相关光催化机理,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TC可能的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为双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 Ag_(2)o Bi_(2)o_(3) 光催化降解 四环素 异质结
下载PDF
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
作者 毛云虹 赵春深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8,共12页
喹喔啉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特别是抗癌药物研发领域。本文通过四步反应法首次合成了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经溶液结晶法获得其单晶体。晶体学分析表明,该化合... 喹喔啉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特别是抗癌药物研发领域。本文通过四步反应法首次合成了6-氟-4-羟基-3-氧代-3,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经溶液结晶法获得其单晶体。晶体学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常数a=1.28663(10)nm,b=2.25249(17)nm,c=1.01564(7)nm,Z=8,ρ_(c)=1.359 g·cm^(-3),R=0.0538,R_(w)=0.1406。在B3LYP/6-311+G(2d,p)模式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该化合物的最佳结构,与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的晶体结构基本一致。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其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此外,通过DFT计算了分子的静电势和前沿分子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喔啉类化合物 6-氟-4-羟基-3-氧代-3 4-二氢喹喔啉-1(2 h)-羧酸叔丁酯 晶体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及预测
5
作者 程文婷 李杰 +2 位作者 徐丽 程芳琴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2-652,F0004,共12页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发现温度对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均不明显,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溶液浓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Cl^(–)同离子效应增强。为了提高OLI软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其嵌入Bromley-Zemaitis模型中“Al^(3+)–Cl^(-)”离子对的交互参数进行了修正。随后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它可应用于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及KCl的任意单、混溶液中溶解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6h_(2)o 溶解性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全组分模型
下载PDF
Chem-E-Car竞赛驱动的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以“Ca3MnCoO6-MnCo2O4异质结纳米纤维的制备及锌-空气电池应用”为例
6
作者 邹璐 陈国鹏 +2 位作者 刘捷 汪淼 喻发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为了构筑兼备ORR/OE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锌-空气电池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a3MnCoO6-MnCo2O4异质结纳米纤维,通过XRD、SEM、TEM等对纳米纤维进行物性表征,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其在碱性电解液中的ORR/OER性能,通过Chem-E-Car小车的实... 为了构筑兼备ORR/OE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锌-空气电池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a3MnCoO6-MnCo2O4异质结纳米纤维,通过XRD、SEM、TEM等对纳米纤维进行物性表征,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其在碱性电解液中的ORR/OER性能,通过Chem-E-Car小车的实际应用判断锌-空气电池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Ca3MnCoO6-MnCo2O4材料具有纺锤形貌,随着前驱体溶液中PVP/DMF浓度的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化。复合催化剂对ORR和OER均表现出可观的电催化活性,在ORR过程中可以提供0.61@1600 rpm的极限电流密度 (20wt% Pt/C: 0.63@1600 rpm),在OER过程中可以提供1.65 V@10 mA cm-2的过电势 (RuO2: 1.60 V@10 mA cm-2)。本综合实验技术路线简单可行、效率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以此研究成果制造的新能源小车可以提供稳定的运行速度(0.2m/s)并持续至30m,成功在第7届全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取得性能二等奖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3MnCoo6-MnCo2o4异质结纳米纤维 oRR oER 锌-空气电池 Chem-E-Car
下载PDF
[Zn(DMF)_6]H_2SiW_(12)O_(40)·(CH_3)_2N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敬平 吴强 牛景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57-960,共4页
The title compound H2SiW12O40·(CH3)2NH was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vent of aqueous and acetonitril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d been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 The title compound H2SiW12O40·(CH3)2NH was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vent of aqueous and acetonitril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d been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m, a=2.0654(4)nm, b=1.3306(3)nm, c=1.3194(3)nm, β=119.59(3)°, V=3.1531(11)nm3, Dc=3.606Mg·m-3, Z=2, R=0.0462, Rw=0.0836. The title compound comprises of a 2+ unit, a polyanion and a free (CH3)2NH molecule. The ESR spectrum