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inism, Patriarchy and Culture Dominance ——A review to "The Woman Warrior
1
作者 罗军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3期13-20,共8页
The Woman Warrior" is an influential book in the 20th century making a thunder of voice in the world to accuse the stereotype of patriarchy and racism, which also shows the Chinese Americans’ difficulty of being... The Woman Warrior" is an influential book in the 20th century making a thunder of voice in the world to accuse the stereotype of patriarchy and racism, which also shows the Chinese Americans’ difficulty of being edged to the cultural cliff.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novel to see inside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 and to figure out the real reason of the inequality between sexes and reveal the truth of the western culture dominance. Feminism, Patriarchy and cul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sidered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M PATRIARCHY woman’s status orientAL MYTH cross culture living
下载PDF
Fragmented People in the Fragmented Country in Midnight's Children: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gmentation”
2
作者 郑秀芳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5期185-189,共5页
In Midnight's Children,frequently seen are the words like"hole","segment","crack",and the damage and loss of bodily function such as amnesia,which is called a"phenomenon of fragm... In Midnight's Children,frequently seen are the words like"hole","segment","crack",and the damage and loss of bodily function such as amnesia,which is called a"phenomenon of fragmentation"in this paper.In terms of the phenomenon,the characters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Midnight's Children a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colonial culture exerts a long-lasting impact on its colonized people,under whose influence generations of colonized people find it hard to negotiate their dual cultural identities.This happened to India.Postcolonial Indians had fragmented identities.Furthermore,the phenomenon also reflects that India was a fragmented nation,whose nationals desired peace,unity,and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identity Midnight’ s children FRAGMENTATION HYBRIDITY
下载PDF
China's Image in The Painted Ve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ientalism
3
作者 薛梦晨 《海外英语》 2017年第6期153-154,共2页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is famous for his exquisitenarrative technique.The Painted Veil tells a touching story with unique narrative style.This pape...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is famous for his exquisitenarrative technique.The Painted Veil tells a touching story with unique narrative style.This paper takes Edward Said's postcolonial crit-ical theory of orientalism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conduct a study of The Painted Veil in detail with an intention to explore China's image and disclose the cultural hegemony of Maugham.The Painted Veil about demonizing and distorting China's image is based onthe perspective of Orientalism,which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Maugham's cultural hegemony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ALIsM China’s image PREJUDICE cultural hegemony
下载PDF
媒介文化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研究
4
作者 张雨婷 陶金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儿童经验的建构过程,破坏儿童的自然本性生成;另一方面,媒介以传播、连接、组织和创新能力变革了社会生产生活,并且技术对于养育和教育的科学化、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该文从媒介批判与儿童本位双视角阐明电子媒介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问题,辨析“传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消亡,并立足积极的儿童观提出“新儿童”的概念,探寻科学优良方法提升儿童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媒介时代,挖掘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传统儿童 新儿童 媒介批判 儿童本位 媒介素养
下载PDF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Teacher' s Notion of Judging Students Based on Achievements
5
作者 HE Jingl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4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教师评价 社会学分析 思维方法 行为方式 学生 分数 基础 评估
下载PDF
“位育”视域下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6
作者 赵名扬 李旭 杨金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6-42,共7页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儿童文化认同。因此,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以“位育”为理论视角,聚焦乡村儿童,基于其...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儿童文化认同。因此,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以“位育”为理论视角,聚焦乡村儿童,基于其身处乡村的内在感受,以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中存在的乡村衰落、本地文化缺失、离农教育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环绕在乡村儿童身上的各种关系,从“教育之外”和“教育之内”两条道路出发,分别从城乡一体化、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文化教育、乡村儿童本土生长出发,构建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教育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儿童 “位育”
下载PDF
“美好教育”背景下幼儿音乐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7
作者 李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在学前教育阶段把幼儿音乐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探究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活动融合教学的意义,探索教学路径,为推动“美好教育”开展、提升美好生活体验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 美好教育 幼儿音乐活动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
8
