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3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rmation twins and twinn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 cryomilled Al-Zn-Mg-Cu alloy powders
1
作者 陈汉宾 程军胜 +3 位作者 杨滨 张济山 田晓风 樊建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5期898-901,共4页
The nanocrystalline Al-Zn-Mg-Cu alloy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ryomilling. Deformation twins and twinn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in Al-Zn-Mg-Cu powd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str... The nanocrystalline Al-Zn-Mg-Cu alloy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cryomilling. Deformation twins and twinn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in Al-Zn-Mg-Cu powd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strain rate at low temperature during cryomilling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deformation twins by the climbing of the restricted dislocations in nano-scale grains, and the cryomilled powders at high energies and nonequilibrium state reduce the grain boundary energies by twi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双晶 温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ZnS:Cu纳米微粒的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慕春红 刘鹏 +3 位作者 朱刚强 边小兵 周剑平 贺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4-84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ZnS:Cu纳米粉体,研究了Cu物质的量分数在0 ̄2%范围变化时对ZnS纳米粉体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室温下,用310nm的波长的光激发发光体,在荧光发射图谱(PLE)中同时观察到了5个发射峰,其中398、423、445 ̄458nm处的发光属于蓝... 采用水热法合成ZnS:Cu纳米粉体,研究了Cu物质的量分数在0 ̄2%范围变化时对ZnS纳米粉体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室温下,用310nm的波长的光激发发光体,在荧光发射图谱(PLE)中同时观察到了5个发射峰,其中398、423、445 ̄458nm处的发光属于蓝色发光光谱的分裂,488、530nm处则为绿色发光光谱的分裂,微量杂质铜的掺入在ZnS晶体中产生新的能级是导致光谱分裂的主要原因。初步探讨了不同发射波长的发射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为立方相结构,粒径大小约为10nm。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中,吸收峰出现在320nm附近,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出现了明显的蓝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光致发光 zns cu 纳米颗粒
下载PDF
化学合成法制备ZnS∶Cu纳米荧光粉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明 王之建 +2 位作者 张立功 李玉琴 元金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制备ZnS∶Cu纳米荧光粉的化学合成方法。本方法中 ,通过调节巯基乙酸与甲基丙烯酸的摩尔比 ,可得到不同粒径的纳米荧光粉。用TEM ,XRD和PL谱对所制得的纳米荧光粉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化学合成法 制备 zns:cu纳米荧光粉 表征 巯基乙酸 甲基丙烯酸 摩尔比
下载PDF
ZnS:C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远光 曹立新 +3 位作者 柳伟 苏革 曲华 姜代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9-692,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球形ZnS:Cu纳米晶,粒径在1~6nm之间。室温下,用35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ZnS:Cu纳米粒子,可以得到归属于浅施主能级与铜t2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绿色发光,发光强度随锌硫比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发射峰位随锌硫比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移动。认为浅施主能级为与硫空位有关的能级,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硫空位的数量和能级位置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纳米晶 水热法 光致发光
下载PDF
电子俘获材料ZnS:Cu,Pb,Mn发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大兵 华文深 +2 位作者 李刚 毛少娟 王运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5期1144-1148,共5页
对电子俘获材料ZnS:Cu,Pb,Mn作了XRD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荧光谱、荧光激发谱、红外激励发光谱、红外激励谱、荧光余辉衰减曲线等光谱特性。结果显示:材料为六方晶系ZnS单相;可受460nm以下的紫外及可见光激发;红外响应范围为(700—1600)... 对电子俘获材料ZnS:Cu,Pb,Mn作了XRD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荧光谱、荧光激发谱、红外激励发光谱、红外激励谱、荧光余辉衰减曲线等光谱特性。结果显示:材料为六方晶系ZnS单相;可受460nm以下的紫外及可见光激发;红外响应范围为(700—1600)nm;荧光和红外激励发光的峰值波长在490nm和580nm。根据光谱特性对ZnS:Cu,Pb,Mn的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ZnS:Cu,Pb,Mn的上转换发光机理能级模型,并结合模型对材料的激发和激励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PB MN 电子俘获材料 红外上转换 光谱特性 发光机理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高发光强度ZnS:Cu,Al纳米荧光粉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1,共4页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高发光强度的ZnS∶Cu,Al纳米荧光粉。