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霸姬簋铭文所见西周宗法与家族伦理
1
作者 冯时 《文物季刊》 2023年第4期77-83,共7页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2002号霸仲墓出土霸姬簋,器主霸姬为霸仲之母。簋铭记述了作为霸氏小宗的霸仲曶立为宗君之事,而小宗立君不仅必须经霸氏宗族举荐,还需征得婚姻之国的同意,更要上呈天子核准,由史官别造异典,亲为传达,制度严...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2002号霸仲墓出土霸姬簋,器主霸姬为霸仲之母。簋铭记述了作为霸氏小宗的霸仲曶立为宗君之事,而小宗立君不仅必须经霸氏宗族举荐,还需征得婚姻之国的同意,更要上呈天子核准,由史官别造异典,亲为传达,制度严格。立君的条件则是“弗能违有家”或“不能违有家”,即不能违背宗法与家族伦理。铭文与《易·家人》所反映的制度与观念一致,对于西周制度,特别是宗法制度和家族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姬簋 霸仲曶 宗法 违有家 《易·家人》
下载PDF
宗法、丧服与庙制 儒家早期经典与宋儒的宗族理论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73,共25页
宗族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之一,这已是学界共识,但以往研究多把宗族视为基于现实利益而产生的工具,忽视古人关于宗族内在逻辑的言说。本文分析了早期儒家和宋儒的宗族观,认为古人关于宗族的种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复杂而深刻的伦理思... 宗族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之一,这已是学界共识,但以往研究多把宗族视为基于现实利益而产生的工具,忽视古人关于宗族内在逻辑的言说。本文分析了早期儒家和宋儒的宗族观,认为古人关于宗族的种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复杂而深刻的伦理思想。宗族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如此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或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宗法 丧服 庙制 别子
下载PDF
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明代以降,随着士庶宗法观念的改变,形成了近世宗族制度的新规范,在这样的规范下形成的地方宗族,成为建立正统化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以往的研究已揭示,在明清宗族规范建立和衍变的过程中,宗族内部的权力关系及管理运作机制的改变常常是... 明代以降,随着士庶宗法观念的改变,形成了近世宗族制度的新规范,在这样的规范下形成的地方宗族,成为建立正统化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以往的研究已揭示,在明清宗族规范建立和衍变的过程中,宗族内部的权力关系及管理运作机制的改变常常是通过祖先祭祀制度的变化、里甲户籍登记和赋税征收方式的改变来实现的。不过,我们对于这个变化过程的具体细节和内在的机制,尚缺乏足够深入细致的了解。该文利用广东大埔县《茶阳饶氏族谱》中的有关记载,讨论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宗法原则的变化与里甲户籍登记制度变化的关系。大埔饶氏宗族在明清之际,通过在宗子设置和里甲户籍登记上数易其制,建立起一种新的宗族社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 宗族 里甲户籍 赋役制度
下载PDF
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7,共13页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以来 宗族制形成 社会形态 近世宗族
下载PDF
汪道昆的谱本宗与宗法收族理论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107,共8页
徽州为明清宗族制度发达地区,这也是徽州士大夫文人宗法制度庶民化努力的结果。宗法制度庶民化并不仅仅是宗法制度贯彻实践的问题,也包含士大夫文人对民间宗族建设活动的宗法理论解释。汪道昆的谱本宗主张及其修谱活动就是建立在民间宗... 徽州为明清宗族制度发达地区,这也是徽州士大夫文人宗法制度庶民化努力的结果。宗法制度庶民化并不仅仅是宗法制度贯彻实践的问题,也包含士大夫文人对民间宗族建设活动的宗法理论解释。汪道昆的谱本宗主张及其修谱活动就是建立在民间宗族的祖先谱系文化基础之上,反映了世家大族的独立性追求与以村落宗族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其强调的亲亲收族是对谱本宗活动的宗法理论新解释,民间宗族建设实践推动了宗法制度的庶民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道昆 谱本宗 宗法收族
下载PDF
首阳斋藏■器与西周宗法社会的贵族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婧聪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首阳斋藏西周早期簋铭文作以考释,认为其反映了西周早期宗法社会贵族的教育问题,并得出了庶子虽不能直接继承祖考职事,但才艺考核优秀者亦可被任以官职的结论。簋铭文为研究周代贵族子弟尤其是庶子的教育和任官问题提...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首阳斋藏西周早期簋铭文作以考释,认为其反映了西周早期宗法社会贵族的教育问题,并得出了庶子虽不能直接继承祖考职事,但才艺考核优秀者亦可被任以官职的结论。簋铭文为研究周代贵族子弟尤其是庶子的教育和任官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宗法制 教育 鸾器
下载PDF
