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实践研究
2
作者 李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机制缺失、采集队伍缺乏、数据意识淡薄、数据挖掘困难等问题,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实践,提出搭建校...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机制缺失、采集队伍缺乏、数据意识淡薄、数据挖掘困难等问题,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实践,提出搭建校本数据平台,精准管理数据资产;打造高效采集团队,规范采集流程;强化数据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深度挖掘数据,赋能“双高计划”建设等优化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采集与管理 管理机制 采集队伍 数据挖掘 校本数据平台
下载PDF
冯梦祯孝道思想研究
3
作者 山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63,共5页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的理解具有多重性。首先冯梦祯认可实现孝道的最根本途径是实现自身成就、立身行道方可扬名显亲的传统儒学观念,但在生活实践中,他并不强求自己子孙在仕途上的发展,反之更重视他们对长辈身体力行的陪伴和照顾。同时,能继承先人遗业,扬其遗风,妥善依礼地操持先人的身后事,在冯梦祯看来也是履行孝道的重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祯 《快雪堂集》 孝道 儒学 思想史 晚明
下载PDF
Appraisal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n Introduc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濮实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SCIE 2017年第4期452-453,共2页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 Germanic, Slavic, Asian &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a decade. It is driven by the need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Wen 2016). It is also motivated by the aspiratio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other similar pedagogical contexts outside China. a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Wen Qiufa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to formulate the theory of POa and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pedagogy (e.g. Wen 2016 2015 Yang 2015 Zhang 2015). at the moment the POa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ory building and almost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s don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theory and to make it intelligible to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 one-day symposium was held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 May 15 2017. the symposium was entitl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ppraisal of the POa'. In the forum leading exper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e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POa and the direc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ymposium was the first attempt for the POa research team to discuss its latest work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iewpoint section collec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exper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ymposium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covers three topics related to the POa its pedagogical application its use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its research. alister Cumming is Professor Emeritus and the former Head of the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POa research as an exemplary case of design-based research. Rod Ellis is Research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 He discusses POa in terms of pedagogy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ith both critique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aul Kei Matsuda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He responds to PO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xpert researcher and teacher of L2 writing. Charlene Polio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Ch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Germanic Slavic asian african Languages at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he writed states. She conceptualises POa as a useful metho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Overall the articles in this section are insightful and reader-friendly. they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a in particular but may also be valuable to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ers as they touch upon pertaining issues as well as emerging topic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We therefore find it necessary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a wide readership.
原文传递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文体分类与学术观
5
作者 喻智琦 任竞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箴铭于词赋类文体。这一相异姚选的文体分类,统一于曾国藩“义理、辞章、经济、考据”的体系中,体现了他切于世用、包纳百川的学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经史百家杂钞》 文体分类 桐城派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宋刻孤本《谢幼槃文集》考述