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S2-]/[Zn2+]和[Al3+]/[Cu2+]比值对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高发光强度的ZnS∶Cu,Al纳米荧光粉。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S2-]/[Zn2+]和[Al3+]/[Cu2+]比值对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光致发光(PL)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活剂浓度不变而改变[S2-]/[Zn2+]摩尔比时,发光强度显著变化,同时未清洗样品的PL强度均比清洗样品的强,且未清洗样品强度增强的比值在低的[S2+]/[Zn2+]时更显著。这说明其发光机理为紫外光激发材料表面的发光中心,即PL强度决定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态,此外掺杂的激活剂摩尔比同样对PL光谱有影响。在我们的实验中,用343nm紫外光激发时,n[S2-]∶n[Zn2+]=3,n[Al3+]∶n[Cu2+]=2时未清洗样品的发光最强,此时于室内照明条件下可观察到明亮的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纳米晶 水热法 PL光谱分析 表面态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ZnS∶Cu,Al纳米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4-648,共5页
采用水热法低温(200℃)处理12h直接制备ZnS∶Cu,Al纳米晶,并探讨其光致(PL)和X射线激发(XEL)光谱特性及后续退火处理的影响.XRD和TEM分析表明,水热法直接制备的ZnS∶Cu,Al粒径约为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球形结构.其PL... 采用水热法低温(200℃)处理12h直接制备ZnS∶Cu,Al纳米晶,并探讨其光致(PL)和X射线激发(XEL)光谱特性及后续退火处理的影响.XRD和TEM分析表明,水热法直接制备的ZnS∶Cu,Al粒径约为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球形结构.其PL和XEL光谱均为宽带谱,n(Cu)/n(Zn)=3×10-4和n(Cu)/n(Al)=0.5时PL和XEL光谱强度最大,XEL峰值在470nm处.在此条件下,水热处理3h直接合成的纳米晶在氩气保护下于800℃退火1h后样品的XEL发光进一步增强.XEL光谱强度约是退火前样品的8倍,此时峰值波长在520nm,团聚形成径为200~500nm的类球形六方相结构.发光强度增强,但粒径很小,对提高成像系统分辨率非常有意义.通过比较样品的XEL和PL光谱,讨论了XEL和PL光谱的发光机理和激发机制及退火对其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 纳米结构 水热法 光致发光 X射线激发发光 退火
下载PDF
Cu掺杂ZnS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军 章志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85-88,共4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闪锌矿ZnS掺杂Cu前后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掺杂前后电子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态密度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引入杂质Cu后,在价带顶Cu3d态与S3p态发生p-d排斥,造成价带顶向高能...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闪锌矿ZnS掺杂Cu前后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对掺杂前后电子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分态密度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引入杂质Cu后,在价带顶Cu3d态与S3p态发生p-d排斥,造成价带顶向高能端移动;在导带底Zn4s与Cu3p相互重叠,发生杂化,引起导带向低能端偏移,两方面的作用使得ZnS的带隙变小。掺Cu后ZnS的光吸收向低能端扩展,并且在可见光区生成新的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cu掺杂zns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 被引量:3
9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72-2275,共4页
报道了水热法合成的高强度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致发光(PL)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的光谱特性。200℃水热处理12h直接合成样品的纳米晶粒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氩气保护下1000℃焙烧1h后的样... 报道了水热法合成的高强度ZnS∶Au,Cu超细X射线发光粉及其光致发光(PL)和X射线激发发光(XEL)的光谱特性。200℃水热处理12h直接合成样品的纳米晶粒约15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氩气保护下1000℃焙烧1h后的样品存在一定的团聚,但团聚后尺寸为1~2μm,为超细X射线发光粉,此时样品为纯六角相的类球形为主的结构。所有样品的PL和XEL光谱均为宽带谱,水热法直接合成样品的XEL强度最强时,样品的Cu/Zn,Au/Cu比值分别为3×10-5和2。在此比值条件下,1000℃焙烧1h样品的XEL发光最强,此时其2个峰值分别位于445和513nm,且与未焙烧前相比强度增强了10倍左右。另外通过比较PL光谱与XEL光谱特性,讨论了PL和XEL光谱的发光机理和其不同的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Au cu 水热法 X射线激发发光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立新 孙大可 林映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00-2002,共3页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以及普通的没有壳的Cu2+掺杂的ZnS纳米粒子,研究了ZnS无机壳层对ZnS∶Cu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后加入的Zn2+离子在已经形成的ZnS核表面生长,形成...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以及普通的没有壳的Cu2+掺杂的ZnS纳米粒子,研究了ZnS无机壳层对ZnS∶Cu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后加入的Zn2+离子在已经形成的ZnS核表面生长,形成ZnS壳层;而适当厚度的ZnS壳层可以钝化粒子表面,减少无辐射复合中心的数目,抑制表面态对发光的不利影响,提高ZnS∶Cu纳米粒子中Cu2+离子在450 nm左右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zns:cu 纳米粒子 发光
下载PDF