中国非汉族体大家族理念与形制——基于西域诸族的考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汉人大家族由中外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与根基而成为汉学宗族研究的传统对象。然而,家族宗族实体同样存在于非汉族体的历史和社会,在汉人社会称为宗族,在中东欧称为"父姓氏集团",在内陆亚则为家族公社。即在汉域之外,宗... 汉人大家族由中外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与根基而成为汉学宗族研究的传统对象。然而,家族宗族实体同样存在于非汉族体的历史和社会,在汉人社会称为宗族,在中东欧称为"父姓氏集团",在内陆亚则为家族公社。即在汉域之外,宗统世系观念与制度同等重要,同具历史意义,亦是其世族、历史、王室、王朝延伸的内在线索和传统文化的根基。边域诸族的家规家约系谱等,或有《朱子家礼》的要素,但其大家族元素和理念,基于原有族体文化或由其生成,并非且不应视作仅或一律为汉人家族观念的移植。本文究溯非汉族体家族研究脉络,以内陆亚和中国诸族体大家族制度补充非汉域的大家族形态,以边域跨域理念宗族补缺汉学宗族研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汉族体 宗法家族 父系家族 扩大家族
下载PDF
新见伐簋铭文考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雪飞 《文博》 2016年第2期56-59,共4页
伐簋铭文内容比较重要,涉及到西周的礼制和宗法等问题。铭文中的"遗"当训为"问",义为存问、存省,为宾礼之一。鲁侯赐予伐的礼器"圭瓒、彝一肆,■尊"均为祭礼中行祼礼和朝献之器,圭瓒、彝、尊在祭礼中配... 伐簋铭文内容比较重要,涉及到西周的礼制和宗法等问题。铭文中的"遗"当训为"问",义为存问、存省,为宾礼之一。鲁侯赐予伐的礼器"圭瓒、彝一肆,■尊"均为祭礼中行祼礼和朝献之器,圭瓒、彝、尊在祭礼中配合使用。铭文中"伐"是小宗,而鲁侯为大宗。因此"伐"虽为父辈,仍旧要向鲁侯行君臣之礼。这说明西周社会的宗法和政治是合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簋 宾礼 裸礼 宗法
下载PDF
论秦的祖先世系及其文化建构
9
作者 田延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0-34,共5页
《史记.秦本纪》叙述的非子之前的秦的祖先世系存在很多矛盾和抵牾之处,这和秦政治权威的出现及相应的文化建构有关。秦人的政治权威出现在非子时期,非子是秦人第一个政治权威。秦人政治权威的出现凝聚和凸显了"秦嬴"族群,并... 《史记.秦本纪》叙述的非子之前的秦的祖先世系存在很多矛盾和抵牾之处,这和秦政治权威的出现及相应的文化建构有关。秦人的政治权威出现在非子时期,非子是秦人第一个政治权威。秦人政治权威的出现凝聚和凸显了"秦嬴"族群,并且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秦嬴"族群需要相应的文化建构,以非子为首的秦人自然地将文化建构的目光投向周的宗法文化。秦的祖先世系突出的是宗族的神圣性、祖先的功业、宗族的历史,反映了秦嬴宗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的文化需要。秦的祖先世系的文化价值和史实价值相比较来说,文化价值更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世系 政治权威 宗法文化
下载PDF
儒家礼教思潮的兴起与清代考证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启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0,共16页
清代的学术主流从康熙到道光初年是"儒家礼教思潮"(Confucianritualism)的兴起与发展。这个思潮表现在以礼为教的道德论、以礼为治的经世论与以礼为学的三礼经学研究。这个儒家礼教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便构成了从明末开始的一... 清代的学术主流从康熙到道光初年是"儒家礼教思潮"(Confucianritualism)的兴起与发展。这个思潮表现在以礼为教的道德论、以礼为治的经世论与以礼为学的三礼经学研究。这个儒家礼教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便构成了从明末开始的一个非常深广的儒家思想文化的转型。引导着儒家经学、考证学发展方向的,是当代制定礼制的争论以及对古礼如宗法的研究和争讼,尤其是对于宗族祠堂祭礼的制定与改革。考证学只不过是表面上对于典籍的校对和文字音义的研究。这些工具性的研究背后,乃是受到一个强大的儒家礼教思潮在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学 清代思想史 礼教 考证学 训诂学 宗族 祠堂 宗法
下载PDF
基于主体性视角的农家书屋“空壳化”现象深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彬 黄琳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第4期68-70,共3页
以主体性视角探讨农家书屋"空壳化"现象具有独特的价值。当前农民主体性缺失有4大原因:土地改革的非市场化取向及地权不完整弱化了农民主体性、先天定命机制导致农民主体性积极性不高、传统人情交往影响农民主体性交际以及宗... 以主体性视角探讨农家书屋"空壳化"现象具有独特的价值。当前农民主体性缺失有4大原因:土地改革的非市场化取向及地权不完整弱化了农民主体性、先天定命机制导致农民主体性积极性不高、传统人情交往影响农民主体性交际以及宗法血缘观念殃及民主意识健康发育。农民主体性的确立将艰巨而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宗法血缘观念 人情交往 惰性机制
下载PDF
宋明儒者的礼教思想及其礼治实践:以宗族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兴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1,共9页
宋明儒者推行社会礼教是在以复兴宗法的形式下组织宗族进行的。宋儒对经书记载的宗法进行改造,使西周时仅通行于贵族的宗法向庶民推行。就宋明儒家的礼教实践而言,理学家注重宗法的礼制秩序,倾向于"齐之以礼";心学家则突出宗... 宋明儒者推行社会礼教是在以复兴宗法的形式下组织宗族进行的。宋儒对经书记载的宗法进行改造,使西周时仅通行于贵族的宗法向庶民推行。就宋明儒家的礼教实践而言,理学家注重宗法的礼制秩序,倾向于"齐之以礼";心学家则突出宗法的道德价值,倾向于"道之以德"。这反映出,理学与心学对以礼治国的理解有着不同侧重,理学家主要将国家治理寄托于稳定的社会秩序,心学家则将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在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宗族 礼治 宗法
下载PDF
