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tion in nerve root compression by the nucleus pulposus after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Yu Feng Yan Gao +1 位作者 Wendong Yang Tianyou F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39-1145,共7页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48 were treated with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treatment group). The remaining... Ninety-fou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48 were treated with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treatment group). The remaining 4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ot fomentation and bed rest only (control group).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clin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ngle of straight-leg rai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pain score, an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for low back pain were improved.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 in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of the vertebral canal demonstrated that filling of the compressed nerve root sleeve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diameter of the nerve root sleev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sagittal diameter index of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nerve root sleeve and the thecal sac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either the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iveness of Feng's Spinal Manip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relief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or changing the morphology or position of the nerve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inal column rotating reduction manip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bone-set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nerve roo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iomechanic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海上风电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吸力沉放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浦阳 张一博 +2 位作者 校建东 乐丛欢 丁红岩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单柱复合筒型基础作为一种新型海上风机基础结构,在中国海上风电抢装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在土体中的下沉特性,在室内进行了小比尺物理模型试验。试验中采用抽水负压下沉的方式,选取结构总重量作为主要变量,得出... 单柱复合筒型基础作为一种新型海上风机基础结构,在中国海上风电抢装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单柱复合筒型基础在土体中的下沉特性,在室内进行了小比尺物理模型试验。试验中采用抽水负压下沉的方式,选取结构总重量作为主要变量,得出结构的下沉时程曲线,随着结构重量增加,结构下沉所需要的总时间减小,自重下沉阶段占比增加;总结了下沉过程中的结构倾角变化规律,入土瞬间倾角较大,自重下沉阶段结构的倾斜情况受土质均匀性的影响表现得比较复杂,仅通过抽水阀门的调节倾角难以恢复,负压调平效果明显;得出下沉过程中舱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舱内孔隙水压力随下沉过程逐渐减小,自重下沉阶段孔隙水压力对土体扰动相对较小;土体中下沉渗流减阻效果十分明显,渗流方向为自舱外沿筒底部流向舱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单柱复合筒 负压下沉 压载 渗流减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大型铁路建设工程的物资储备基地选址优化
3
作者 张锦 杨文广 +3 位作者 孙文杰 申皓 洪治潮 李国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铁路建设工程物流设施网络的可靠性,首先,使用情景削减技术生成最小中断情景子集及其中断概率,以描述运输通道的中断情景;然后,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刻画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运输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惩罚成本... 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铁路建设工程物流设施网络的可靠性,首先,使用情景削减技术生成最小中断情景子集及其中断概率,以描述运输通道的中断情景;然后,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刻画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以运输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惩罚成本等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应用两阶段的随机优化技术与鲁棒优化技术,构建物资储备基地选址不确定优化模型,并基于一种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复杂环境下的C铁路建设工程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随机中断情景中,模型获取方案的成本变异系数是传统模型的4.3%,在极端需求波动情况下,模型获取方案的成本波动幅度可达传统模型的38%,两阶段不确定优化模型能有效减少物流设施网络因运输通道中断及需求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工程 物资储备基地 选址优化 工程物流 情景削减 鲁棒优化 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
下载PDF
国产胶合木柱生产碳排放量测算及碳减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家辉 徐金梅 +3 位作者 周海宾 王双永 钟斐 郭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 碳排放量是评估胶合木生产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现有碳排放数据多引用国外和基于理想模型测算,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当下生产条件碳排放水平。以赤松(Pinus densiflora)胶合木柱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分析胶合木柱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源,从辅料、能源两个方面建立碳排放边界模型和物料清单,计算产品碳排放量,并分析生产过程碳排放特征,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减碳方式。结果表明:胶合木柱的碳排放量为330.16 kgCO_(2)e/m^(3);锯材生产阶段、胶合木及木柱制作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78.5%和21.5%;窑干、接长、施胶、搬运经优化后,可实现碳减排44.3%,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柱 碳排放计算 碳减排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高灵敏监测花生大豆根瘤生物固氮能力
5
作者 梁美娟 赵秀兰 +7 位作者 古皓华 岳晓凤 唐晓倩 李慧 张文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7,共7页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对乙烯标准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乙烯检测范围宽为0.125~30000μmol/mol,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LOD)为0.0341μmol/mol,检出限优于已有报道。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好,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乙烯样品的回收率为95.8%~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7%。同时,对乙烯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与GDX-502填充柱的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分析时间缩短至3 min,利用自动进样方式,检测通量大,适用于花生和大豆根瘤菌中固氮能力的快速准确测定,能满足花生和大豆生物固氮研究中乙炔还原法测定乙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 毛细管色谱柱 乙炔还原法 乙烯 花生 大豆
