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quency of Blindness Due to Zygomatic Fracture in Hazrat Fatemeh Hospital
1
作者 Nour-Ahmad Latifi Hamid Karimi Fezzeh Elyasinia 《Surgical Science》 2014年第12期542-547,共6页
Background: Zygomatic fra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one among facial fractures caused by vehicle accident, motorcycle accident, fighting, fall and sport injuries. Materials &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retr... Background: Zygomatic fra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one among facial fractures caused by vehicle accident, motorcycle accident, fighting, fall and sport injuries. Materials &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our patients during past 6 years. Results: We had 1277 facial fractures, of whom 9 patients had blindness. We had 193 patients with Zygomatic fracture. 98 patients had pure zygomatic fracture and other had complicated fractures. Frequency of blindness due to zygomatic fracture in a period of six years was 4.7% in all and in pure zygomatic fractures was 2.04%. Blindness was most prevalent in age group 20 - 29 years old (55.6%). The most prevalent cause of zygomatic fracture which causes blindness, was motor vehicle accident (77.8%). Blindness was more common in males (77.8%) than females (22.2%).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One of the most disastrous complication of zygomatic fracture is transection of optic nerve. Ver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fractured bones careful examination of optic nerve and visual acuity and urgent operation and decompression of optic nerve must be performed. About 4% - 5% will have blindness purely due to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goma zygomatic Fracture BLINDNESS ORBIT OPTIC NERVE
下载PDF
Zygomatico-Coronoid Ankylosis: A Case Report
2
作者 Risimati Ephraim Rikhotso Mbali Nkonyane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7年第11期475-480,共6页
Extra-articular ankylosis resulting from bony union between the coronoid process and the zygoma is very rare. It may result from facial fractures caused by gunshots, treated or untreated facial fractures or may arise ... Extra-articular ankylosis resulting from bony union between the coronoid process and the zygoma is very rare. It may result from facial fractures caused by gunshots, treated or untreated facial fractures or may arise as an extension of intracapsular ankylosis. We report a case of ankylosis between the coronoid process and the zygomatic arch in a 33-year-old Black male. The bony ankylosis was the result of a 2 year old untre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Ankylosis developed secondary to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following trauma.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intra-oral coronoidectomy, followed by physiotherapy for three months. He returned for review one year later with a mouth-opening of 40 mm and a stable oc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goma Coronoid ANKYLOSIS Extra-Articular
下载PD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the Zygoma in a 70-Year-Old Nigeria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3
作者 Obitade S. Obimakinde Olufemi J. Taiwo +3 位作者 Ahmed O. Lawal Akinyele O. Adisa Victoria N. Okoje Juwon T. Arotib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1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Purpose: 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 [SBP] is a localised variant of plasma cell tumor which commonly affects the axial skeleton but rarely found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We hereby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solitar... Purpose: 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 [SBP] is a localised variant of plasma cell tumor which commonly affects the axial skeleton but rarely found in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We hereby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the right zygomatic bone in a 70-year-old Nigerian. Case Report: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painless right zygomatic swelling of 2 years duration.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welling was of mixed consistency [mostly bony but firm in some areas] and it measured about 8 × 8 cm.