宗族谱系建构的理想与困境:以宁都洲塘张氏宗族“过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勇华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过房"在宗族组织中是常用的一种继嗣手段,其理想是使每个房派都能够历代相传,对整个宗族而言,其核心是需要确保长房永续相传。当这一宗族世系理想模型无法为继时,便要不断调整适应新的现实。从宗族"过房"案例来看... "过房"在宗族组织中是常用的一种继嗣手段,其理想是使每个房派都能够历代相传,对整个宗族而言,其核心是需要确保长房永续相传。当这一宗族世系理想模型无法为继时,便要不断调整适应新的现实。从宗族"过房"案例来看,总会有无心的"过房"使得宗族从此大发展,也会有出于精心安排的"过房"劳而无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理想的宗族谱系无法建构起来时便只好退而求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谱系 过房
下载PDF
再论宋代禅宗的宗派观念
14
作者 李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宋代灯录中多见一类以"师唱谁家曲"来询问禅僧师承的问答,这种问话形式在10、11世纪丛林中的流行,表明禅僧由在整体法脉中的相对位置定位自己,变为在与开宗祖师的嗣法关系中定位自己。这一转变的本质是禅僧身份合法性来源的变... 宋代灯录中多见一类以"师唱谁家曲"来询问禅僧师承的问答,这种问话形式在10、11世纪丛林中的流行,表明禅僧由在整体法脉中的相对位置定位自己,变为在与开宗祖师的嗣法关系中定位自己。这一转变的本质是禅僧身份合法性来源的变化,即中国的宗派祖师代替遥远的天竺祖师成为其新的身份合法性依据,亦即从"法脉崇拜"变为"祖师崇拜"。因此,宋代禅宗宗派观念的出现和发展,正是禅宗的身份意识摆脱印度传统、形成中国传统的过程,推动了印度禅向中国禅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录 “师唱谁家曲” 法脉崇拜 祖师崇拜 宋代禅宗
下载PDF
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Shitou Sect
15
作者 WANG Jie 《The Voice of Dharma》 2021年第1期57-69,共13页
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Zutang Ji祖堂集),is a work written in the style of“Lamp Records(灯录)”and maintains a deep connection with Xuefeng’s lineage(雪峰系)of Shitou Sect(石头宗).It therefore has obvious se... 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Zutang Ji祖堂集),is a work written in the style of“Lamp Records(灯录)”and maintains a deep connection with Xuefeng’s lineage(雪峰系)of Shitou Sect(石头宗).It therefore has obvious sectarian tendencies.In terms of the Dharma inheritance,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 is dedicated to constructing an exclusive lineage of the Dharma transmission and establishing Shitou Sect as the direct lin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Sixth Patriarch Huineng.In terms of the image of the founder,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 makes use of the literary methods of fictionalization and dichotomy to portray Shitou Xiqian(石头希迁)as the legitimate successor to the“treasury of the true Dharma-eye(正法眼藏).”In terms of Chan ideology,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through criticizing Mazu’s Chan teaching that“the mind is precisely the Buddha(即心即佛),”established Shitou Sect as the true inheritor of the spirit of the Tathāgatagarbha(Rulaizang如来藏).It is through these three aspects that 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 consciously and systematically highlights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Shitou Sect in the Southern School of C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atriarch’s Hall Anthology Shitou Sect LEGITIMACY Chan lineage Shitou Xiqian
原文传递
百年汉人宗族研究的基本范式--兼论汉人宗族生成的文化机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靖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62,共11页
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研究述评的基础上,以学术批评的眼光,从一个长时段的框架里审视了汉人宗族研究的内在发展脉络,认为汉人宗族研究先后出现了进化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论、系谱体系论、历史过程论和后现代主义等五种基本范式。... 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研究述评的基础上,以学术批评的眼光,从一个长时段的框架里审视了汉人宗族研究的内在发展脉络,认为汉人宗族研究先后出现了进化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论、系谱体系论、历史过程论和后现代主义等五种基本范式。这充分反映了学界在汉人宗族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宗族 研究范式 范式转换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