6
作者 邢云龙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上海博物馆藏宋刊《谢幼槃文集》十卷,是北宋末临川名士谢薖的现存唯一诗文合集初刻本。绍兴壬申年(1152),此本与谢逸《溪堂集》二十卷同时由抚州州学锓梓。自宋以降,该书世所罕觏,辗转流传至东瀛后,迭经狩谷棭斋、浅野长祚和向山黄村... 上海博物馆藏宋刊《谢幼槃文集》十卷,是北宋末临川名士谢薖的现存唯一诗文合集初刻本。绍兴壬申年(1152),此本与谢逸《溪堂集》二十卷同时由抚州州学锓梓。自宋以降,该书世所罕觏,辗转流传至东瀛后,迭经狩谷棭斋、浅野长祚和向山黄村等名家庋藏。19世纪80年代初,杨守敬出访日本觅得此书,携回中国并手书跋附于卷末,旋即又售予潘祖荫滂喜斋,此后归于孙伯渊之手并捐藏至上海博物馆。该本是谢薖文集刊印流播的诸版之祖本,极具版本文献价值,对于考察谢薖与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总集之局部递嬗以及《两宋名贤小集》成书性质等,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薖 江西诗派 《谢幼槃文集》 《竹友集》 杨守敬
下载PDF
知识管理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果 赵鹏飞 +1 位作者 许建 王婷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建成一个供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知识管理平台。目前的采集平台建设还处于数据的采集和粗加工阶段,存在数据冗余、关系混乱、数据项定义不准确、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问题。建议建立...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建成一个供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知识管理平台。目前的采集平台建设还处于数据的采集和粗加工阶段,存在数据冗余、关系混乱、数据项定义不准确、缺乏统一的标准等问题。建议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制度,明确基本的数据采集流程和要求,构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逻辑数据参考模型,以加强对采集平台开发工作的管理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平台 质量监控
下载PDF
近代通儒王韬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兼及《王韬全集》编纂的设想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玉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7,共8页
八十年来王韬研究热点更迭、区域轮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其世界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但总体而言,研究存在着成果少见交流、文献互不共享以及重复研究、各执一说、缺乏系统等现象,需要在国学西学研究的并进、悬疑问题的解决、热点问... 八十年来王韬研究热点更迭、区域轮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其世界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但总体而言,研究存在着成果少见交流、文献互不共享以及重复研究、各执一说、缺乏系统等现象,需要在国学西学研究的并进、悬疑问题的解决、热点问题的深入、学术空白的填补、未发之覆的揭示以及文人生态圈的考察、当下意义的挖掘等方面继续推进。而目前王韬研究若要取得更多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受王韬著作文本大都未经整理出版、以原始状态分散于海内外各藏书机构、获见不易的限制,因此,编纂《王韬全集》为学界所期待。《王韬全集》的编纂是基础性、前提性的大工程,当以内容的集成性、权威性和编纂体例的创新性为目标,汇总相关学术文献为一编,展现王韬著作和人生的完整形态,为王韬研究更全面深入地开展提供信实可据的文本和方便取资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通儒 研究回顾 《王韬全集》 编纂
下载PDF
三原学派的理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红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三原学派是关学在明代的重要理论代表 ,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和会通求实的理论特色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 ,他们发展出性理不二、尽心穷究的本体论体系和躬行义理、本于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在实学思维方...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三原学派是关学在明代的重要理论代表 ,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和会通求实的理论特色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 ,他们发展出性理不二、尽心穷究的本体论体系和躬行义理、本于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在实学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明清之际“走出理学”的可贵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原学派 理学 《关学编》
下载PDF
元前期北宗文派七家文集汇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树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3-61,共9页
元初北方文坛承金末文学繁盛之绪,名家辈出。其中杨奂、杨弘道、阎复、魏初、张之翰等,在递相承传和文风变革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元大德、延佑间刘敏中、元明善等,与南方文人浸润磋磨,在南北文风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盛世气象的过程... 元初北方文坛承金末文学繁盛之绪,名家辈出。其中杨奂、杨弘道、阎复、魏初、张之翰等,在递相承传和文风变革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元大德、延佑间刘敏中、元明善等,与南方文人浸润磋磨,在南北文风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盛世气象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七家被学界称为北宗文派的重要文人,但他们的文集却因时代变迁,战火浩劫,或散佚不传,或隐晦不彰。后人的一些辑本,漏辑、误辑现象颇多,今人更少论及其诗文价值。对七家文集系统考查,辨其疏谬,评其价值,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宗文派 七家文集 汇考
下载PDF
桂林师专特色馆藏“桂师教师著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梅芬 陈小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教师著作是学校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桂林师专图书馆"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教师著作"的价值、收藏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作了一些探讨,旨在探寻桂师历史,传承桂师文化。
关键词 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 教师著作 特色馆藏 价值
下载PDF
《孔丛子》考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9-54,共6页
《孔丛子》一书最初以《盘盂》作为书名,东汉以后始名《孔丛》,宋人改作《孔丛子》,当以《孔丛》为是。其书作者,旧题汉孔鲋撰,宋以后多疑后人依托,今人径称伪托。窃以为前六卷当出自孔鲋之手,第七卷为东汉时孔氏后裔补缀。其书在形成... 《孔丛子》一书最初以《盘盂》作为书名,东汉以后始名《孔丛》,宋人改作《孔丛子》,当以《孔丛》为是。其书作者,旧题汉孔鲋撰,宋以后多疑后人依托,今人径称伪托。窃以为前六卷当出自孔鲋之手,第七卷为东汉时孔氏后裔补缀。其书在形成过程中被一再修润,故其文风类似东汉人。笔者发现书中所记多处不合常情常理,子思与孟子的对话更出于杜撰。对于全书内容的可信度有待通过深入辨析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子思子》 孔鲋 孔臧 儒藏