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n osteolytic lesion over the right zygoma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apex and lateral wall of the antrum. An initial working diagnosis of ossifying fibroma was made and the patient was scheduled for surgery. Histological staining with H & 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however confirmed a diagnosis of SBP. Serum monoclonal protein and Bence Jones proteinuria was negative throughout the follow up period. Conclusion: SBP of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 is amenable to surgery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However, prognosis can be worsened with tumor recurrence or dissemination into MM. Thus patients with SBP must be closely followed up after treatment so that immediate therapeutic steps can be taken if recurrence or systemic dissemination is encount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RY PLASMACYTOMA MYELOMA zygoma
下载PDF
A modified preauricular-temporal approach for fixing comminuted and redisplac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with the resorbable bone plate 被引量:3
4
作者 CHEN Peng LIU Bing +1 位作者 ZHANG Hai-zhong BUJing-qi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5期288-290,共3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for comminuted and redisplac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by modified preauriculartemporal approach with the resorbable bone fixation. Methods: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for comminuted and redisplac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by modified preauriculartemporal approach with the resorbable bone fixation. Methods: Totally twenty patients aged from 14 to 68 years an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September 2006 and June 2011 were reviewed, of whom seventeen had a unilateral comminu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and three re displaced arch fracture after failed closed reduction. The fracture segments were aligned to restore the preinjury form of the arch by rigid fixation with resorbable plates and screws through a modified preauriculartemporal incision. Results: The fractures were well reduced, preauricu lartemporal scar and lateral facial contour were aestheti cally satisfying, and no case had limited mouth opening as well as facial palsy. The resorbable plates were not palpated one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the preauriculartemporal approach with the resorbable bo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mminuted and redisplaced zyomatic arch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goma Fracture ftxation internal Facial nerve
原文传递
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体功能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铁瑛 王冬梅 +2 位作者 吴佚群 王成焘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38-1443,共6页
利用Branemark颧骨种植体,结合显微外科骨移植技术重建半侧缺损和全缺损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对重建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评价.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人的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不同颌... 利用Branemark颧骨种植体,结合显微外科骨移植技术重建半侧缺损和全缺损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对重建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评价.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人的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不同颌面骨缺损状态,设计上颌骨半侧和全缺损颧种植体长度、植入位置、植入方向,及常规种植体分布和数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腓骨移植Branemark颧骨种植体种植修复半、全侧上颌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上应力值较周围支持组织的大,起到了颧突支柱对牙合力的传导作用;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故腓骨重建颧种植修复上颌骨缺损方法能够有效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是一种安全有效修复上颌缺损、恢复咀嚼功能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 铪力 上颌重建 应力分析
下载PDF
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颧骨骨折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 比较以颧蝶缝为标准和采用常规方法复位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 5 5例 ,分别采用以颧蝶缝复位和常规方法复位 ,术后比较面型恢复程度和X线片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  36例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的患... 目的 比较以颧蝶缝为标准和采用常规方法复位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 5 5例 ,分别采用以颧蝶缝复位和常规方法复位 ,术后比较面型恢复程度和X线片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  36例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 ,19例常规方法复位的患者有 5例术后面型及X线片颧骨颧弓不对称。结论 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 ,以颧蝶缝为标准 ,结合颧骨各突起骨折的对位对线可使颧骨准确复位 ,从而恢复正常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蝶缝 复位 颧骨骨折 手术方法 面型