下载PDF
嗜酸铁还原菌JF-5改性镧膨润土吸附砷及其矿物颗粒迁移研究
6
作者 刘琴 谌书 +1 位作者 骆大勇 刘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5-649,658,共6页
利用嗜酸铁还原菌(Acidiphilium cryputum JF-5),通过生物还原技术释放膨润土中的Fe^(2+)以强化镧改性,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生物镧改性膨润土。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对As(Ⅴ)的吸附效果,并与国际上商用的锁磷剂(Phoslock)... 利用嗜酸铁还原菌(Acidiphilium cryputum JF-5),通过生物还原技术释放膨润土中的Fe^(2+)以强化镧改性,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生物镧改性膨润土。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对As(Ⅴ)的吸附效果,并与国际上商用的锁磷剂(Phoslock)进行对比,通过柱实验探讨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1)JF-5能够强化膨润土还原释放Fe^(2+),从而加强La^(3+)负载,低固液比(1.6 g/L)下制备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具有最高的La^(3+)负载量(370 mg/g)。(2)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对As(Ⅴ)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58 mg/g,与Phoslock的最大吸附量(3.08 mg/g)相比大幅提高;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Phoslock相似,均能在4 h内快速去除As(Ⅴ)。(3)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行为可以用对流扩散模型描述,在0.38、0.77、1.54 mL/min的流速下,生物镧改性膨润土在石英砂柱中的滞留量分别为3.68、3.77、2.29 mg,可见中等流速条件下溶液在石英柱中能够更充分接触介质从而提高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铁还原菌 生物镧改性膨润土 柱迁移 砷吸附
下载PDF
考虑有效混凝土强度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7
作者 闫西峰 郝际平 赵衍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5-156,共12页
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因为混凝土的脆性导致其强度折减而降低利用效率。然而,现存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柱数值分析模型并没有考虑混凝土强度的折减效应,导致这些模型在分析高强度混凝土填充CFDST柱的性能时出现较大的离散性,从... 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因为混凝土的脆性导致其强度折减而降低利用效率。然而,现存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柱数值分析模型并没有考虑混凝土强度的折减效应,导致这些模型在分析高强度混凝土填充CFDST柱的性能时出现较大的离散性,从而影响实际工程设计。为了更加有效和准确地分析CFDST柱的力学性能,建立了考虑有效混凝土强度的CFDST轴压短柱纤维单元分析模型,同时,一个考虑混凝土脆性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强度折减系数被引入在该模型中。进一步,通过对比笔者前期试验结果和收集的试验数据,以及现有的纤维单元分析模型,验证了该文提出的纤维单元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于验证的纤维单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各柱的参数对CFDST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凝土强度、空心率、外钢管屈服强度和外(内)钢管径厚比影响CFDST柱的承载力和延性,而内钢管屈服强度仅影响CFDST柱的承载力而对延性几乎没有影响。最后,基于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CFDST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和数值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纤维梁单元模型 折减效应 短柱 承载力
下载PDF
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的动力特性分析
8
作者 王智弘 金浩 +1 位作者 夏瑞萌 顾兴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减小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波通过站台柱传递到车站上部结构,研发了一种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以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金融岛站为研究背景,在站台柱下部设置异形U状嵌套式钢结构,于嵌套结构间隔处设置橡胶减振柱,... 为减小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波通过站台柱传递到车站上部结构,研发了一种地铁车站嵌套式隔振柱。以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金融岛站为研究背景,在站台柱下部设置异形U状嵌套式钢结构,于嵌套结构间隔处设置橡胶减振柱,进行模态分析以及频域下的加速度传递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嵌套式隔振柱较传统站台柱在0~200 Hz频率范围内增加了97个隔振频率点,实现了60%以上频率的隔振效果;适当提高异形U状嵌套钢结构底部长宽比、中部支撑宽度以及降低橡胶减振体截面半径会带来基频下隔振性能的提升。以异型U状嵌套式钢结构为主设计的隔振柱能够有效降低地铁车辆-轨道系统产生的竖向振动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隔振柱 模态分析 传递率 减振
下载PDF
某超高层建筑屋面TLD方案设计及性能分析
9
作者 马凯 田少民 +2 位作者 白玉晶 方驰 黄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94-196,共3页
结合珠澳湾世纪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对珠澳湾世纪中心A栋调谐液体阻尼器(TLD)设计方案中的阻尼器减振性能进行分析,采用有色噪声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对测得的水箱液面多点响应信号进行分离再采用不同识别方法进行参数识别,得到TLD... 结合珠澳湾世纪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对珠澳湾世纪中心A栋调谐液体阻尼器(TLD)设计方案中的阻尼器减振性能进行分析,采用有色噪声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对测得的水箱液面多点响应信号进行分离再采用不同识别方法进行参数识别,得到TLD阻尼器的性能参数。通过在TLD内设置桨柱能够增大模态阻尼比,使建筑物的风振舒适度得到改善,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舒适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D 超高层建筑 减振 舒适度 浆柱
下载PDF
在线柱前还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地表水中3-硝基酚和4-硝基酚的含量
10
作者 郑振浩 吴述超 +3 位作者 丁思远 王钦昊 许俊凯 孙朝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7-931,共5页
提出了在线柱前还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地表水中3-硝基酚和4-硝基酚含量的方法。取500 mL水样于分液漏斗中,加入30 g氯化钠,用10%(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调节水样pH至小于2。加入40 mL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振... 提出了在线柱前还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地表水中3-硝基酚和4-硝基酚含量的方法。取500 mL水样于分液漏斗中,加入30 g氯化钠,用10%(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调节水样pH至小于2。加入40 mL体积比1∶1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振荡5 min,静置,收集有机相,重复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收集萃取液。在79 kPa下,于40℃旋转蒸发至干,用甲醇复溶并定容至1.0 mL。将装有填料粒径为70μm的锌粉还原柱与Hypersil GOLD色谱柱相连,以含0.39 g·L^(-1)乙酸、0.53 g·L^(-1)乙酸锌、0.083 g·L^(-1)硫酸铜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3-硝基酚和4-硝基酚的还原产物。结果表明:3-硝基酚和4-硝基酚的质量浓度在10~100μg·L^(-1)内与对应的还原产物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3.0,1.5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0%~92.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不大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在线柱前还原 硝基酚
下载PDF
常用海水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比对研究
11