of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tha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organic groups and polyanion takes place under irradiation of the sunlight in solid state. The TG study of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that it had four stages of the weight los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polyanion show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yanion was enhanc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Zn2+ ion. CCDC:175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杂多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 [zn(DMF)6]h2SiW12o40·(Ch3)2Nh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质
下载PDF
一维链状超分子化合物[Zn(dafo)_2(H_2O)_2](NO_3)_2(dafo=4,5-二氮芴-9-酮)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晨 毛红艳 +4 位作者 张鸿云 刘红磊 吴庆安 侯红卫 朱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A novel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Zn(dafo)2(H2O)2](NO3)2 was synthesized.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 TG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P1 s... A novel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Zn(dafo)2(H2O)2](NO3)2 was synthesized. I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 TG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The Crystallographic data are: a = 0.702 7(14) nm, b = 0.828 95(17) nm, c = 10.225(2) nm, α = 95.02(3)°, β = 91.45(3)°, γ = 99.85(3)°. The crystal structur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Zn(Ⅱ) ion was coordinated with the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wo dafo and two oxygen atoms of two coordination water molecules, respectively. The complex has a one-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which is formed by hydrogen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链状超分子化合物 [zn(dafo)2(h2o)4(no3)2 4 5-二氮芴-9-酮 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锌配合物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Ln(NO_3)_3·6H_2O与水杨醛缩酪氨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德军 范玉华 +1 位作者 毕彩丰 刘峙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合成了Ln(Ⅲ)(Ln=Gd,Dy,Tm,Ho,Sm)与水杨醛缩 L 酪氨酸的5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6H14NO4)(H2O)3(NO3)](CH3CH2OH)(NO3),研究了Dy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Ln(no3)3·6h2o 水杨醛缩-L-酪氨酸 氨基酸席夫碱 过渡金属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Ni(NO_3)_2·6H_2O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晓燕 张志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DSC-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i(NO3)2·6H2O的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动力学参数。在N2气氛下,线性升温速率为10℃·min^-1时,Ni(NO3)2·6H2O在200℃以前失去4个水分子,然后脱去硝酸,形成碱式盐,最后碱式盐分解生成N... 利用DSC-TG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i(NO3)2·6H2O的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动力学参数。在N2气氛下,线性升温速率为10℃·min^-1时,Ni(NO3)2·6H2O在200℃以前失去4个水分子,然后脱去硝酸,形成碱式盐,最后碱式盐分解生成NiO.动力学研究确定,由碱式盐分解生成NiO的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的成核和核成长为控制步骤的Al机理,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182.3-232.7kJ·mol^-1,lnA41.69-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o3)6h2o DSC—TG 热分解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Zn(NO_3)_2-Leu-H_2O体系(25℃)的相平衡及新相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胜利 杨旭武 +2 位作者 陈三平 李焕勇 史启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硝酸锌 -亮氨酸 -水体系在 2 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绘制了体系的相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 ,发现并制备了未见报道的非一致溶解配合物 [Zn( Leu) ( NO3 ) 2 ( H2 O) ]· H2 O( A)和 Zn( Leu) 2 ( ...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硝酸锌 -亮氨酸 -水体系在 2 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绘制了体系的相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 ,发现并制备了未见报道的非一致溶解配合物 [Zn( Leu) ( NO3 ) 2 ( H2 O) ]· H2 O( A)和 Zn( Leu) 2 ( NO3 ) 2 · H2 O( B) ,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 IR和 TG-DTG等对其组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配合物的标准燃烧能分别为 ( -1 2 6 92 .80± 5 .83)和 ( -1 5 34 5 .71±9.1 1 ) J/ g,求得它们的标准燃烧焓分别为 ( -4 5 2 3.2 2± 2 .0 8)和 ( -72 0 8.86± 4 .2 8) k J/ mol,标准生成焓分别为 ( -6 1 5 .6 7± 2 .2 7)和 ( -1 86 3.1 6± 4 .6 0 ) k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o3)2-LeU-h2o体系 相平衡 配合物 合成 三元体系 硝酸锌 表征 标准生成焓 氨基酸锌 相化学 L-α-亮氨酸