下载PDF
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犬部分上颌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牛学刚 赵铱民 +2 位作者 常永庆 吴仲寅 李风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实现颧骨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的可行性。方法:以犬建 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上颌骨、颧骨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缺失,以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牵张颧骨修复部分上颌 骨,共牵引约12mm,固定期X线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实现颧骨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的可行性。方法:以犬建 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上颌骨、颧骨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缺失,以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牵张颧骨修复部分上颌 骨,共牵引约12mm,固定期X线观察。结果:2只犬实验内容均按计划完成,X线影像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 现显著的改向、内旋,与远端颧骨呈弧线连接,固定期2周时,牵张间隙内早期骨结构形成,随后,骨密度进行性加 强,8周时,新生骨骨质密度接近正常,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弧线完整平滑,弧线式牵张成骨修复基本完成;器械始 终处于正常状态。结论:颧骨弧线式牵张成骨术和本文报告的内置弧线式骨牵张器具有临床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颧骨 上颌骨 动物模型 上颌骨缺失
下载PDF
颧蝶缝复位在颧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文刚 张世周 袁锡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提出一种颧骨复位时的参照标准。方法选择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手术的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36例,术中先将颧蝶缝复位,再将其它骨折线复位、固定。术后随访4周~3个月,观察面型恢复程度和X线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病人术后均... 目的提出一种颧骨复位时的参照标准。方法选择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手术的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36例,术中先将颧蝶缝复位,再将其它骨折线复位、固定。术后随访4周~3个月,观察面型恢复程度和X线上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病人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X线观察有35例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仅有1例骨折连续性稍差。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将颧蝶缝复位,结合颧骨各突起骨折的对位对线,可以使颧骨准确复位,从而恢复正常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蝶缝 复位 颧骨 骨折 治疗 颧弓 X线 对称性
下载PDF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治疗颧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树华 关建 +4 位作者 张玉君 朱华明 刘素茹 易红良 邓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颧骨颧弓骨折患者236例,均一期完成经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康复性张口训练,术后3~6个...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颧骨颧弓骨折患者236例,均一期完成经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入路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康复性张口训练,术后3~6个月随访切口感染、面瘫、咬合关系、张口度、面部畸形和主观满意度等指标,评估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皮下血肿、颞区凹陷、秃发、永久性面瘫且面容满意恢复,合并有咬合关系紊乱和张口受限的患者,术后均恢复功能性咬合及理想张口度。主观满意度达到97%。结论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颧弓三维立体结构重建中,具有术野清晰、复位精确、面容恢复好、瘢痕隐蔽的优点,有助于面神经及血管等结构的保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颧骨 外科手术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
下载PDF
68例成年人肩宽测量及适宜枕头相应数据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许林海 陈海丽 +2 位作者 张芳 卢群略 蒋松鹤 《中国康复》 2009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通过对68例成年人肩颧距及肩宽的调查、测量和分析,为适宜枕头设计提供依据。方法:68例成年志愿者,用两副平行滑动角尺测量其左右肩颧距(肩峰至同侧颧弓垂直距离)和肩宽(两肩峰间的距离)。结果:男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5cm,最小... 目的:通过对68例成年人肩颧距及肩宽的调查、测量和分析,为适宜枕头设计提供依据。方法:68例成年志愿者,用两副平行滑动角尺测量其左右肩颧距(肩峰至同侧颧弓垂直距离)和肩宽(两肩峰间的距离)。结果:男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5cm,最小值10.50cm,平均(12.36±0.92)cm;肩宽最大值48.00cm,最小值38.00cm,平均(42.69±2.16)cm。女性,肩颧距两侧最大值13.70cm,最小值9.00cm,平均(10.82±1.01)cm;肩宽最大值44.00cm,最小值34.00cm,平均(39.14±2.81)cm。结论:肩颧距及肩宽数据测量为颈曲康复枕设计和改进提供出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颧距 肩宽 枕头
下载PDF
内镜在下颌骨和颧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建新 刘瑾 龚建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和微型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和颧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下颌骨角部、升支、髁突颈和颧骨骨折患者,经口腔或发际内小切口,在内镜辅助下,采用微型侧壁电钻和螺丝刀,小型钛板微创内固定。结果:术后6月~3年复... 目的:探讨内镜和微型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和颧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下颌骨角部、升支、髁突颈和颧骨骨折患者,经口腔或发际内小切口,在内镜辅助下,采用微型侧壁电钻和螺丝刀,小型钛板微创内固定。结果:术后6月~3年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所有病例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疤痕,无面瘫症状。颧骨颧弓骨折术后颧面部外形左右对称,1例颞部皮肤轻微凹陷。下颌骨骨折术后3例2处骨折患者术后前牙轻微开耠,经颌间牵引后好转;5例张口时颏部轻微偏患侧。结论:内镜在下颌骨和颧骨骨折中的应用,避免了颌面部皮肤疤痕,具有显著的微创和美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颧骨 内镜 微型侧壁螺丝刀