ZnS:Cu,Pb,Mn红外上转换薄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大兵 华文深 +1 位作者 王运波 李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1-466,共6页
介绍了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将ZnS:Cu,Pb,Mn材料制成红外上转换薄膜的工艺过程。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表面形貌,并测试了薄膜的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红外激励发光光谱、红外激励光谱和红外激励发光衰减曲线。测... 介绍了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将ZnS:Cu,Pb,Mn材料制成红外上转换薄膜的工艺过程。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表面形貌,并测试了薄膜的荧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红外激励发光光谱、红外激励光谱和红外激励发光衰减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成膜质量良好;薄膜的激发光谱位于450 nm以下的紫外及可见光区域;红外响应光谱范围为700~1500 nm;荧光光谱及红外激励发光光谱上均有位于490 nm和580 nm的峰值;红外激励发光衰减先快后慢,能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沉积 电子俘获材料 zns:cu Pb Mn 光谱特性
下载PDF
掺杂浓度对电沉积法制备ZnS:Cu光学薄膜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辉 黄剑锋 +3 位作者 曹丽云 曾燮榕 熊信柏 吴建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1-684,共4页
采用阴极恒电压法在ITO(In2O3-SnO2)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ZnS∶Cu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发光谱仪(PL)研究了掺杂浓度对ZnS∶Cu薄膜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Cu2+的质量掺杂浓度... 采用阴极恒电压法在ITO(In2O3-SnO2)导电玻璃表面制备了ZnS∶Cu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发光谱仪(PL)研究了掺杂浓度对ZnS∶Cu薄膜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Cu2+的质量掺杂浓度在0.4%以内,并不会改变ZnS薄膜的物相组成,而且会使薄膜的结晶程度有所提高。研究还发现,在pH=4.0,沉积电压为2 V,掺杂浓度为0.3%的条件下,所制得的ZnS∶Cu薄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最大,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薄膜 电沉积 掺杂浓度 光致发光
下载PDF
水热合成ZnS∶Cu,Al纳米晶体及其全色发射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罗昔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51-2455,共5页
报道了水热法(200℃)直接合成的ZnS∶Cu,Al纳米晶及其发光特性。ZnS∶Cu,Al纳米晶粒径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借助X射线能谱法(EDX)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了样品中S,Zn和Cu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光致... 报道了水热法(200℃)直接合成的ZnS∶Cu,Al纳米晶及其发光特性。ZnS∶Cu,Al纳米晶粒径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具有纯立方相的类球形结构。借助X射线能谱法(EDX)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了样品中S,Zn和Cu的含量并详细研究了光致发光(PL)光谱的特性。结果证明存在大量Zn空缺,Cu离子经过水热处理后已掺入到ZnS基体中。PL光谱特性为:样品的激发谱为宽带谱,337 nm激发时样品发出很强的绿光,370~420 nm之间任意波长激发时,发射谱均为宽带谱,且它们基本重合。表明此材料作为近紫外(370~410 nm)发光二极管((n)-UV(370~410 nm)LED)用荧光粉及全色荧光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样品在375 nm激发下全色宽带发射谱是460,510和576 nm带光谱的高斯叠加。当Cu/Zn,Cu/Al和S/Zn分别为3×10-4,2和3.0时,于室内照明条件下肉眼可观察到白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 纳米晶 水热法 白光粉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ZnS∶Cu纳米微粒及其光学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韵慧 李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 Zn S∶ Cu纳米微粒。XRD表明微粒粒径为 3~ 5 nm,且为立方晶型结构。在紫外吸收光谱中 ,Zn S∶ 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发射光谱表明 Zn S∶ 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 482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微粒 硫化锌 发光材料 制备 光学性能 掺杂 表征
下载PDF
CuS/Cu^(2+)和ZnS/Zn^(2+)纳米溶胶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发功 陈红旗 +3 位作者 王家亮 刘宇杰 汪乐余 王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利用超声制备了无机纳米溶胶CuS/Cu2+、ZnS/Zn2+,分别研究了两种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光学性质,两者的共振光散射都很强且稳定,初步展现了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硫化铜 硫化锌 纳米溶胶 合成 共振光 散射 光学探针
下载PDF
ZnS∶Cu粉末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辉 孟令国 +3 位作者 梁志虎 刘纯亮 梁海峰 董菁 《真空电子技术》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以商用ZnS∶Cu交流电致发光粉作为发光层,以ITO作为电极制作了粉末交流电致发光器件。以交流脉冲方波为驱动电压,详细研究了外加电压的幅值,频率以及脉宽对其发光频谱及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压小于200 V,发光亮度随着电压的升... 以商用ZnS∶Cu交流电致发光粉作为发光层,以ITO作为电极制作了粉末交流电致发光器件。以交流脉冲方波为驱动电压,详细研究了外加电压的幅值,频率以及脉宽对其发光频谱及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压小于200 V,发光亮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缓慢增强,当电压大于200 V,随着电压的升高亮度准线性增强。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大,发光光谱的中心波长发生蓝移,从100 Hz时的504 nm(绿光)到100 kHz时的450 nm(蓝光),发光亮度随频率增加先快速增强然后逐渐趋于饱和,达到一个极值后开始减小。随着脉宽的增大,发光亮度线性增强。另外文章中对驱动频率影响发光光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进一步研究ZnS∶Cu交流电致发光粉的发光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特性 交流电致发光 zns:cu粉末 光谱蓝移