作者 郭锐 王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儿童服饰 中原地区 生命关怀 艺术元素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武术套路的生成与文化定位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文友 曹立勇 马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武术套路产生的原由不一,但是从审美角度进行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美学的视角对武术套路的形成以及文化属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阐述。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土地制... 武术套路产生的原由不一,但是从审美角度进行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美学的视角对武术套路的形成以及文化属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阐述。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土地制度的特点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武术套路的产生并成为一种娱乐文化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宋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追求的时代风尚是武术套路产生并成为内倾文化的精神动因。另外,武术套路在产生之初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属于平民阶层的审美文化形式之一;同时它的形成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重内蕴体悟的情感方式、追求技术艺术化的内向思维以及崇尚和平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武术套路 生成 文化定位
下载PDF
普惠性学前教育:文化意蕴、现实遭遇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莹莹 王海英 刘静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 普惠性学前教育产生于我国构建以公平公正理念为核心的社会政策体系背景之下,它从国家政策走向地方实践、从学术理想走向社会现实仍需多视角、多维度的拓展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蕴含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期盼和文化寄托,是慈幼文化变迁的时代性表达与彰显、民本文化演进的实践性转化与弘扬、共同体文化复苏的领域性传导与伸张。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实推进遭遇文化困境:系统性误识导致发展进程背离既定目标、文化堕距掣肘政策推进的动力系统、文化冲突阻挠社会群体的通力合作。以文化共鸣为切入点创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路径,是中国语境下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选。政策设计者需形塑舆论场域实现文化培育,政策执行者要消除文化区隔促进文化整合,政策目标群体应反思文化立场加快文化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慈幼文化 民本文化 共同体文化
下载PDF
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宁宁 张竞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工艺特征,并从服饰文化的角度探讨"虎"服饰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指出民间童装中的"虎"形象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服饰 童装 造型 象征意义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天性与文化性的角逐——兼论儿童文化的生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小翠 陈世联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23-25,62,共4页
儿童时期是人的天性和文化性角逐最直接、最激烈的时期,天性和文化性的角逐直接生成了独特的儿童文化。在儿童的天性与文化性这对"矛盾"中,单纯强调以文化"化"天性,或者单纯强调天性至上,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健全的... 儿童时期是人的天性和文化性角逐最直接、最激烈的时期,天性和文化性的角逐直接生成了独特的儿童文化。在儿童的天性与文化性这对"矛盾"中,单纯强调以文化"化"天性,或者单纯强调天性至上,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健全的儿童以及生成健全的儿童文化,必须尊崇儿童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文化性 儿童文化
下载PDF
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许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30,共20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住 传统文化 子女需求 现代化 国家政策
下载PDF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思想、观念与取径的转变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4,共6页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在方法上,倡导儿童主位的取径:将儿童世界去熟悉化,"转熟为生";以"人"的角度来把握和揭示儿童世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儿童主位 儿童研究范式
下载PDF
趣味性和益智性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廖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现在儿童家具的设计应用现状,为增加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提出较新的设计理念,实现更能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的家具设计。方法从儿童玩具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家具设计中对趣味性... 目的分析现在儿童家具的设计应用现状,为增加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提出较新的设计理念,实现更能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的家具设计。方法从儿童玩具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家具设计中对趣味性和益智性的设计方法,阐述相关的设计原则并灵活实施和运用,从几类家具设计进行具体描述,检验设计效果。结论充满趣味和益智的家具对儿童的生活有很积极的影响,使儿童的智力发育有了新的提升途径,更好地满足了儿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家具 趣味性 益智性 设计 文化
下载PDF
游戏精神:再造童年和自我超越——论童年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学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童年文学特指为小学阶段儿童提供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童年文学的价值核心是游戏精神。它是作家在"自我表现"与"再造童年"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它通过&qu... 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童年文学特指为小学阶段儿童提供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童年文学的价值核心是游戏精神。它是作家在"自我表现"与"再造童年"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它通过"出走"与"回归"的叙事结构实现其内在的游戏效应;并最终借"顽童"和"能者"的形象达成完满价值实现。基于此,文章认为,童年文学的游戏精神不仅在于描绘、传达儿童成长中的愿望和体验,更在于通过对童年文学游戏效应的自觉追求,参与儿童的心灵建构,最终实现童年人格审美塑形与内在自我的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文学 游戏精神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生存·游戏·确证——论儿童文化的功能属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儿童游戏 儿童生存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臭烘烘先生》中的道德榜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建利 徐德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角,分析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代表作家沃廉姆斯作品《臭烘烘先生》中的道德榜样问题。该作品以夸张和富于想象力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臭烘烘先生"这一颇具颠覆性的道德榜样形象,"臭烘烘先生"...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角,分析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代表作家沃廉姆斯作品《臭烘烘先生》中的道德榜样问题。该作品以夸张和富于想象力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臭烘烘先生"这一颇具颠覆性的道德榜样形象,"臭烘烘先生"以独特的方式帮助故事中人物实现了心灵成长,作为道德榜样具有突出的伦理教诲功能;整部作品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和人生成长出发,具有鲜明的儿童本位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道德榜样 儿童本位 儿童文学
下载PDF
“儿童文化”新解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0,共6页
"儿童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儿童文化问题实系儿童问题。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本性是统一的。儿童文化是现实地生成的、有序的儿童"生存—意义"体系。探析儿童文化,需要从儿童文化"局内人"的角度入手。
关键词 儿童文化 “生存—意义”体系 文化
下载PDF
国外有关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概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珊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21,共5页
不同文化中的儿童游戏呈多样化趋势,理解儿童游戏,势必理解儿童所处文化。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经验领域,并围绕性别差异、父母影响、游戏缺失等问题展开。
关键词 儿童游戏 文化 性别差异 游戏缺失 民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