下载PDF
基于CBCT的可视化技术在颧种植体导航中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澍 童昕 +2 位作者 王铁梅 柳慧芬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Simplant软件对上颌骨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颧种植体设计,并在手术导航中实施。方法:5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使用Simplant软件基于CBCT数据进行种植体设计,并在导航下实行手术。结果:5例患者植入种植体后,位置与术...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Simplant软件对上颌骨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颧种植体设计,并在手术导航中实施。方法:5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使用Simplant软件基于CBCT数据进行种植体设计,并在导航下实行手术。结果:5例患者植入种植体后,位置与术前设计方案比较发现,种植体与Fankfort平面所成角度(angle,A)偏差小于1°,颧骨内种植体的长度(length in zygoma,LZ)距眶壁距离(distance to orbit wall,D)、牙槽骨内种植体长度(length in alveolar bone,LA)的偏差均小于2mm,术后12个月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通过Simplant软件进行颧种植体设计,可以使种植方案更加完善,与手术导航系统的联合使用可以实现精准手术,大大提升了复杂颧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颧种植体 手术模拟 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储顺礼 周延民 +1 位作者 孟维艳 张兴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颅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建立颧骨种植体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 目的:探讨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颅颌骨,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建立颧骨种植体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在操作平台上可随意观察。结论:采用CT扫描技术及ABAQUS建模技术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上颌骨后牙区、上颌窦、颧骨及颧骨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 颧骨 颧骨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颧骨缩小术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兵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颧骨缩小术并减少其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巨微解剖的方法观察 13例防腐成人头部和 9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 ;用断面解剖的方法观察 2例防腐成人头部标本。结果 :①面神经颞支在颧弓下缘出腮腺后斜向前上方行... 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颧骨缩小术并减少其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巨微解剖的方法观察 13例防腐成人头部和 9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 ;用断面解剖的方法观察 2例防腐成人头部标本。结果 :①面神经颞支在颧弓下缘出腮腺后斜向前上方行走 ,相对集中在颧弓中部越过颧弓并逐渐分支 ,达颞部已分支成网。②颧支出腮腺后分为深、浅两支 ;深支平行于颧弓下缘前行 ,在距颧大肌起点 (1.2± 0 .3 )cm处进入颧大肌的深面 ;浅支斜向前上方行走 ,在距颧大肌起点 (0 .6± 0 .2 )cm处跨过颧大肌的浅面。③冠突与颧骨间的距离为 (12 .3± 3 .6)mm及该处颧骨的厚度为 (8.8± 2 .3 )mm ,冠突与颧弓间的距离为 (6.5± 1.2 )mm及该处颧弓的厚度为 (3 .3± 0 .4)mm。结论 :在骨膜下操作 ,可减少面神经损伤 ;在上颌骨外侧壁与颧骨眶外侧凸的连线之外部位行颧骨磨削或截骨 ,可避免破坏上颌窦和眼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缩小术 临床应用 颧骨 面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术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林 张益 +2 位作者 孙勇刚 何冬梅 邹立东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 观察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后不同固定方式下颧骨体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二维图像测量软件Drawdib对 4 4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复查华氏位片上颧骨体标志点进行定点 ,比较患侧颧骨体标志点较健侧对应标志点坐标值... 目的 观察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后不同固定方式下颧骨体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二维图像测量软件Drawdib对 4 4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复查华氏位片上颧骨体标志点进行定点 ,比较患侧颧骨体标志点较健侧对应标志点坐标值变化的百分比值以及患侧颧骨下转角较健侧颧骨下转角变化的百分比值。结果 采用 1点至 4点固定各组患者华氏位X线片上反映患侧颧骨体位置的颧骨点 (ju)、颧颌点 (zm)及颧颞下点(ztl)各标志点以及颧骨下转角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后没有发生明显的移位变化。结论  1点至 4点固定各组患者颧骨体复位固定后均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患者 术后 复位固定 患侧 标志点 单侧 点坐标 转角 测量软件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颧骨颧弓肥大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常财旺 杨乐 +4 位作者 孟志兵 黄锦华 张强 卞洁 郭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颧骨颧弓肥大矫正术中各部位骨质截骨的临床应用方法、效果和价值。方法:颧骨颧弓肥大整形就医者30例(男1例,女29例),均采用经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口内联合耳屏前小切口,骨膜下分离颧骨体部及颧弓后端,注意妥善保护颧...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颧骨颧弓肥大矫正术中各部位骨质截骨的临床应用方法、效果和价值。方法:颧骨颧弓肥大整形就医者30例(男1例,女29例),均采用经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口内联合耳屏前小切口,骨膜下分离颧骨体部及颧弓后端,注意妥善保护颧神经及面神经颧颞支,采用超声骨刀不同部位截骨和打孔相结合的技术操作。结果:超声骨刀可以准确安全截断颧骨体部及颧弓后端,顺利完成预先设计的各项操作,比传统的截骨工具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所有受术者均未出现截骨部位的热损伤、截骨不整齐及软组织损伤现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截骨处愈合良好,外形稳定,形态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超声骨刀进行颧骨颧弓肥大矫正术,可较好地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但较传统截骨工具(如来复锯及裂钻),超声骨刀截骨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颧弓 肥大 超声骨刀 颧骨颧弓整形