下载PDF
配位化合物Zn(Met)_3(NO_3)_2·H_2O(s)(Met=L-α-蛋氨酸)的低温热容及标准摩尔生成焓(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国春 周春生 高胜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9-2134,共6页
利用精密绝热热量仪测定了配合化合物Zn(Met)_3(NO_3)_2·H_2O(s)(Met=L-α-蛋氨酸)在78-371 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解析,得到了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_D=325.10 K.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摩尔... 利用精密绝热热量仪测定了配合化合物Zn(Met)_3(NO_3)_2·H_2O(s)(Met=L-α-蛋氨酸)在78-371 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解析,得到了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_D=325.10 K.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摩尔热容(C_p)对约化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由此计算得到了配合物的舒平热容值和热力学函数值.基于设计的热化学循环,选择100 mL 2 mol·L^(-1)HCl溶液为量热溶剂,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得到了298.15 K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_f H_m^0[Zn(Met)_3(NO_3)_2·H_2O,s]=-(1472.65±0.76)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量热法 热容 标准摩尔生成焓 溶解-反应量热法 zn(Met)3(no3)2·h2o(s)
下载PDF
配合物Zn(Phe)(NO_3)_2·H_2O(s)的低温热容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被引量:1
13
作者 邸友莹 高胜利 谭志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7-1441,共5页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配合物Zn(Phe)(NO_3)_2·H_2O(s)(Phe:苯丙氨酸)在78-370 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_0=(324.27±0.37)K.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配合物Zn(Phe)(NO_3)_2·H_2O(s)(Phe:苯丙氨酸)在78-370 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_0=(324.27±0.37)K.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_(p,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依据Hess定律,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选择体积为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定混合物{ZnSO_4·7H_2O(s)+2NaNO_3(s)+L-Phe(s)}和{Zn(Phe)(NO_3)_2·H_2O(s)+Na_2SO_4(s)}的溶解焓为,Δ_dH_(m,1)~0=(69.42±0.05)kJ·mol^(-1),Δ_dH_(m,2)~0=(48.14±0.04)kJ·mol^(-1),进而计算出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_fH_m^0=-(1363.10±3.52)kJ·mol^(-1).另外,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折光指数(refractive index)的测量结果检验了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Phe)(no3)h2o(s) 绝热量热法 低温热容 溶解-反应量热法 标准摩尔生成焓
下载PDF
[Fe_3O(Ala)_6(H_2O)_3](ClO_4)_7和[Fe_3O(Gly)_6(H_2O)_3](NO_3)7·3H_2O的顺磁共振谱及变温磁化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尚锋 李健民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文通过对 [Fe3 O(Ala) 6(H2 O) 3 ](Cl O4) 7和 [Fe3 O(Gly) 6(H2 O) 3 ](NO3 ) 7· 3H2 O的 ESR谱的解析及变温磁化率的研究 ,得出它们的 ESR谱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朗德因子分别为 2 .0 19和 1.997;
关键词 [Fe3o(Ala)6(h2o)3](Clo4)7 [Fe3o(Gly)6(h2o)3](no3)7·3h2o 顺磁共振 磁化率 氨基酸配合物
下载PDF
[SiZn(H_2O)W_(11)O_(39)]^(6-)在玻碳电极上的多层组装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金艳 吕桂琴 郑传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一取代硅钨杂多酸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pH的影响。制备了包含杂多酸[SiZn(H2O)W11O39]6-(SiZnW11)和聚合物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逐层的循环伏安行为表...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一取代硅钨杂多酸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pH的影响。制备了包含杂多酸[SiZn(H2O)W11O39]6-(SiZnW11)和聚合物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逐层的循环伏安行为表明膜的增长均匀,峰电流随膜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与其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相比,多层膜中的SiZnW11显示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对BrO3-和NO2-体系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取代杂多酸[Sizn(h2o)W11o39]^6 多层组装 循环伏安 电催化