下载PDF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血中Cu/ZnSOD及MDA值变化与临床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进 罗杰峰 梁秀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及家系成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FAL S)的临床分型。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红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及 MDA值。结果 :在 2... 目的 :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及家系成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FAL S)的临床分型。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红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及 MDA值。结果 :在 2个家系中发现 6例 Cu/ Zn SOD活性下降 ,3例 MDA含量增高。结论 :有 Cu/ Zn SOD活性下降的 2个家系临床分型可能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 S 1型 ,MDA含量增高间接反映 Cu/ Zn SOD变化。红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测定及 MDA含量测定有可能作为 AL S1型患者及基因携带者的诊断方法之一 ,并可用于 F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分型 红细胞 cu/zn SOD 丙二醛
下载PDF
Cu^+对ZnS:Cu电致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少华 李志强 宋伟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482-485,共4页
以ZnS为基质材料,在其中掺入Cu+,使其质量比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制得5个不同的ZnS:Cu电致发光材料样品.通过对样品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的分析和电致发光亮度的测量,发现随着Cu+含量的增加,样品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波长由48... 以ZnS为基质材料,在其中掺入Cu+,使其质量比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制得5个不同的ZnS:Cu电致发光材料样品.通过对样品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的分析和电致发光亮度的测量,发现随着Cu+含量的增加,样品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波长由480nm逐渐变为520nm,即由蓝色变为绿色.当Cu+的质量比高于0.15%,虽然发光中心数目增加,但光致发光光谱的强度降低,电致发光亮度减弱.得出结论:Cu+与ZnS的质量比为0.15%时,ZnS:Cu电致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最大,电致发光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 zns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光谱 发光亮度
下载PDF
ZnS∶Cu水溶胶的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昌辉 孙聆东 +1 位作者 廖春生 严纯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研究了硫脲和硫代硫酸钠体系中ZnS∶Cu 纳米微粒的光致发光性能随Cu+ 离子掺杂浓度及生长时间的变化. 在325nm 的紫外光激发下, ZnS∶Cu 纳米微粒产生位于500~540nm 的宽带发射, Cu+ 掺杂浓度为0.6... 研究了硫脲和硫代硫酸钠体系中ZnS∶Cu 纳米微粒的光致发光性能随Cu+ 离子掺杂浓度及生长时间的变化. 在325nm 的紫外光激发下, ZnS∶Cu 纳米微粒产生位于500~540nm 的宽带发射, Cu+ 掺杂浓度为0.6% 时发射达到最强. 该发射峰随掺杂浓度的提高和微粒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红移; 当Cu+ 掺杂浓度为0.2% 时, ZnS∶Cu 纳米微粒还产生一个位于450nm 的蓝色发射带, 该发射在掺杂浓度更高时被猝灭. 硫脲和硫代硫酸钠体系中ZnS∶Cu 的发光性质较为相似, 但后者的发射强度明显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胶 硫脲 光致发光 硫化锌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热法合成ZnS:Cu,Al纳米晶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新梅 曹望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4-1398,共5页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ZnS∶Cu,Al纳米荧光粉,并且系统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S/Zn下,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结晶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光致发光(PL)光谱。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了ZnS∶Cu,Al纳米荧光粉,并且系统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在不同S/Zn下,清洗样品和不清洗样品的结晶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光致发光(PL)光谱。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纳米晶为纯立方相结构,球形纳米晶尺寸约15 nm,尺寸分布窄,分散性好。未清洗样品的结晶性比清洗样品的好,且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未清洗都导致粒径增大,影响纳米材料的表面态。改变[S2-]/[Zn2+]物质的量比、清洗和加入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材料的PL强度。这说明其发光机理为紫外光激发材料表面的发光中心,即PL强度决定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l纳米晶 水热法 表面态 表面活性剂 光致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