作者 宁尚晓 李环环 张光岩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氮磷已成海洋生态水体的主要超标物质,其中海水硝酸盐是无机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为便于在海水监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硝酸盐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文章对日常工作中测定海水硝...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氮磷已成海洋生态水体的主要超标物质,其中海水硝酸盐是无机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为便于在海水监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硝酸盐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文章对日常工作中测定海水硝酸盐使用过的镉柱还原法、锌镉还原法、流动分析法进行了比对。得出的结论是不推荐使用锌镉还原法,如确需使用可选择优化后的铵锌镉还原法,使用前应开展方法验证;镉柱还原法是常用的方法,其操作步骤繁琐,测定过程较长,运维成本较低,适合少量样品的测定;流动分析法是当前推荐优先使用方法,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运维成本高,适合大量常规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镉柱还原 锌镉还原 流动分析 生态环境 海洋化工
下载PDF
随机锈蚀H型钢柱偏压承载力分析
12
作者 赵炳震 杜颜胜 +4 位作者 李存良 郭晓程 王晓龙 王建涛 赵中伟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为了揭示随机锈蚀对H型钢柱在偏压作用下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随机点蚀钢柱的抗弯承载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考虑了轴压比、几何参数以及锈蚀深度对H型钢柱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几何尺寸下H型钢柱... 为了揭示随机锈蚀对H型钢柱在偏压作用下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随机点蚀钢柱的抗弯承载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考虑了轴压比、几何参数以及锈蚀深度对H型钢柱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几何尺寸下H型钢柱的适用性,揭示了折减系数随锈蚀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用于预测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公式可以准确预测随机点蚀H型钢柱的抗弯承载力,可为评估既有H型钢柱的极限承载力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柱 随机点蚀 质量损失率 折减系数 锈蚀深度 随机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3
作者 王争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CD4^(+)、CD4^(+)/CD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期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提升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髋臼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3D打印模型 后柱螺钉内固定 腹直肌旁入路 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金选厂节能降耗措施及应用
14
作者 刘泽洪 白俊智 +2 位作者 刘显华 李欢 曾继祥 《云南冶金》 2024年第2期166-170,180,共6页
针对金选厂磨机衬板磨损快、浮选柱作业故障率高、碎磨电能损耗较高、精矿浓密沉降效果差及采矿疏干水未利用等问题,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不仅技术指标提高,而且经济效益增加349.93万元/a,有利减少碳排放。
关键词 金选厂 节能降耗 磨机衬板 无功补偿 浮选柱 精矿浓密 采矿疏干水
下载PDF
Direc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column pivoting QR decomposition and economic SVD
15
作者 胡长晖 路小波 +1 位作者 杜一君 陈伍军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A direc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algorithm based on economic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DLDA/ESVD)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omputationally complex problem of the conventional DLDA algorithm, which directl... A direc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algorithm based on economic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DLDA/ESVD)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omputationally complex problem of the conventional DLDA algorithm, which directly uses ESVD to reduce dimension and extract eigen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nonzero eigenvalues. Then a DLDA algorithm based on column pivoting orthogonal triangular (QR) decomposition and ESVD (DLDA/QR-ESV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LDA/ESVD algorithm by processing a high-dimensional low rank matrix, which uses column pivoting QR decomposition to reduce dimension and ESVD to extract eigen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nonzero eigenvalu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ORL, FERET and YALE face databas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wo algorithms can achieve almost the same performance and outperform the conventional DLDA algorithm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raining tim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andom data matrices show that the DLDA/QR-ESVD algorithm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DLDA/ESVD algorithm by processing high-dimensional low rank matr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lumn pivoting orthogonal triangular decomposition economic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dimension reduction feature extrac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Iron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Green Tea for the 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Column Tests 被引量:6
16
作者 C. Mystrioti A. Xenidis N. Papassiop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are popular the last few years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remedi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aquifers. The nZVI particles can be 10 ...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are popular the last few years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remedi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aquifers. The nZVI particles can be 10 - 1000 times more reactive than granular or micro-scale ZVI particles due to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reactivity. An alternative green synthesis procedure wa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using green tea (GT) extra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antioxidant content. Polyphenols in green tea extract possess double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nZVI, because they not only reduce ferric cations, but also protect nZVI from oxidation and agglomeration as capping agents. The objective of current study was to simulate ata laboratory