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知即是心”思想探析
1
作者 朱宣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心性”一直是佛教哲学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对心性的认识被认为是解决众生身心问题、达到解脱的门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在对佛教各宗派判教的同时探讨心性问题,并提出了“知即是心”的命题,在区分心、知、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 “心性”一直是佛教哲学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对心性的认识被认为是解决众生身心问题、达到解脱的门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在对佛教各宗派判教的同时探讨心性问题,并提出了“知即是心”的命题,在区分心、知、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知”界定“心”阐释万法源流问题。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不仅初探圆融华严、菏泽思想的可能性,还以“知即是心”的心性禅思为日后禅教合一融汇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并且宗密的心性论对宋明心本论思想建构亦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 知即是心 禅宗哲学
下载PDF
宗密一心二门思维模式与濂溪宇宙本体论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煌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8,共9页
濂溪哲学是以儒家为立场三教融合的结果,然而三教融合理论的奠基人却是宗密。宗密学说以一心二门为思维模式,贯心性理气为一体,熔儒、释、道三家为一炉,建构出本始纵横的理论结构。濂溪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创理学的宇宙本体论:援其融合心... 濂溪哲学是以儒家为立场三教融合的结果,然而三教融合理论的奠基人却是宗密。宗密学说以一心二门为思维模式,贯心性理气为一体,熔儒、释、道三家为一炉,建构出本始纵横的理论结构。濂溪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创理学的宇宙本体论:援其融合心性有无的"空一寂一知"模式立儒家心性合一之诚体;依其融通性相体用、动静染净的"真如一藏识"上下二层构架建天人理性合一的二层心性说;采其一多相摄、会通性相的四德流行说构儒家气性合一的宇宙论。总之,濂溪以宗密"本乎一心"而"始于一气"的"本始"结构为统领,以纵生横含的体用架构为大纲,建构理学的"一心二门"宇宙本体论,即以"诚"为"一心"开"静无而动有"二门和"无极而太极"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密 一心二门 濂溪 宇宙本体论
下载PDF
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宗密判教简论
3
作者 陈荣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认为,宗密通过评判禅宗各派、和会佛教与掸宗、会通佛道儒三家,建立了其和而不同的佛教判教思想体系。宗密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先系统地对中国化佛教——禅宗进行判教,论述佛道儒三教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宗密 判教 佛教 禅宗 会通 中国
下载PDF
华严忏法的创建
4
作者 杨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在古印度佛教创始后就已有之。文章主要探讨华严一派的忏法形成过程,以期明晰其在整个佛教忏法形成的历史脉络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华严忏法体系创立之初就深受天台忏法的影响,从它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宋...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在古印度佛教创始后就已有之。文章主要探讨华严一派的忏法形成过程,以期明晰其在整个佛教忏法形成的历史脉络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华严忏法体系创立之初就深受天台忏法的影响,从它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宋代时忏法已经达到极其繁荣的时期,天台宗在忏法的创作、推广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对忏法划分为事忏、理忏的方法和十种忏心的思想对华严影响很大。圭峰宗密通过制作《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将华严幽深博大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修行当中。他以《圆觉经》为主体,在继承澄观等华严思想及实践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天台的礼忏、禅观方法,从而对华严忏法进行了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法 华严 宗密 净源
下载PDF
张载“性二元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启示
5
作者 吴喜双 张培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3-127,共15页
张载提出“性二元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学界对该论的思想来源争议较大,有道教说和佛教说的分歧。实际上,张载“性二元论”受到了禅宗大师圭峰宗密对立思维形式的影响,与道教并无关系。宗密认为人在身心结合之前,“真... 张载提出“性二元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学界对该论的思想来源争议较大,有道教说和佛教说的分歧。实际上,张载“性二元论”受到了禅宗大师圭峰宗密对立思维形式的影响,与道教并无关系。宗密认为人在身心结合之前,“真心”是“清净不染”的,然一旦“禀气受质”后,此“心”就受染了,从而遮蔽了本有的“清净”,这是一种先天与后天、本然与非本然之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张载在此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王充与孔颖达“气稟”论、胡瑗的“天地之性”和传统“气质”观等思想进行综合创新,最终提出了“性二元论”。道教徒“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说法恰是受张载的影响,而不是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人性论 性二元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宗密 张伯端 张载 胡瑗
下载PDF
试论《盂兰盆经疏》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6
作者 王荟媛 李铭敬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2,158,共10页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传播 日本 宗密 《盂兰盆经疏》 《盂兰盆经疏新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