下载PDF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新文学”本位观质疑——以学衡派的定位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焕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了在1930年代证明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编纂《文学论争集》时,通过否定"旧文学"来强化其"新文学"立场,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 为了在1930年代证明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编纂《文学论争集》时,通过否定"旧文学"来强化其"新文学"立场,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也因此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这种遮蔽和重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学衡派 新文学 二元对立
下载PDF
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知青一代人的文化震惊和历史反讽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丽芳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0-26,共7页
文章的目的是看散文这个风格上侧重自由、随意、和真实的文学形式,怎样被数以千计的前知青运用来叙写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并探讨知青记忆叙写中,文化震惊的记忆与重构,从而审视知青文化震惊的现象及其历史反讽意义。
关键词 知青 上山下乡 集体记忆 记忆周期 散文 文化震惊 历史反讽
下载PDF
《韩诗外传》对礼与法的统一
15
作者 艾春明 周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崇礼还是崇法,经常作为辨别某种思想属于儒家还是法家的倾向性标识。先秦时期乃至到汉初,礼和法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但韩婴对礼与法的理解、对它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结构中的作用、关系,作通盘考虑。礼与法在韩婴的治世之道中都派上了用场... 崇礼还是崇法,经常作为辨别某种思想属于儒家还是法家的倾向性标识。先秦时期乃至到汉初,礼和法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但韩婴对礼与法的理解、对它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结构中的作用、关系,作通盘考虑。礼与法在韩婴的治世之道中都派上了用场,二者已经统一在他的政治思想框架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婴 《韩诗外传》 儒家 法家
下载PDF
朱子理学诗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利田 《南平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31-34,共4页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本文将朱熹的一些诗歌和诗论放在宋代诗史发展的大背景里 ,并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 ,进行简要评述 ,以阐明朱熹诗歌无论是在构思技...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而且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和诗人。本文将朱熹的一些诗歌和诗论放在宋代诗史发展的大背景里 ,并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 ,进行简要评述 ,以阐明朱熹诗歌无论是在构思技巧上、表达手法上、内容意境上 ,都是成就非凡的 ,而且是集宋代理学诗之大成 ,作为理学诗派的代表呈现在宋诗发展史上 ,为宋诗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述评 朱熹 哲学家 教育家 文学家 发展史 思想 宋代 诗歌
下载PDF
从《反离骚》到《剧秦美新》——《楚辞集注》的两个误区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健贤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0-76,共7页
《楚辞集注》历来存在理解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认同该书的编写表现了朱熹对当时现实斗争的积极态度,是对推行民族投降主义的主和派以及混杂在主战派阵营中的投机家的间接批判;二是认同朱熹定扬雄是屈原的罪人,将其《反离骚》作为反面教材... 《楚辞集注》历来存在理解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认同该书的编写表现了朱熹对当时现实斗争的积极态度,是对推行民族投降主义的主和派以及混杂在主战派阵营中的投机家的间接批判;二是认同朱熹定扬雄是屈原的罪人,将其《反离骚》作为反面教材对待。其实,《楚辞集注》是宗室与外戚斗争,道学与反道学斗争,宗室和道学遭到挫折的结果,而将扬雄作为趋奉外戚的投机家和变节者对待,是欠公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集注 误区 道学 反道学
下载PDF
一部《王恕集》多彩写真簿
18
作者 李虎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5-89,共5页
以新近出版的《王恕集》为基本史料,对王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陈述王恕的卓越政绩和直言敢谏,考察其钻研经典、弘扬关学和创立三原学派的成就,再现王恕的多彩人生。
关键词 《王恕集》 王恕 经学 三原学派
下载PDF
关学大儒王徵“畏天爱人”之学研究
19
作者 林乐昌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21-32,共12页
晚明关中大儒王徵一生喜读"奇书",善制"奇器",堪称"奇人",是儒学思想家、西学思想家、科技发明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与著名的"天主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一起被合称为晚明"四... 晚明关中大儒王徵一生喜读"奇书",善制"奇器",堪称"奇人",是儒学思想家、西学思想家、科技发明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与著名的"天主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一起被合称为晚明"四贤"。王徵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制器趣味、从政经历和宗教生活是贯穿于他一生各主要阶段的三条基本线索。王徵著述丰赡,今有《王徵全集》二十二卷行世。"畏天爱人",既是王徵宗教信仰的根基和道德规范的准则,也是王徵经世实践的尺度,又是贯穿其学术思想的主线。有理由认为,作为王徵"资心"之学精髓的"畏天爱人"思想,正是他全部著作及学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徵 儒家基督徒 “畏天爱人” 关学 《王徵全集》
下载PDF
论《四库提要》的集部注释思想
20
作者 周金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4-88,104,共6页
《四库全书》收录了百余种集部注本,《四库提要》对这些著录和存目的注本进行了评价。以《四库提要》为中心,集中考察其集部注释思想,认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重视版本、校勘和编集的古籍整理原则;二是反对穿凿、重视考据的注释思想... 《四库全书》收录了百余种集部注本,《四库提要》对这些著录和存目的注本进行了评价。以《四库提要》为中心,集中考察其集部注释思想,认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重视版本、校勘和编集的古籍整理原则;二是反对穿凿、重视考据的注释思想;三是注重注释体例;四是注意考察注本的地位和影响。这些思想观点至今对古籍整理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其不足,则反映了时代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集部 注释思想 注本 乾嘉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