scale the attachment of GT-nZVI particles on soil material and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attached nanoparticles for removing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from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porous soil bed. Colum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various flowrate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between the attached on porous medium nZVI and the flow-through solution on Cr(VI) reduc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lumn tests the soil material in each column was split in 5 vertical sections, which were further subjected to chemical analyses and leaching tes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creasing the contact time favors the reduction and removal of Cr(VI) from the aqueous phase. The reductive precipitation of Cr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action that follows a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 law, with rate constant equal to k = 0.0243 ± 0.0011 min-1. Leaching tests indicated that precipitated chromium is not soluble. In the examined soil material, the total amount of precipitated Cr was found to range between 280 and 890 mg/(kg soil), while soluble Cr was less than 1.4 mg/kg and most probably it wa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Cr(VI) solution in the porosity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NZVI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VE Capacity column Tests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UL of Circular CFST Columns
17
作者 Xinmeng Yu Baochun Chen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188-193,共6页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tructures have gained booming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especially in China. Simplified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in design codes, such as the Eurocode 4 (EC4) and the China engineeri...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tructures have gained booming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especially in China. Simplified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in design codes, such as the Eurocode 4 (EC4) and the China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CECS). In EC4, the confinement effect is reasonably related to slenderness and load eccentricity. The CECS method is much straight forward in that the slenderness ratio and load eccentricity are treated as independent reduction factors. To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he CECS and the EC4 methods, the CECS method is modified to consider the confinement effect associated with slenderness and load eccentricity.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edict well the ultimate load capacity of circular secti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olumn ULTIMATE Load Capacity Simplified Method reduction Factor
下载PDF
续建改建项目结构设计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志峰 张四海 +4 位作者 张春雷 胡国法 赵世杰 王久生 刘波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2-78,共7页
建筑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或者施工完项目中的一部分后,由于开发商的变化、建筑定位的调整、市场条件的改变、建筑功能更迭等原因,导致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复核、调整或者修改,如何对续建改建项目进行设计,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并... 建筑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或者施工完项目中的一部分后,由于开发商的变化、建筑定位的调整、市场条件的改变、建筑功能更迭等原因,导致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复核、调整或者修改,如何对续建改建项目进行设计,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并充分利用已经施工的条件,取得合理的经济性,值得思考和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对不满足最小桩间距情况下桩基承载力的折减、型钢柱与梁纵筋节点优化、坑中坑支护拉板的设置、已施工承台的利用及试桩结果的分析选用等方面给出建议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建改建工程 承载力折减 型钢柱节点 承台 试桩
下载PDF
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原 刘弘扬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442-2446,2461,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以Kocher-Lan...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在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以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手术复位,对照组采用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研究组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者髋臼骨折模型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短于或少于对照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316,P组间<0.001),其中,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3.542,P时间=0.013),两组患者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4.027,P交互=0.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伤口浅表感染、轻度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半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手术复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联合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柱复杂性髋臼骨折 3D打印技术 T型钢板弹性支撑固定 手术指标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20
作者 卿忠华 彭建全 王健美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MA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8(23.06±5.30)个月。手术时间55~115(86.66±18.27)min。骨折愈合时间4~9(6.27±1.79)个月。术后均未发生腓总神经麻痹、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SS评分76~94(84.69±6.17)分,WOMAC评分16~40(28.96±7.65)分,膝关节伸直0°~25°(3.8°±5.7°)、屈曲110°~135°(125.8°±6.6°)。结论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显露清楚、安全、难度小,能够稳妥固定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分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