下载PDF
植入位点不同对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储顺礼 周延民 岳贵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模拟建立上颌后牙区重度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一前磨牙区、第二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和第二磨牙区模拟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进行垂直向、颊向30°... 目的探讨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模拟建立上颌后牙区重度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一前磨牙区、第二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和第二磨牙区模拟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进行垂直向、颊向30°和舌向30°加载100N,统计分析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结果1)第一前磨牙区颧骨种植体颊侧暴露较多,与临床不符。2)上颌后牙区拉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二前磨牙区次之,第一磨牙区最小。上颌后牙区压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一磨牙区次之,第二前磨牙区最小。颧骨区拉应力及压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前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一磨牙区次之,第二磨牙区最小。结论选择第一磨牙区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种植体 应力
下载PDF
以颧蝶缝为标志复位联合可吸收接骨板固定治疗颧骨骨折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鹏 刘冰 +1 位作者 张海钟 布静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颧蝶缝为复位标准联合应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单侧颧骨骨折移位明显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和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术后4周-2年比较... 目的:探讨以颧蝶缝为复位标准联合应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单侧颧骨骨折移位明显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和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术后4周-2年比较面型恢复程度和颌面三维CT重建观察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30例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CT片示颧骨颧弓对称,骨折段无移位。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以颧蝶缝为标准,结合颧骨各突骨折的对位线可使颧骨准确复位,术中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固定可满足颧骨骨折固定的强度要求,是一种较好的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蝶缝 颧骨 骨折 半冠状切口 可吸收接骨板
下载PDF
种植体直径对颧骨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储顺礼 周延民 +1 位作者 孟维艳 岳贵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8-722,766,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直径对颧骨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种植体直径与颧骨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上颌骨、颧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不同种植体直径(3.5、4.0和5.0 mm)的颧骨种植义齿工况,进行垂直向、斜向加载,... 目的:探讨种植体直径对颧骨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种植体直径与颧骨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上颌骨、颧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不同种植体直径(3.5、4.0和5.0 mm)的颧骨种植义齿工况,进行垂直向、斜向加载,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建成的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观察与CT图像具备良好的几何相似性;3种不同直径的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峰值比较:直径为3.5 mm时最大,直径为4.0 mm时次之,直径为5.0 mm时最小,随种植体直径由小变大(3.5 mm→4.0 mm→5.0 mm),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骨牙槽嵴顶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窦顶颧骨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均逐渐减小;上颌骨牙槽嵴顶区骨界面应力明显高于颧骨区骨界面应力,最大压应力值均大于最大拉应力值。结论:颧骨种植义齿其种植体的直径增加可以使应力分布更趋分散,临床应考虑选用粗直径的颧骨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种植体 应力
下载PDF
颧弓根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骁 柳春明 柴家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提出以颧弓根复位作为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参照标准。方法:14例合并颧弓根骨折的颧骨复合体骨折,首先将颧弓根复位,然后固定其他的骨折线。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面型、颧骨颧弓对称度。结果:患者均切口Ⅰ期愈合;面形恢复满意、两侧... 目的:提出以颧弓根复位作为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参照标准。方法:14例合并颧弓根骨折的颧骨复合体骨折,首先将颧弓根复位,然后固定其他的骨折线。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面型、颧骨颧弓对称度。结果:患者均切口Ⅰ期愈合;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开闭口功能正常11例;面形恢复两侧基本对称,开闭口功能正常3例。患者额部和头皮感觉异常2例;头皮秃发瘢痕>0.5cm者1例。结论:颧弓根首先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可以依据颧弓根的固定恢复颧弓宽长度及准确复位颧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弓根 颧骨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