下载PDF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Ni(NO_3)_2·6H_2O的热分解过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晓燕 《分析仪器》 CAS 2008年第2期41-45,共5页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差热重量分析仪,TG-DSC-DTG)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Ni(NO_3)_2·6H_2O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样品用量下的热分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Ni(NO_3)_2·6H_2O的热分解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步,...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差热重量分析仪,TG-DSC-DTG)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Ni(NO_3)_2·6H_2O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样品用量下的热分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Ni(NO_3)_2·6H_2O的热分解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和第二步失去H_2O_,第三步失去H_2O和NO_x,并伴有NO_3^-结构的破坏,第四步的最终分解产物是NiO。X射线显示第三步的热分解产物中有Ni(NO_3)_2·4H_2O、Ni(NO_3)_2·2H_2O、Ni(NO_3)_2和Ni(NO_3)_2·2Ni(O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DSC-DTG Ni(no3)6h2o 热分解 升温速率 样品质量
下载PDF
配合物[Ln(C_6H_5COO)_2(NO_3)(Bipy)]_2的合成及表征
17
作者 咸春颖 朱龙观 赵曙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New quatemary rare earth complexes [Ln(C 6H 5COO) 2(NO 3)(Bipy)] 2(Ln=La,Ce,Pr,Nd,Eu,Gd,Tb,Er)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ution system with 8 hydroxyquinoline as the acidity accommodator and characterized by el... New quatemary rare earth complexes [Ln(C 6H 5COO) 2(NO 3)(Bipy)] 2(Ln=La,Ce,Pr,Nd,Eu,Gd,Tb,Er)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ution system with 8 hydroxyquinoline as the acidity accommodator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UV, 1H NMR,ESR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omplex [Ln(C 6H 5COO) 2(NO 3)(Bipy)] 2 was given,the competition of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has been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6h5Coo)2(no3)(Bipy)]2 稀土配合物 合成 表征 联吡啶 热力学 动力学 杂环胺
下载PDF
Zn(NO_3)_2-Leu-H_2O三元体系在25℃等温溶度的研究
18
作者 刘静 王云芳 +1 位作者 张晓玉 杨秀芳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Zn( NO3) 2 -L eu-H2 O三元体系在 2 5℃时的等温溶度 ,测定了其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组成图。分析发现 :该体系存在两种新化合物 :Zn( L eu) ( NO3) 2 · 2 H2 O,...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Zn( NO3) 2 -L eu-H2 O三元体系在 2 5℃时的等温溶度 ,测定了其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组成图。分析发现 :该体系存在两种新化合物 :Zn( L eu) ( NO3) 2 · 2 H2 O,Zn( Leu) 2 ( NO3) 2 · H2 O,这两种化合物均为固液异成分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溶度 zn(no3)2-Leu-h2o三元体系 相平衡 L-α-亮氨酸 配合物
下载PDF
前驱溶液的pH值对制备Ca_2Zn_4Ti_(16)O_(38)∶Pr^(3+),Na^+发光粉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文 余丽萍 +3 位作者 廉世勋 祁媛 朱爱玲 荣春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2-718,共7页
以钛酸丁酯、醋酸钙、醋酸锌、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Pr3+,Na+发光粉。研究了前驱溶液的pH值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发光粉物相组成、样品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 以钛酸丁酯、醋酸钙、醋酸锌、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Pr3+,Na+发光粉。研究了前驱溶液的pH值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发光粉物相组成、样品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物分解、发光粉物相和颗粒大小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对材料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前驱溶液pH≤3时,所得发光粉样品为蓬松的、颗粒均匀的单相Ca2Zn4Ti16O38粉末,红色余辉时间较长;随着pH值增大,逐渐有杂质相TiO2、CaTiO3和Zn2TiO4生成,并且样品颗粒逐渐变大,颗粒团聚呈现不规则形状,余辉时间变短。结果表明,只有在pH≤3条件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Pr3+,Na+发光粉下才能获得被日光有效激发,并呈现余辉衰减慢的红色长余辉(644 nm)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zn4Ti16o38∶Pr3+ 溶胶-凝胶法 Ph 红色发光粉 长余辉
下载PDF
湿化学法从脱硫废液中合成高纯度ZnS及Zn5(OH)6(CO3)2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春江 陈惠敏 +4 位作者 安东海 郝浩博 魏亚鑫 付志龙 李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16-220,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ZnS和Zn5(OH)6(CO3)2。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等手段表征ZnS和Zn5(OH)6(CO3)2纳米粒子,通过光吸收对ZnS粉末和Zn5(OH)6(CO3)2粉末的产率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Zn(CH3C... 采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ZnS和Zn5(OH)6(CO3)2。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等手段表征ZnS和Zn5(OH)6(CO3)2纳米粒子,通过光吸收对ZnS粉末和Zn5(OH)6(CO3)2粉末的产率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Zn(CH3COO)2为锌源,脱硫废液为硫源,V[Zn(CH3COO)2溶液]∶V(脱硫废液)=9∶1,反应时间为4h,温度为80℃。此时制备的ZnS不仅纯度高,而且产率高。第二次脱硫废液加入一定量的Zn(CH3COO)2,V(Zn(CH3COO)2溶液)∶V(二次脱硫废液)=1.5∶1,在80℃下反应时间4h,可以高产率制备高纯度的Zn5(OH)6(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脱硫废液 znS zn5(oh)6(Co3)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